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7 毫秒
1.
目的:研究1158例精神科药品不良反应的规律和特点,总结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对2019年1月—2021年12月江西省精神病院上报的1158例药品不良反应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患者性别、年龄、原患疾病、药品种类、药物不良反应涉及器官或系统、引起药品不良反应最多的前10种药物及其主要临床...  相似文献   

2.
目的旨在探究精神科药物的不良反应的发展规律及相关指标检测,考量临床科学合理用药。方法收集2016年6月至2017年7月期间我院的114例精神疾病患者使用精神科药物进行治疗后不良反应报告,并进行回顾性探究。结果其中发生白细胞降低或升高率为43.06%,血泌乳素升高率为15.97%,流涎发生率为57.64%,体温调节障碍发生率为50.69%,胃肠道不良反应率为36.11%(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本研究回顾性总结临床使用精神科药物种类繁多,不良反应复杂各异,为了更好的保障患者身心健康,临床理应提高使用精神类药物的科学合理性,尽量避免联合用药,倡导用药单一性原则,为临床用药提供相关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药物不良反应的特点、规律及相关因素,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临床药物不良反应的情况。结果 200例不良反应中老年人和儿童明显多于青年人,抗菌药物和中药注射剂引发的居多,较多累及皮肤黏膜及神经系统,大多数为轻度。结论药物不良反应在临床仍普遍存在,应加强合理用药监管,以避免或减少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保障临床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4.
药物不良反应116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孙威 《中国医药》2011,6(7):871-872
药物不良反应(ADR)是指正常剂量的药物用于预防、诊断、治疗疾病或调节生理功能时出现的有害的和与用药目的无关的反应[1].随着临床用药品种的日益增多和药物相互作用的增加,ADR发生的概率也越来越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精神科药物的不良反应以及其原因.方法:对我院精神科收治的200例患者的治疗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同时探究药物不良反应的表现.结果:本次调查中的200例患者中,应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的患者146例,所占比例为73.00%;应用抗抑郁药物治疗的患者26例,所占比例为13.00%;应用情感稳定剂治疗的患者20例,所占比...  相似文献   

6.
169例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了解我院药物不良反应(ADR)发生特点,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我院2005年上半年收集到的169例ADR报告分别从临床具体表现、严重程度、患者年龄、药物剂型、给药途径以及涉及药物种类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涉及97个药品品种的169例ADR中,抗微生物药物引起的ADRl04例,占总数的56.22%;严重ADR8例,死亡2例。ADR引起的皮肤及附件损伤较多,共80例,占总数的43.24%。结论:医院应重视ADR监测工作,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严俊  朱幸芳  茹仁萍 《中国药业》2006,15(10):44-44
目的了解药物不良反应(ADR)的发生情况及其原因。方法收集浙江省杭州市第六人民医院2004年1月~2005年6月的ADR报告54份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54例ADR临床表现以过敏反应为主(占53.7%),与该院的实际用药情况有关;肝病治疗及辅助药物引起的ADR最多(48.1%),其次为中药注射剂(27、8%)。结论基层医院应加强ADR监测工作。  相似文献   

8.
302例药物不良反应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6,他引:2  
目的分析我院药物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相关因素,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采用描述性研究方法对我院2005年302例ADR报告进行分类统计分析。结果302例ADR中,抗感染药物引起的ADR占54.64%;其次为中药制剂和循环系统药,分别占14.90%、8.28%;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多,占49.01%;另外ADR的发生与静脉给药方式、老年患者、儿童有关。结论应加强ADR的监测和ADR知识的宣传,合理使用抗感染药物,以减少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对我院2005年~2006年10月收集的108例ADR报告进行统计分析。108例ADR中,女性多于男性;老年患者ADR发生率最高,占49.%;静脉给药引发的ADR最高,占89.8%;单一用药30例,合并用药78例;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为皮肤及附件损害,占35.2%;抗感染药引发的ADR占首位(57.4%),其次为中药制剂(23.1%)。  相似文献   

10.
914例药物不良反应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谭红爱  郭伶 《医药导报》2001,20(12):790-791
目的:探讨药物不良反应(ADR)的一般规律及特点,指导合理用药。方法:对协和医院ADR监察室收集的914例ADR进行统计分析。结果:914例不良反应中,中青年比例占36.2%;诱发ADR的药物涉及15类,120个品种,其中抗生素类引起的占79.3%;A类反应470次,B类反应444次;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心血管系统损害,其次为皮肤粘膜及附件损害;造成重度损害者21例次。结论:应重视开展ADR监察,以减少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我院发生的药品不良反应的规律及产生原因,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2013年1月~2015年4月上报的409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09例药品引起的不良反应中,男性发生率(57.9%)高于女性(42.1%);抗感染药物居首位(34.5%);静脉给药是引发ADR的主要途径(64.3%)。结论通过多种途径减少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为了解嘉定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的特点及规律,促进社区医生规范合理用药。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2009-2010年本中心发生的99例药物不良反应进行统计分析。结果:99例ADR报告中,60岁以上老年人、联合用药、抗菌药、静脉给药ADR的发生率分别为89.90%、46.47%、54.55%;ADR表现以皮肤、黏膜和神经系统损害为主。结论:应加强对老年人ADR的监测,合理选择抗菌药物及给药途径,加强合理用药的宣传,可有效地减少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我院近3年抗肿瘤药物不良反应(ADR)的发生情况,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我院2013~2015年上报的618例抗肿瘤药物ADR进行分析评价。结果 618例ADR报告中男性患者为408例(66.02%),女性患者为210例(33.98%);40岁以上的有537例(86.89%),其中男性为296例,占该年龄段的49.53%,女性为241例,占该年龄段的44.87%,男性超过女性。细胞毒类药物ADR发生率占首位,占19.26%,ADR主要表现以消化道反应为主,骨髓抑制为辅。结论抗肿瘤药物ADR在静脉滴注中较多,且人群以40~60岁男性ADR居多。今后要高度重视40~60岁男性ADR,合理使用抗肿瘤药物,减少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本地区中药制剂不良反应(ADR)总体发生情况、规律及特点,加深对中药ADR的认识,促进中药合理应用.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从江门市药品ADR监测中心数据库筛选2012年江门市各单位上报的中药制剂ADR报告表进行分类统计、分析.结果 共筛选出中药制剂ADR报告461例,涉及108个中药制剂品种.老年(≥60岁)ADR发生率较高(36.23%);女性患者ADR发生率明显高于男性.中药注射剂品种导致ADR 372例次,占总例数的80.69%.注射剂是导致中药ADR的主要剂型且绝大多数采用静脉滴注给药方式;其次是不同剂型的口服制剂,占17.57%.累及的器官/系统主要为皮肤及其附件,其次为全身性损害、消化系统和循环系统等.轻度ADR 284例次,占61.60%,绝大多数转归治愈.结论;应加强对中药制剂ADR的监测,临床应减少或避免中药注射剂的使用,特别是在老年人群中的使用,应加强中药制剂用药安全的监管.  相似文献   

