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为简化操作、减少痛苦,探讨双腔导尿管作气囊治疗鼻腔后部出血的方法及疗效。方法:用双腔导尿管作气囊代替纱球作为后鼻孔栓子,自前鼻孔填塞凡士林纱条固定导尿管治疗鼻腔后部出血。结果:本组323例患者经导尿管气囊填塞治疗后,一次止血成功300例;二次以上止血成功23例,治愈率100%。随访1年,无一例出现再出血。结论:双腔导尿管作气囊代替纱球作为后鼻孔栓子,止血、取材、制作简单,易操作,患者痛苦小,止血效果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尤其适用于基层医院,高龄或(且)有全身性疾病的鼻腔后部出血患者。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对鼻腔后部出血治疗的方法和效果。方法将52例鼻腔后部出血的病人随机分成两组:鼻内镜治疗组(26例):在鼻内镜下寻找出血部位或辨明出血方位后,采用微波烧灼或凡士林纱条微填塞止血。常规治疗组(26例):用传统的前后鼻孔填塞止血。结果鼻内镜治疗组26例中,23例1次处理止血成功,2例处理2次止血成功,1例处理3次止血成功。常规治疗组26例中,14例1次填塞止血成功,8例2次填塞止血成功,4例3次填塞止血成功(P〈0.05)。全部病人均治愈。鼻内镜治疗组平均出血量100mL,常规治疗组平均出血量150mL,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平均住院时间分别为5.1d和10.3d(P〈0.01)。结论鼻内镜下治疗鼻腔后部出血具有一次性治愈率高、创伤小、出血量少、住院时间短等优点,值得临床广泛开展应用。  相似文献   

3.
(按汉语拼音字顺排列 )B鼻出血 自制鼻腔通气止血气囊治疗鼻后部出血 6 0例 .张立群 ,李峰 .(2 ) :74 - 75鼻内窥镜下应用微波治疗后鼻孔出血 .王俊红 ,国庆 .(2 ) :112经鼻内窥镜射频治疗下鼻道出血 .陈福权 ,邱建华 ,乔莉 ,等 .(4 ) :2 0 7- 2 0 8鼻窦镜 鼻窦内窥镜下鼻腔鼻窦手术 .杨永春 ,余文兴 ,王珩 .(4 ) :2 15 - 2 17鼻窦炎 上颌窦内壁穿刺造瘘置管治疗慢性化脓性鼻窦炎 .王中明 ,徐广芝 .(3) :14 8- 14 9鼻腔鼻窦术后填塞藻酸钙敷料的疗效观察 .鲁建光 ,王超 ,肖玉丽 .(6 ) :341慢性鼻窦炎鼻息肉内镜手术中巴曲亭控制出血的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使用气囊导尿管在鼻后部出血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30例鼻后部出血采用一次性气囊导尿管压迫止血.结果:30例鼻后部出血接受气囊导尿管压迫止血,全部获得成功.结论:气囊导尿管在鼻后部止血是一种有效、安全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
孙磊 《宁夏医学杂志》2001,23(12):743-743
对33例鼻腔后部出血病例,分别采用鼻腔后部填塞法,上颌动脉栓塞法和鼻内镜下微波热凝法止血,结果鼻腔后部填塞法22例均制止了出血,但患者痛苦较大,并发症多,上颌动脉栓塞法,5例有4例成功制止出血,1例2周后再次出血,改用鼻腔后部填塞,制止了出血;鼻内镜下微波热凝,6例有5例成功制止出血,1例改用鼻腔后部填塞,制止了出血,提示,鼻腔后部填塞法仍是治疗鼻腔后部出血最简单,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我院 1999年 5月~ 2 0 0 0年 1月 ,对 10例鼻腔后部活动性出血 10例患者行鼻内窥镜下鼻用三腔二囊管 (下简称气囊 )治疗 ,效果满意 ,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全组 10例 ,男 7例 ,女 3例。年龄 45~ 73岁 ,平均年龄 6 0 .4岁。高血压史 4例。病程 3h~ 7d,总出血量5 0 0~ 15 0 0 ml。均为单侧鼻腔后部出血 ,并在外院或门诊经凡士林纱条填塞等治疗 ,仍出血收住院的患者。1.2 方法1.2 .1 检查方法 患者半卧位 ,取 1%地卡因加肾上腺素棉片行鼻腔粘膜表麻和收缩鼻甲粘膜。吸引器配合下用鼻内窥镜 0°、30°、70°分别检查双…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鼻出血部位隐蔽,止血困难时的鼻内镜下止血方法.方法:对81例鼻出血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在鼻内镜下传统和改良方法填塞止血,鼻内镜下鼻腔填塞53例,传统组21例,改良组32例.传统组用凡士林纱条或藻酸钙敷料+膨胀海绵填塞鼻腔,改良组前、后鼻孔填小块膨胀海绵,鼻腔填塞藻酸钙敷料.后鼻孔填塞28例,传统组13例,改良组15例.传统组后鼻孔填塞带气囊的导尿管,鼻腔填塞凡士林纱条,改良组后鼻孔填塞改良制作的凡士林碘仿纱球,鼻腔按改良方法填塞凡士林纱条.结果:鼻内镜下鼻腔填塞53例,传统组21例,16例一次成功止血,5例再次出血,改用改良鼻腔填塞方法填塞后出血停止;改良组32例,30例一次成功止血,2例改后鼻孔填塞成功止血.后鼻孔填塞28例,传统组13例,10例一次成功止血,3例改用改良后鼻孔填塞方法填塞后出血停止;改良组15例均一次成功止血.结论:鼻内镜下改良填塞止血对出血部位隐蔽、止血困难的鼻出血是一种经济有效、痛苦较小的技术,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鼻内窥镜在伴鼻腔结构异常的鼻出血患者中的应用,同时处理结构异常。方法:我院2007年-2009年在鼻内窥镜下治疗约36例鼻出血患者,有24例同时伴有鼻腔结构异常,为了更好的暴露出血部位,防止术后鼻腔粘连和通气不畅,分别采取下鼻甲粘膜部分切除术和鼻中隔矫正术,暴露出血点后采用电凝术治疗。结果:一次性止血成功34例,二次止血成功2例,有效率94.4%,无鼻腔粘连、鼻中隔穿孔等并发症。结论:鼻内窥镜下治疗鼻出血同时处理鼻腔结构异常,不仅是止血的需要,而且能恢复鼻腔结构的生理状态,改善鼻腔通气、预防鼻出血的再次发作。  相似文献   

