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电子束CT血管造影是诊断和评价脑动脉瘤、动脉血管狭窄闭塞和其他脑血管异常的一种重要影像方法,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相比具有损伤小、检查时间短和危险性小的优点。  相似文献   

2.
螺旋CT血管造影及三维重建诊断脑动脉瘤的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螺旋CT血管造影及三维重建对颅内动脉瘤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西门子Plus4Power型螺旋CT机对20例颅内动态瘤支螺旋CT血管造影及三维重建,将其结果与磁共振血管造影(MRA)、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影像片及开颅夹闭动脉瘤手术中所见进行比较。结果:螺旋CT血管造影及三维重建可以清晰显示脑动脉瘤、载瘤动脉、动脉瘤的形状和大小及其与周围解剖结构的关系,并与手术所见相吻合。结论:螺  相似文献   

3.
MRI对脑血管畸形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评价MRI在脑血管畸形诊断中的价值。材料和方法;本文选择经MRI平扫加增强检查,并经过手术、磁共振血管造影(MRA)或减影血管造影(DSA)证实的脑血管畸形40例,分析其MRI特征。结果:MRI表现可分为直接征象与间接征象。结论:MRI对脑血管畸形有定性定位诊断价值,特别是适用于血管造影生的隐匿性血管畸形。  相似文献   

4.
颅内血管母细胞瘤脑血管造影及血管内栓塞治疗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血管母细胞瘤血管造影表现及栓塞治疗的应用价值.方法:16例经病理或头颅MRI诊断 .的血管母细胞瘤患者,术前全部行全脑血管DSA造影,并应用电解弹簧圈或Glubran胶进行术前栓塞治疗.15例于栓塞后3 d内行手术切除,1例进行观察.结果:16例病变均位于后颅窝.脑血管造影提示单纯由小脑后下动脉供血的3例,由双侧小脑上动脉供血的4例,由小脑后下动脉、小脑上动脉及小脑前下动脉等多条供血的9例.单纯应用电解弹簧圈进行栓塞治疗3例,单纯应用Glubran胶进行栓塞治疗5例,二者联合应用栓塞者8例.15例病灶显微镜下全切,术中平均出血(350±60)mL.1例因肿瘤体积缩小及瘤体坏死,进行观察随访.结论:血管母细胞瘤主要由小脑上动脉、小脑前下动脉和小脑后下动脉单独或联合供血.应用电解弹簧圈或Glubran胶进行栓塞治疗有利于减少术中出血及提高手术安全性.单纯栓塞治疗有可能成为血管母细胞瘤治疗的一种方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和总结脑血管造影及介入治疗护理及术后并发症的防治和护理措施。方法:充分术前准备后行全脑血管造影术,必要时根据血管的狭窄程度及长度行血管内支架植入术。结果:12例脑血管造影及介入治疗患者除1例脑血管急性闭塞溶栓后,血管部分再通,余11例均治疗成功治愈出院。结论:充分的术前护理,积极的术中配合及术后严密的病情观察是手术成功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6.
选择性全脑血管造影术若干问题探讨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龙先瑜  马骏  蒋惟伟 《实用医学杂志》2002,18(11):1176-1178
目的 :探讨选择性全脑血管造影术前准备、术中操作、术后观察护理的相关问题。方法 :回顾分析 335例全脑血管造影的病例 ,其中颅内动脉瘤 18例 ,颅内动静脉畸形 32例 ,脑梗塞 2 4例 ,脑膜瘤 2 8例 ,其余为正常者。全部病例均用Seldinger法穿刺右 (左 )股动脉。穿刺时针尖斜面向上为 162例、针尖斜面向右或左 173例。结果 :穿刺时针尖斜面向上术后发生局部血肿 6例、针尖斜面向右或左无一例发生局部血肿 ,2例导管鞘穿过血管后壁置于血管外 ,2例在椎动脉造影时出现椎动脉供血不足的表现 ,2例导管打折 ,1例造影管误入肾动脉。结论 :穿刺时穿刺针斜面向右或左对血管壁损伤小 ,可明显降低穿刺点血肿的发生。输送导管的全过程必须在透视下完成。术后压迫止血强调点和力的协调 ,只要压迫止血规范无需再加压包扎。用Mani管时不但要在电视监视下送管且应在交换导丝的支撑下送管 ,方可杜绝Mani管在血管内打折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杨玉庆  史洪润  李振 《临床荟萃》2004,19(5):272-274
脑CT和MRI的应用和发展,对脑梗死的病灶定位起到决定性作用;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DSA)、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核磁共振血管成像(MRA)、对比增强CT血管造影(CTA)等血管影像技术的发展,使闭塞血管的定位得已实现.这些技术的发展,为深入研究脑梗死的机制、分类和指导治疗开拓了新的里程.业已发现脑梗死急性期70%有颅内动脉闭塞,而大脑中动脉闭塞(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MCAO)占67%[1].大脑中动脉(MCA)为颈内动脉的主要分支,供血广泛、部位重要,因此认识MCAO的特点对指导诊治十分重要.我们报告经血管造影证实的MCA主干闭塞32例,结合CT和临床资料分析总结其特点,以便加深对本病的认识,可望能对临床诊治作些有益的指导.  相似文献   