15.
292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目的分析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特点及相关因素。方法对我院近两年来的292例ADR报告作回顾性分析。结果报告中女性患者大于男性,40~69岁年龄段发生率最高;ADR涉及的药品种类及例次中,以抗生素、中成药占首位;ADR临床表现上,主要是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其次是消化系统损害。结论加强药物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6.
191例氟喹诺酮类药物不良反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我院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的情况和特点.方法:收集我院上报的191例氟喹诺酮类药物的不良反应报告,按患者的一般情况、涉及药物、给药方式、不良反应涉及器官及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汇总和分析.结果:不良反应主要发生在60岁以上患者中(45.02% );女性不良反应的发生比例明显高于男性;共涉及3种氟喹诺酮类药物,主要以左氧氟沙星为主;严重不良反应事件为3例(1.57%),皆为过敏性休克;引起不良反应的主要给药途径为静脉给药(164例,85.90% ) ;不良反应主要损害类型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消化系统损害.结论:加强氟喹诺酮类药物不良反应的监测工作,以减少氟喹诺酮类药物不良反应、提高临床合理用药水平.  相似文献   

17.
目的调查药物不良反应(ADR)的发生情况,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本院258例药物不良反应(ADR)报告分别从患儿年龄、性别、给药途径、涉及药物种类及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分析和统计。结果收集的258例ADR报告中涉及药品13类,涉及的药品种类及例次中抗感染药物占首位(46.91%)。主要的ADR类型为皮肤及附件损害(48.04%),其次为消化系统损害(26.36%)。结论应重视ADR监测工作,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北京积水潭医院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致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 ,对该院2005─2015年上报的52例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引发的ADR,分别从性别、年龄、原发疾病、涉及药品、累及器官或系统、临床表现、临床转归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52例患者中男性37例(71.15%)、女性15例(28.85%);18~60岁年龄段ADR发生率最高;主要原发疾病为呼吸系统疾病、骨骼肌肉损伤和全身性损伤;主要累及器官或系统为皮肤及附件和神经系统;77.55%的患者于停药后症状完全消失。结论:临床使用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时应监测、减少ADR的发生,提高用药合理性。  相似文献   

19.
抗感染药物171例不良反应回顾性分析   总被引:23,自引:1,他引:23  
目的:统计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抗感染药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情况及引发ADR的相关因素.方法:对本院2004年5月-2006年6月收集到的171例ADR进行汇总分析.结果:171例ADR中,静脉给药引发的ADR有140例,占总例数的81.87%.头孢菌素类抗生索引起的ADR居首位,其次为喹诺酮类抗菌药.皮肤及附件损伤是ADR的最主要表现,占总例数的61.40%,较严重的ADR有18例,占总例数的10.53%,最严重的为过敏性休克(6例).结论:上报的抗感染药物发生ADR的例数与药品种类、给药途径等多种因素相关,应审慎用药,以减少或避免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井华  刘俊 《安徽医药》2014,18(2):393-396
目的了解该院抗菌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现状和特点以及影响因素,为保证抗菌药物的安全使用提供参考。方法 2010—2012年某院上报的抗菌药物不良反应报告237份,按患者性别、年龄、药物种类、名称、给药途径、药品不良反应(ADR)的性质、转归及临床表现、报告人员职业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 237份ADR报告中,男性发生比例高于女性;41~50岁年龄段为ADR发生的主要人群,但老人及儿童发生的比例也较高;ADR以一般反应为主,严重的和新的ADR分别占总例数的3.80%和1.26%;静脉滴注为引发ADR为主要的给药途径,占总例数81.01%;ADR主要发生在用药后31~60 min;抗菌药物以喹诺酮类为主,占总例数29.12%,其次为大环内酯类(28.27%)和头孢菌素类(26.16%),其中阿奇霉素为57例,占总例数24.05%,其次为左氧氟沙星(56例,23.63%);药物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皮肤及附件损害(102例,43.04%);护师ADR报告率68.35%。结论深入开展对抗菌药物不良反应的监测,加强对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认识,减少抗菌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