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目的:探讨卵巢恶性生殖细胞肿瘤的临床特征与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我院2006年8月至2012年2月收治的42例卵巢恶性生殖细胞肿瘤的临床资料,分析其肿瘤类型、分期、治疗方案等预后相关因素,研究其临床特征与不良预后的关系。结果:42例卵巢恶性生殖细胞肿瘤包括混合性生殖细胞肿瘤16例(38.1%)、未成熟畸胎瘤12例(28.6%)、无性细胞瘤6例(14.3%),卵黄囊瘤4例(9.5%)、绒毛膜癌1例(2.4%)及胚胎癌1例(2.4%)等。42例患者全部进行手术治疗,其中30例在初次手术中保留了生育功能,34例在术后给予BEP方案(博来霉素+依托泊苷+顺铂)或BVP方案(博来霉素+长春新碱+顺铂)化疗。2年生存率97.5%(39/40),死亡1例(Ⅳ期混合性生殖细胞肿瘤),复发率37.5%(15/40),混合性生殖细胞肿瘤复发占66.7%(10/15);5年生存率88.2%(15/17),死亡2例(均为恶性混合性生殖细胞肿瘤)。不同病理分期、肿瘤直径、肿瘤类型和手术方式的5年生存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保留生育功能手术及规范化的BEP或BVP方案化疗,5年总体生存率较高,但混合性生殖细胞肿瘤预后相对较差。卵巢恶性生殖细胞肿瘤的病理分期、肿瘤直径及肿瘤类型与生存率的关系还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
30岁以下卵巢肿瘤患者223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年龄30岁以下卵巢肿瘤患者的临床特点、病理类型、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1992年10月一2007年10月间、年龄30岁以下223例卵巢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有明显临床症状就诊者占71.30%(168/223).良性肿瘤192例(86.10%),恶性肿瘤包括低度恶性潜能上皮性肿瘤(L,MP)31例(13.90%).生殖细胞肿瘤91例、上皮性肿瘤72例、性索间质肿瘤9例、卵巢瘤样病变5l例.良性肿瘤中蒂扭转者切除卵巢的比例高于非蒂扭转者.恶性肿瘤手术病理分期:I期28例、Ⅱ期l例、Ⅲ期2例,其中22例保留生育功能.11例LMP患者术后未化疗,其余20例恶性肿瘤患者中19例进行化疗.随访时间10~181个月,27例无瘤生存,4例死亡;21例月经正常,9例有生育计划的患者中.7次妊娠.4次足月分娩.总5年生存率为80.2l%,病理分期是影响生存率的主要因素.结论:30岁以下年轻患者卵巢肿瘤以良性、生殖细胞肿瘤为主.卵巢恶性肿瘤临床手术病理分期早期,手术应尽可能保留生育功能.化疗对卵巢及生育功能无明显影响.应重视年轻女性的临床表现并定期妇科检查.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年龄30岁以下卵巢肿瘤患者的临床特点、病理类型、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1992年10月-2007年10月间、年龄30岁以下223例卵巢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有明显临床症状就诊者占71.30%(168/223)。良性肿瘤192例(86.10%),恶性肿瘤包括低度恶性潜能上皮性肿瘤(LMP)31例(13.90%)。生殖细胞肿瘤91例、上皮性肿瘤72例、性索间质肿瘤9例、卵巢瘤样病变51例。良性肿瘤中蒂扭转者切除卵巢的比例高于非蒂扭转者。恶性肿瘤手术病理分期:Ⅰ期28例、Ⅱ期1例、Ⅲ期2例,其中22例保留生育功能。11例LMP患者术后未化疗,其余20例恶性肿瘤患者中19例进行化疗。随访时间10~181个月,27例无瘤生存,4例死亡;21例月经正常,9例有生育计划的患者中,7次妊娠,4次足月分娩。总5年生存率为80.21%,病理分期是影响生存率的主要因素。结论:30岁以下年轻患者卵巢肿瘤以良性、生殖细胞肿瘤为主。卵巢恶性肿瘤临床手术病理分期早期,手术应尽可能保留生育功能。化疗对卵巢及生育功能无明显影响。应重视年轻女性的临床表现并定期妇科检查。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儿童、青少年卵巢肿瘤的临床病理特点、诊治和预后。