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 观察小肠黏膜下层(SIS)复合雪旺细胞粗制品修复周围神经缺损的效果.方法 选取健康雄性SD大鼠36只,随机平均分为3组(n=12).致大鼠坐骨神经12 mm缺损后,分别用SIS桥接修复(A组),SIS复合雪旺细胞粗制品修复(B组)和自体神经移植修复(C组).术后16周取材,通过组织学观察、肌肉湿重测量、计算机图像分析、Trueblue逆行示踪和透射电镜观察来评价神经再生效果.结果 组织学观察、Trueblue逆行示踪和透射电镜观察证实三组均有再生神经纤维通过缺损区;B组和C组大鼠的小腿三头肌湿重、单位面积轴突数量和神经组织面积均显著优于A组(P<0.05),B、C两组间的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IS复合雪旺细胞粗制品修复周围神经缺损可达到自体神经移植的效果,有望替代自体神经移植.  相似文献   

2.
小肠黏膜下层复合雪旺细胞粗制品桥接周围神经缺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小肠黏膜下层(SIS)复合雪旺细胞粗制品修复周围神经缺损的效果。方法选取健康雄性SD大鼠36只,随机平均分为3组(n=12)。致大鼠坐骨神经12 mm缺损后,分别用SIS桥接修复(A组),SIS复合雪旺细胞粗制品修复(B组)和自体神经移植修复(C组)。术后16周取材,通过组织学观察、肌肉湿重测量、计算机图像分析、Trueb lue逆行示踪和透射电镜观察来评价神经再生效果。结果组织学观察、Trueb lue逆行示踪和透射电镜观察证实三组均有再生神经纤维通过缺损区;B组和C组大鼠的小腿三头肌湿重、单位面积轴突数量和神经组织面积均显著优于A组(P<0.05),B、C两组间的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IS复合雪旺细胞粗制品修复周围神经缺损可达到自体神经移植的效果,有望替代自体神经移植。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外消旋聚乳酸(PDLLA)—神经生长因子(NGF)—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药物缓释系统对同种异体神经移植修复神经缺损的影响.方法 32只大鼠随机分成A、B、C、D4组,每组8只,所有大鼠左侧坐骨神经段性切除后,移植经过化学脱细胞处理后的同种异体神经段,A组在移植区域应用PDLLA- NGF -TGFβ1缓释膜,B、C两组分别应用PDLLA-NGF缓释膜、PDLLA-TGFβ1缓释膜,D组为空白对照组,术后观察各组大鼠的大体形态、步态、关节活动情况.术后12w进行电生理、组织学、免疫学等各项指标观测.结果 A组大鼠坐骨神经的复合肌肉动作电位波幅、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及小腿三头肌湿重恢复率均高于对照组;光镜观察A组再生神经纤维数量和口径及髓鞘厚度均优于其他三组(P<0.05).结论 PDLLA- NGF- TGFβ1药物缓释系统在同种异体神经移植修复周围神经段性缺损中,具有明显促神经再生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冻干化学去细胞异种神经修复大鼠坐骨神经缺损的效果.方法 48只成年雌性DA大鼠分别用4种移植物桥接大鼠1.5cm坐骨神经缺损:冻干化学去细胞异种神经与类许旺细胞共移植组、冻干化学去细胞异种神经移植组、化学去细胞异种神经移植组、异种神经移植组.术后4周、24周通过大体观察、神经电生理、肌肉湿重及组织学指标评价各组修复神经缺损的效果.结果 术后24周A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和肌肉湿重恢复率优于B、C、D组(P<0.05);组织学检测发现,术后24周A组移植段再生神经纤维较多,以有髓神经纤维为主.结论 种植类许旺细胞的冻干化学去细胞异种神经能有效的修复大鼠周围神经缺损.  相似文献   

5.