9.
应用带气囊导尿管治疗鼻腔后部出血60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采用一次性带气囊导尿管进行后鼻孔填塞止血的临床效果。方法120例鼻后部出血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比患者对锥形纱布球与一次性带气囊导尿管的耐受情况、一次填塞成功率。结果两组患者的一次填塞成功率、填塞期间症状、夜间睡眼时间间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一次性带气囊导尿管治疗鼻腔后部出血效果好、副作用小,适宜在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0.
殷勇 《中国交通医学杂志》2007,21(4):460-460,462
目的:探讨鼻内窥镜下双极电凝治疗顽固性鼻腔后部出血的治疗效果。方法:对顽固性鼻腔后部出血75例,鼻内窥镜下用双极电凝止血,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7例获一次性治愈;4例经二次电凝烧灼后填塞而治愈;3例鼻腔血管瘤及1例鼻腔出血性息肉,术后均未再出血,随访6个月~1年未见复发。结论:鼻内窥镜下应用双极电凝治疗顽固性鼻腔后部出血简便、安全、提高了止血的准确性,组织损伤少,痛苦小,见效快,病程短,治愈率高。其效果明显优于单纯鼻腔填塞法。  相似文献   

11.
温娴松  刘遗斌  林菁 《当代医学》2021,27(8):113-115
目的探讨自制椭圆形纱球填塞治疗对鼻腔后部出血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12月至2019年3月于本院接受治疗的鼻腔后部出血患者5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2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锥形纱球填塞治疗,观察组采用自制椭圆形纱球填塞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一次止血治愈率、填塞物平均留置时间及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与1次止血治愈率(100.00%、76.00%)均高于对照组(80.00%、4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填塞物留置时间[(1.65±0.43)d]短于对照组[(3.56±1.02)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1次填塞后1、6、12、24 h时,观察组VAS评分[(3.78±0.66)、(3.12±0.56)、(2.87±0.54)、(2.46±0.38)分]均低于对照组[(5.79±1.31)、(5.26±1.22)、(4.82±1.01)、(4.37±0.9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制椭圆形纱球填塞治疗鼻腔后部出血的疗效确切,一次止血治愈率较高,填塞物留置时间较短,且不易引起不适感,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鼻内窥镜下微波治疗鼻后部出血的可行性与疗效。方法:鼻内窥镜直视下行微波凝烫封闭出血点治疗鼻后部出血32例。结果:28例1次止血成功,4例高血压严重鼻出血患者再次出血,血压控制后再次行微波治疗后止血成功。结论:应用鼻内窥镜下微波凝烫止血可有效地控制鼻后部难治性出血,且内窥镜下视野清晰,凝烫操作简便,治疗范围明确,适用于难以填塞的中鼻道和下鼻道后部止血。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经鼻内镜下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的方法及疗效。方法:对2008年5月至2012年5月本院收治的510例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综合分析,所有患者均行鼻内镜下鼻窦开放手术治疗,术后随访12年,探讨手术治疗方法及根据1997海口会议标准评定疗效。结果:510例患者中,392例达到治愈标准,治愈率为76.9%,109例达到好转标准,好转率为21.4%,9例为无效标准,无效率为1.8%,总有效率为98.2%。结论:经鼻内镜下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是一种有效的方法,术中解剖标志的确认和系统的术后随访为治疗效果及防止并发症提供了有力的保证。  相似文献   

