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六神丸、聚肌胞治疗带状疱疹的验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新医学》1995年第5期刊登的“六神丸、聚肌胞治疗带状疮疹28例疗效观察”,我们1995年12月至1999年2月采用上述方法[1]治疗带状疱疹110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110中男76例,女34例。年龄19~68(平均47)岁;病变部位:胸背部57例,腰部30例,面部9例,其它部位5例。病程2~5天。治疗方法:口服六神丸10粒,每日1次,共服3~5次。取60粒六神丸研末用温水调成糊状涂搽患处,每日4~6次,聚肌胞2mL,每日1次肌注。110例全部治愈,无疱疹后神经痛。疼痛消失时间2~7(平均3.5)天。治愈时间4~10(平均5.3)天。未发现不良作用。两药合用治疗带状疱疹,确有较好…  相似文献   

2.
贵刊1989年第2期刊登“甲氰眯胍治疗带状疱疹有效”一文后,笔者经临床验证,确实有较好的治疗效果。我所收治的12例患者,年龄18~33岁,均为男性。病变部位:颈部3例,胸腹部4例,腰背部3例,大腿内侧2例。病程1~7天。皮疹典型,神经疼痛明显。2例曾用地塞米松肌注及外敷消炎解毒丸液未缓解。12例用甲氰眯胍治疗2天后症状明显减轻,3~4天皮损基本消退,4~5天痂皮脱落、神经疼痛消失。  相似文献   

3.
自 1997年 1月至 1999年 12月作者对 4 2例浅表性膀胱癌患者术后应用卡介菌多糖核酸 (BCG -PSN)行膀胱内灌注预防肿瘤的复发 ,疗效满意 ,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 4 2例 ,均为本院住院病人 ,男 35例 ,女 7例 ,平均年龄 5 8.3(37~ 72 )岁。初发 34例 ,复发 8例 ,均经病理切片证实为移行上皮细胞癌或瘤 ,且肿瘤细胞未累及肌层。组织学分级为 :移行细胞乳头状瘤 3例 ,移行细胞乳头状癌 39例 (G18例 ,G1~ 2 2 7例 ,G2 3例 ,G3 1例 )。本组均采用肿瘤局部切除术 :经尿道电切术 14例 ,经膀胱电切加电烙术 2 8例。1.2…  相似文献   

4.
例1.彭某,男,3(1/2)岁,因发热,流涕,咳嗽3天入院。体检咽部充血,扁桃体Ⅰ°,周围血WBC4.6×10~9/L,N0.44,L0.56。诊断为病毒性上呼吸道炎。给予聚肌胞2mg,肌注,隔日1次。第1次在发热39℃情况下肌注右侧臀部,肌注后患儿诉肌注部位疼痛,半小时后整个右腿疼痛,并出现右侧下肢不能屈、伸、抬,不能行走,膝反射引出,肌注部位正确,局部不红肿。嘱热敷,约2小时后慢慢好转。隔日肌注左侧臀部,肌注时体温正常亦出现以上类似症  相似文献   

5.
1 带状疱疹的中药治疗1.1 黄芪 带状疱疹患者 30例 [7] ,治疗组 30例 ,黄芪注射液 2 0 ml加入 5 %葡萄糖注射液 5 0 0 m l中 ,静脉滴注 ,7天 1个疗程。对照组 30例 ,转移因子 3U,肌肉注射 ,每周 2次 ;聚肌胞 2 mg,肌肉注射 ,每天 1次 ,连续 10~ 2 0天。结果水泡吸收、结痂和疼痛减轻的时间治疗组均比对照组短 (P<0 .0 1)。1.2 大黄 大黄细粉 5 0~ 2 0 0 g,以浓茶水或酒适量将药调成糊状 ,涂于病变部位 ,暴露或用油纸覆盖。每日 1~ 2次 ,待药干燥后将药与痂皮轻刮掉再涂。7天为 1个疗程。结果 1个疗程内 10 0 %显效。随访 2 7例全部…  相似文献   

6.
马惠红  周冬生 《新医学》2002,33(1):28-29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2(IL-2)治疗复发笥外生殖器疱疹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80例门诊复发性外生殖器疱疹病人分3组治疗,IL-2组25例用IL-210万单位加生理氯化钠1mL皮疹忆部注射,每周1次;聚肌胞组:25例用聚肌胞注射液2mL皮疹局部注射,隔日1次;IL-2加聚肌胞组30例,方法同IL-2组及聚肌胞组。3组均治疗6周,完成疗程后每个月复查1次,共6次。结果:IL-2组和IL-2加聚肌胞组的6个月总复发率分别为28%和27%,明显低于聚肌胞组的88%(P<0.001),IL-2组与IL-2加聚肌胞组比较无差别(P>0.05)。结论:IL-2治疗复发性外生殖器疱疹,疗效确切,可使复发率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7.
1995年 8月至 1999年 8月作者在门诊用聚肌胞球结膜下注射治疗单疱性浅层型角膜炎 98例 ,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 188例 (196眼 ) ,男 115例 (116眼 ) ,女 73例 (80眼 ) ;年龄 11~ 82岁 ,平均 (35 .5 4± 8.5 2 )岁 ;病程 2~ 5 6d ,平均 12 .96d。其中初发者 64例(66眼 ) ,复发者 12 4人 (130眼 )。1.2 治疗方法 将 196眼按初诊顺序随机分为两组 ,每组 98眼。治疗组用聚肌胞 0 .5mg球结膜下注射 ,隔日一次 ,每次选择不同注射部位 ,同时用 0 .1%无环鸟苷眼药水滴眼 ,每小时 1次 ,每晚睡前用 3%阿昔洛…  相似文献   