先用化学手段使骨骼肌细胞脆性增加,再以物理挤压方法去除1/2左右肌浆制成修复周围神经缺损的移植体。将此移植体植入雪旺氏细胞培养液与自体雪旺氏细胞制成的悬液,修复鼠10mm坐骨神经缺损,并与热变性骨骼肌植入相同悬液和自体神经移植作对照比较。桥接术后6个月,检测试验侧/正常侧小腿三头肌肌张力比值和湿重比值、试验侧坐骨神经传导速度、和移植体远端/近端神经干髓鞘密度比值4项指标。经统计学处理去肌浆骨骼肌组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微囊化转NGF基因NIH3T3细胞在修复周围神经缺损中的作用。方法:SD雄性大白鼠30只,建立大鼠坐骨神经离断模型后随机分为3组,A组:异体静脉桥接神经缺损,形成神经再生室,其内填充微囊化转NGF基因NIH3T3细胞,修复大鼠坐骨神经10 mm缺失;B组:自体神经移植;C组:微囊化NIH3T3细胞。于术后4、8及12周进行足迹试验,术后12周进行电生理学测试及形态学观察。结果:术后4、8和12周不同时间点坐骨神经功能指数,术后12周神经传导速度、再生神经的组织学改变及再生神经纤维的成熟程度A组和B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 A 组和B组明显优于C组 (P<0.05)。结论:聚赖氨酸/海藻酸钠(APA) 微胶囊与外周神经组织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辅加微囊化转NGF基因NIH3T3细胞对修复缺损的神经具有良好的桥梁作用和促神经生长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血管化复合纳米材料n-PDLLA/PRGD/HAP/VPA神经导管对损伤大鼠坐骨神经再生及修复的效果。方法:将60只SPF级雄性成年SD大鼠随机平均分为4组,均于右侧制备坐骨神经15mm缺损模型。A组:PDLLA/PRGD/HAP/VPA神经导管桥接+局部注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基因(pHVEGF16);B组:单纯PDLLA/PRGD/HAP/VPA神经导管桥接;C组:自体神经移植;D组:硅胶管桥接。术后每隔2周检测坐骨神经功能指数(SFI),每4周检测腓肠肌湿重,3个月后取材并进行神经肌肉电生理、组织学和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等检测。结果:A组大鼠运动功能恢复最快(P<0.05),腓肠肌湿重检测优于B、D组(P<0.05)。术后12周,A组坐骨神经传导速度、轴突计数结果较B、D组好(P<0.05)。A组再生坐骨神经纤维较B、D组排列密集且成熟,接近正常神经组织,脱髓鞘改变和雪旺细胞空泡样改变少见。结论:运用n-HAP/PRGD/PDLLA/VPA复合神经材料导管合并局部注射pHVEGF16对大鼠15mm坐骨神经缺损显示出了良好的神经修复效果,说明此种复合神经材料导管对于损伤神经再生和血管化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8.
丁海  周建生  胡汝麒 《蚌埠医学院学报》2005,30(6):479-482,F0004
目的:探讨化学萃取法(CEN)、冻融法(FTN)制备的异种鼠坐骨神经去细胞基膜管移植术后8、13、23天神经再生轴突距离、Schwann细胞迁入、再血管化及炎症反应异同.方法:将36只雌性Wistar鼠随机配对,分为CEN组与FTN组,每组18只,分别桥接移植两种方法制备的Sprague-Dawley鼠坐骨神经去细胞基膜管.观察术后8、13、23天移植物物理性状及组织形态学变化.结果:术后8、13、23天,神经轴突再生距离、近和远端Schwann细胞数、再血管化及炎症反应差异有显著性(P<0.05),CEN组优于FTN组.结论:化学萃取法制备的异种周围神经去细胞基膜管较冻融法能更快、更好地修复周围神经缺损,亦应有更大的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潘富文  吴林清 《海南医学》2014,(22):3283-3286
目的观察去细胞神经支架联合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促进周围神经损伤修复中的作用。方法购买雄性Wistar大鼠60只,先取15只成年Wistar大鼠作为神经供体,制备去细胞神经支架,将制备好的神经支架剪取长度约为1 cm的去细胞神经基膜管。根据实验要求,将余Wistar大鼠随机分为三组,每组大鼠均15只。实验组(A组)为去细胞神经支架移植+局部注射VEGF组;对照组Ⅰ(B组)为去细胞神经支架移植组;对照组Ⅱ(C组)为自体神经移植组。术后喂养1个月,并每日观察大鼠步态、患足溃疡恢复情况。术后1个月取移植段坐骨神经组织行HE染色、免疫组化染色观察再生神经S-100及轴突数量,髓鞘、神经纤维数等生长情况。