8.
陈宇 《家庭护士》2009,7(5):391-391
[目的]探讨吲哚菁绿(ICG)血管造影在颅内动脉瘤手术中的应用与护理,以使手术达到满意效果.[方法]选择16例颅内动脉瘤病人,做好术前准备,术中有效配合,术中ICG造影时在手术显微镜下实时观察造影血管,术后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评价术中ICG造影在颅内动脉瘤手术中的作用,术后观察病人不良反应,并给予护理.[结果]16例颅内动脉瘤术后行DSA检查者均证实术中ICG造影结果.[结论]ICG术中造影能够提供血管通畅程度和动脉瘤的实时信息结果,提高了手术成功率.熟练掌握ICG造影的护理配合是手术取得成功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9.
多年来传统血管造影因有较高的空间分辨率,是临床检查诊断脑血管疾病、肿瘤性疾病的常规方法,有穿刺法、导管法、选择性脑血管造影、数字减影(DSA)计算、机体层血管成像(CTA)技术等等。上述各种方法都属于经动脉穿刺插管注射造影剂和接受X线辐射的创伤性检查,带有一定危险性。MRA(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是当前唯一无创性、无辐射、无造影剂反应、安全可靠的血管成像技术。为国内外影像学家和临床学家所关注。 MRA有相位对比法(Phase Contrast PC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磁共振血管成像(MRA)技术椎基底动脉成像的影像学特点与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30例缺血性脑脑血管病惠者影像学资料、通过脑血管造影(DSA)后椎基底动脉造影结果与磁共振椎基底动脉影像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磁共振血管成像椎基底动脉的影像学特点及差异分析。结果 在30例磁共振血管成像中,椎动脉枕段均存在信号流失,通过椎动脉基底动脉MRA发现异常结果与DSA造影结果比较,发现椎基底动脉存在不等的血管病变或异常。结论 磁共振血管成像能够及时提示后循环血管病变,但特异性不高,需要DSA进一步明确后循环血管情况。  相似文献   

11.
64排螺旋CT脑血管造影的临床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64排螺旋CT脑血管造影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108例临床怀疑脑血管疾病的患者行64排CT检查.所有病例均采用VR、MIP、CPR、VE对图像进行后处理.结果 本组108例,正常19例,异常89例.其中动脉瘤19例,动静脉畸形(AVM)6例,脑动脉狭窄和闭塞29例,多发动脉硬化30例,血管发育异常5例.结论 64层螺旋CT脑血管造影是一种无创、安全、定位、定性准确的检查手段,可取代或部分取代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SA),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多的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12.
旋转脑血管造影三维重建成像在颅内动脉瘤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旋转血管造影三维重建成像在诊断颅内动脉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对比分析17例常规DSA阴性或动脉瘤显示欠佳的蛛网膜下腔出血病例的旋转脑血管造影三维重建图像。结果:21个动脉瘤中,常规DSA阴性1个,可疑2个,显示不清18个,在旋转血管造影三维重建成像上均能清楚显示。结论:旋转血管造影三维重建较常规DSA具有明显优势,是常规DSA的重要补充。  相似文献   

13.
全脑血管造影术52例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脑血管造影(DSA)是一种利用电子计算机辅助成像的血管检查方法,在脑血管疾病及某些脑肿瘤的诊断上具有重要价值。然而该方法系有创检查,是经股动脉穿刺插管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的~项检查。2007~01/2007—12我科共为52例患者施行全脑血管造影术,现将护理方法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 通过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行全脑血管造影检查,了解国人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血管学资料,为更好地认识和防治缺血性脑血管病提供临床依据.方法 选择82例TIA患者行全脑血管造影检查.每位患者的影像学资料经过有经验的专家诊断,提供脑的颅内、外血管的狭窄部位、狭窄程度、单发或者多发狭窄病变、血管狭窄病变位于颅内或颅外、狭窄病变血管的多少、侧枝循环情况等.结果 前循环组共有血管狭窄111处,其中双侧颈动脉虹吸部狭窄16处,颈动脉颅内段及左、右、双侧大脑中动脉水平段狭窄95处;后循环组共有血管狭窄103处,左、右及双侧椎动脉起始部狭窄64处,左、右及双侧颅内后循环狭窄39处.前循环组全脑血管造影阴性例数为5例,后循环组为21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7.806,P<0.05).结论 前循环责任血管病变以颈内动脉虹吸部和大脑中动脉的水平段为多;后循环狭窄病变则以椎动脉起始部、大脑后动脉和基底动脉较多.  相似文献   