8.
聚肌胞治疗扁平疣62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于1988~1998年用国产聚肌胞治疗扁平疣62例,取得满意疗效,现将有追踪观察结果的62例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选用门诊病人随机观察62例作为治疗组,其中男28例,女34例,年龄10~45岁,以15~25岁最多,占709%。对照组:20例,男8例,女12例,年龄8~43岁,病程最短15天,最长8年,以1~3年最多,占622%。皮疹主要分布于颜面、手背。12 治疗方法 观察组用聚肌胞治疗,3天1次,每次2mg肌肉注射。对照组用维生素B12注射液治疗,3天1次,每次500μg肌肉注射,24天为一疗程,不愈者继续第2疗程,个别用3个疗程,未愈者均观察2个疗程,治疗过程…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笔者利用旱莲草治疗尖锐湿疣3例,收到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例1,男性,58岁,个体户。因患阴茎部尖锐湿疣一年余,曾先后用聚肌胞、干扰素针肌注及5—Fu软膏外涂,皮损曾一度消退,但不久又发。后建议患者用新鲜旱莲草捣烂成泥状,外敷患处,每日一次,一周后复查,疣体已大部分脱落,二周后复查,疣体已全部消失,局部仅留淡红色新鲜创面。  相似文献   

10.
自体LAK细胞回输,即抽取病人一定量的静脉血液,在无菌条件下分离出淋巴细胞5×10~7加入基因工程淋巴因于rlL-2(白细胞介素Ⅱ),在5%CO_2、37℃条件下孵育3~4小时,再与剩余的红细胞、血浆混合后回输给病人,整个过程就是自体LAK细胞回输。聚肌胞注射液(PI:C)是干扰素诱生剂供肌肉注射用,开始用聚肌胞注射液4毫克,隔日2次肌注,3个月为一疗程,于注射两周后再进行自体LAK细胞回输。近几年来,我们共收治68例慢性乙肝患者,其中对33例患者应用自体LAK细胞回输。并聚肌胞注射液进行治疗,效果满意,现将临床观察及护理体会…  相似文献   

11.
聚肌胞治疗带状疱疹34例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聚肌胞是由聚肌苷和多聚肌苷酸组成双股聚核苷酸,具有抗病毒、抗肿瘤、增强淋巴细胞免疫功能和抑制核酸代谢等作用。我们应用聚肌胞治疗带状疱疹34例,其中男24例,女10例。年龄<30岁8例,30~50岁17例,>50岁9例。病程3~19天。部  相似文献   

12.
1987~1991年,应用改良无痛酚辅以中药坐浴治疗尖锐湿疣76例,男49例,女27例,已婚47例,未婚29例。年龄14~58岁,病期7天~2年半。皮损部位:男性为冠状沟、龟头、包皮系带和尿  相似文献   

13.
目的不同剂型干扰素对复发性尖锐湿疣的作用。方法入选病例分为A、B、C、D4组。A组手术中在患处及其周围皮下注射γ-干扰素100万单位局封,以后每周2次,共8次;B组术后在皮损及周围2cm范围内立即涂α-2b干扰素软膏,每日2次,连用30d;C组于术后第6天用同样方法涂α-2b干扰素软膏;D组术后肌注γ-干扰素100万单位/次,每日1次,连用7d后改为隔日1次,共用15次;并于患者初诊当日(DO)、第2周(D2)、第4周(D4)、第8周(D8)、第12周(D12)采用积分法进行记录,观察其伤口愈合时间、疗效、复发及不良反应。结果切除疣体后采用不同剂型干扰素治疗,疗效差异不大;术后立即外涂干扰素与术后肌注干扰素相比,新疣复发时间延迟,出现新皮疹的范围距原疣体位置较远,伤口愈合时间延长,约10~20d;而局封、肌注干扰素为7~12d;术后立即外涂干扰素软膏,与第6天后使用相比,伤口愈合延长,疣体复发减少。结论尖锐湿疣治疗过程中应首选疣体切除+不同剂型干扰素联合应用,术后6天外涂干扰素软膏对伤口愈合、疾病复发作用最好。  相似文献   

14.
2%高锰酸钾溶液治疗带状疱疹56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般资料男33例,女23例。年龄12~70岁。病期3~5天。皮损部位:胸部42例,臀部11例,额部3例。皮损以红斑、丘疹、水疱为主要表现。治疗方法取新配制的2%(或3%)高锰酸钾溶液,反复多次搽洗皮损部位,皮损周围用紫草油保护。每日2次,连用3天。  相似文献   

