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了解冰毒吸食者焦虑抑郁情绪和自我概念状况,探讨二者之间的关系,为临床心理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和田纳西自我概念量表(TSCS)对36例强制戒毒的冰毒吸食者(研究组)和36例健康人群(对照组)进行调查,将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分析。结果:(1)研究组SDS,SA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2)TSCS评分比较,研究组除自我批评因子分高于对照组外,其余各因子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3)TSCS与SAS和SDS之间具有高度相关性(r=0.411-0.462,P<0.01)。结论:冰毒吸食者焦虑抑郁情绪明显,表现为消极的自我概念;焦虑抑郁情绪影响自我概念。临床治疗中应关注戒毒者负性情绪和自我概念,采取有效措施帮助他们消除负性情绪,树立积极的自我概念,促进心理康复。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和艺术疗法对冰毒滥用者的心理康复效果。方法:60例冰毒滥用者按抛硬币分组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性军事训练和普通性健康教育。研究组则在此基础上,接受为期8周的健康教育和艺术疗法,治疗前后,两组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功能失调性态度问卷(DAS)进行效果评价。结果:治疗前,研究组和对照组SCL-90、DAS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SCL-90、D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健康教育和艺术疗法能够矫治冰毒滥用者认知障碍,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对冰毒滥用者的心理康复具有良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本地区吸毒人群吸食冰毒致精神和行为障碍(特别是症状持续超过3个月)的患病情况和现实状况,为政府决策提供依据。方法:对我所收治的2010年至2014年经司法鉴定结论为精神活性物质(冰毒)致精神障碍,症状持续超过3个月的72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近5年来吸食冰毒人员增长迅速,伴随着人员基数的的增加和吸毒年限的增长,吸食冰毒致精神和行为障碍的患病率有升高趋势,精神和行为障碍长期不能缓解,病程超过3个月的长病程病例不断增长,给戒毒所的日常管理和回归社会后的社区管理带来较大的安全隐患。结獉论獉:应重点加强娱乐场所从业人员禁毒教育,打击吸食冰毒行为;组织专家进一步加强此类疾病的病因及诊断标准、治疗方案的研讨;法律层面也应对此类人员的管理与治疗作出专门的安排。  相似文献   

4.
目的:本文旨在研究冰毒依赖者发生的一系列血液常规及血生化指标的变化,希望能够直观的反映出吸食冰毒对其造成的影响。方法:采用XN-1000分析仪测定外周血血液常规指标,采用7600 Series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清生化指标。检测项目包括红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总蛋白(TP)、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总胆红素(TBIL)等项目。结果:冰毒依赖者血中,红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淋巴细胞计数、平均血红蛋白量、血红蛋白、总胆红素、总胆汁酸、球蛋白、总蛋白的含量分别为(5.35±0.37)10^12·L~(-1)、(259.78±58.60)10^9·L~(-1)、(1.87±0.56)10^9·L~(-1)、(30.75±1.64)pg、(164.00±8.68)g·L~(-1)、(12.28±4.00)μmol·L~(-1)、(4.18±4.61)μmol·L~(-1)、(30.41±3.27)g·L~(-1)、(81.69±4.01)g·L~(-1),而健康者血中,其含量分别为(5.16±0.52)10^12·L~(-1)、(183.53±56.62)10^9·L~(-1)、(2.24±0.68)10^9·L~(-1)、(29.55±2.38)pg、(151.45±10.81)g·L~(-1)、(17.25±6.94)μmol·L~(-1)、(2.77±2.42)μmol·L~(-1)、(25.46±3.28)g·L~(-1)、(76.05±3.81)g·L~(-1)。