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中学生自杀意念和自杀行为及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目的 了解中学生自杀意念和自杀行为的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 调查成都地区两所普通中学的 4 5 2名学生的自杀意念、自杀行为及相关因素。结果 自杀意念和自杀行为检出率分别为 2 1 0 %和 6 8% ;中学生的自杀意念及自杀行为与性别、父母职业、父母文化程度、参加课外体育锻炼、被人故意损害物品、被人打骂、被压迫感、缺乏成就感、人际关系不适应、学习不适应等有明显关系 (P <0 0 5 )。结论 应根据中学生性别、家庭环境、行为、心理卫生状况等方面采取综合性干预措施 ,以降低青少年自杀意念及自杀行为 ,提高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大学生自杀意念发生率及其与家庭环境因素的关系,为早期干预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自杀意念评定量表和家庭环境量表,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对广州市某高校308名在校大学生进行调查.运用x2检验、t检验和直线相关进行分析.结果 18.8%的学生有自杀意念,学习成绩差的学生自杀意念的发生率高于其他学生;男女分布、年级差异及是否独生子女差异无显著性;自杀意念与家庭环境的亲密度(r=-0.53,P<0.01)、情感表达(r=-0.42,P<0.01)、知识性(r=-0.48,P<0.01)、娱乐性(r=-0.33,P<0.01)和组织性(r=-0.50,P<0.01)因子呈负相关,与矛盾性(r=0.57,P<0.01)因子呈正相关.结论 自杀意念与家庭环境因素显著相关,在心理危机干预中应加强家庭干预,以确保干预效果.  相似文献   

3.
抑郁在高中生死亡态度与自杀意念间的中介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杀意念是采取自杀行为之前的想法,往往是自杀行为的先兆.据不同的调查,我国中学生自杀意念的检出率在15%~28%之间;影响中学生自杀意念的因素包括身体状况、电子(网络)游戏时间、饮酒及药物成瘾、学习成绩等外部环境因素,以及抑郁情绪、绝望感、焦虑感等内部心理因素,结合其他以中学生之外的群体为对象的研究,均能发现自杀意念相关的最主要的内部心理因素是抑郁情绪[1-3].  相似文献   

4.
心理弹性在军队人员睡眠质量与自杀意念之间的调节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估军队人员的睡眠质量、自杀意念与心理弹性水平,探讨心理弹性在睡眠质量和自杀意念之间的调节作用.方法 于2020年5月整群抽取某部官兵进行问卷调查,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量表、自杀意念自评量表(SIOSS)和Connor-Davidson心理弹性量表评估官兵的睡眠质量、自杀意念和心理弹性水平.结果 共回收问卷13831份,其中有效问卷10367份,有效率为74.95%.某部官兵的PSQI量表总分为(5.04±3.60)分,睡眠质量差检出率为21.13%(2191/10367);SIOSS总分为(2.84±3.33)分,自杀意念检出率为3.30%(342/10367);心理弹性量表总分为(70.54±15.32)分.不同性别、学历的官兵睡眠质量、自杀意念和心理弹性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控制社会人口学变量后,睡眠质量(β=0.46,P<0.01)、心理弹性(β=-0.31,P<0.01)及两者交互项(β=-0.20,P<0.01)均对自杀意念有显著的预测作用.结论 心理弹性在睡眠质量与自杀意念之间起到负向调节作用.建议开发适合军队的心理弹性训练,通过训练提升官兵的心理弹性来缓冲睡眠质量差等危险性因素对官兵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抑郁发作患者焦虑症状严重性与自杀倾向的关系.方法收集连续入院的符合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和诊断标准第3版抑郁发作诊断标准的患者73例.根据2周内有无自杀行为,分自杀倾向组(32例)和无自杀倾向组(41例).对两组患者的人口统计学资料、自杀倾向、精神症状、焦虑症状进行对照分析.结果两组之间的汉密顿抑郁量表和焦虑自评量表总分差异无显著性.但自杀倾向组的汉密顿焦虑量表总分[(25.5±4.5)分],精神性焦虑因子分[(13.5±2.8)分];无自杀倾向组汉密顿焦虑量表总分[(23.2±4.3)分],精神性焦虑因子分[(10.6±3.4)分],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P<0.001).Logistic回归方程分析发现汉密顿焦虑量表总分与自杀倾向的相关性较小(P>0.05),精神性焦虑因子分对自杀有显著性(P<0.01).结论抑郁发作患者的焦虑症状与自杀存在显著的相关性,但由于焦虑加重了抑郁发作患者的自杀倾向,还是焦虑和自杀作为抑郁发作患者同时存在的症状,目前尚不清楚.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中学生危害健康行为的流行病学分布情况,为干预提供依据. 方法对随机抽取的1 421名中学生使用自编危害健康行为调查问卷进行横断面现场调查,回收问卷1 393份. 结果自杀意念、自杀计划、自杀未遂检出率分别为23.55%、8.11%、2.58%,女性均高于男性(P<0.01);吸烟、饮酒中学生分别为14.00%及51.61%,且男性高于女性(P<0.01);有药物成瘾史者2.23%;攻击及违纪行为中,骂人、打架、在家里偷东西、在外面偷东西行为检出率分别为52.26%、14.93%、7.32%、3.88%,且男性高于女性(P<0.05);离家出走8.97%,逃学或旷课14.86%;频率较高的可疑精神症状有:喜欢咬指甲(9.19%)、头脑中有荒诞想法(6.03%)、希望自己成为异性(4.74%). 