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经皮球囊二尖瓣成形术(PBMV)50例,均采用球囊直径递增法,成功率100%,术后左房平均压由(2.72±0.73)kPa降至(1.4±0.38)kPa,(P<0.01);跨瓣压差由(2.46±0.97)kPa降至(0.87±0.25)kPa,(P<0.01);左房内径由(42.9±5.46)mm,降至(37.82±5.54)mm(P<0.01);二尖瓣口面积由(1.42±0.34)cm2增至(1.98±0.30)cm2,(P<0.01)。二尖瓣返流系影响PBMV效果的重要因素,术前经充分的准备和病例选择,术中采用球囊直径递增法可避免二尖瓣返流的发生,提高PBMV的疗效。  相似文献   

2.
采用Inoue球囊导管对25例二尖瓣狭窄病人行经皮穿刺球囊成形术,术后左房平均压自3.07±0.95kPa降为1.27±0.57kPa(P<0.001),肺动脉压自5.74±2.21kPa降为3.83±1.85kPa(P<0.001),二尖瓣口面积自1.17±0.33cm2增至2.25±0.41cm2(P<0.001),左房内经自43.30±5.10mm减小为37.10±5.91mm。  相似文献   

3.
经皮穿刺球囊二尖瓣成形术(PBMV)20例,结果显示,左房平均压明显降低,术前277Kpa±081Kpa,术后199Kpa±0.66Kpa,P<005;二尖瓣口面积明显增大,术前135cm2±0.19cm2,术后215cm2±0.15cm2,P<001,心功能明显改善,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4.
经皮球囊导管二尖瓣分离术(PBMC)治疗风湿性二尖瓣狭窄10例,其中男3例,女7例,平均年龄38.5岁(24~63岁),均用单球囊法,9例成功(90%)。术后血液动力学及二维超声心动图均有明显改善,平均左房压由2.411±0.807kPa降到0.715±0.296kPa(P<0.001).左房内径降到37±3.13mm(P<0.02),二尖瓣口面积由1.3±0.35cm2增大到2.16±0.39cm2(P<0.02),无1例死亡。本文讨论了PBMC近期及远期治疗效果、手术操作及主要并发症。  相似文献   

5.
用肺动脉瓣球囊成形术治疗17例先天性肺动脉瓣狭窄患者。结果表明,术后平均右心室收缩压由13.05±5.49kPa降至4.88±1.84kPa(P<0.01);收缩期最大跨肺动脉瓣压由10.39±5.75kPa降至2.33±1.69kPa(P<0.01)。4例术后17~32月经导管复查,基本维持球囊成形术后的状态。  相似文献   

6.
实验用300~350g雄性Wistar大鼠,氨基甲酸乙酯腹腔麻醉。电刺激(0.2ms40μA100Hz8s)并经兴奋性氨基酸L-谷氨酸(L-Glu)检测性验证,提示大鼠延髓尾端Ⅻ对脑神经丛第三支根部1mm×1mm区域为降压区(depressorareainventralsurfaceofmedullaoblongata,VSMd)。电刺激该区可见平均动脉血压(MAP)以16.99的斜率下降,最大百分数为26.82±8.93(P<0.01 。n=10).其下降率与刺激时间呈对数式关系。L-Glu微量注射后。在降压的同时心率(HR)减慢,分别为2.67±0.47kPa(P<0.01)和30.33±4.23min ̄(-1)(P<0.001,n=6)。切断双侧迷走神经后降压和减心率反应减弱,分别为1.46±0.45kPa和5.6±4.8min ̄(-1)(P<0.01;n=5);双侧损毁肾交感神经,基础MAP下降,同时降压反应被削弱,为1.81±0.49kPa(P<0.01)但对减心率反应无影响(P>0.05,n=5)。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经皮球囊扩张术治疗二尖瓣再狭窄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19例闭式扩张术二尖瓣再狭窄(MRS)。和经皮二尖瓣球囊扩张术(PTMC)后MRS患者再次施行PTMC。结果 两组二尖瓣口面积(MVA)分别增加71%和78%。闭式扩张术后经再次PTMC,MVA从(1.35±0.34)cm^2提高到(2.31±0.32)cm^2,左房压(LAP)由(2.31±1.10)kPa降至(1.27±0.87)kP  相似文献   

8.
用经皮二尖瓣狭窄球囊扩张术(PBMV)治疗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105例,手术前后二尖瓣口面积分别为0.92±0.18cm2和1.86±0.20cm2(P<0.001),左心房平均压力分别为2.58±0.82kPa和1.34±0.64kPa(P<0.001),左心房内径分别为4.6±0.4cm和4.4±0.3cm(P<0.05),心脏功能明显改善,平均每例好转1.33级。术中术后无死亡和动脉栓塞病例,出现严重二尖瓣关闭不全、心包填塞、一过性低血压各1例,5例发生短暂性心动过缓,总成功率为97%。  相似文献   