冰毒依赖者与健康者比较,血液中红细胞计数、总胆汁酸含量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血小板计数、淋巴细胞计数、平均血红蛋白量、血红蛋白、总蛋白、总胆红素、球蛋白差异有非常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冰毒依赖者的血液指标及血液生化指标的改变表明,冰毒依赖者机体较健康者有不同程度的损害,提示我们应重视冰毒依赖者因吸毒造成的健康疾病的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上海市初中生焦虑情绪的流行特征及其与生活事件的相关性,为学校加强心理卫生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广泛性焦虑障碍量表(GAD-7)和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ASLEC)对上海市城区和郊区六年级至九年级的3648名学生进行调查,其中男生1841名,占50.5%,女生1807名,占49.5%;年龄10~17岁,平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青少年冰毒依赖者的心理健康状况、家庭教养方式特点及两者的关系。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家庭教养方式评价量表(EMBU)对62名冰毒依赖者和64名健康志愿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1)冰毒依赖组SCL-90总分及大部分因子得分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2)两组在FF1,FF2,FF5,MF1,MF3,MF4因子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3)冰毒依赖组SCL-90各因子及总分与FF2,FF3,FF5,FF6,MF2,MF4因子呈显著正相关(r=0.268-0.431,P<0.05)。结论:青少年冰毒依赖者的心理健康水平较低,父母多采取消极的家庭教养方式,其心理健康水平与家庭教养方式密切相关,应引起家庭的重视。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烧伤患者照顾者负担与生活质量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一般情况调查表、简明健康调查问卷(SF-36)、Zarit照顾者负担量表(ZBI),对2017年10月—2018年11月在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烧伤整形美容科就诊的220例烧伤患者的220名主要照顾者的负担状况及其生活质量水平进行调查.结果 剔除6份无效问...  相似文献   

8.
联合吸食海洛因与三唑仑已经成为贵阳市吸毒人群的主要吸毒模式。通过对1000例吸毒者的调查发现,从单纯吸食海洛因发展到联合吸食海洛因与三唑仑,是毒资匮乏,海洛因慢性中毒引起的精神损害,有获得取三唑仑的机会,对三唑仑的认识不足、人际影响和操作性条件反射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联合吸食增加了吸毒行为对吸毒者的损害。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恶性肿瘤患者自我概念和生存质量的关系,为临床康复指导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田纳西自我概念量表(TSCS)和健康问卷(SF-36)对120例恶性肿瘤患者(研究组)与120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进行评定和相关性分析。结果研究组TSCS和SF-36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具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1)。SF-36总分及多个维度与TSCS总分及多因子分呈显著相关(P<0.01)。结论恶性肿瘤患者生存质量较差,自我评价较低,自我概念是生存质量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0.