了解保留生育后的月经恢复及生育情况。方法:收集2000年1月~2015年8月青岛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年龄19岁的310例卵巢肿瘤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包括发病特点、临床表现、辅助检查、治疗方法及相关预后。患者中,≤12岁81例(儿童组),13~19岁229例(青少年组)。结果:患者常见临床症状以腹痛、月经不规律为主。良性肿瘤269例(86.77%),恶性肿瘤36例(11.61%),交界性肿瘤5例(1.61%)。其中生殖细胞肿瘤最多191例(61.61%),其次是卵巢瘤样病变61例(19.68%)。儿童组中恶性及交界性肿瘤分别为14.81%(12/81)和0,青少年组中恶性及交界性肿瘤比例分别为10.48%(24/229)和2.18%(5/229)。B超及肿瘤标记物有助于卵巢良、恶性肿瘤的诊断。卵巢恶性生殖细胞肿瘤(MOGCT)大都采取保留生育功能的术式,5年总生存率、月经及后代生育情况均无明显影响。结论:儿童及青少年有腹痛、月经不规律及腹胀症状时,应充分排除卵巢肿瘤可能。儿童、青少年卵巢肿瘤有其自身特点,对恶性生殖细胞肿瘤首选保留生育功能术式。保留生育手术后生存率较高,月经及生育能力亦无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年龄30岁以下卵巢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特点、病理类型、治疗方案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5年1月间就诊于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年龄位于30岁以下的139例卵巢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发病特征,病理类型,手术方式,术后辅助化疗进行分析。结果有明显临床症状就诊者占87.77%(122/139),卵巢恶性肿瘤病理分类包括上皮性肿瘤58例(41.73%)、生殖细胞肿瘤79例(56.83%)、性索间质肿瘤1例(0.72%)、转移性肿瘤1例(0.72%)。手术病理分期:Ⅰ期103例,Ⅱ期13例,Ⅲ期18例,Ⅳ期5例。109例行保留生育功能手术。127例行术后辅助化疗。随访超过24个月的患者中65例无瘤生存,复发8例,5例死亡;66例月经化疗后恢复正常,33例有生育计划的患者中21次妊娠,11例足月分娩。结论卵巢癌病理类型与年龄相关,幼女及青少年是生殖细胞为主。卵巢恶性肿瘤临床手术病理分期早期,手术应尽可能保留生育功能。应重视年卵巢疾病的临床表现并定期妇科检查,早期诊治可有效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卵巢恶性肿瘤保留生育功能手术和化疗对生育和卵巢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6年6月至2010年6月卵巢恶性肿瘤行保留生育功能治疗并有完整随访资料的5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手术、术后化疗及术后月经和妊娠情况进行分析,并对是否行全面分期手术和不同病理类型行保留生育功能治疗后的生存率和复发率相比较,以及是否化疗的妊娠率进行比较.结果:52例患者中生殖细胞恶性肿瘤25例,上皮性恶性肿瘤12例,交界性肿瘤15例.复发3例,其中1例死亡.计划妊娠41例中妊娠成功16例,2例流产.术后化疗的38例患者中,2例化疗期间月经正常,36例在化疗1~2次后停经,但停止化疗后月经恢复.52例患者中行全面分期手术(15例)的生存率和复发率与行附件切除术或卵巢肿瘤剥除术(37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3种病理类型肿瘤患者保留生育功能治疗后的生存率和死亡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患者中的妊娠率与未化疗患者的妊娠率比较,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X2 =0.1186,P>0.05).结论:卵巢恶性肿瘤保留生育功能治疗是有效和可行的,化疗对卵巢功能可能有影响,但可以逆转.保留生育功能手术以附件切除术或病灶切除术为宜,但结论尚有待大样本量研究及长期随访.  相似文献   

7.
