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灯盏花素治疗老年疾病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灯盏花又名灯盏细辛,灯盏菊等,是菊科植物短葶飞蓬的干燥全草,灯盏花素是从灯盏花中提取的黄酮类有效成分,是灯盏花甲素和灯盏花乙素的混合物,以灯盏花乙素为主。多年来的研究证实,灯盏花含有灯盏花素、原儿茶酸、对羟基苯甲酸、丁香酸、芹菜素、二甲啡酰奎宁酸、进袂康酸、高黄芩素黄酮,具有舒张血管,改善微循环,抑制血小板及红细胞聚集,降低血液粘稠度,降低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促进纤溶活性,改善血流动力学的作用,还可以清除氧自由基、抑制组胺递质的形成或释放等作用。  相似文献   

2.
灯盏花素是从灯盏花中提取的黄酮类有效部位,主要为灯盏花乙素和灯盏花甲素的混合物,其中灯盏花乙素含量占95%以上。灯盏花素在治疗心脑血管疾病方面具有独特的疗效。目前在临床上应用的只有灯盏花素的片剂和注射液,存在诸多不便:片剂服用次数多,生物利用度低;注射剂使用又受到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灯盏花素在大鼠肠道的吸收动力学。方法 进行大鼠在体肠循环灌流肠吸收实验,HPLC法测定灯盏花乙素,研究灯盏花素在小肠和结肠的吸收情况,并分别考察不同质量浓度和不同pH对小肠吸收的影响。结果胆管结扎与胆管不结扎的实验组之间,吸收速率常数(ka)和吸收百分率均有显著性差异,在小肠和结肠的ka分别为(0.1071±0.013O)和(0.0707±0.0089)h^-1;灯盏花素在不同质量浓度下,未发现饱和现象,其ka几乎保持不变,在pH6.0~7.4,灯盏花素的吸收不受pH的影响。结论 灯盏花素在小肠的吸收多于在结肠的吸收,其吸收机制为被动扩散,吸收过程为一级动力学过程,提示灯盏花素可以被制成口服缓释剂型。  相似文献   

4.
目的建立灯盏花药材和灯盏花提取物(灯盏花素)中灯盏花乙素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毛细管电泳法,缓冲液为40 mmol/L硼砂(pH 8.50,磷酸调节),未涂层石英毛细管(57 cm×50um),分离电压20 kV,检测波长280 nm.结果灯盏花乙素线性范围0.1~4.0 mg/mL(r=0.998 5),回收率大于98.0%.结论方法简便、快速,准确,可用于灯盏花药材和灯盏花素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灯盏花乙素原料药含水类型及水分测定方法。方法〓采用热重分析(Thermogravimetric Analysis,TGA)、示差扫描量热法(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ry,DSC)、温度控制X-射线粉末衍射(X-ray Powder Diffraction,XRPD)方法研究了灯盏花乙素原料药的含水类型。采用常温减压烘干,恒温减压烘干,卡式水分滴定三种方法测定灯盏花乙素原料药中的水分。结果〓灯盏花乙素含有二分子结晶水和少量吸附水,水分测定方法优选卡式水分滴定法。结论〓灯盏花乙素为二水合物,且升温脱水后降温放置易重新形成二水合物。  相似文献   

6.
灯盏花素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灯盏花是菊科植物短亭飞蓬Erigeron brevisca-pus(Vant.)Hand.-Mazz的干燥全草,又名灯盏细辛、东菊,主要分布在云南、广西等地。灯盏花性寒、微苦、甘温辛,具有散寒解表、祛风除湿、活血化瘀、通经活络、消炎止痛的功效。灯盏花素是从中提取的黄酮类有效成分,主成分为灯盏花乙素(4′-羟基黄芩素-7-O-葡萄糖醛酸苷醛酸苷),另含少量灯盏甲素(芹菜素-7-O-葡萄糖醛酸苷)。本品具有扩张血管,改善血液微循环,降低血管阻力和抗血小板凝聚等作用,目前在临床上主要用于缺血性心脑血管病的治疗。近年来,随着研究的深入,对其分离、药理作用等方面都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本文对近年来灯盏花素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目的:以《中国药典》现行版中的人工胃液和人工肠液模拟人体胃肠环境,对灯盏花乙素在其中的稳定性进行研究。方法:将灯盏花乙素放入模拟人工胃液和人工肠液条件,HPLC和LC—MS鉴定结果。结果:灯盏花乙素在人工胃液中从0.5~2.5h出现降解产物,经LC-MS鉴定降解产物为灯盏花乙素苷元,而灯盏花乙素在人工肠液中沒有出现降解产物。结论:灯盏花乙素在人工胃液中不稳定而在人工肠液中较为稳定。  相似文献   