结论危害健康行为在中学生中有较高检出率,家长和教育工作者应及时了解并积极干预.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有自杀意念的7国维和官兵心理健康与社会支持的相关性,为提高维和官兵的心理健康状况提供理论指导.方法 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法,选取7国维和官兵共1143名,以中国军人心理健康量表(CMMHS)、社会支持量表进行测评.结果 有自杀意念的维和官兵CMMHS总分及抑郁因子分[(61.06 ±3.99)分,(10.11 ±1.67)分]显著高于无自杀意念的维和官兵[(59.97±3.73)分,(8.97±1.81)分](P<0.05);参加维和官兵的CMMHS总分及各因子分均明显高于中国军人常模(P<0.05);有自杀意念的维和官兵社会支持总分[(28.50±1.69)分]低于无自杀观念的维和官兵[(28.92±1.78)分](P<0.05);强迫、焦虑、抑郁、恐怖、神经衰弱、躯体化及人际关系敏感等因子是有自杀意念维和官兵发生心理障碍的高危因子,尤其是抑郁因子最为显著(0R=27.00,x2=439.46,P<0.05);维和官兵CMMHS总分及各因子分与社会支持总分呈明显的负相关(r=-0.199 ~0.434,.P<0.01).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受教育水平、性别及社会支持是影响7国维和官兵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年龄t=2.428,受教年数t=-3.310,社会支持t=1.990,P=0.047 ~0.0l).结论 自杀意念与维和官兵心理障碍关系密切,7国维和官兵心理健康状况受年龄、受教育水平、性别及社会支持等多因素影响,社会支持缺乏对7国维和官兵心理健康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目前有网络成瘾倾向大学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以及人格特质,探讨影响网络成瘾倾向的相关因素,为预防和早期干预网络成瘾行为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台湾陈淑惠编制的中文网络成瘾问卷修订版(CIAS-R)、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以及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南京某大学904名新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根据CIAS-R量表判断标准,其中27人(3.7%)被定义为网络成瘾倾向高的学生,称为高危险组,其他则为对照组.男生在CIAS-R量表上的得分[(35.3±9.7)分比女生(31.4±7.0)分]要高,并且差异有显著性(x2=74.649;P<0.01);高危险组在SAS、SDS、SCL-90上的得分[(47.4±9.8)分,(48.4±12.1)分,(184.8±72.5)分]与对照组得分[(40.1±6.7)分,(42.5±9.9)分,(133.0±34.2)分]差异有显著性(x2=-3.881,P<0.01;x2=-2.471,P<0.05;x2=-3.850,P<0.01);CIAS-R量表与其他几个量表的相关系数均差异有显著性;影响CIAS-R量表得分的主要因素是SAS总分(t=3.699,P<0.01)、SDS总分(t=2.356,P<0.05)、强迫因子(t=2.023,P<0.05)、焦虑因子(t=2.046,P<0.05)和敌对因子(t=2.669,P<0.01),回归系数分别为0.181,-0.113,0.196,-0.187,0.161.结论 男生比女生更容易有网络成瘾倾向;高危险组学生存在更多的心理症状,焦虑、抑郁、心理健康状况的所有因子症状均比对照组严重;大学生网络成瘾倾向受到众多心理健康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儿童期虐待史自评量表(Personal Report of Childhood Abuse,PRCA)在高中生的应用效果和受虐待情况,并进行信度、效度分析.方法 采用编制的PRCA对240例高中生进行了测试,分析PRCA的内部一致性,重测信度,内容效度及校标效度.结果 PRCA的虐待总分及各因子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75~0.90,重测信度为0.32~0.59(P<0.01).各因子之间相关系数为0.19~0.68(P<0.01),各因子与总分相关系数为0.78~0.87(P<0.01).虐待总分与心理问题的影响、自伤行为、自杀行为和自杀意念的相关系数为0.22~0.40(P<0.01).与男生相比,女生的受虐待率较高(72.7% vs. 52.6%,P<0.01),受虐待程度较重(总分:141.7 vs. 108.2,P<0.01).结论 PRCA表具有较好的信度、效度,可作为高中生进行受虐待情况调查的自评工具.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在校大学生网络成瘾与抑郁、自杀意念的相关性,为自杀行为的早期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YoungK.S.编制的网络成瘾量表、SDS抑郁自评量表以及自编的自杀意念问卷、一般情况调查问卷,对广东省某医药院校298名在校大学生进行调查.