恶性生殖细胞肿瘤治疗关键是规范化,包括手术切除肿瘤、手术病理分期、术后规范化疗,强调及时、足量、正规,可争取90%以上甚至100%的持续缓解率。初次化疗不规范,病情可能持续不缓解或复发。对于复发性恶性生殖细胞肿瘤,再次肿瘤细胞减灭术有减轻瘤负荷的作用,为术后的化疗奠定基础。复发性卵巢恶性生殖细胞肿瘤术后的二线化疗也至关重要。化疗药物应个体化,化疗的疗程数也强调个体化,有阳性肿瘤标志物的患者治疗应持续至肿瘤标志物降至正常后2个疗程。无阳性的肿瘤标志物的患者治疗应持续4~6个疗程。无性生殖细胞瘤和未成熟畸胎瘤对再次化疗或手术仍有效,预后好。卵黄囊瘤则效果很差。卵巢胚胎癌及原发绒癌很少见,治疗经验少。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卵巢恶性生殖细胞肿瘤(MOGCTs)的临床特点、5年累积生存率以及行保留生育功能手术及化疗后患者的月经及生育状况。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法对我院1999年5月至2009年10月收治的34例MOGCTs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患者发病中位年龄28.5岁,34例患者中行根治性手术13例,行保留生育功能手术21例。单纯无性细胞瘤7例,非无性细胞瘤27例。26例患者术后补充化疗,其中行保留生育功能手术并化疗18例。化疗以博来霉素+依托泊苷+顺铂方案(BEP方案)及顺铂+长春新碱+博来霉素方案(PVB方案)为主。共随访9~146月,平均随访53.7±37.3月,失访4例,死亡3例,5年累积生存率为89%。临床观察指标中仅组织学分级为Ⅰ级的患者5年累积生存率(100%)高于Ⅱ~Ⅲ级(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而各种手术类型、手术病理不同分期和不同组织学类型间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18例保留生育功能患者化疗后,月经异常发生率为83.3%(15/18),化疗结束后2~4月开始逐渐恢复。有生育计划的6例患者,共获得妊娠4例,其中3例自然妊娠,1例助孕后妊娠,共娩出健康新生儿3例。结论:MOGCTs总体预后较好,PVB、BEP方案是有效的化疗方案,化疗对行保留生育功能治疗患者卵巢功能的影响是可逆的,对于有生育要求的患者可行保留生育功能治疗并获得满意妊娠。  相似文献   

9.
30岁以下卵巢上皮性癌患者21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年轻卵巢上皮性癌患者的临床表现、病理类型、手术病理分期、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1986年1月至2002年3月间在我院治疗、年龄<30岁的卵巢上皮性癌2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1例患者确诊为卵巢上皮性癌时的中位数年龄为24岁(16~29岁),占同期全体卵巢上皮性癌患者的4.99%(21/421)。21例均在月经初潮后发病。12例有各种症状,腹痛8例、腹胀4例、月经改变3例等。21例中,急诊手术5例,16例为择期手术。肿物最大径线平均为17.6cm。16例肿瘤为单侧,4例为双侧,1例不详。手术病理分期,Ⅰ期10例、Ⅲ期5例、分期不详6例。病理类型以黏液性乳头状囊腺癌(9例)和浆液性乳头状囊腺癌(6例)最多见。病理分化程度,除6例不详外,高分化11例,中分化2例,低分化2例。初治时行肿瘤细胞减灭术或分期手术15例,复发后行再次肿瘤细胞减灭术6例;除2例患者外,肿瘤均切除干净或基本切除干净。共8例患者保留了生育功能。18例患者进行了以铂类或紫杉醇为基础药物的联合化疗,其中7例化疗达6个疗程以上。平均随访50个月(2~192个月)。结果6例患者死亡,2例带瘤生存,11例无瘤生存,2例失访。3年生存率为89%,5年生存率为76%。结论30岁以下妇女患卵巢上皮性癌较罕见,患者于月经初潮后发病,肿瘤体积较大,单侧多见;临床手术病理分期早期、病理分化程度高分化,病理类型以黏液性囊腺癌为多见,经手术及化疗,预后相对较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影响FIGO-I期卵巢透明细胞癌患者预后的因素,分析腹腔镜分期手术对I期卵巢透明细胞癌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2000至2015年在北京协和医院妇产科住院治疗的103例I期卵巢透明细胞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患者均经全面分期手术、术后辅助至少3个疗程铂类为基础的化疗方案.利用Kaplan-Meier模型和COX回归风险模型进行生存分析.结果:103例患者中,15例行腹腔镜分期手术(14.6%).肿瘤大小是影响腹腔镜分期手术抉择的唯一因素(P<0.05).中位随访45个月(9~194月)后,总5年生存率为90.4%,5年无复发生存率为86.8%.腹腔镜分期术患者的5年无复发生存率(73.3%)显著低于开腹分期术患者(89.5%)(P=0.004,HR 7.67,95%CI 1.94~30.65),与FIGO亚分期(Ia:100%vs Ic1~2:88.6%vs Ic3:31.3%)(P=0.009,HR 5.94,95%CI 1.56~22.62)同为I期卵巢透明细胞癌患者无复发生存的独立影响因素.由于总生存终点事件少,仅对FIGO亚分期(Ia:100%vs Ic1~2:92.5%vs Ic3:50.0%,P=0.001)、分期手术(腹腔镜分期术:86.7%vs开腹分期术:91.8%,P=0.061)进行单因素分析,腹腔镜分期手术未对患者总生存产生显著影响.结论:精确亚分期,包括收集腹水或腹腔冲洗液送检瘤细胞,注意避免肿瘤的医源性破裂外溢造成分期升级,对I期卵巢透明细胞癌患者预后具有重要价值.腹腔镜分期手术对于卵巢透明细胞癌的肿瘤安全性尚存争议,这一类患者施行此类手术需慎重.  相似文献   

11.