结果术后1个月,三组大鼠的足部溃疡、步态均有不同程度的恢复,其中实验组恢复率接近于自体神经移植组,明显优于单纯去细胞神经支架移植组;A组的再生神经轴突数为(125.34±5.67),B组再生神经轴突数为(62.32±3.71),C组再生神经轴突数为(132.55±7.48),A组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去细胞神经支架联合VEGF在促进周围神经损伤修复过程中可能具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索血管支架支撑的自体静脉神经导管对新西兰大白兔周围神经缺损再生修复作用。 方法 新西兰大白兔30只,随机分为自体神经组(A组)、自体静脉神经导管组(B组)、血管支架支撑后的自体静脉神经导管组(C组)3组。分离并切除大白兔左后肢腓总神经约10 mm,制备腓总神经缺损,A组将切除的腓总神经旋转180°后缝合于缺损处,B、C组:分离切取20 mm长的颈外静脉,静脉回缩修剪后,B组将取下的静脉桥接于神经缺损处,C组将血管支架置入获取的颈外静脉,再接于神经缺损处。术后观察兔足部溃疡情况,进行兔左足展趾反射评分,术后12周,进行神经缺损修复的大体观察及电生理检测,比较各组兔左、右侧后肢腓肠肌湿质量比,并对修复的神经组织进行形态学观察和透射电镜检测,分析各组神经再生及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术后各组均发现兔手术侧足跟部溃疡,以B组最严重,A组最好。术后12周A组展趾反射评分恢复最快且最好,C组次之,B组最差,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电生理检测A组神经传导速度最快(64.01±5.61) m/s,C组次之(53.43±7.99) m/s,B组最差(29.15±4.45) m/s,各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腓肠肌湿重比A组>C组>B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术后12周,A组再生神经形态正常,B组静脉导管坍陷,直径较小,C组自体血管支架支撑的静脉导管未塌陷,直径略大于A组。光镜及透射电镜观察发现再生神经束面积、纤维密集程度及髓鞘厚度均为A组和C组明显优于B组( P<0.05)。 结论 血管支架支撑自体静脉神经导管能够较好的促进新西兰大白兔周围神经缺损的再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用壳聚糖桥接Wistar大鼠缺损的臂丛神经,探讨其修复效果。方法:3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3组,A组为空白对照组,B组为神经原位缝合组,C组为应用壳聚糖神经导管连接组。各组分别切断臂丛正中神经后做相应处理。12周后,进行神经电生理检测及神经组织HE染色观察。结果:A组神经损伤处愈合完好,电生理值接近正常数值;B组神经损伤处修复,神经传导功能恢复。C组12周后,壳聚糖吸收,神经已经长过缺损段,神经传导功能恢复。结论:壳聚糖可作为良好的载体桥接大鼠缺损的臂丛神经,可用于臂丛损伤的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硫酸软骨素酶ABC(chondroitinase ABC,ChABC)-聚乳酸-聚乙醇酸共聚物缓释微球处理改良化学法去细胞同种异体神经移植修复大鼠坐骨神经的可行性。方法 用复乳法制备硫酸软骨素酶ABC-聚乳酸-聚乙醇酸共聚物缓释微球。取成年雄性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4组(n=10):硫酸软骨素酶ABC-聚乳酸-聚乙醇酸共聚物缓释微球处理改良化学法去细胞同种异体神经移植组(A组)、自体神经移植组(B组)、改良化学法去细胞同种异体神经浸泡ChABC神经移植对照组(C组)、改良化学法去细胞同种异体神经移植09%氯化钠注射液对照组(D组)。取A、C、D 3组动物人工切取右侧坐骨神经10 mm,用改良化学法制备移植神经段:A、C两组浸泡在PBS液中,D组浸泡在含2 U/ml ChABC的PBS液(pH7.4)中。A组动物取C组制备神经行同种异体神经移植,外膜无张力缝合,并在移植神经段距近心端缝合处2 mm、4 mm、6 mm、8 mm处分别注入0.2μl制备好的硫酸软骨素酶ABC-PLGA缓释微球。B组在右侧离断10 mm坐骨神经倒置后行外膜缝合。C组取D组制备神经行神经移植。D组取A组制备神经行神经移植后,按照A组的位置注入等量等渗0.9%氯化钠注射液。术后4、8、12周进行大体标本观察,术后12周行电生理检测、HE染色、镀银染色及电镜组织学检测、图像分析对比。结果 制备所得硫酸软骨素酶ABC微球表面光滑,球体大小各异且均匀,无粘连及成簇等现象,Weibull方程曲线显示硫酸软骨素酶ABC微球体外释药稳定。采用硫酸软骨素酶ABC-聚乳酸-聚乙醇酸共聚物缓释微球处理改良化学法去细胞同种异体神经移植能够促进大鼠神经缺损处的轴突再生,提高神经修复的速度和质量,再生神经直径较粗,粘连较轻,电生理检测和组织学观察显示各项指标均优于两对照组,且较两对照组修复效果更接近于自体神经移植。