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2.
经筋刺法在临床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筋针刺法是我们在多年针灸临床实践中总结出来的按照十二经筋走向,选用不同规格毫针,根据不同病证选取面部、肢体的经筋循行所在,间隔3分~1寸,进行排刺,以达治疗目的的一种方法。笔者近年来,采用此法治疗一些顽疾,取得满意疗效,现介绍如下。1痿证金××,男...  相似文献   

3.
巨刺对应点配合局部针刺治疗经筋病3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筋病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其主要特征是运动功能障碍,表现为肌腱、关节、肌肉损伤和疼痛。笔者采用巨刺病变对应点为诱导法,以疏通局部气血运行,再配合患处针刺,收到了缩短疗程、提高疗效的结果,现将所治的30例加以小结,介绍于下。1临床资料本组30例,均为门诊患者。其中  相似文献   

4.
针刺作为保守治疗的方法之一,因具有易操作、患者接受度高和临床有效率较高、绿色等而受患者信赖.关刺法是五脏刺之一,可解除筋肉挛急、疏筋活血止痛,对经筋病变的疗效确切,导师前期运用关刺法治疗腰腿痛疾病的临床疗效较好,因此该试验将探讨利用关刺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相似文献   

5.
经筋刺法治疗脑卒中后痉挛状态及疗效评价研究   总被引:30,自引:0,他引:30  
近两年来,我们将《内经》中的关刺、恢刺和燔针劫刺结合形成“经筋刺法”,治疗脑卒中后痉挛状态,设立“独取阳明法”为对照组,并运用现代康复医学有关痉挛状态的评定方法(Brunnstrom、Ashworth、SIAS)和等力测时法等进行了疗效对比观察,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全部病例均来源于湖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针灸科病房住院病人,按照住院的先后顺序编号,再查随机数字表分为两组。经筋刺法组(简称经筋组)24例,男20例,女4例;年龄41~76岁,平均58.5岁;平均病程(124.56±57.40)d;脑梗塞19例,脑出血5例。独取阳明组(简称阳明组)24例,男18例,…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基于经筋理论应用关刺联合耳穴埋豆法治疗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CNLBP)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CNLBP患者随机分为关刺组30例与常规组30例。关刺组予以关刺联合耳穴埋豆干预,常规组予以常规针刺联合耳穴埋豆干预。两组疗程均为4周,疗程结束后2个月进行随访。其中,关刺组隔1 d治疗1次,4周内共治疗14次。常规组每天治疗1次,每周治疗6 d,休息1 d, 4周内共治疗24次。采用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和日本骨科协会腰椎JOA评分进行比较,观察第1次治疗后的即时镇痛效果、疗程结束后及随访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第1次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VAS评分均显著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关刺组优于常规组;治疗4周后及治疗结束后2个月随访的ODI评分均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JOA评分均显著上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关刺组优于常规组;经4周治疗后,关刺组总有效率93%(28/30),常规组总有效率83%(25/30),关刺组与常规组疗效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疗程结束后2...  相似文献   

7.
《陕西中医》2017,(5):650-652
基于中医理论对经筋病的认识,发现络脉病变与经筋病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并进一步探索刺络疗法治疗经筋病的理论基础。文献研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疏经通络,发挥气血"濡筋骨,利关节"的作用;祛瘀生新,以达"补虚扶正"养筋之效;调和营卫,发挥营卫贯通以养筋的功用;振奋阳气,体现阳气"精则养神,柔则养筋"之功等。以往对刺络疗法治疗经筋病的研究已取得很大进展,但其作用机制还有待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经筋排刺法治疗中风后肩痛的临床疗效。方法按照纳入标准选择中风后肩痛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治疗组采用经筋排刺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治疗。治疗2个疗程后比较两组疼痛分级指数评定(PRI)、视觉模拟定级评分(VAS)和现有痛强度(PPI)。结果两组治疗后简明麦吉尔疼痛量表各项评分(PRI、VAS、PPI及总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后简明麦吉尔疼痛量表各项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0%,对照组为87.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经筋排刺是一种治疗中风后肩痛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从多维度探讨经筋刺法治疗难治性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重庆市中医院针灸科门诊及住院部就诊的符合纳入标准的难治性面瘫患者11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5例。治疗组采用经筋刺法,对照组采用常规面部三线法,疗程4周。采用中医症状体征量表进行分级量化临床疗效判定,采用秩和检验比较2组治疗前及治疗后面神经功能分级(H-B分级)评分及临床疗效差异,并在治疗4周后采用卡方检验比较2组面瘫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同时对2组进行面神经电图(ENoG)检查。 结果(1)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后H-B分级均低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6.083、-2.089,P均<0.05);治疗组治疗后H-B分级明显低于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580,P<0.05)。(2)治疗组与对照组组内不同H-B分级的患者之间疗效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5.107、8.953,P均<0.05),治疗组VI级(完全麻痹)疗效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0.025,P<0.05)。(3)治疗组治疗后中医症状评分为(7.85±3.26)分,较对照组[(12.57±4.18)分]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068,P <0.05)。(4)治疗组的面瘫合并症新发率(5.77%)较对照组(19.61%)明显降低(χ2 =4.471,P<0.05)。(5)治疗后2组患者ENoG患侧/健侧波幅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415,P>0.05)。 结论针刺可明显改善难治性面瘫患者症状并降低面瘫合并症发生率,经筋刺法疗效优于常规面部针刺法。面神经电图对难治性面瘫的神经功能检测可能存在一定的滞后性,可能不适合作为难治性周围性面瘫患者疗效评估标准。  相似文献   