文章就卵巢生殖细胞肿瘤的发病特点和生物学特征进行阐述,探讨卵巢恶性生殖细胞肿瘤与上皮性卵巢癌在治疗原则和方法上的异同,以及保留生育功能手术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术后化疗对卵巢功能、生育功能和后代的影响等问题,强调卵巢生殖细胞肿瘤保留生育功能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2.
卵巢恶性生殖细胞肿瘤患者保留生育功能6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卵巢恶性生殖细胞肿瘤是一种主要发生于儿童及年轻妇女的恶性肿瘤。随着联合化疗的应用和不断改进,卵巢恶性生殖细胞肿瘤的生存率逐渐提高。在大部分患者可获得长期存活的同时,对保留生育功能的要求变得越来越迫切。本研究回顾分析我院收治的65例卵巢恶性生殖细胞肿瘤患者保留生育功能的情况,以探讨保留生育功能的条件及治疗措施。一、资料与方法1958年5月至1996年11月,我院共收治卵巢恶性生殖细胞肿瘤276例,其中保留生育功能65例。1.年龄及婚育情况:初诊时患者中位年龄18岁,年龄最小5岁,最大35岁;<20…  相似文献   

13.
卵巢卵黄囊瘤(OYST)又称卵巢内胚窦瘤(OEST),属卵巢生殖细胞恶性肿瘤(MOGCT),发生率低,多见于儿童及青年女性,恶性程度高,生长迅速,易早期转移,预后差。甲胎蛋白(AFP)及磷脂酰肌醇3(glypican-3)是OYST重要的免疫组织化学标志物,铂类为基础的化疗药物显著提高了患者预后生存。因OYST对化疗药物敏感,保留生育功能是其手术原则,即使是对于分期较高的患者也可保留生育功能。手术+术后3~4周期辅助化疗(博来霉素、依托泊苷、铂类)系OYST的标准治疗方法。妊娠期合并OYST者少见,术后可以继续妊娠,孕期需要辅助化疗,但会增加胎儿畸形概率及孕妇死亡风险。肿瘤的组织类型、化疗方案种类的选择、肿瘤的分期、非满意的肿瘤细胞减灭术、术前血清AFP值及术后AFP下降值可对预后有影响,但手术方式的选择对患者预后影响不大。微创技术、辅助生殖技术及化疗期间卵巢功能的保护可使MOGCT患者获得益处。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比Ⅰ期卵巢未成熟畸胎瘤(IMT)患者接受保留生育功能手术后密切随诊与辅助化疗之间预后的差异。方法收集2011年1月至2023年2月在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接受保留生育功能手术(保留子宫和至少一侧附件)的Ⅰ期(Ⅰa期G1除外)卵巢IMT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由妇科肿瘤专家进行有关辅助化疗风险和获益的咨询, 医师和患者及其监护人共同做出术后密切随诊或辅助化疗的决定。最终将患者分为密切随诊组和辅助化疗组, 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结果本研究共纳入103例Ⅰ期IMT患者, 中位年龄为20岁(范围:3~39岁), 中位随访时间31个月(范围:1~254个月);密切随诊组40例, 辅助化疗组63例。两组患者的年龄、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分期、病理分级、手术方式、术前和术后甲胎蛋白水平分别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两组患者的手术途径、肿瘤最大径分别比较,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40例密切随诊组患者中, 仅1例初次治疗时接受卵巢肿瘤剔除术的Ⅰa期G2卵巢IMT患者出现同侧卵巢的恶性复发;63例辅助化疗组患者中, 5例出现恶性复发,...  相似文献   

15.
