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韩师临床诊治不孕症的临证用药规律,为中医中药治疗不孕症提供参考思路。方法通过跟师出诊、收集韩师2011~2012年间治疗不孕症的相关医案中的首诊方剂,采用聚类分析、频数分析方法,对其用药规律进行剖析。结果共收集韩师有效医案方药158则,用药96味,总使用频次为2298次,常用药物有32味,常用药以补益为主,其次是理气活血、清热解毒药;四气统计中,以温性、寒性药物使用居多;归经统计中,以肝肾二经使用最多;聚类分析得到常用不孕症药物11类。结论韩师诊治不孕症的用药特点归纳如下:注重先天,肝肾同调,脾肾并重以治本;养血疏肝理气,调畅冲任为常法;活血化瘀,祛湿化痰,清热解毒为其变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利用聚类分析和关联规则分析挖掘叶天士治疗泄泻的用药配伍规律。方法:统计《临证指南医案·泄泻》中所使用的药物,利用聚类分析和关联规则分析方法进行研究。结果:叶天士治疗泄泻的高频药物为茯苓、陈皮、人参、泽泻等,多属利水渗湿、化湿、温里、补阳、补气类药,对高频药物聚类分析后可以分为4类,主要针对泄泻湿滞化热证、湿聚气滞证、脾肾阳虚证、寒热错杂证;关联性较大的药物有厚朴—茯苓→陈皮,厚朴—泽泻→陈皮,厚朴—茯苓→泽泻,厚朴—陈皮—茯苓→泽泻,厚朴→陈皮。结论:聚类分析和关联规则分析方法对叶天士治疗泄泻用药规律的总结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在临床实际中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邓铁涛教授治疗冠心病药物进行统计分析,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通过对邓老治疗冠心病的医案进行收集,将符合纳入标准的80例医案以统计软件SPSS13.0进行聚类分析及相关统计,得出邓铁涛教授治疗冠心病的临证经验。结果 (:1)通过聚类分型,邓老治疗冠心病的核心用药为:党参、白术、茯苓、甘草、法夏、丹参、竹茹、枳壳、桔红、五爪龙、田七末;(2)邓老治疗冠心病用药以益气健脾除痰化瘀为主;(3)80例病案总共使用了药物96种,计910药次,平均每方用药数为11.4种。结论 (:1)邓铁涛教授对冠心病病因病机的特色以正虚为本,邪实为标;五脏相通,心脾相关;痰瘀相关,以痰为主。(2)在治疗上突出了扶正,即以标本兼顾,益气为主,痰瘀为次;心脾相关,调脾护心,重在健脾;痰瘀相关,痰瘀同治,重在调气;痰瘀同治,化痰为主,祛瘀为次。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古代心悸医案信息用数理分析方法挖掘其证治规律。方法:以古代心悸医案为研究对象,建立数据库,进行频数分析和关联分析。结果:284个心悸医案证型分布以心血虚证和痰湿内停证多见;共涉及药物411种,主要为安神类、健脾类、理气类、养血类等;挖掘出治疗心悸的基础方:半夏、陈皮、人参、茯苓、白术、甘草、当归、白芍、远志、茯神、酸枣仁、龙骨。结论:用数理分析医案,挖掘出常用药物组合,基本符合现行的中医理论,也从数理分析的角度证实了中医理论,为临床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王仲奇医案》用药规律并进行关联性分析,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以"咳血"、"虚劳"以及"湿温"医案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医案信息结构以对医案原文进行数据预处理,构建《王仲奇医案》数据库;通过整合Apriori关联规则算法,设计并实现"新安中医临证指导系统",完成数据挖掘结果的可视化,提供"临床查询应用"功能以及用药规律的关联性分析。结果药物关联性分析结果显示治疗"咳血"的常用药物为丝瓜络、茜根以及牡丹皮等,其中核心药对为丝瓜络和茜根;治疗"虚劳"的常用药物为石斛、牡蛎及甘草等,其中核心药对为石斛和牡蛎;治疗"湿温"的常用药物为茯苓、佩兰及杏仁等,其中核心药对为茯苓、佩兰。结论关联规则分析可用于挖掘医案的用药规律,本技术框架可应用于其他医籍的研究。  相似文献   

6.
