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小儿肠套叠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465例小儿肠套叠的临床表现、治疗效果。384例患儿空气灌肠治疗;81例手术治疗,并比较两种手术切口的愈合情况。结果465例小儿肠套叠的主要症状以腹痛、血便、呕吐和腹部肿块为主。空气灌肠法,操作简便,复位率可达82.58%以上;空气灌肠不能成功,需手术治疗,如能行麦氏切口较行腹直肌切口有优越性。结论小儿肠套叠早期诊断和治疗与预后相关。部分患儿手术可行麦氏切口。  相似文献   

2.
成人肠套叠150例临床总结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探讨成人肠套叠的病因、临床分型、诊断以及手术方式的选择。方法回顾性总结 15 0例成人肠套叠的临床表现、肠套叠类型及诊断与治疗方法。结果 15 0例中具有阵发性腹痛者 135例 ( 90 0 % ) ,腹部肿块 97例 ( 6 4 7% ) ,恶心呕吐 87例 ( 5 8 0 % ) ,血便 31例 ( 2 0 7% ) ,顽固性便秘 15例 ( 10 0 % ) ;15 0例中同时具有腹痛、腹块、血便者 2 2例 ( 15 3% )。肠套叠的主要原因为良、恶性肿瘤 ,炎症 ,Meckel憩室和移动盲肠症。 15 0例肠套叠均行手术治疗 ,14 7例痊愈 ,3例死亡。结论成人肠套叠多有病理因素存在。早期的诊断依据是临床表现和辅助检查。外科手术治疗效果优良  相似文献   

3.
目的介绍运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诊断小儿肠套叠的方法和体会。方法对76例年龄为4~25月,有腹痛、呕吐或腹部包块、血便的患者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 76例患儿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诊断为肠套叠,其中69例经临床灌肠复位确诊,8例经手术确诊。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小儿肠套叠诊断准确、可靠,可作为临床首选辅助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4.
168例小儿急性肠套叠的超声诊断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超声诊断小儿急性肠套叠的声像图特点。方法 对168例经超声诊断为肠套叠,并有空气灌肠和手术结果对照的患儿的超声图像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总结。结果 168例超声诊断为小儿急性肠套叠的患儿,经空气灌肠和手术结果对照,162例诊断符合,超声诊断准确率96.4%。“靶环”征和“套筒”征是小儿急性肠套叠的超声图像的特征性改变。结论 依据小儿急性肠套叠的超声图像的特征性改变诊断小儿急性肠套叠,准确、迅速而无痛苦,有很大的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小儿肠套叠的诊治措施,提高小儿肠套叠的诊断及治疗水平。方法收集2016-12—2018-04间在西平县人民医院和漯河市第二人民医院就诊的38例肠套叠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8例肠套叠患儿均有哭闹不安(腹痛)、拒乳、呕吐、果酱样大便及腹部包块等临床表现,均经腹部超声明确诊断。36例(94.74%)患儿在X线透视下应用空气灌肠成功复位。2例空气灌肠复位失败的患儿转小儿外科成功手术复位。治疗过程中均未发生肠管穿孔及坏死等并发症。出院后随访6~12个月,无1例复发。结论超声诊断小儿肠套叠具有较高的准确性,且操作简便、经济、安全。在严格掌握适应证的前提下,在X线透视下应用空气灌肠,不仅可作为诊断方法,也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对空气灌肠不能复位,或病期已超过48 h,或怀疑有肠坏死,或灌肠复位后出现腹膜刺激征及全身情况恶化的患儿,应及时转小儿外科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B超在小儿急性肠套叠诊治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52例小儿急性肠套叠,男42例,女10例,全部采用B超诊断和B超下水压灌肠复位治疗。结果 临床诊断52例肠套叠患儿中,年龄5天~5岁,其中3~9月35例,诊断准确率100%;49例水压灌肠复位成功,治愈率94.2%,3例手术治疗。结论 B超诊断小儿肠套叠准确率高,B超下水压灌肠治疗小儿肠套叠技术简单、安全,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超声监视下水压灌肠复位治疗小儿急性肠套叠的体会,并观察其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5-10—2017-08间郑州中康医院收治的35例急性肠套叠患儿,均在超声监视下行水压灌肠复位,回顾性分析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35例均为回结型,33例成功复位,成功率为94.29%。2例复位失败患儿的套叠时间均超过48 h,后均经手术松解复位治愈出院。结论阵发性哭闹不安、呕吐、果酱样血便和脐右上方压痛性肿块,是小儿急性肠套叠的四大典型表现。超声监视下水压灌肠,具有良好的正确诊断率和复位成功率,且可避免患儿及其家长受到X线的辐射。但必须严格掌握适应证和规范进行操作。  相似文献   

