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探讨攻下法在重症急性胰腺炎治疗中的临床作用。方法2000~2009年共收治重症急性胰腺炎62例,对照组30例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32例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对照组与治疗组在手术率、并发症率、平均住院时间、死亡率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攻下法在重症急性胰腺炎治疗中能减少手术率,在保守治疗及围手术期治疗中能减少并发症、降低死亡率、缩短平均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2.
中西医结合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36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友太  徐贵星  徐平 《陕西中医》2002,23(7):590-591
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疗效。方法 :对 3 6例重症急性胰腺炎病人 ,随机分为中西医结合治疗组和单纯西医治疗组。观察两组治疗后的住院天数、并发症、转手术率和死亡率。结果 :中西医结合治疗组能减少并发症 ,降低转手术率和死亡率 ,缩短住院天数。提示 :中西医结合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 ,值得提倡应用  相似文献   

3.
重症急性胰腺炎33例临床治疗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生长抑素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4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33例和对照组3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综合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生长抑素持续微泵泵入。比较2组腹痛持续时间、胰腺平均恢复时间、平均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率、转手术率和死亡率。结果:治疗组平均腹痛持续时间、胰腺平均恢复时间及平均住院时间较对照组显著缩短(P〈0.05);治疗组并发症发生率、转手术率及死亡率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结论:生长抑素治疗急性重症胰腺炎能明显缩短临床症状和体征的缓解时间,减少并发症,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效果。方法:30例SAP病人分成观察红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中药治疗。结果:观察组的血淀粉酶恢复正常时间、症状消退时间、禁食时间、平均住院时间都缩短,手术率及死亡率均明显减少,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效果肯定。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应用中西医结合、中药序贯疗法治疗急性重症胰腺炎的疗效。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均予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加用通里攻下剂(大承气汤加减)口服及芒硝敷脐等治疗。结果治疗组在腹痛、腹胀消失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病死率等方面较对照组具有明显优势。结论中西医结合、中药序贯为治疗急性重症胰腺炎的优化方案。  相似文献   

6.
杨承斌  张梅友 《中国中医急症》2006,15(12):1344-1345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均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中药通里攻下;治疗10d后进行疗效比较。结果两组愈显率、中转手术率及住院天数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胰腺炎疗效优于西医常规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大黄牡丹皮汤加减并结合西医治疗方法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56例SAP为治疗组,选取SAP手术病例为对照组,病例总数115例。对照组所有病例均应用基础疗法,并在确诊后常规治疗。治疗组:应用通里攻下组方、活血化瘀组方、清热解毒组方。应用原则为初期即开始应用通里攻下组方为主,同时加活血化淤组方治疗,进展期以患者通便后,即以活血化淤组方为主,清热解毒、通里攻下为辅,恢复期以清热解毒组方为主。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8.2%,平均住院天数22.96d。对照组总有效率84.5%,平均住院天数42.63d。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无论是治疗有效率、住院时间及费用等均明显降低。结论:应用"大黄牡丹皮汤"方义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疗效满意,住院时间、费用明显减少。  相似文献   

8.
全疗程中西医结合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方法。方法:将87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采用传统中西医结合治疗,观察组采用全疗程中西医结合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病死率、并发症发生率、手术率、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治愈率高于对照组。结论:全疗程中西医结合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能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手术率和病死率,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9.
下法在重症急性胰腺炎治疗中的应用体会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重症急性胰腺炎 ,具有发病急、病情重、进展迅速、并发症多 ,死亡率高的特点 ,是较凶险的急腹症之一。目前 ,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均趋向于非手术治疗的中西医结合疗法已成共识。我院自 1995年12月— 2 0 0 1年 12月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 ,早期应用通里攻下法治疗重性急性胰腺炎 38  相似文献   