目的 通过描述性统计分析、关联规则算法和聚类分析等方法挖掘叶天士治疗痰饮病的临证用药规律,为临床辨证论治提供新思路.方法 搜集整理叶天士所著《临证指南医案》中治疗痰饮病全部医案,采用IBM SPSS 23.0软件对其处方用药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并对高频药物进行关联规则算法和聚类分析.结果 纳入69个医案,涉及75味药物...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吴良村教授诊治肺癌气虚证的疗效及用药规律。[方法]从吴良村教授的门诊病案中选择80例肺癌气虚证患者,四诊合参、辨证施治,以2周为1个周期,治疗1个月后评价疗效。同时对160例医案中的药物频数、性味、分类进行描述性分析,并对用药频数最多的前33味中药进行系统聚类分析,总结其用药规律。[结果]患者临床疗效显著,总有效率达88.75%。用药频数最多的为甘草。药性使用频数最多的为平性药,药味使用频数最多的为甘味药,用药种类最多的为补虚药。聚类分析将药物分为19类,包括沙参麦冬汤、补中益气汤及经验药对等。[结论]吴良村教授治疗肺癌气虚证的过程中善用沙参麦冬汤加减,宗"益气养阴,解毒散结"之法,以"补、清、散、消"为用药原则,临床取得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8.
《海南医学院学报》2019,(24):1886-1892
目的: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分析黄丽娟教授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用药规律。方法:采集黄丽娟教授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门诊医案,运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建立医案数据库,基于该软件的集成规则分析、改进互信息法、复杂系统熵聚类分析等数据挖掘方法,对黄丽娟教授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用药规律进行总结。结果:整理出黄丽娟教授治疗慢性慢性心力衰竭的方剂共114首,共使用中药108味,其中使用频率以生黄芪、丹参、茯苓最多。药物四气以温性为主;药物五味中甘味最多;药物归经,以肝经、心经频率最高。常用对药组合32组;常用角药组合48组,演化得到药物关联度网络展示图1幅,核心组合6组,新处3首。结论:黄丽娟教授治疗慢性心力衰竭以益气温阳、活血利水为基本治法,兼以泻肺利水、补益心阴。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古代情志病证医案中痰湿内停型的组方用药规律。方法:以筛选的古代医籍中的153例古代情志病证痰湿内停证医案为研究对象,运用频数分析法、关联规则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医案涉及药物253种,主要为化痰类、安神类、健脾类。关联分析得出的使用频数高关联强度大的药物组合:陈皮、法夏、茯苓、甘草、远志、茯神。结论:经典医案的数理分析也支持二陈汤为痰湿之主方的地位。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本研究通过收集近十年国内外医学期刊中的中风病医案,挖掘中风病各期的用药规律.方法 收集中风病医案,建立数据库,采用频数分析的方法统计中风病各期用药特点,分析证候动态变化规律.结果 共收集医案292例,出现药物249味,用药总频数为3 692次,用药频率在25次以上的药物共有40味,总的用药频率达到69.47%,292例医案中能够具体分期的医案共有279例,用药总频率3 236次,其中,急性期169例,出现药物215味,恢复期68例,出现药物203味,后遗症期42例,出现药物185味.结论 中风病存在证候动态演化规律,痰瘀两种证候几乎贯穿整个病程,始终占有很高的比例,成为中风发病的主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心力衰竭的中医证治规律。方法全面收集心力衰竭的中医古籍医案文献,分别建立症状、用药数据库,运用统计软件分别进行症状及用药频数分析、因子分析、聚类分析。结果收集到符合标准的医案文献334篇。心衰患者临床常见中医症状:喘息不得卧、胸闷、气短、心悸等;舌象:舌淡红、苔薄白、舌胖大、苔白腻等;脉象:脉沉细无力、脉迟缓、脉结代、脉涩等;症状因子分析得出心气亏虚、心阴不足、心阳不振等病机变化;心衰的症状聚类为心气亏虚、心阴不足、心阳不振等;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的结果相符合。临床常用中药频次为人参、附子、茯苓、桂枝、生白术等;药物种类频次为补气药、温阳药、利水药等;通过对高频次用药的因子和聚类分析,可以得出与归类频数统计相同结论,心衰患者临床常用药物为补气药、温阳药、利水药、化痰药、养阴药、活血化瘀药。结论心阳不振、气阴两虚、痰浊水饮内停、瘀血内阻为心力衰竭的基本证型,温振心阳、益气养阴、化痰利水、活血化瘀为心力衰竭的基本治疗原则。  相似文献   

12.