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x2检验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在被调查的298名大学生中,网络成瘾检出率为20.8%,自杀意念发生率为29.2%;有124位学生表现为抑郁状态,占总人数的41.6%;网络成瘾是大学生自杀意念的危险因素(x2=9.655,P=0.002),网络成瘾组的大学生自杀意念发生率是非成瘾组的2.237倍(OR=2.237,95% CI=1.205-4.155).结论:在校大学生网络成瘾发生率较高,且会增加自杀的风险,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并比较盲生与初中生主观幸福感现状与差异,为构建盲生的幸福教育模式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随机抽样方法对山东省5所盲校155名在校盲生和3所初中436名初中生进行主观幸福感问卷调查.结果 (1)盲生在主观幸福感的各因素上,存在显著的性别、家庭经济状况、视力情况、父母文化程度的差异(P<0.05).(2)盲生的社会信心体验[(4.59±1.13)分]显著高于初中生[(4.31±1.13)分],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盲生的目标价值体验、身体健康体验、心理健康体验、人际适应体验、自我接受体验、心态平衡体验[(4.38±1.26)分,(4.00±1.29)分,(3.58±1.37)分,(3.89±1.35)分,(4.41±1.04)分,(4.20±1.33)分]均显著低于初中生[(4.68±1.19)分,(4.36±1.14)分,(3.88 ±1.27)分,(4.41±1.25)分,(4.61±0.99)分,(4.52±1.18)分],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 盲生与初中生的主观幸福感各因素存在显著差异.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and compare the present situation and the difference in subjective well-being between students in junior high schools for the blind and normal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and provide basis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education mode for the well-being of the blind students. Methods By random sampling method, subjective well-being questionnaire was used to investigate the 155 blind students in five blind schools and 436 normal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in three junior high schools in Shandong Province. Results ( 1 ) The blind students had shown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many aspects of subjective well-being such as gender, family e-conomic status, sight and parents'education degree (P<0. 05) . (2) Blind school students'social confidence experience (4. 59 ±1.13)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normal students (4.31 ±1.13), and had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0.05). Blind students got significantly lower scores ((4. 38 ± 1.26) , (4.00 ± 1. 29) ,(3. 58 ± 1. 37) ,(3.89 ± 1. 35) ,(4.41 ± 1.04) , (4. 20 ± 1. 33) ) than normal school students( (4.68 ± 1. 19) , (4. 36 ±1.14),(3.88±1.27),(4.41 ±1.25),(4.61 ±0.99), (4. 52 ± 1. 18)) in target value experience, physical health experience, mental health experience, interpersonal adaptability experience self-acceptance experience, and emotional balance experience. Conclusion There exists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blind students and the normal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in the different aspects of subjective well-being.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中专女生自杀的态度及其影响因素,为中专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自杀态度问卷(QSA)对研究对象的自杀态度进行评定,同时对其生活事件、应对方式、自我意识和家庭亲密度等进行评价。