10.
通里攻下法治疗急性胰腺炎进展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急性胰腺炎(AP)是常见的急腹症之一,约20%可发展成重症急性胰腺炎(SAP).近年来中西医结合非手术治疗AP取得了很大成效,特别是通里攻下法的应用,大大降低了SAP的病死率和手术率.本文就通里攻下法在AP治疗中的作用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中药联合心理干预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疗效.方法:70例SAP患者被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常规组.常规组34例患者接受常规治疗,干预组36例患者接受中药联合心理干预治疗.结果:干预组腹压痛消失时间、腹胀消失时间、腹痛消失时间、恢复排气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干预组并发症少于常规组,干预组SAS、SDS评分低于常规组(P<0.01).结论:使用中药治疗SAP的同时对患者采取心理干预措施,可以增强SAP的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同时缓解SAP患者抑郁和焦虑情绪.  相似文献   

12.
目的:基于益生菌和大黄灌肠对急性重症胰腺炎(SAP)的疗效,探讨益生菌联合大黄灌肠治疗SAP的价值。方法:选取106例SAP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及试验组,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大黄灌肠治疗,试验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益生菌联合大黄灌肠治疗,对比两组在入院第1天及第14天临床症状改善情况、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血淀粉酶水平及并发症情况。结果:试验组腹痛、腹胀、呕吐消失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均较对照组缩短(P<0.05);试验组CRP、PCT下降程度较对照组更为明显(P<0.05);两组并发症的发生率均降低,试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血淀粉酶下降程度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益生菌联合大黄灌肠可有效改善临床症状,减轻SAP肠黏膜损伤,减少肠源性感染,进而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3.
黄璟  姜爽 《陕西中医》2023,(6):717-720,725
目的:探究消炎利胆汤联合乌司他丁(UTI)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SAP)肝胆湿热证的效果。方法:选取128例SAP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64例。对照组采用UTI治疗,观察组采用自拟消炎利胆汤联合UTI治疗。连续治疗7 d后评估患者临床疗效及中医证候评分,检测血清炎症因子水平[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内毒素及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评估患者胃肠道功能(GSRS量表),统计患者临床相关指标(腹胀、腹痛消失时间、血清淀粉酶恢复正常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及病死率)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SAP患者总有效率为93.75%,高于对照组的79.69%(P<0.05);两组SAP患者治疗后主症、次症及总评分均降低,其中观察组SAP患者各项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SAP患者治疗后CRP、TNF-α、IL-6及内毒素水平均降低,sICAM-1水平升高,观察组CRP、TNF-α、IL-6、内毒素及sICAM-1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SAP患者治疗后GSRS评分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大黄、芒硝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胃肠功能衰竭的防治作用。方法将88例SAP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4例和对照组44例,对照组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大黄、芒硝治疗。观察2组患者腹痛缓解时间、首次排便时间、消化道出血率、并发症发生率及治疗失败率。结果治疗组腹痛缓解时间、首次排便时间、消化道出血率及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均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治疗失败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SAP患者在进行常规治疗的同时使用大黄、芒硝治疗,对防治胃肠功能衰竭有明显效果,能有效改善胰腺炎的预后。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中药甘遂在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SAP)中的疗效,探讨其作用机制以及应用甘遂治疗SAP的中医学理论根据。方法:将43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予常规治疗方案,甘遂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甘遂治疗,观察2组临床症状、实验室指标。结果:腹痛缓解时间,肠鸣音、血淀粉酶、尿淀粉酶、血白细胞计数恢复时间甘遂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第7天2组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白细胞介素-6(IL-6)浓度分别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2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胰腺及胰周脓肿、胰腺假性囊肿发生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P〈0.01),2组休克、肾功能衰竭、胰性脑病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应用甘遂治疗SAP有确切疗效.  相似文献   

16.
个体化综合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个体化综合治疗方法。方法将无胆道梗阻的SAP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2组内科常规治疗相同,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禁食不禁药,经胃管注入大黄、硝苯吡啶、谷氨酰胺,静滴复方丹参,外敷芒硝,腹水及肾衰者进行简易腹腔灌洗。结果治疗组全部治愈,对照组中转手术1例,死亡2例。治疗组禁食时间、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均<0.01)。结论根据病情采用个体化综合治疗,方法简单,疗效可靠,值得使用。  相似文献   