脑出血是严重危害人类生命健康的疾病.也是一种多危险因素的疾病,随着生物社会心理医学模式的发展,心理社会因素与脑出血发生的关系已经越来越受到关注。本文对脑出血与正常人的生活事件、A型性格评定等方面进行对照研究、探讨它们之间的关系和特点,为脑出血的综合防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海洛因滥用者和新型毒品滥用者的生存质量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应用自编健康调查表和药物成瘾者生存质量测定量表(QOL-DA),对辽宁省9个强制隔离戒毒所356名戒毒者进行问卷调查,应用多元线性回归对海洛因滥用者和新型毒品滥用者的生存质量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海洛因滥用者的生存质量各维度得分均低于新型毒品滥用者,尤其在躯体功能和戒毒症状维度得分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发现:吸毒频率、美沙酮维持治疗、婚姻状况是海洛因滥用者生存质量的影响因素,而吸毒剂量、吸毒后家庭收入是新型毒品滥用者生存质量的影响因素。结论:不同类型吸毒人员生理、心理和社会功能出现不同程度损害,应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改善其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甲基苯丙胺的神经毒性及达体朗的保护机制。方法 :设立对照组 (A)和实验组 (B、C、D、E) ,B组腹腔注射 (ip)甲基苯丙胺 ;C、D、E组分别在给予甲基苯丙胺前 7d、4d和同时给予达体朗 ;A组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实验后采用HE染色、银染色 ,光镜观察 ;TUNEL法检测凋亡。结果 :甲基苯丙胺可损害神经元的轴突、树突 ,并诱导凋亡。达体朗 7d组和 4d组的银染结果和TUNEL阳性细胞数与单纯给予甲基苯丙胺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甲基苯丙胺通过诱导凋亡 ,引起神经毒性 ;预先给予达体朗具保护效应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美沙酮维持治疗者滥用甲基苯丙胺(MA,冰毒)隐匿行为发生率以及相关因素。方法:对2010年7月23日-2010年7月31日期间在深圳市宝安区慢性病防治院美沙酮维持治疗门诊接受美沙酮维持治疗的289例患者进行甲基苯丙胺尿样检测(胶体金法),并对尿检结果与患者的人口学特征、滥用海洛因、治疗情况等9项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在289例美沙酮维持治疗者中合并滥用甲基苯丙胺14例(4.70%);美沙酮维持剂量对滥用甲基苯丙胺隐匿行为有影响,呈负相关(β=-0.034,P=0.037);性别、年龄、婚姻、职业、文化程度、美沙酮维持治疗时间、滥用海洛因年限及滥用方式等对滥用甲基苯丙胺隐匿行为无影响。结论:本地区美沙酮维持治疗中患者存在滥用甲基苯丙胺隐匿行为,适当提高美沙酮维持剂量有减少MMT患者滥用MA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长沙市甲基苯丙胺使用的流行情况。方法:采用同伴驱动抽样(respondent—driven sampling,RDS),通过自拟问卷对长沙市最近3个月内使用过甲基苯丙胺的成年人进行抽样调查。结果:接受调查的129人以男性、汉族、有伴侣(包括配偶、男女朋友及同居者)、初高中学历、处于就业状态、年收入较高者为主;平均年龄为29.0a±s7.8a(最小18a,最大48a);102人进行过HIV抗体检测,皆为阴性;有94(72.9%)人曾使用过其他非法成瘾性物质包括k粉、摇头丸、海洛因、大麻、丁丙诺啡、曲马多、美沙酮及安定;尚未发现使用可卡因及快克者。长沙市甲基苯丙胺以冰和麻古两种形式存在并被使用。使用方式全为冰壶抽吸,使用场所均为私人场所(家里、宾馆及出租房)。最近三个月内甲基苯丙胺的平均使用天数为21.4d±s31.3d(中位数10d),冰毒的平均用量为每次0.3g,麻古3.8片。甲基苯丙胺的可及性很强,大多数人(87/126,69.0%)都能“比较容易或非常容易”地获取。使用甲基苯丙胺常见的原因有:吸毒同伴的存在、追求刺激、以及为了摆脱不良情绪状态等,很少有人用来减肥。使用甲基苯丙胺产生的不良后果主要包括对使用者的饮食、体重、健康、经济、情绪的影响以及家庭关系的伤害。结论:甲基苯丙胺在长沙易于获得、在同伴间广为传播,其使用对使用者本人及其家庭带来了严重的危害;因此相关部门有必要采取截断毒品来源、开展相关的禁毒宣传措施。  相似文献   

15.