9.
二尖瓣闭式分离术后再狭窄的经皮球囊成形术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闭式分离术后再狭窄患者经皮二尖瓣球囊成形术(PBMV)治疗近期和远期疗效及其影响因素。 方法:对经PBMV治疗的二尖瓣闭式分离术后再狭窄患者33 例与无外科手术史的二尖瓣狭窄患者(313 例)进行比较,并随访观察。 结果:PBMV治疗后临床症状明显改善,二尖瓣外科术后再狭窄患者瓣口面积(MVA)由(1.03±0.28)cm 2 增至(1.94±0.27)cm 2 (P< 0.001),原发性二尖瓣狭窄者瓣口面积由(1.12±0.45)cm 2 增至(2.22±0.26)cm 2 (P< 0.001),血流动力学两组无显著差异。其中19例随访(4.3±2.1)年,MVA 为(1.81±0.27)cm 2(与术前比较,P< 0.001,与术后即刻比较,P> 0.05),发生再狭窄3例,已成功行第二次PBMV。 结论:PBMV治疗闭式分离术后再狭窄近期、远期疗效显著,具有创伤小、安全、有效、可重复性的特点,可避免或推迟外科手术。  相似文献   

10.
对行经皮球囊二尖瓣分离术(PBMC)98例风湿性二尖瓣狭窄患者与近年基本条件相似而行外科闭式二尖瓣交界分离术(CMV)的40例患者的疗效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①PBMC组二尖瓣口面积(MVA)由0.92±0.24cm2增至2.14±0.71cm2(P<0.001);CMV组MVA由0.85±0.22cm2增至2.35±0.54cm2(p<0.001)。MVA增值两组差异无显著性(P>0.50)。②B超二尖瓣形态特征记分,两组结果相仿。③两组患者术后1~2周X线心胸比例,无论与同组术前相比较或两组间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50),但肺淤血、心功能均明显改善。④PBMC不需开胸,创伤小,康复快,对术后再狭窄患者更为适宜。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 分析二尖瓣成形术治疗二尖瓣关闭不全(MI)的早期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外科因MI行二尖瓣成形术的94例患者.所有患者手术均为同一主刀团队开展.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以及术前、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术后1 a超声心动图指标,包括二尖瓣返流程度、左心室射血分数(LVE...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保留后瓣及其瓣下结构二尖瓣置换术对风湿性二尖瓣狭窄患者的影响情况。方法:分析我院2016年2月—2018年3月收治的风湿性二尖瓣狭窄患者115例临床资料,依据随机纸片法进行分组,对照组(术中未保留后瓣和瓣下结构)45例和观察组(术中保留后瓣和瓣下结构)70例,观察两组风湿性二尖瓣狭窄患者体外循环时间、ICU滞留时间、呼吸机辅助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住院时间情况,观察两组患者手术前、手术后1个月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短轴缩短率(LVFS)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情况。结果:观察组风湿性二尖瓣狭窄患者ICU滞留时间、呼吸机辅助时间、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比较,手术前LVEDD、LVFS及LVEF比较,对照组患者手术后1个月和同组手术前的LVEF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手术后1个月LVEF高于同组手术前。手术后1个月两组患者LVEDD、LVFS均高于同组手术前,观察组患者手术后1个月LVEDD低于对照组,LVFS、LVEF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保留后瓣及其瓣下结构二尖瓣置换术治疗风湿性二尖瓣狭窄,可以明显缩短患者ICU滞留时间、呼吸机辅助时间和住院时间,改善心功能水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超声评价二尖瓣器结构改变与二尖瓣返流程度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超声心动图评价二尖瓣器形态改变与二尖瓣返流程度之间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评价259例二尖瓣返流病人返流程度以及二尖瓣器的形态学改变。结果:导致返流的最常见原因为二尖瓣叶改变,占55.5%,P<0.01。二尖瓣叶增厚与二尖瓣环钙化产生返流,程度以轻度为主。二尖瓣环扩张,腱索与乳头肌改变导致返流程度以中重度为主。结论:二尖瓣叶形态改变是二尖瓣返流的最主要原因,二尖瓣器支持结构的改变所导致返流程度以中重度为主,对二尖瓣器功能影响大。  相似文献   

15.
16.
二尖瓣关闭不全成形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总结评价我院近5年来行二尖瓣关闭不全成形术的方法和疗效.方法 2001年12月~2005年12月,我科共行二尖瓣关闭不全成形术36例,年龄2~77(29±14)岁.其中先天性12例,二尖瓣退行性变20例,缺血性二尖瓣关闭不全4例.二尖瓣成形的方法:二尖瓣裂修复12例,腱索折叠、转移12例,GORE-TEX人工腱索5例,瓣环环缩14例,部分病例综合应用了2种或2种以上的成形方法.结果 全组无死亡,术后随访3个月,无再次手术.术后超声心动图示:左心房内径平均值(32.6±6.4)mm,与术前相比(42.7±13.4)mm明显缩小,左心室内径平均值(32.6±6.7)mm与手术前面相比(38.3±7)mm明显缩小.术后仅有2例有轻到中度反流,16例微量反流,18例反流消失.结论 二件瓣关闭不全成形术应根据二尖瓣病变的特征进行选择,对非风湿性二尖瓣病变行二尖瓣成形术可取得满意的临床效果.手术的关键是医生对二尖瓣生理功能及解剖的全面认识,以及成形术前对病变的二尖瓣的全面探察和综合应用正确的成形方法.  相似文献   

17.
18.
19.
R E Greene 《JAMA》1968,203(8):588-590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