14.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16):76-79
目的 回顾分析鼻出血的常见出血部位、相关风险因素及鼻内镜下电凝止血的治疗优点。方法 统计2011年1月~2019年7月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耳鼻喉头颈外科行鼻内镜下电凝止血治疗的262例鼻出血病例,分析出血部位、相关风险因素及住院期间复发情况。结果 262例患者中有232例可以找到出血部位,30例未找到明确出血点。其中鼻中隔前下共92例,鼻中隔中后部共52例,嗅裂区共39例,中鼻甲共13例,中鼻道共13例,下鼻甲共18例,下鼻道共10例。男202例,女60例。伴随高血压病63例,伴糖尿病10例,伴恶性肿瘤病史的患者6例,伴心脏疾病6例,同时患有其他疾病的患者11例。所有病例中仅有2例术后3 d内出现再次出血情况,余术后3 d在院期间均无再次出血。结论 鼻中隔前下区为鼻出血最易出血部位,男性或40~60岁人群为易出血人群,高血压或为鼻出血相关危险因素,鼻内镜技术使止血更准确有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射频治疗鼻出血的疗效。方法:为453例鼻出血患者行射频治疗。结果:1次治愈420例,治愈率92.7%,2次治愈33例,治愈率7.3%,总有效率100%,随访1个月以上,未见复发性鼻出血,无l例出现鼻腔黏连,鼻中隔穿孔等并发症。结论:射频技术具有视野清晰、操作简便、见效快、无并发症及负作用等优点。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应用Foley导尿管治疗顽固性后鼻孔出血的治疗效果,并总结护理经验。方法:50例顽固性后鼻孔出血患者均采用16号Foley气囊尿管进行压迫止血,并实施了各种护理措施。结果:48例有效,2例无效,后经鼻腔内窥镜下生物胶粘贴止血成功。50例患者在填塞期间未发生任何并发症,随访3~12个月,均无再次鼻出血。结论:应用Foley导尿管压迫止血法治疗顽固性鼻出血痛苦少,效果好;在治疗前、后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可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17.
陈世强  司勇锋  陆秋天  梁建平  何宁  陈慧  袁弘 《广西医学》2008,30(11):1649-1651
目的 探讨鼻内镜下射频热凝鼻后下神经、筛前神经治疗常年性变应性鼻炎(PAR)的疗效.方法 将80例PAR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观察组采用鼻内镜下射频热凝鼻后下神经、筛前神经及下鼻甲综合疗法,对照组采用鼻内镜下射频热凝蝶腭神经疗法,观察两种疗法的疗效和并发症,所有病例均随访2年.结果 术后0.5、1、2年观察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100%、95%、82.5%;对照组分别为67.5%、47.5%、32.5%,两组各年期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无并发症发生,对照组术中有3例出血,术后9例出现眼干.结论 鼻内镜下射频热凝鼻后下神经、筛前神经及下鼻甲治疗PAR具有疗效显著、操作简便、无副作用等优点,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双极电凝治疗鼻出血的方法和疗效。方法:回顾分析65例鼻出血患者在鼻内镜下检查和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有62例经治疗后未再出血,有1例出血凶猛,采用凡士林纱条填塞2 d后再次鼻内镜下找到出血点,双极电凝止血后未再复发,2例DSA下经血管栓塞治疗后好转。结论:鼻内镜下双极电凝治疗鼻出血,视野清晰,疗效确切,且患者痛苦小,损伤小。  相似文献   

19.
郑彬  苏立众  梁婧 《浙江医学》2017,39(9):740-742,746
目的研究利多卡因/肾上腺素表面麻醉和全身麻醉2种不同麻醉方式对成人后鼻腔出血内镜探查术中出血点发现率的影响。方法根据患者意愿及病情情况将164例后鼻腔出血患者分为表面麻醉组118例和全身麻醉组46例,分别在利多卡因/肾上腺素表面麻醉(1%利多卡因+0.01%肾上腺素配比液10ml,用棉片收缩鼻腔黏膜及表面麻醉),或全身麻醉(在全麻基础上使用0.01%肾上腺素配比液10ml,用棉片收缩鼻腔黏膜)下施行内镜探查止血术。观察2种麻醉方式在出血点发现率、术后鼻腔填塞情况以及单次手术治愈率方面的差异。结果表面麻醉组术中发现确切出血点80例,术后鼻腔填塞16例,单次手术治愈102例;全身麻醉组术中发现确切出血点22例,术后鼻腔填塞17例,单次手术治愈36例。表面麻醉组术中出血点的发现率为67.80%,全身麻醉组为47.83%(P<0.05)。表面麻醉组术后鼻腔填塞比例为13.56%,全身麻醉组为36.96%(P<0.05)。结论在鼻内镜探查止血术中,利多卡因/肾上腺素表面麻醉下探查鼻腔出血点的成功率显著高于全身麻醉,有利于降低术后鼻腔填塞率,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探讨鼻内窥镜下鼻腔泪囊造口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手术技巧及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总结我院收治慢性泪囊炎患者35例,行鼻内窥镜下泪囊鼻腔造口术.术中采用辅助工具协助泪囊定位,利用脑外科银夹防止造瘘口狭窄.结果 经术后6-12个月随访,28例痊愈,4例好转,3例无效,手术成功率达91.4%.结论 鼻内镜鼻腔泪囊造口术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