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颈椎病是中、老年人常见病、多发病之一。其发生与颈椎特有的解剖学基础是分不开的,是颈椎各部分退行性变引起相应神经系统和(或)椎动脉以及交感神经损伤所致,其主要与钩椎关节、椎间盘、关节突关节及椎体韧带的的退变等因素有关。当前临床多数主张分为颈型颈椎病、神经根型颈椎病、脊髓型颈椎病、椎动脉型颈椎病、交感型颈椎病,其他型包括混合型、食管型颈椎病。现根据笔者个人体会结合有关资料就临床分型及其与X线诊断之间对比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2.
椎动脉型颈椎病(CSA)是颈椎病的一种,其发病率仅次于神经根型颈椎病。椎动脉型颈椎病通常的治疗方法是给予颈椎牵引、扩血管药物、理疗等综合治疗措施.疗程较长且效果一般,1998-2003年我院采用注射疗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效果较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颈椎病动物模型的建立方法多种多样,均难以全面重现人类的颈椎病模型,各有其不足,故合适而理想的颈椎病动物模型仍需探索。本文就近年国内外报道的有关颈椎病动物造模方法按颈型颈椎病、神经根型颈椎病、脊髓型颈椎病、椎动脉型颈椎病等4类进行总结回顾,为深入开展颈椎病的基础与临床研究提供文献依据。  相似文献   

4.
王明 《中国医学杂志》2006,4(12):684-685
椎动脉型颈椎病是临床较为常见的一型颈椎病,多发于中、老年人群,其发病率仅次于神经根型颈椎病,且此类病人多病程长、病情重或伴有严重的内脏疾病等,常成为手术之禁忌,故运用非手术疗法对该型颈椎病进行有效的治疗就显的尤为重要。本人从事医院针、推门诊工作十余年来,运用牵引、针灸、推拿和相关药物等疗法相结合,对该型颈椎病的治疗,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椎动脉型颈椎病是颈椎病中常见的一种类型,对于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的判断,以往主要以治疗前后症状和体征改变为标准,这种判断标准,主观性较大。随着对椎动脉型颈椎病认识的深化,检查手段的增多,探索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的客观指标,已成为国内外学者关切的问题。本文对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评价的研究概况作一描述。 1 脑血流超声检查 1.1经颅多普勒超声(TCD) TCD可元创性的直接探测到基底动脉和椎动脉颅内段的血流速度,对椎一基底动脉供血不……  相似文献   

6.
TCD对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的检测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椎动脉型颈椎病(CSA)是颈椎病中常见的一种类型,其发病仅次于神经根型颈椎病,对人类健康造成很大危害。笔者采用经颅多普勒(transcranial Dopple,TCD)超声技术,对32例临床诊断为CSA而TCD检测正常者进行TCD转颈试验,同时观察了32例正常人的TCD转颈试验。现将结果对比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价伸筋草汤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适应性、安全性和使用注意事项。方法 选择210例颈椎病(神经根型),中医辨证为血瘀气滞,肝肾亏虚,脉络闭阻者,随机分为两组,即伸筋草汤加牵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119例(治疗组);布洛芬片加牵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91例(对照组),分剐治疗1个疗程,随访1个月判定疗效。对两组症状、体征积分变化及临床疗效进行分析比较,并探讨伸筋草汤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相关机理。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症状、体征比较,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8%,对照组总有效率83%,两组比较P〈0.05;说明治疗组与对照组疗效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伸筋草汤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优于布洛芬。伸筋草无毒副作用,是一种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较好的药物。  相似文献   

8.
颈椎病的治疗分为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非手术治疗不能简单称之为保守治疗,它是各种类型颈椎病治疗的基本方法和手术治疗的基础,具有积极的治疗意义。神经根型、椎动脉型和交感型颈椎病主要行非手术治疗。当非手术治疗半年无效或影响正常生活和工作;或神经根性疼痛剧烈经非手术治疗无效;或上肢肌肉尤其手内在肌萎缩、无力,经治疗4—6周仍有发展趋势者,应采取手术治疗。由于脊髓型颈椎病疾病自然史显示症状将逐渐发展加重,所以确诊后应及时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针刺配合功能锻炼对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 采用针刺配合功能锻炼相结合的方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30例,治疗2个疗程。结果 显效12例,好转17例,无效1例,有效率96.7%。结论 该法对椎动脉型颈椎病有一定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8例神经根型颈椎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48例,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对照组40例,采用纯西医治疗,进行临床观察及对比研究。结果:治疗组在总疗效、显效时间等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显著,本疗法不良反应少、复发率低,为神经根型颈椎病的防治开辟了新途径。  相似文献   