8.
肠套叠大多见于小儿 ,成人较少见。由于成人肠套叠病因多样 ,因而诊断和治疗也有其特殊性。我院 1989~ 1999年间共收治 15例 ,现报告并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男 9例 ,女 6例 ;平均年龄 4 5岁 (2 7~ 72岁 )。肠套叠位于小肠 9例、回盲部 3例、乙状结肠 3例。除 1例为特发性外 ,其余病例均有明显的原因 :回肠发现Meckel憩室 4例 ,肿瘤和息肉 6例 ,粘连及炎症 3例 ,结肠癌术后 1例。全部病例都有不同程度的腹痛 ,其中 2例有慢性周期性腹痛。 10例表现为恶心、呕吐、腹胀、间歇性便秘等非特异性肠梗阻症状 ,5例在 2 4~ 4 8h内急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小儿肠套叠的诊断及治疗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47例肠套叠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患儿中行空气灌肠44例,其中42例(87.2%)整复成功。手术治疗5例(含空气灌肠整复失败2例),其中行套叠肠管切除Ⅰ期肠吻合术3例(2例合并Meckel憩室),行套叠肠管复位术2例。本组患儿住院期间无近期并发症发生,均治愈出院,无死亡病例。随访318个月,无远期并发症发生。结论早期诊断,合理实施治疗手段是提高小儿急性肠套叠治愈率和改善预后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分析小儿急性肠套叠病例,提高小儿急性肠套叠的X线下空气灌肠复位成功率和减少并发症。方法选取2013年以来近3年资料完整、诊断明确急性肠套叠600例,进行相关因素的统计学分析,从而找出小儿急性肠套叠X线下空气灌肠复位的影响因素。结果本组600例,实施空气灌肠586例,成功544例,失败42例,手术53例,无死亡病例,X线下空气灌肠治疗肠套叠总体成功率为92.83%。术中发现继发性肠套叠10例;患儿的年龄、血便的量、腹胀、X线下包块的形状、发病时间以及病理类型是影响肠套叠空气灌肠复位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肥胖、发热对肠套叠复位无明显影响。结论小儿急性肠套叠年龄小、发病时间长、血便量大、腹胀、套叠位置深在等复位率低;回回结型肠套、形态呈分叶状不宜强行复位;全身状况差的患儿复位时需谨慎,低压力试行复位失败后尽早行手术治疗,从而达到提高复位成功率、减少并发症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肠套叠是婴幼儿最常见的急腹症之一,空气灌肠既是诊断方法,又是治疗手段,其复位率高达90 %以上[1] ,但是仍有部分肠套叠患儿空气灌肠整复失败或空气灌肠禁忌,需要手术治疗。随着腹腔镜外科技术在小儿外科的广泛应用,我院亦采用腹腔镜下空气灌肠整复术治疗空气灌肠整复失败的小儿肠套叠,效果较满意。现介绍如下。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2 0 0 2年1月~2 0 0 3年4月收治急性肠套叠2 0 4例,男13 7例,女67例。年龄2个月~11岁,平均( 1.18±0 .89)岁。发病时间4h~7d ,平均( 2 2 .5 5±14 .92 )h ,超过48h2 1例。全组病例均有阵发性腹痛和/或哭吵,呕…  相似文献   