结论 硫酸软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不同时间段-20℃川芎嗪玻璃化液保存大鼠异体坐骨神经对异体移植后神经再生的影响.方法:-20℃川芎嗪玻璃化液(200mg/L川芎嗪)(A组)保存成年SD雄性大鼠坐骨神经,时间分别为1,2wk,然后选择成年Wistar雄性大鼠坐骨神经缺损模型作为受体,神经段复温后移植给受体,术后进行大体观察以及移植神经的大体、电生理、荧光逆行示踪、运动终板等检查;并分别与-20℃玻璃化液(不含川芎嗪)(B组)和-196℃川芎嗪玻璃化液(200mg/L川芎嗪)(C组)保存的坐骨神经进行比较.结果:保存1wk时-20℃川芎嗪玻璃化液组与-196℃川芎嗪玻璃化液组再生效果无差异,与-20℃玻璃化液组的差异有显著性(P〈0.01);保存2wk以后3组中以-196℃川芎嗪玻璃化液组再生效果最好,-20℃川芎嗪玻璃化液组其次,-20℃玻璃化液组最差.结论:玻璃化保存液中加入川芎嗪可提高大鼠同种异体神经的保存温度值,-20℃时可保存大鼠周围神经1wk.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脱细胞异种面神经移植中环孢素A(cyclosporin A,CSA)的作用效果.方法 48只W istar 大鼠随机选择一侧作为实验侧,解剖面神经后于颊支制造lcm的神经缺损.按神经移植的种类分为4组,A组:异种面神经移植组;B组:异种面神经移植应用CSA免疫抑制组;C组:异种脱细胞神经移植组;D组:异种脱细胞神经移植应用CSA免疫抑制组.各组实验动物分别于术后5周,12周进行电生理学测试(潜伏期、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并进行光镜、电镜观察形态学变化.结果 术后5周和12周时,C,D组动物在电生理指标及光镜、电镜指标上均优于A,B组,术后5周和12周,D组面神经颊支传导速度均高于其它各组.结论 1.0 cm缺损的异种脱细胞面神经移植动物实验中,应用CSA5mg/(hg·d)5周可以降低排斥反应,提高神经再生能力.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雷帕霉素(rapamycin,RAPA)的不同给药时间对大鼠坐骨神经损伤后神经再生和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健康Wistar大鼠共24只,随机分为4组,制备大鼠右侧坐骨神经挤压伤模型。A组(早期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B组(早期用药组)损伤后当即注射雷帕霉素[1mg(/kg.d)],连续应用7d,C组(晚期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D组(晚期用药组)损伤后24h注射雷帕霉素[1mg(/kg.d)],连续应用7d,每组各6只。于术后6周进行坐骨神经功能检测(SFI),神经电生理检测及组织形态学观察。结果坐骨神经功能检测(SFI),B组明显优于A组、C组、D组(F=6.51,P0.01)。复合肌肉动作电位(CMAP)的潜伏期(LTP),B组明显慢于A组、C组、D组(F=12.56,P0.01);坐骨神经传导速度(F=20.30,P0.01)和复合肌肉动作电位波幅(F=8.07,P0.01)B组明显优于A组、C组、D组。结论①全身应用雷帕霉素具有神经保护作用,可以加速神经的修复和功能恢复。②早期应用雷帕霉素促进神经再生和功能恢复的效果优于晚期。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丝素蛋白膜(SF)修复海绵体神经缺损的效果.方法 选取健康雄性纯系SD大鼠33只,随机将其分成3组,假手术组(A组,n=11)、实验组(B组,n=11)及海绵体神经切断组(C组,n=11).A组大鼠单纯游离双侧海绵体神经;B组大鼠首先建立海绵体缺损模型,后用SF桥接修复;C组大鼠切断双侧海绵体神经.术后3个月对各组大鼠进行阿朴吗啡试验,观察阴茎勃起情况并记录勃起次数.然后取阴茎中后部海绵体组织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神经型一氧化氮合酶(nNOS)的表达.对于所得数据使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A组与B组大鼠阴茎勃起次数、勃起率及nN0S神经纤维数目明显高于C组,统计学分析证实前两组与C组的差另别有统计学意义,前两组间的差别亦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SF具有促进大鼠海绵体神经损伤修复的能力;本研究为丝素蛋白膜修复海绵体神经缺损的临床应用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7.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脑梗死大鼠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军  王立峰  戴艳萍 《黑龙江医学》2010,34(11):824-827