15.
旋转血管造影技术在介入治疗中的应用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焦河  费泽军  陈宏汉 《华西医学》2000,15(4):480-481
目的:探讨快速旋转血管造影技术在介入治疗中的应用。方法:使用美国GE公司Advantx DLX LCA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系统,对疑有血管病变的168例患者首先进行常规正位或正侧位血管造影检查后,再选择合适的技术参数,对其中61例进行旋转DSA检查。结果:经过快速旋转血管造影检查的61例患者(颅内血管36例:颅内动脉瘤16例,颅内动静脉畸形10例,颈动脉海绵窦瘘8例;周围血管25例;锁骨下假性动脉瘤5例,髂内移植肾动脉8例,上腔静脉血栓5例,肝动脉6例,腹主动脉3例)。病变血管的益清晰可见,其中55例(90%)病变血管的供血和分支动脉能避开造影剂重叠,6例显示效果不好(颅内血管3例,锁内下假性动脉瘤1例,腹主动脉1例,移植肾动脉1例)。结论:快速旋转血管造影技术能够显示脑血管及周围血管大多数病变血管的供血动脉和分支结构,是对常规血管造影的重要补充,不仅对脑血管病变的诊断和治疗有价值,而且对周围血管的诊断和介入治疗也不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旋转数字血管造影术(Rotational 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RDSA)及三维重建(Threedimensional reconstruction,3D)技术在颅内动脉瘤诊断治疗中的应用。方法:对38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行常规正侧位及三维旋转造影,并进行三维重建,观察颅内动脉瘤显示情况,并寻找最佳角度。结果:经常规全脑血管造影检出动脉瘤23例,动静脉畸形(arteriovenous malformation,A-VM)4例。经旋转造影及图像三维重建后,检出动脉瘤27例,A-VM 4例,3例患者有动脉痉挛的造影表现。结论:旋转造影及三维重建技术可以明显提高颅内动脉瘤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17.
CT血管造影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医学影像学得到了飞速发展,从过去单一的X线成像技术发展成为与计算机、电子学和医学生物工程技术等相结合的综合诊断体系。CT机已由早年的单一检测器发展成为目前拥有多排检测器的多排螺旋CT。CT血管造影就是在螺旋CT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项CT检查新技术。以其准确、真实、安全无创的特点,在血管系统疾病的诊断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功能和不可替代的作用[1-3]。1 CT血管造影概述CT血管造影(com pu ted tom ography ang iography,简称CTA)是指经周围静脉高速注入碘造影剂在受检的靶血管内,造影剂充盈的高峰期进行连续容积采集,然后运用计算机的后处理功能,重建受检血管的立体影像,这一血管成像技术称为CT血管造影(CTA)。它是一种利用计算机三维重建方法合成的非创伤性的血管造影。采用螺旋CT或电子束成像系统的快速扫描技术,在短时间内完成一定范围内的横断面扫描。将采集的图像数据送到图像工作站或CT机的图像重建功能区进行图像重建。重建技术一般采用M IP(最大密度投影)法或VR(容积再现)法,通过图像显示阈值的调整,即可得到只有连续清晰的血管影而无周围组织结构影。如果...  相似文献   

18.
张丽云  贾颐 《华西医学》2010,(2):390-391
目的应用全脑血管造影技术探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的病因及发病机制。方法2007年-2009年收治TIA患者17例,行全脑血管造影检查,观察患者颈动脉系统和椎动脉系统责任血管的病变情况。结果13例有血管狭窄,占76.5%,其中单纯颅外动脉病变4例,单纯颅内动脉病变6例,颅内外联合病变3例。颈动脉系统有责任血管狭窄11例(78.6%),正常3例(21.4%);椎动脉系统有责任血管狭窄2例,正常1例。结论颅内外血管狭窄是TIA的主要病因。  相似文献   

19.
赵岚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3,24(6):1253-1254
目的研究磁共振血管造影(MRA)在脑血管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入住我院的60例脑血管病患者分为3组,分别为脑梗死组25例,短暂性脑缺血组25例,蛛网膜下腔出血组10例。对3组患者分别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法(DSA)与磁共振血管造影法(MRA)检测。结果 MRA:脑梗死组中待查血管100根,检出率83%;短暂性脑缺血组中待查血管100根,检出率81%;蛛网膜下腔出血组检出率70%。DSA:脑梗死组中待查血管100根,检出率91%;短暂性脑缺血组中待查血管100根,检出率87%;蛛网膜下腔出血组检出率80%。经比较,MRA与DSA在脑梗死患者、短暂性脑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三种脑血管疾病诊断中的诊断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磁共振血管造影(MRA)可以作为一种脑血管疾病诊断中的方法加以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三维超声造影诊断附件小肿块的价值。方法 对47枚附件小肿块进行二维及三维超声造影检查,对比分析附件良恶性小肿块二维及三维超声造影的图像表现,所有病例均经手术病理或长期随访证实。结果 良性小肿块40枚,二维超声造影多表现由周边向实质内、分隔或乳头状增强;恶性小肿块7枚,二维超声造影呈现为多中心由实质内向周边增强。良恶性小肿块三维超声造影的包膜血管、分隔及内部增强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良性实性小肿块内部血管稀疏平直,囊性小肿块的囊壁可见增强,囊内无增强;恶性小肿块表现为实质内血管分布无序扭曲、密集杂乱,形成血管球,呈显著增强,6枚周边可见粗大的供养血管进入。结论三维超声造影显示复杂血管空间结构具有优势,有望成为一种研究附件良恶性小肿块血管真实构筑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