目的獉獉:探究甲基苯丙胺依赖者在戒断毒品的28周内心理状况的变化,以便更细致地了解甲基苯丙胺依赖者的戒断症状。方法獉獉:选取符合入组标准的甲基苯丙胺依赖者组成甲基苯丙胺依赖组(n=96),以末次吸食为基准点,分别在第2周、第8周、第16周和第28周应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对其进行心理状况测试;同时,选取无药物滥用史的健康人群作为正常对照组(n=192),进行上述3个经典量表的测试。结果獉獉:在强制隔离戒毒期间,3个量表均提示,甲基苯丙胺依赖组分值在第2周最高,此后第8、16、28周分值均有下降趋势,其中第28周分值最低。但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中,焦虑总分在第16周有小幅升高,且与第8周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对3个量表进行相关性分析,3者均呈正相关。结论獉獉:甲基苯丙胺依赖者戒断28周内存在严重的心理和情感问题,在戒断后第2周稽延性戒断症候群最为严重,其中焦虑、抑郁症候群最为显著。在第16周精神状况有小幅波动,此后各心理量表分值均呈现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参加本社区药物维持治疗的吸毒者伴发躯体疾病的患病情况,为吸毒人群预防躯体疾病和医护人员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126名吸毒人员为调查对象,对其伴发常见疾病进行调查,采取统一诊断标准整理统计。结果:本次调查的126例中有68例患有躯体疾病,占调查人数的53.97%,其中双重患病者共17例,占患病人数的13.50%;共涉及15种疾病,排前3位的疾病为丙肝(43例,占34.13%)、乙肝(7例,占5.56%)及肺结核(7例,占5.56%)。结论:进入美沙酮门诊接受治疗的吸毒者并发疾病发病率高,建议加强对毒品知识宣传,预防吸毒人群躯体疾病的发生,同时做好医护人员的个人防护。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长沙市甲基苯丙胺使用的流行情况。方法:采用同伴驱动抽样(respondent-driven sampling,RDS),通过自拟问卷对长沙市最近3个月内使用过甲基苯丙胺的成年人进行抽样调查。结果:接受调查的129人以男性、汉族、有伴侣(包括配偶、男女朋友及同居者)、初高中学历、处于就业状态、年收入较高者为主;平均年龄为29.0 a±s7.8 a(最小18 a,最大48 a);102人进行过HIV抗体检测,皆为阴性;有94(72.9%)人曾使用过其他非法成瘾性物质包括k粉、摇头丸、海洛因、大麻、丁丙诺啡、曲马多、美沙酮及安定;尚未发现使用可卡因及快克者。长沙市甲基苯丙胺以冰和麻古两种形式存在并被使用。使用方式全为冰壶抽吸,使用场所均为私人场所(家里、宾馆及出租房)。最近三个月内甲基苯丙胺的平均使用天数为21.4 d±s31.3 d(中位数10 d),冰毒的平均用量为每次0.3 g,麻古3.8片。甲基苯丙胺的可及性很强,大多数人(87/126,69.0%)都能"比较容易或非常容易"地获取。使用甲基苯丙胺常见的原因有:吸毒同伴的存在、追求刺激、以及为了摆脱不良情绪状态等,很少有人用来减肥。使用甲基苯丙胺产生的不良后果主要包括对使用者的饮食、体重、健康、经济、情绪的影响以及家庭关系的伤害。结论:甲基苯丙胺在长沙易于获得、在同伴间广为传播,其使用对使用者本人及其家庭带来了严重的危害;因此相关部门有必要采取截断毒品来源、开展相关的禁毒宣传措施。  相似文献   

18.
目的:建立甲基苯丙胺(MA)慢性依赖大鼠模型及评价体系。方法: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6组:对照组、2 mg·kg-1MA组、10 mg·kg-1MA组、20 mg·kg-1MA组、30 mg·kg-1MA组、40 mg·kg-1MA组。观察记录实验大鼠给药后刻板行为变化,并检测记录大鼠的体重改变、条件性位置偏爱实验结果。建立MA依赖大鼠模型。结果:根据实验动物给药后行为、体重改变以及是否形成条件性位置偏爱3个方面的指标变化,建立MA依赖大鼠模型和评价指标体系。结论:成功建立了MA慢性依赖大鼠模型和评价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观察慢性甲基苯丙胺中毒大鼠及长期甲基苯丙胺依赖人类血清中3-NT的含量变化,间接反映体内ONOO-的含量变化,探讨甲基苯丙胺导致蛋白质硝基化参与的神经毒性机制。方法:建立慢性甲基苯丙胺中毒大鼠模型,收集甲基苯丙胺长期依赖者血清与未吸毒的正常人血清;ELISA检测大鼠及人血清内3-NT的含量。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甲基苯丙胺组大鼠和人血清中3-NT含量明显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慢性甲基苯丙胺中毒动物和长期毒品依赖者血清的3-NT含量增高,表明其所代表的关键蛋白的硝基化参与了甲基苯丙胺的神经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