目的研究静脉移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stromal cells,BMSCs)对脑梗死模型大鼠的影响。方法对10只同种异体SD大鼠的BMSCs进行体外分离、培养、扩增、纯化后,用5-溴脱氧尿嘧啶核苷(5-bromodcexyurid ine,BrdU)进行标记;大脑中动脉线栓发制作脑梗死动物模型,制模后7 d,完全随机分为A、B、C 3组:A组22只,做为BMSCs移植组,经鼠尾静脉注射2.0×106/mL的BMSCs细胞悬液;B组22只,做为对照组,注射1.0 mL培养液;C组22只,做为空白手术对照组。注射后2、3、6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BMSCs在梗死周围区的存活、分布、分化并计数,观察损伤脑内生长相关蛋白-43(growth associatedprotein-43,GAP-43)、神经丝蛋白200(neurofilament 200,NF200)和巢蛋白的表达,注射后1、2、3、4、5、6周,进行评分。结果移植后2、3、6周,BrdU阳性的BMSCs主要分布于脑梗死周围区。计数发现,移植后2周,BrdU阳性的BMSCs约占移植细胞数的5.9%,3周占5.3%,6周占3.9%;移植后2周,BMSCs形态大多变为圆形或椭圆形,部分阳性标记的细胞长出神经元样突起,约12.6%表达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lialfribrillary acid ic protein,GAFP),约6.3%表达神经元特异性核蛋白(neuronal nuclear antigen,NeuN);移植后2、3、6周,A组GAP-43、NF200、巢蛋白的表达,明显高于B、C组(P<0.05);移植后3周开始,A组的评分在各观察时间点明显高于B、C组(P<0.05)。结论通过静脉注射的BMSCs能向梗死病灶内迁徙、存活,表现出对梗死灶的趋化性,并向神经元和星形胶质细胞分化,上调GAP-43、NF200和巢蛋白的表达,改善神经功能,可应用于治疗脑梗死。  相似文献   

18.
黄振杰  彭婷  李杰  金娟 《吉林医学》2014,(8):1625-1626
目的:比较三种不同浓度罗哌卡因用于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的效果。方法:将择期行上肢手术患者60例随机均分为A组、B组、C组三组,分别用0.25%、0.375%和0.5%罗哌卡因各30 ml在神经刺激器引导下行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观察臂丛神经各分支(腋神经、桡神经、肌皮神经、正中神经、尺神经和前臂内侧皮神经)的感觉阻滞时间,运动阻滞程度,术后持续镇痛时间,尺侧阻滞成功率。结果:三组的腋神经、桡神经和肌皮神经均阻滞完善,A组的感觉阻滞时间明显长于B组、C组(P<0.05),B组、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三组的正中神经、尺神经和前臂内侧皮神经均出现不完善阻滞,感觉阻滞时间A组>B组>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C三组的运动阻滞程度以C组最完善,B组次之,A组最差;术后持续镇痛时间A组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化学去细胞同种异体神经移植修复人体臂丛神经缺损的疗效。方法 2004年2月-2009年3月应用化学去细胞同种异体神经移植修复我院臂丛神经损伤缺损的患者23例。共应用32根异体神经,长度为2-9(4.9±2.2)cm。术后定期对患者进行感觉、运动功能及肌电图、超声检查,评估疗效。结果 23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33-94(71.82±18.50)月,临床疗效优良率为69.6%。按移植神经数目统计,优良率为68.6%。臂丛神经根性撕脱及神经移行处损伤修复效果差。疗效优组8例中移植长度3-7(4.6±1.64)cm,良组8例中移植长度5-9(6.67±1.61)cm,差组6例移植长度2-8(4.5±2.7)cm,三组移植神经长度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钝性伤18例中13例恢复优良,锐性伤5例中3例恢复优良。结论应用化学去细胞同种异体神经移植修复人体臂丛神经缺损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神经损伤部位、程度及异体神经移植长度对预后有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