15.
在贵刊1988年第3期刊登的“甲氰咪胍对眼睑带状疱疹的疗效观察”一文的启示下,笔者使用甲氰眯胍治疗不同部位带状疱疹8例,经验证有良效。患者男女各4例,年龄24~69岁。病变部位:头面部2例,胸背部4例,腰部1例,右腹股沟下1例,病程1~2周,皮疹典型,经其他方法治疗无效。治疗方法:甲氰咪胍200毫克,每日3次口服,疗程3~5天,不加用他药。效果:8例患者全部治愈,一般服药在24小时内疼痛消失,皮损开始消退,皮损在服药2~3天愈  相似文献   

16.
尖锐湿疣亦称生殖器疣或性病疣,是由人类乳头瘤病毒(HPV)引起,主要通过性行为传播。其治疗中最大的问题是复发,临床上复发率很高。我们试用电离子治疗机对可见的皮损进行灼除,再外用低浓度5-FU(5-氟脲嘧啶)预防复发,获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 86例均为性病门诊病例,男性。年龄17~56岁,平均29.2岁。病程15天~10个月,平均2.3个月。初次发病67例(77.9%),复发病例19例(22.1%)。皮损主要分布于冠状沟,包皮内外板、龟头及肛周。皮损形态主要呈菜花样和乳头状,粟粒至蚕豆大不等。 2 治疗方法 患者均在常规消毒,2%利多卡因局麻后用多功能电离子治疗机对可见皮损进行逐个灼除,术后7  相似文献   

17.
1996年至1998年,我们对32例门诊带状疱疹病人分别用阿昔洛韦或聚肌胞治疗,比较两药的临床疗效,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32例病人均具有典型的单侧沿外周神经分布的成簇水疱状损害,伴有神经痛。部位以胸、腹部为最多,共25例,头部2例,腰部3例,四肢2例。随机分为阿昔洛韦组(治疗组)17例,男10例、女7例,年龄33岁至72岁,中位年龄49岁。聚肌胞组(对照组)15例,男8例、女7例,年龄31岁至70岁,中位年龄48岁。 方法: 治疗组口服阿昔洛韦0.2 g, 每日4次, 加维生素B1 20 mg, 每日3次。 对照组隔日肌肉注射聚肌胞2 mg, 加口服维生素B1 20…  相似文献   

18.
带状疱疹药物治疗的国内研究近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际权 《临床荟萃》1995,10(16):724-725
近年来带状疱疹的药物治疗有很大进展,治疗该病的药物种类增多,疗效提高,现将国内研究近况介绍如下.1 聚肌胞聚肌胞是较高效干扰素诱导剂,能抑制已感染病毒的复制和调节机体免疫功能,具有广谱抗病毒的作用.聚肌胞注射体内作用于正常细胞产生抗病毒蛋白,保护未受感染细胞免受感染.据报道用聚肌胞lmg肌注,隔日1次,3次为1疗程,治疗34例带状疱疹患者,显效32例,占94.1%,好转2例,占5.9%,未发生并发症.本晶治疗带状疱疹具有疗效快,疗程短,效果好,无副作用等优点.  相似文献   

19.
微波组织凝固配合干扰素治疗复发性尖锐湿疣46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复发性尖锐湿疣患者 4 6例 ,根据病史、典型皮损及醋白试验确诊。男 30例 ,女 16例 ;年龄 2 0~59岁 ,平均 2 7岁 ;病程半年~ 3年 ,平均 9个月 ;复发次数 1~ 12次 ,复发频率 1~ 3个月 ;均经冷冻、二氧化碳激光、外科手术及外涂疣克净等 1~ 10次治疗 ,配合阿昔洛韦等抗病毒类药物肌肉、静脉注射治疗 35例 ;有婚外性交史 38例 ;病灶部位 ,男性患者多为冠状沟、尿道口、包皮系带处 ,二处以上部位10例 ,女性患者多发于小阴唇、阴道口 ;皮损类型 ,粟粒样 2 8例 ,菜花样 10例 ,混合型 8例。采用南京产MTC - 4型微波手术治疗仪 ,常规消毒铺…  相似文献   

20.
我院应用卡介苗素注射液冶疗 60例扁平疣患者 ,临床观察疗效好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治疗组 60例 ,男 1 5例 ,女 45例 ,年龄 1 0~40岁 ,病程 1周~ 1 0年。对照组 50例 ,男 1 4例 ,女 36例 ,年龄 9~ 38岁 ,病程 2周~ 9年。治疗组 :60例患者给予卡介苗素肌肉注射 ,每次 0 5mg ,2次 /周 ;对照组 50例给予聚肌胞肌肉注射 ,每次 2mg ,2次 /周。治疗组与对照组均不使用其它治疗 ,分别在治疗后 2、4、6、8周复查 ,观察疗效。第 8周疗程结束时 ,判断疗效。疗效判断标准 :痊愈 :皮损全部消退 ;显效 :皮损消退 75%以上 ;好转 :皮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