卵巢颗粒细胞瘤的治疗与预后(23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对23例卵巢颗粒细胞瘤的治疗及可能的预后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手术、化疗、放疗在卵巢颗粒细胞瘤治疗中的意义。方法 研究对象为北京协和医院1980年1月至1999年12月20年间收治的卵巢颗粒细胞瘤患者23例,患者的年龄范围为5~61岁,平均年龄38.4岁。随诊时间为1~14年,随访率为91.4%。统计学分析方法:采用SPSS(version 8.0)进行数据分析,生存率的计算采用Kaplan-Meier法。结果23例卵巢颗粒细胞瘤临床病理分期为Ⅰ期20例,占87.0%,Ⅱ期1例,占4.3%,Ⅲ期2例,占8.7%,临床Ⅰ-Ⅲ期5年生存率在90%以上。病理切片分析,成年型20例,幼年型3例,幼年型患者1年生存率<50%。卵巢颗粒细胞瘤的复发率为34.8%,复发与临床病理分期、手术方式及肿瘤大小有关。结论 卵巢颗粒细胞瘤是一种低度恶性的卵巢肿瘤,生存率高,局部复发,晚期复发。预后相关因素包括临床病理分期、病理类型、肿瘤大小以及初次手术方式。手术治疗仍是卵巢颗粒细胞瘤的主要治疗手段。临床Ⅰc期以上,病理类型不良,肿瘤直径大于l0cm,则最好辅以化疗。放疗主要用于盆腔局部复发、手术难以切除或切净的患者。  相似文献   

16.
卵巢恶性生殖细胞肿瘤合并肺转移1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卵巢恶性生殖细胞肿瘤(MOGCT)合并肺转移的临床特点、诊断、出现肺转移时间、治疗及预后.方法 对北京协和医院1982年1月至2010年12月收治的15例MOGCT合并有肺转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临床特点:患者平均发病年龄为(23±11)岁(6 ~48岁).首发临床表现以腹部疼痛和不规则阴道流血为主,分别为8、4例.原发灶位于卵巢左、右侧者分别为8、6例,双侧者1例.转移灶仅为肺者12例,其他3例为多部位转移.(2)诊断:15例患者中,单纯性卵巢非妊娠性绒毛膜癌(绒癌;NGOC)9例,含有绒癌成分的卵巢混合性生殖细胞肿瘤3例(包括卵巢成熟性畸胎瘤合并绒癌1例、卵黄瘤为主伴绒癌及胚胎癌成分1例、绒癌伴无性细胞瘤1例),不含绒癌成分的卵巢恶性生殖细胞肿瘤3例(包括内胚窦瘤2例、未成熟性畸胎瘤1例).其中,仅1例于术前明确诊断.(3)出现肺转移时间:12例NGOC或含绒癌成分的混合性生殖细胞肿瘤患者中,11例在初始治疗的过程中即出现肺转移,1例为肿瘤复发后出现肺转移;3例不含绒癌成分的卵巢恶性生殖细胞肿瘤患者,均为肿瘤复发后在疾病晚期出现肺转移.(4)治疗:15例MOGCT合并有肺转移患者均采用手术联合化疗的综合治疗,平均化疗疗程数为16个(5 ~ 43个).(5)预后:10例(10/15)完全缓解,其病理类型均为NGOC或含绒癌成分的混合性生殖细胞肿瘤;3例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病情进展死亡(1例NGOC,1例内胚窦瘤,1例未成熟性畸胎瘤),2例肿瘤进展(1例NGOC,1例内胚窦瘤)放弃治疗后失访.结论 MOGCT发生肺转移以含绒癌成分者多见.MOGCT合并肺转移患者给予手术联合化疗的结合治疗,多数可获完全缓解,病理类型为NGOC或是含绒癌成分的混合生殖细胞肿瘤肺转移患者的预后远较其他类型的恶性生殖细胞肿瘤合并肺转移者为好.  相似文献   

17.