8.
目的 建立质量分数高于99.0%灯盏花乙素的吸附树脂法分离工艺。方法 根据灯盏花乙素、灯盏花甲素结构特征,综合调控树脂的疏水性和氢键作用力,达到树脂的高吸附选择性。结果 MA比例为45%的酰胺基树脂ac-3吸附选择性最佳。以灯盏花提取物为原料,可分离得到质量分数高达99.4%的灯盏花乙素。结论 兼具疏水性和氢键作用力相互协同作用的酰胺基树脂,可高选择性的吸附灯盏花甲素,达到分离纯化灯盏花乙素的目的。该分离工艺操作简单,成本低廉,适于工业化生产。  相似文献   

9.
目的测定灯盏花乙素和灯盏花乙素苷元表观油水分配系数,研究pH对其影响,为体内吸收研究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摇瓶法测定灯盏花乙素和灯盏花乙素苷元的表观油水分配系数,采用HPLC法测定灯盏花乙素和脱灯盏花乙素苷元的浓度.结果 37℃下,pH为3.00,3.50,4.00,5.00,6.00,7.00,8.00,9.00灯盏花乙素的logP分别为-0.10,0.48,-0.37,-0.69,-0.86,-1.33,-0.82,-0.45,-0.28,灯盏花乙素苷元的logP趋近于0.pH对灯盏花乙素的表观油水分配系数有一定的影响,在pH3~7的范围内,随着pH的增加灯盏花乙素表观油水分配系数减小,在pH7~9的范围内又逐渐增大,并且在pH=3.5的磷酸盐缓冲液时表观油水分配系数最大为3.07.结论灯盏花乙素的表现油水分配,受pH影响较大,而灯盏花乙素苷元的表观油水分配系数受pH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0.
灯盏花滴丸是灯盏细辛经加工制成的滴丸剂,为部颁标准灯盏花颗粒改变剂型而得,用于脑血管意外恢复期及冠心病、心绞痛.灯盏花滴丸主要有效成分为灯盏花乙素,本实验对灯盏花乙素的含量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高效液相色谱(HPLC)研究了灯盏花乙素苷元的离解常数和油水分配系数。方法:利用待测组分的保留因子(k值)与流动相的pH值,导出了pH-k的曲线方程,并通过曲线拟合软件求出拐点即是灯盏花乙素苷元的离解常数。采用振荡-液相色谱法测定了灯盏花乙素苷元的油水分配系数。结果∶HPLC对灯盏花乙素苷元离解常数的测定中k-pH曲线符合S型数理模型,灯盏花乙素苷元的油水分配系数在水相pH3.0~8.0范围内不随pH变化而变化。结论∶用所建立的方法分别测定了灯盏花乙素苷元的离解常数和油水分配系数,HPLC法准确度高,重现性好,方便简单,分析快速、准确。  相似文献   

12.
灯盏花素治疗缺血性脑病的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灯盏花素(Breviscapine,Bre)是从中药灯盏花中提取的有效成份灯盏花乙素,化学名为4,5,6三羟基甲酮-7葡萄糖醛酸苷[1],具有扩张血管、改善血流和降低外周血管阻力等作用.在临床上广泛用于治疗缺血性脑病,其抗脑缺血作用是通过多种作用机制来完成的.下面就灯盏花索治疗缺血性脑病的机制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注射用灯盏花乙素中灯盏花乙素的含量。方法 紫外分光光度法用甲醇作为溶剂,选择335nm作为测定波长。高效液相色谱法采用Luan C18(150×4.6 nm)作为分析柱,流动相为0.05%的磷酸水—乙腈梯度洗脱,柱温35℃,流速1 mL/min,检测波长335 nm。结果 紫外分光光度法,灯盏花乙素在5.0~15.0μg/mL范围内与吸光度呈良好线性关系(r=0.999 85),平均回收率为99.20%(n=9),RSD=0.82%(n=9),精密度与重复性RSD良好,分别为0.15%和0.93%;高效液相色谱法,灯盏花乙素在10.0~80.0 μg/mL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8,平均回收率为100.69%. 结论 紫外分光光度法虽然简便、快速,但专属性不好,易受外界环境影响。所以综合考虑选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注射用灯盏花乙素含量比较优。  相似文献   