[目的] 采用复杂网络分析方法,分析中医治疗湿证配伍规律。[方法] 以湿为关键词检索《中华医典》医案部分收录的医案,提取医案中用药信息,采用The R Programming Language软件Apriori算法进行关联分析,并基于Gephi 0.9.2软件实现复杂网络分析。[结果] 纳入医案453个,包括中药257味,总用药频次为3 321次。按功效、性味对药物进行分析,发现利水渗湿药物共使用16味,其用药频次达619次,占总用药频次的18.6%;温性药物75味,使用频次达1 062次,占总用药频次的32%;苦味药物120味,使用频次为1 701次,占总用药频次的31.3%。关联分析得到陈皮-茯苓、泽泻-茯苓、白术-茯苓、厚朴-茯苓等可能为治疗湿证的核心药对。基于关联分析结果通过Gephi0.9.2软件运算,以K核心算法并参考节点介数中心性得到核心药物37味。通过社区探测算法进行模块化处理结合专业知识,分析核心药物网络,总结得出以五苓散、二陈汤、平胃散、黄连解毒汤、三仁汤为代表的湿证治疗代表方药和以利水渗湿法、健脾祛湿法、燥湿运脾法、苦寒燥湿法、宣气化湿法为代表的常用治法。[结论] 运用复杂网络分析方法,总结古代医案治疗湿证的处方规律及常用治法,可供现代临床参考并为今后进一步挖掘中医临证经验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黄力教授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医案处方,总结黄力教授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相关用药规律。方法 收集中日友好医院2014年1月至2019年12月黄力教授所开的597张处方,进行频数分析、聚类分析及关联规则分析,观察其患者证型分布及核心药物组合。结果 纳入分析的597张处方依据肝阳上亢证、气虚血瘀证、风痰上扰证、阴虚火旺证和瘀血阻滞证分别进行统计,其中肝阳上亢证患者365例(60.93%)、风痰上扰证患者79例(13.19%)、阴虚火旺证患者72例(12.02%)、气虚血瘀证患者47例(7.85%)、瘀血阻滞证患者34例(5.68%);聚类分析和关联规则分析得到肝阳上亢证核心药物组合为葛根-钩藤-川芎-天麻,风痰上扰证核心药物组合为炒白术-红景天-砂仁-柏子仁,阴虚火旺证核心药物组合为桑寄生-赤芍,气虚血瘀证核心药物组合为川芎-三七粉,瘀血阻滞证核心药物组合为红景天-红花-桃仁-生黄芪-三七粉。聚类分析显示,肝阳上亢证、气虚血瘀证、风痰上扰证、阴虚火旺证和瘀血阻滞证分别聚类为5、5、4、5、4类。结论 黄力教授临床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常用平肝息风药、活血化瘀药、安神药,重视肝在高血压发病中的...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冯利教授辨证论治癌性疼痛的用药规律及经验,为癌性疼痛的中医药治疗提供临床借鉴。方法:对90例患者临床信息进行采集,运用SPSS软件对常用药物和药对进行频数分析,对高频药物进行聚类分析。结果:冯利教授治疗癌性疼痛最常用的药物为甘草、党参、白芍等,以扶正药物为主,不同证型使用频次前10位的药物和药对基本以四君子汤为基础。结论:冯利教授治疗癌性疼痛以四君子汤为基础,辨证分型论治,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利用文字整理,医案分析,对周郁鸿教授的临床学术观点及经验进行全面整理分析,掌握其用药规律,并为中医医案整理分析及名老中医经验挖掘提供方法学指导。 方法:收集再障患者CRF表,收集整理周郁鸿教授治疗再障的219首处方,利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对处方用药进行数据挖掘分析,探讨周郁鸿教授治疗再障的用药规律。 结果:药物频次统计发现40以上的药有29种药,考虑健脾益气药过多影响结果,剔除了数量较多的茯苓、黄芪、白术后,前五位是菟丝子、当归、党参、陈皮、麦冬。在方剂关联规则中,得出核心药组共33对、10项关联规则,所涉及核心药物为菟丝子、党参、当归、茯苓、陈皮、山药、白术等。基于k-means聚类算法与回归模型对药物进行聚类分析得出6味药的药物聚类组合有4个,分别对应肾阴虚、肾阴阳两虚、肾阳虚、脾肾气虚这四个类型。 结论:周郁鸿教授治疗慢性再说障碍性贫血首重滋肾填精,辅以健脾益气,佐以活血止血之品,标本兼治。其核心药物组合及新处方可为中医治疗慢性再障提供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李平教授诊治高血压眩晕的用药规律,为高血压眩晕的临床诊治提供客观依据。