结果大多中专女生对自杀持矛盾或中立态度,对自杀行为的性质、自杀者和安乐死持矛盾或中立态度者分别为58.0%,55.4%和45.1%。对自杀行为的性质和安乐死持肯定或理解态度的女生家庭亲密度较低(F值分别为:11.888和6.388,均P<0.01);对自杀行为的性质持肯定态度者各项负性生活事件因子分较高(P<0.05),消极应对分高(P<0.01);对自杀行为的性质、安乐死和自杀者家属持肯定态度的女生自我意识偏低(均P<0.05)。持否定或歧视态度者情况相反。自杀态度各维度分别与自我意识和积极应对正相关,与生活事件呈负相关。结论中专女生对自杀的态度受多种心理和环境因素的影响,应开展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青少年心理压力和对消极事件应对方式的特点,研究心理压力和对消极事件应对方式对青少年情绪的影响.方法 以五城市的5870名中学生为被试,采用心理压力问卷、消极事件应对方式量表和简明心境量表进行测量.结果 ①心理压力各因子平均分显示青少年升学压力较大[(3.31±0.91)分];应对方式平均分显示青少年更倾向于用外向的应对方式应对消极事件.②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家庭压力男生[(2.11±1.25)分]显著高于女生[(2.04±1.19)分] (P<0.05),升学、形象压力均女生显著高于男生(P<0.01);女生较男生更倾向于用外向的应对方式[(3.11±0.77)分 vs (2.77±0.81)分](P<0.01);随着年级增长,青少年除家庭压力外的其他各种心理压力增大,并逐渐倾向于内向的应对方式.③心理压力和应对方式对情绪的回归分析表明,各种心理压力对消极情绪有正向预测效应,对积极情绪有负向预测作用(P<0.001);外向应对方式对积极情绪有正向预测效应,内向应对方式对消极情绪有正向预测效应(P<0.001).结论 青少年升学压力较大,男生和女生对消极事件应对方式有不同的特点,随着年级的增高青少年除家庭压力外的其他压力都呈升高趋势,同时青少年对消极事件逐渐转向内向的应对方法.心理压力和应对方式对青少年情绪有预测能力.  相似文献   

14.
广州市青少年自杀未遂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广州市青少年自杀未遂的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统一调查表,应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调查广州市8所中学和8所小学学生8100名,并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筛选出自杀未遂的危险因素。结果自杀意念的发生率为3.8%。自杀未遂的影响因素为被恐吓或伤害、轻微自伤行为、伤心绝望和自杀意念。结论自杀未遂在中小学学生中时有发生,应加强综合干预措施,防止自杀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调查初中生青春期逆反心理现象的发生率及其心理健康状况,同时了解其家长的相应心理健康状况。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及自制调查表为工具,对初中生及家长进行问卷调查。结果非重点初中与重点初中比较,学生青春期逆反心理的发生率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其精神卫生问题较多;产业工人家长较教师家长有较多的精神卫生问题(P<0·05);有逆反心理现象的学生家长与无逆反心理现象的学生家SCL-90因子得分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初中生青春期逆反心理的发生率为68·56%,其自身及家长均有较多的精神卫生问题需引起关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青少年自我伤害和自杀倾向现状,分析其与运动、饮食行为的关联性,为开展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法随机抽取上海市闵行区的小学、初中、高中和职高共计11 661名学生进行匿名问卷调查。采用卡方检验分析相关因素的分布特征,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自杀倾向的危险因素。结果 自杀倾向报告率为14.2%,其中青春期前期的报告率为11.3%,中期的报告率为17.1%,后期的报告率为18.4%。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自杀倾向的影响因素有:和父母生活在一起、不健康饮食行为、体重超重、受欺侮(OR=1.93)、感到孤独(OR=2.84)、因学习压力而不愉快(OR=1.85)、失眠(OR=1.88)、离家出走(OR=8.67)、青春期阶段(中期OR=1.40,后期OR=1.23)及成绩描述等。自杀倾向的危险因素有:青春期阶段(中期OR=1.40,后期OR=1.23)、不健康饮食行为(OR=1.22)、体重超重(OR=1.20)、受欺侮(OR=1.93)、感到孤独(OR=2.84)、因学习压力而不愉快(OR=1.85)、失眠(OR=1.88)、离家出走(OR=8.67);自杀倾向的保护因素有:和父母生活在一起(OR=0.82)、男性(OR=0.70)和成绩描述为好和中等(OR=0.80和0.82)。结论 上海市闵行区青少年的自杀倾向低;影响青少年自杀倾向的因素主要集中在离家出走和感到孤独上,相关部门应对青少年进行相应的心理健康教育,采取综合干预措施,提高青少年的整体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7.