10.
经筋病,是指由于内外界环境致病因素的作用,而致经筋任何一个局部性组织发生病变时导致全身性的连锁反应,出现单纯型和(或)复合型的以疼痛、可触及的有形病理改变、功能异常等临床症状和体征,现代医学称为经筋病症[1]。《灵枢.经筋》中,  相似文献   

11.
杨冲 《上海针灸杂志》2012,31(7):494-495
目的观察温通针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治疗组采用温通针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治疗。治疗3个疗程后,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功能积分的情况。结果治疗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66.7%和97.8%,对照组分别为28.9%和82.2%,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功能评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后功能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温通针法是一种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2.
关刺加温针灸对肩周炎患者临床疗效的量化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关刺加温针灸对改善肩周炎患者疼痛和运动功能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的试验设计方法,将66例肩周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3例和对照组33例观察组采用关刺加温针灸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加温针灸治疗用简式Mcgill疼痛量表(MPQ)和肩周炎康复体疗功能评定方案分别从疼痛和运动功能两方面进行疗效评价结果两组间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疼痛方面,两组疼痛情绪(PRI-A)和疼痛总分(PRI-T)有统计学差异(P〈0.05),疼痛感觉(PRI-S)视觉模拟评分(VAS)现有疼痛强度(PPI)无统计学差异(P〉0.05);运动功能方面,肩关节内旋摸背摸耳及运动功能总分有统计学差异(P〈0.05),外旋得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关刺加温针灸疗法对疼痛情感及肩关节运动功能的改善作用优于常规针刺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关刺结合温通针法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20例膝骨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关刺结合温通针法组)161例、对照组(单纯针刺组)159例,并进行两组间的疗效评估。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9.9%。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关刺结合温通针法治疗膝骨关节炎的疗效优于单纯针刺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温通针法和普通针刺治疗腰椎管狭窄症(LSS)疗效差异性,提倡临床运用针刺手法。方法 154例LSS患者按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对照组(77例)和治疗组(77例),在治疗前后采用LSS症状体征评分、脊髓功能评分、生活质量评分、疗效、随访等方面比较。结果两种方法治疗LSS在症状体征评分、脊髓功能评分、生活质量评分、疗效、随访等方面有差异(P〈0.05)。结论 两种针刺方法对LSS都有治疗作用,温通针法疗效优于普通针刺方法,且疗效较稳定。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筋结点合谷刺配合康复训练治疗痉挛型脑瘫的疗效。方法将36例痉挛型脑瘫患者根据粗大运动功能分级系统(GMFCS)进行配对,治疗组采用筋结点合谷刺,对照组采用经穴速刺,两组均进行康复训练。治疗3个月后使用改良Ashworth分级和粗大运动功能评定量表(GMFM-88)进行疗效评定。结果对两组患者治疗后改良Ashworth分级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表明治疗组在改善患者痉挛方面优于对照组;对两组患者治疗后粗大运动功能方面,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表明治疗组在改善患者运动功能方面优于对照组。结论筋结点合谷刺配合康复训练能够很好地改善痉挛状态,促进脑瘫患者运动功能发育。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解剖针刺法治疗慢性软组织损伤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方法,将合格受试者随机分为治疗组(96例)、对照组(95例),分别给予解剖针刺法和常规针刺法治疗,评价其疗效。结果治疗组痊愈率达77.8%,优于对照组的51.4%(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后其疼痛、功能障碍、总积分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组较对照组起效更快,达痊愈时间更短(P〈0.05或P〈0.01)。结论解剖针刺法治疗慢性软组织损伤更有其优越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解剖点斜刺结合推拿疗法与常规推拿疗法治疗骶髂关节损伤的疗效差异,探讨治疗骶髂关节损伤的较好方法。方法:将120例骶髂关节损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60例,采用解剖点斜刺结合常规推拿治疗;对照组60例,单纯采用常规推拿治疗。两组均每日治疗1次,疗程均为20d。比较两组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57/60),优于对照组的80%(48/60,P0.05)。治疗后两组均可降低VAS及功能障碍指数(P0.01),且观察组的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解剖点斜刺结合推拿疗法治疗骶髂关节损伤的疗效优于单纯常规推拿疗法,可有效缓解疼痛,改善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总结分析毫针刺法与针效关系的研究现状,为优化临床针刺方案及毫针刺法与针效关系研究提供可能的思路。检索毫针刺法影响针效的相关文献,重点对针刺角度、方向、深度影响针效的作用环节及规律进行总结分析。针刺的角度、方向、深度对针效的影响各不相同,选择与病证相适应的刺法是提高针效的关键。毫针刺法与针效的关系研究逐渐受到重视,但尚缺乏临床试验与机理研究相结合的系统性研究,有待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9.
汤国娟 《针刺研究》2004,29(4):293-295
目的 :观察扬刺温针灸治疗筋痹的疗效。方法 :将 74例患有肱二头肌长头腱鞘炎、肱骨外上髁炎、膝内外侧副韧带损伤、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的患者随机分为 40例治疗组和 3 4例对照组 ,分别进行扬刺温针灸治疗及常规针刺治疗 ,进行疗效比较。结果 :治疗组中有效率 97.5% ,对照组有效率 82 .3 % ,经统计学分析 ,二者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P <0 .0 1 ) ,前者疗效明显优于后者。结论 :采用扬刺温针灸治疗肌腱、韧带损伤的筋痹具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20.
短刺配合功能训练治疗膝骨关节炎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巨刺、短刺配合功能训练治疗早中期膝骨关节炎疗效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膝骨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治疗组采用巨刺、短刺配合功能训练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治疗。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症状体征积分及VAS评分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后症状体征积分及VAS评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后症状体征积分及VAS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0%,对照组为83.3%,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巨刺、短刺配合功能训练是一种治疗早中期膝骨关节炎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