方法 收集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李平教授专家门诊2020年10月—2021年7月期间诊断为高血压眩晕的门诊病例,构建标准化数据库,导入古今医案云平台(V 2.1),采用频次统计、关联规则、聚类分析来统计李平教授诊治高血压眩晕的患者性别及年龄、证型分布、常用中药及性味归经、对药关联、证药关联和方药分类。结果 91例显效病案中,年龄20~89岁,其中50~59岁人数最多,为27例。主要证型为阴虚阳亢证、痰湿蒙窍证、痰瘀互结证、肝阳上亢证、心阴不足证等。常用药物是茯苓、酒萸肉、葛根、山药、郁金、生龙骨、泽泻等。药性以平、寒、温为主;药味以甘、苦、辛为主;归经以肝、肺、脾经为主。对药关联支持度前3位依次为山药-酒萸肉、酒萸肉-茯苓、山药-茯苓。证药关联支持度前3位依次为阴虚阳亢证-酒萸肉、阴虚阳亢证-生龙骨、阴虚阳亢证-熟地黄。常见中药聚类方共8类,涉及滋阴、化湿、熄风、化瘀、清热等治法。结论 李平教授诊治高血压眩晕立足虚实辨治,虚证多从滋阴治之,实证多以利湿化痰、清化瘀热为主,处方多以六味地黄汤、二仙汤、泽泻...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索朱章志教授治疗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糖尿病(LADA)的用药规律。【方法】收集整理朱章志教授治疗LADA住院患者的处方,应用古今医案云平台,采用软件集成的频次分析、聚类分析、复杂网络分析等方法,探索朱章志教授治疗LADA的用药规律。【结果】筛选后共得到治疗少阴阳虚寒湿证LADA患者的处方36首,用药69味;治疗少阳失枢致胆火内郁证LADA患者的处方39首,用药75味;所用中药的性味以甘温为主,主要归脾、肺经。通过聚类分析和复杂网络分析得到治疗少阴阳虚寒湿证LADA的衍化方的药物组成为附子、红参、干姜、白术、黄芪、炙甘草、茯苓、白芍、生姜、吴茱萸、山茱萸、麻黄、桂枝、泽泻、细辛、肉桂、砂仁,治疗少阳失枢致胆火内郁证LADA的衍化方的药物组成为柴胡、黄芩、法半夏、干姜、茯苓、炙甘草、桂枝、白芍、生姜、大枣、红参、泽泻、天花粉、白术。【结论】朱章志教授治疗LADA辨治以少阴阳虚寒湿证和少阳失枢致胆火内郁证为主,多采用温阳散寒、和解少阳、调中补虚等药物,其组方思路可为临床诊疗LADA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吴良村教授治疗乳腺癌阴虚证用药规律及疗效。方法:从浙江省中医院吴良村教授的门诊病人中筛选出乳腺癌阴虚证患者,根据兼夹证的不同,辨证施治,以2周为1个周期,1个月后评价疗效。同时对医案资料进行频数分析、聚类分析,总结用药规律。结果:纳入90例门诊病例,共180诊,其中疗效达临床控制3例,显效22例,有效56例。用药频率最高的5味药为石斛、茯苓、北沙参、麦冬、太子参。性味频数最多的为“平”“甘”“苦”。结论:吴良村治疗乳腺癌阴虚证的过程中善于运用沙参麦冬汤,以“平”“甘”“苦”三种性味为主进行配伍,宗“益气养阴、祛邪解毒”之法,取得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临证指南医案·中风>初诊处方录入,进行频数分析、相关性分析和聚类分析探索叶天士治疗中风的常用药物和配伍规律.频次分析结果显示枸杞子、天麻、石斛、归身、远志、人参、苁蓉、白术、熟地黄、牛膝、羚羊角、菊花、黄芪、茯苓等为常用药物.相关性分析与聚类分析结果显示了治疗本病常见的处方配伍规律.用统计学的方法定量分析叶天士的用药处方规律,有利于学习和研究叶氏治疗中风的用药,及其"阳化内风"的学术思想,处方配伍规律可以用于指导临床.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索周绍华教授治疗痰热证神经精神类疾病的组方规律及其学术思想。方法 收集周绍华教授2016年1月至2021年10月于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的门诊医案141则,借助中医传承计算平台V 3.0软件对整理出的数据进行病症诊断、方药、四气五味、归经及聚类分析。结果 共采集141则医案,以郁证、不寐最为多见。共涉及171味中药,常用药物15味,以祛痰类药为主;四气以温性药物为主;五味以甘、苦、辛为主;归经以心、肺、脾、肝四经为主;常用药物组合51组,整理后的171味中药可分为5个聚类。结论 周绍华教授治疗神经科痰热证的处方具有独特用药规律,始终围绕着清热化痰,理气和血而展开,效果显著,可供临床诊疗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