12.
超声引导下水压灌肠复位治疗小儿急性肠套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水压灌肠对小儿急性肠套叠复位的疗效。方法178例小儿诊断为急性肠套叠,其中174例采用B超下水压灌肠复位治疗。结果178例肠套叠患儿中,168例复位成功,复位成功率94.4%,其中2例5天内共水压灌肠5次,10例转为手术治疗。结论B超下水压灌肠复位治疗小儿肠套叠疗效满意.水压灌肠技术简易,安全可靠,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成人肠套叠的病因、类型、诊断以及手术方式的选择。方法对1981年至2007年收治的18例成人肠套叠诊治经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同时具有腹痛、腹块、血便者3例(16.7%);18例中具有阵发性腹痛者16例(88.9%),腹部肿块10例(55.6%),恶心呕吐11例(61.1%),血便5例(27.8%);肠套叠的主要原因:良性肿瘤,恶性肿瘤和炎性水肿。17例接受手术治疗,1例行钡灌肠复位,均康复出院。结论成人肠套叠多有病理因素存在,诊断主要依据临床表现和辅助检查,治疗以手术为主。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评价空气灌肠对小儿急性肠套叠诊治的疗效 ,提高对小儿急性肠套叠空气灌肠的适应证和操作要点的认识。方法 :临床诊断急性肠套叠患儿 85例 ,均行立位腹部透视或摄片及空气灌肠诊断与整复。结果 :整复成功 78例 ,整复失败 7例 ,均经手术治疗 ,回顾分析空气灌肠的指征与操作要点 ,对失败原因对比分析。结论 :空气灌肠是诊治小儿急性肠套叠可靠的方法 ,具有疗程短、创伤小、成功率高等多方面的优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小儿肠套叠,及对比维、汉两种族小儿肠套叠发病的偏重及共同特征。方法:选取2009年8月至2011年8月小儿肠套叠患者36例,分析维汉两种族别的例数及共同超声声像图特征。结果:36例小儿肠套叠,高频超声检出33例,检出率为92%(33/36)其中维族小儿23例,占69%(23/33);汉族小儿10例,占31%(10/33)。两族别小儿肠套叠的声像图特征均为"同心圆征"和"套筒征"。其中肠壁伴血流信号29例,维族小儿19例,占66%(19/29);汉族小儿10例,占34%(10/29)。结论:根据调查表明维吾尔族小儿肠套叠发病率高于汉族小儿;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小儿肠套叠有较高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6.
对小儿肠套叠疾病在临床上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进行诊断,并对其临床诊断的价值进行分析。回顾性分析河北省承德县医院2010年1月—2013年6月收治的急性肠套叠且临床采用高频联合低频探头的方式进行诊断的42例患儿的临床资料,通过对超声诊断的结果对其临床诊断价值进行分析。42例患儿术前经超声确诊42例,准确率为100%。其中单纯性30例,超声图像表现为"同心圆"和"管状";混合型8例,超声图像表现为"同心圆"不清楚;缺血型4例,超声图像除上述特点外伴有肠壁增厚。临床采用超声对小儿肠套叠进行诊断具有准确率高、声像图明显的特点。  相似文献   

17.
小儿回盲部肠重复畸形并非罕见,现将我科治疗的16例报道如下。临床资料我科共治疗回盲部肠重复畸形16例,男9例,女7例。年龄最小者2个月,最大者8岁,绝大多数(13/16)在1岁内发病。本组8例以阵发性腹痛、呕吐、无便或便血之主诉就诊,诊断为急性肠套叠,经空气灌肠复位失败而手术。其中3例术中见套叠已复位,回盲部有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小儿腹型过敏性紫癜(腹型紫癜)误诊为外科急腹症的原因,为提升其诊断水平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2015-12—2018-01间以腹痛等胃肠道症状为首发或突出表现的16例误诊为外科急腹症的腹型紫癜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6例患儿曾分别被误诊为急性阑尾炎7例、肠套叠4例、急性肠梗阻3例、急性腹膜炎原因待查2例。患儿明确诊断后均予以抗过敏、抗酸及解痉、糖皮质激素等药物治疗后痊愈出院。1例在治疗过程中因并发肠穿孔,经手术治疗后痊愈出院。结论小儿腹型紫癜在临床上虽常见,但对于以胃肠道症状为首发或突出表现的患儿易误诊、误治。因此对症状不典型的腹型紫癜患儿,应详细询问病史、仔细查体、完善辅助检查予以鉴别,以提高腹型紫癜的确诊率,减少误诊及误治率,为患儿早期康复奠定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总结小儿急性肠套叠的诊断与治疗的经验和教训。方法 对72例小儿急性肠套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发生小儿急性肠套叠以男性多见(62.5%)。好发年龄为3~6个月,回结型最多(73.6%)。空气灌肠复位成功24例,其余均手术治疗。徒手复位32例,肠切除吻合15例,单纯肠穿孔修补1例。术后合并切口裂开1例,切口疝1例,吻合口瘘3例。死亡1例,其余均痊愈出院。结论 早期诊断、尽快治疗是小儿急性肠套叠治疗成功的关键。在发病48小时内空气灌肠复位较容易成功,复位失败或发病时间长、病情较重者,必需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儿童术后肠套叠的特点诊断、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在1999年1月-2009年12月期26例术后肠套叠和1416例原发性肠套叠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病人住院术后肠套叠好发于6个月~3岁患儿;88%发生于术后14d内,其中92%为小肠套叠:其手术前诊断率为61%,误诊率为38%。术后肠套叠的临床表现以腹痛、呕吐、腹胀、肛门停止排气和排便为主,血便和腹部包块发生率较原发性肠套叠低(P〈O.01)。26例均接受手术治疗,22例行肠套叠徒手整复术,4例行肠切除吻合术,患儿全部痊愈出院,无1例复发。结论儿童术后肠套叠常发生于腹膜后手术及肠管暴露时间长的手术后,临床症状不典型,其术前误诊率高,确诊后需手术治疗,早期诊断和手术可以减少肠坏死切除的机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