17.
何立群 《河南中医》2016,(6):1016-1018
目的:观察通腑清胰汤辅助治疗急性重症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胃肠热结证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C反应蛋白(CRP)和白细胞介素-6(IL-6)的影响。方法:本组研究共收集SAP胃肠热结证9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9例;两组患者均给予禁食、胃肠减压等基础治疗,对照组采用奥美拉唑钠0.9%氯化钠注射液100 m L静脉滴注,每次40 mg,日2次;注射用生长抑素慢速冲击注射(3~5 min)0.25 mg。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采取通腑清胰汤辅助治疗,日1剂,常规煎煮2次内服,所有患者疗程均为10 d。比较两组患者中医临床症状评分,记录两组患者4周内死亡率以及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和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发生率;记录两组患者腹痛缓解、腹胀缓解、肠鸣音恢复、肛门排便以及体温恢复时间;检测两组患者血清CRP和IL-6。结果:治疗后,治疗组中医临床症状各指标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4周内治疗组ARDS和MODS的发生率分别为12.24%和10.2%,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腹痛缓解、腹胀缓解、肠鸣音恢复、肛门排便以及体温恢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治疗组患者血清CRP和IL-6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西医治疗基础上,通腑清胰汤辅助治疗SAP胃肠热结证可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降低ARDS和MODS的发生率,可能与降低患者血清CRP和IL-6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泻法针刺中髎、下髎配合电针治疗盆底痉挛综合征所致便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6月本院肛肠科门诊治疗的盆底痉挛综合征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给予泻法针刺中髎、下髎配合电针治疗,对照组给予平补平泻法针刺中髎、下髎配合电针治疗,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结果:治疗组治疗后症状积分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有效率93.33%,对照组有效率86.67%,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肛管最大收缩压、肛管功能长度、初始便意感容积、直肠肛管压力差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泻法针刺中髎、下髎配合电针治疗盆底痉挛综合征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9.
大承气汤与甘寒生津法合用对土燥水竭证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喜奎  赵先锋 《中医杂志》2006,47(6):450-453
目的:探讨大承气汤(急下存阴法)及其与甘寒生津法合用(甘寒攻下法)治疗土燥水竭证的作用机理.方法:将青紫蓝家兔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病理模型组、急下存阴治疗组及甘寒攻下治疗组4组,观察治疗前后各组家兔的症状、体征及脏器组织病理学改变,以及血白细胞(WBC)计数、一氧化氮(N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中分子物质(MMS)、巯基(-SH)、钾(K^+)、钠(Na^+)及全血和血浆黏度等变化.结果:两治疗组在降低模型动物体温,升高SOD、MMS、K^+、Na^+水平,降低NO、MDA、-SH及全血和血浆黏度等方面,与病理模型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或P<0.01),甘寒攻下组与急下存阴组差异亦有显著性(P<0.05).结论:急下存阴法及甘寒攻下法均对土燥水竭证动物模型有良好的纠治作用,且后者效果优于前者.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温下法与温涩法在溃疡性结肠炎(UC)损伤修复方面的不同作用机制。方法:采用二步免疫组化法检测治疗1个月前后温下组(29例)、温涩组(27例)和对照组(27例)患者结肠组织表皮生长因子(EGF)的表达水平,比较3组治疗前后结肠组织EGF的变化。结果:温涩法与温下法都能较好地促进结肠EGF表达,而温涩法疗效更优,对照组未见明显改变。结论:温下法与温涩法能够增加UC患者体内EGF的含量,进而可能通过EGF对黏膜屏障的保护作用促进黏膜损伤的修复。而温涩法作用优于温下法,表明温涩法在促进损伤修复方面疗效较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