卵巢恶性生殖细胞肿瘤(MOGCTs)是一组来源于胚胎原始生殖细胞而形成的恶性肿瘤,多发于青少年女性。其临床症状和体征与上皮性肿瘤相比并无明显特异性,部分生殖细胞肿瘤具有典型肿瘤标记物;肿瘤细胞减灭术是其首选的治疗原则,BEP、PVB方案疗效较好,已被作为临床一线化疗的金标准方案。随着手术及化疗的联合应用,患者的预后获得明显改善,使得保留患者生育功能成为可能;采用药物化疗需考虑保护患者的卵巢功能,主要方法有:药物保护、冷冻保存和卵巢移位。目前,关注患者的生存和生育状况,已成为卵巢生殖细胞肿瘤治疗的热点。  相似文献   

18.
卵巢卵黄囊瘤属卵巢恶性生殖细胞肿瘤,占卵巢恶性肿瘤的1%。由于卵巢恶性生殖细胞肿瘤多见于儿童及年轻女性,故保存生育能力是关键。卵巢卵黄囊瘤对化疗药物敏感,手术联合术后辅助化疗是标准治疗方案。对于对侧卵巢和子宫未受肿瘤累及,并且有生育需求的患者均应行保留生育功能的手术。但肿瘤本身、手术和放化疗均可能造成患者不孕,术后可能需要借助辅助生殖技术助孕,本文通过1例卵巢卵黄囊瘤患者手术和术后化疗后行自然周期-体外受精-胚胎移植(NC-IVF-ET)的个案报道和文献复习,探讨卵巢卵黄囊瘤患者的生育助孕策略。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影响FIGO-Ⅰ期卵巢透明细胞癌患者预后的因素,分析腹腔镜分期手术对Ⅰ期卵巢透明细胞癌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2000至2015年在北京协和医院妇产科住院治疗的103例Ⅰ期卵巢透明细胞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患者均经全面分期手术、术后辅助至少3个疗程铂类为基础的化疗方案。利用Kaplan-Meier模型和COX回归风险模型进行生存分析。结果:103例患者中,15例行腹腔镜分期手术(14.6%)。肿瘤大小是影响腹腔镜分期手术抉择的唯一因素(P0.05)。中位随访45个月(9~194月)后,总5年生存率为90.4%,5年无复发生存率为86.8%。腹腔镜分期术患者的5年无复发生存率(73.3%)显著低于开腹分期术患者(89.5%)(P=0.004,HR 7.67,95%CI 1.94~30.65),与FIGO亚分期(Ⅰa:100%vs Ⅰc1~2:88.6%vs Ⅰc3:31.3%)(P=0.009,HR 5.94,95%CI 1.56~22.62)同为Ⅰ期卵巢透明细胞癌患者无复发生存的独立影响因素。由于总生存终点事件少,仅对FⅠGO亚分期(Ⅰa:100%vs Ⅰc1~2:92.5%vs Ⅰc3:50.0%,P=0.001)、分期手术(腹腔镜分期术:86.7%vs开腹分期术:91.8%,P=0.061)进行单因素分析,腹腔镜分期手术未对患者总生存产生显著影响。结论:精确亚分期,包括收集腹水或腹腔冲洗液送检瘤细胞,注意避免肿瘤的医源性破裂外溢造成分期升级,对Ⅰ期卵巢透明细胞癌患者预后具有重要价值。腹腔镜分期手术对于卵巢透明细胞癌的肿瘤安全性尚存争议,这一类患者施行此类手术需慎重。  相似文献   

20.
卵巢卵黄囊瘤属卵巢恶性生殖细胞肿瘤,占卵巢恶性肿瘤的1%。由于卵巢恶性生殖细胞肿瘤多见于儿童及年轻女性,故保存生育能力是关键。卵巢卵黄囊瘤对化疗药物敏感,手术联合术后辅助化疗是标准治疗方案。对于对侧卵巢和子宫未受肿瘤累及,并且有生育需求的患者均应行保留生育功能的手术。但肿瘤本身、手术和放化疗均可能造成患者不孕,术后可能需要借助辅助生殖技术助孕,本文通过1例卵巢卵黄囊瘤患者手术和术后化疗后行自然周期-体外受精-胚胎移植(NC-IVF-ET)的个案报道和文献复习,探讨卵巢卵黄囊瘤患者的生育助孕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