保定市普通高中和职业高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比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了解普通高中和职业高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态.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对保定市重点高中、普通高中、职业高中1 255名学生进行了调查.采用中学生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为调查工具.该量表除总量表分外,含有8个内容量表和1个效度量表.结果高中学生存在明显心理障碍的发生率为1.9%,不同方面心理异常的发生率为:学习焦虑42.7%、过敏倾向22.7%、身体症状14.0%、自责倾向9.1%.高中学生对学习、考试的担心最明显.不同层次学校的学生心理状况各不相同,各个量表得分由低到高依次为重点高中、普通高中、职业高中,重点高中的学生心理状况与普通高中和职业高中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普通高中的学生心理状况与职业高中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男生的心理状态与女生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加强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特别是对职业高中学生的教育,有助于提高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8.
目的调查分析高职护生死亡态度现状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死亡态度描绘修定量表对陕西省某高校324名高职护生进行问卷调查。内容包括调查对象的身心健康状况、家庭讨论死亡的情况、家庭形态及排行、宗教、有无自杀念头、接触大众媒体关于死亡报道情况、阅读死亡书籍情况、死亡恐惧、死亡逃避、自然接受、趋近接受、逃离接受等情况。数据运用SPSS16.0进行数据录入和统计分析,统计描述用均数和标准差,统计推断用t检验和方差分析。结果①高职护生在自然接受维度上的总均分(3.93±0.55)最高。②在逃避接受维度上,身心健康状况极佳和佳的护生得分低于身心健康状况一般的护生(F=4.80,P=0.009);单亲家庭的护生得分高于其他家庭形态(F=4.59,P=0.004);有过自杀念头的护生得分高于无自杀念头的护生(t=-4.77,P=0.000)。在死亡逃避维度上,家庭中公开讨论的护生得分低于家庭中从未讨论死亡和必要时才谈的护生(F=6.88,P=0.001)。在自然接受维度上,有宗教信仰的护生不易自然接受死亡现实(t=2.52,P=0.012);曾接触过大众传播媒体关于死亡报道的护生得分较高(t=-3.85,P=0.000)。在趋近接受维度上,曾接触过大众传播媒体关于死亡报道的护生得分较高(t=-3.48,P=0.001)。结论高职护生多数能自然接受死亡现实,身心健康状况、家庭谈论死亡情况、家庭形态、宗教信仰、自杀念头、接触大众媒体关于死亡报道情况对高职护生的死亡态度均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9.
留守初中生心理健康问题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曾红  ZENG Yu 《中国医药导报》2008,5(23):124-125
目的:了解江西省留守初中生心理健康状况,为留守初中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进行抽样调查江西省三所初级中学初一、初二、初三的279名留守学生作为被试者;采用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进行评价。结果:留守初中生的心理健康问题阳性检出率占72.4%,心理健康问题较严重者占总人数1.1%;初一年级组与初二和初三年级组在恐怖倾向存在显著差异(F=3.887, P〈0.05);留守初中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整体看,除孤独倾向外,男女留守学生在焦虑总分和其他7个因子上均存在显著差异(P〈0.01或P〈0.05)。结论:留守初中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严重,低年级更具有恐怖倾向,留守女生比男生心理健康水平更不乐观。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了解震后灾区大学生对待生命的态度.方法 采用生命价值观问卷(LVS)、自杀态度问卷(QSA)对灾区166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 ①生命价值观各维度上,男生生存价值和精神价值[分别为(1.85±0.57)分,(1.73±0.55)分]高于女生[分别为(1.66±0.43)分,(1.54±0.40)分],男生[(2.59±0.46)分]工具价值低于女生[(2.76±0.51)分],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超越价值在年级上存在显著差异(F=3.710,P<0.05).自杀态度各维度上,男生[(3.01±0.51)分]在自杀行为性质的认识上得分低于女生[(3.28±0.51)分],差异具有显著性(t=3.110,P<0.05),对自杀者家属的态度在性别[男女分别为(2.67±0.37)分,(2.50±0.37)分]、地区[城乡分别为(2.48±0.36)分,(2.61±0.38)分]上存在显著差异(P<0.05),对安乐死的态度在性别[男女分别为(2.61±0.71)分,(2.86±0.73)分]、年级(F=3.357,P<0.05)、专业[文理科分别为(2.94±0.65)分,(2.64±0.76)分]上存在显著差异(P<0.05).②回归分析发现社会价值取向对对自杀行为性质的认识有显著回归效应,个人价值和工具价值取向对对自杀者家属的态度有显著回归效应,生命价值观总分对对自杀行为性质的认识和对自杀者家属的态度有显著回归效应.结论 生命价值观可以预测灾区大学生的自杀态度,心理工作者要加强灾区大学生的生命教育,提高其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