14.
灯盏花素联合用药对肾上腺素所致心律失常的预防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通过联合应用灯盏花素与普萘洛尔、灯盏花素与利多卡因,观察并比较单药及联合用药对肾上腺素所致心律失常的保护作用。方法:以恒速静脉注射过量的肾上腺素致心律失常为模型。结果:灯盏花素与普萘洛尔合用对心律失常的保护作用明显优于单方,即减少室性心动过速发生率(P<0.01),推迟室性心动过速发生时间(P<0.01),明显缩短心律失常时间(P<0.01),降低心律失常发生程度(P<0.01),灯盏花素与利多卡因合用效果优于利多卡因:室速发生率降低(P<0.01),潜伏期延长(0.01<P<0.05),心律失常发生程度减轻(0.01<P<0.05),结论:灯盏花素与抗心律失常药合用对心律失常有明显的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灯盏花素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对7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灯盏花素治疗组38例,对照组36例,并比较两组疗效。结果灯盏花素组基本治愈15例(39.47%),总有效率97.37%,明显高于对照组(27.78%、77.78%)(P〈0.05)。灯盏花素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改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且未见明显副作用。结论灯盏花素注射液是治疗急性脑梗死的安全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16.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灯盏花素片中灯盏花乙素的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灯盏花素片中灯盏花乙素的含量。方法 色谱柱 Diam onsil C1 8( 4.6 mm× 15 0 mm,5 μm) ,流动相 :乙腈 - 0 .5 %乙酸溶液 ( 2 2∶ 78) ,检测波长 :335 nm,柱温 :30℃ ,流速 :1.2 m L/min。结果 灯盏花乙素线性范围为 0~ 6 .0μg,加样回收率为 10 0 .43%,RSD为 0 .5 8%。结论 该方法简便、快速、准确 ,可用于灯盏花素片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并比较灯盏花素,西咪替丁对胃溃疡的保护作用,方法:以乙酸致大鼠慢性胃溃疡,结果:灯盏花素可使溃疡(出血点)面积明显减少(与生理盐水对比P<0.05),溃疡抑制率为61.1%,西咪替丁的溃疡抑制率为71.9%,二者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灯盏花素可有效促进溃疡愈合。  相似文献   

18.
灯盏花乙素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灯盏花乙素(Scutellarin)是从灯盏花中提取的主要成分,可用于治疗心脑血管的损伤.灯盏花乙素对血管生成和肿瘤细胞及其内皮细胞的有一定的作用,对氧化应激诱导的细胞凋亡都有显著的影响,通过抑制PKC的亚型易位来治疗糖尿病相关疾病.  相似文献   

19.
灯盏细辛,异名灯盏花,为菊科植物短葶飞蓬Erigeron breviscapus(Vant.)Hand.-Mazz.的全草,是一种常用中药。具散寒解表、祛风除湿、活络止痛等功效。灯盏花乙素为灯盏细辛活性成分之一,目前在临床上用于治疗中风后瘫痪、复发性口疮及冠心病等。其含量测定多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但因灯盏细辛中含多种黄酮,故干扰较大。本实验考察了多种测定条件和样品处理方法,建立了测定灯盏花乙素的HPLC法。  相似文献   

20.
灯盏花素对乙酸所致胃溃疡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并比较灯盏花素、西咪替了对胃溃疡的保护作用。方法以乙酸致大鼠慢性胃溃疡。结果灯盏花素可使溃疡(出血点)面积明显减少(与生理盐水对比 P< 0. 05),溃疡抑制率为61.1%,西咪替了的溃疡抑制率为 71.9%,二者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灯盏花素可有效促进溃疡愈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