11.
颈椎病中医证型与影像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颈椎病中医分型有6种,即风寒湿型,痰湿阻络型、气滞血瘀型,肝肾不足型,气血亏虚型和混合型。本文通过104例颈椎病患者颈椎的CT与X线检查进行研究,从颈椎的骨质增生、骨性椎管狭窄、椎间孔和横突孔的变窄、颈部韧带的钙化及脊椎前移几个方面进行观察,证实颈椎病的6种中医证型的影像学改变与西医颈椎病病理改变基本上是一致的。并提出了风寒湿型与气血亏虚型的特殊CT征象,这个结论为中医治疗颈病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交感型颈椎病中西医治疗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颈椎病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近年来,随着生活节奏加快,本病的发病率逐年升高,并趋向于年轻化,严重影响人们的正常工作和生活。1992年第二届全国颈椎病专题会议将颈椎病大致分为5种类型:交感型、椎动脉型、脊髓型、神经根型和混合型,根据临床资料统计,交感型颈椎病占颈椎病的比例已由1993年的3.9%上升到7%左右,发病率明显升高。现就近10年来交感型颈椎病的中西医治疗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3.
神经根型颈椎病是神经根受各种因素侵袭损伤而导致其支配区域感觉、运动及反射障碍而引发的以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疾病。流行病学调查显示,颈椎病在我国成人中的患病率为3.8%~17.6%。按现有人口保守推算,至少有5000万~1亿人正在受到颈椎病的折磨。神经根型颈椎病是颈椎病中发病率最高的一种类型,占其总发病率的60%~70%。  相似文献   

14.
朱明海 《华夏医学》2004,17(6):983-983
颈椎病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其中又以神经根型颈椎病较为多见。近年来,笔者采用以手法为主,配合针刺、颈椎牵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78例,疗效满意,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推拿促进神经根型颈椎病康复的临床疗效.方法笔者2012年对不同年龄段的7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采取推拿疗法治疗,观察其疗效.结果推拿疗法治愈率高.结论推拿疗法能促进神经根型颈椎病的康复.  相似文献   

16.
椎动脉型颈椎病诊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椎动脉型颈椎病是颈椎病中常见的一种类型,由Barre和Lieou于1926年率先提出,认为颈椎病变累及椎动脉后,引起椎动脉痉挛,致使脑干和迷路供血不足,产生一系列症状称之为椎动脉型颈椎病。由于椎动脉的特殊解剖结构,致使椎动脉型颈椎病的发病原因异常复杂。多年来许多学者试图从其解剖、病理生理关系着手研究椎动脉型颈椎病的发病机制,取得了较大进展,但椎动脉型颈椎病发病的根本原因仍没有探索清楚,故对其治疗也不甚理想,是一种备受争论的疾病。近十年来有关该病发病机理、诊断及治疗方面的研究颇多,现就诊治的部分文献综述如下。1椎动脉型颈…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牵旋手法治疗神经根型和颈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98例椎动脉型和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233例;对照组165例采用活血化淤药物治疗。结果治疗组临床治愈率95%,对照组临床治愈率87.5%,两组治疗比较经过统计学处理,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牵旋手法治疗神经根型和颈型颈椎病能有效改善患者的自觉症状,治疗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8.
推拿治疗颈型及神经根型颈椎病19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颈椎病,亦称颈椎综合征,是骨伤科的常见病、多发病,临床上对本病的治疗大部分采用非手术治疗,且尤以推拿疗法最为有效,也容易被病人所接受。现将本人自2000年以来用手法为主治疗的191例颈型及神经根型颈椎病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针刺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60例疗效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分析针刺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针刺颈夹脊穴为主,配风池、大椎等穴,总结针刺疗效。结果:针刺治疗颈椎病疗效好,副作用小,方法多,且以颈夹脊穴为主。结论:针刺镇痛效果好.近期疗效佳,远期欠佳,骨质增生问题尚待解决,针刺疗法尚需完善。  相似文献   

20.
颈椎病X线诊断100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颈椎正侧位及左右斜位对100例经临床和X线确诊为颈椎病的X线片进行了测量分析,100例颈椎病中实测117例处骨质增生,156例处5种退变征像,与神经根型、椎动脉型、脊髓型颈椎病的对照关系及主要X线征像。提出了颈椎病多发生于C4以下部位,钩突、椎弓小关节横径增生及椎间盘变性脱出椎间孔径变窄,椎体失稳是上述三型颈根病的主要致病因素,认为X线平片对颈椎病仍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