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恶性组织细胞病(恶组)是单核—巨噬细胞系统中的组织细胞及其前身细胞呈异常增生的恶性疾病。由于表现有多样化,缺乏特异性,故易误诊;本例表现为多发性小肠穿孔,外科治疗无效死亡,现报告如下: 患者,16岁,学生,病案号:277694。因阑尾切除术后腹痛,发热1月,加重伴解黑大便2天收入我 相似文献
2.
3.
4.
5.
6.
7.
8.
恶性组织细胞病 (简称恶组 )是异常组织细胞增生所致的高度恶性疾病 ,在临床上具有易变性、多样化表现的特征 ,极易误诊。现将我院收治的被误诊的 3例恶组病例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例 1 患儿 ,男 ,1412 岁 ,发热 9天 ,腹胀 2天入院。查体 :体温 40℃ ,呼吸 3 4次 /分 ,呼吸急促 ,左颈部可触及绿豆大小淋巴结 2粒 ,活动度好。颈软 ,无抵抗。双肺呼吸音粗 ,未闻及干、湿性罗音。心率 :14 7次 /分 ,律齐 ,心音有力 ,无杂音。腹部隆起 ,肝在右肋下 4 0cm ,剑突下 4 5cm ,质硬 ,边钝。脾在左肋下2 5cm ,质硬 ,边钝。双下肢不肿。血常规 :WBC1… 相似文献
9.
引起发热的疾病很多,原因极为复杂,尤其是一些长期发热的肿瘤性患者,其临床表现复杂,多样,缺乏特异性,使诊断十分困难,恶性组织细胞病(简称恶组)是发热疾病中误诊率很高的一种病,在诊断过程中,应全面检查综合分析,以临床表现为线索,以骨髓,淋巴结或其他组织刺物的病理学及细胞形态学检查为主要诊断依据,结合其他辅助检查,可以提高确诊率。 相似文献
10.
临床资料患者 ,男性 ,2 5岁 ,因寒战、发热、咳嗽、咳痰 2 0天于 2 0 0 0年 5月 2 0日入院。 2 0天前 ,患者无明显原因出现寒战 ,随之发热 ,呈不规则热 ,体温高达 3 9.2℃。咳嗽、咯白色粘痰 ,量不多。在外院诊断为“肺内感染” ,并给予头孢唑林钠、甲硝唑等抗生素及对症治疗 7天 ,仍不见好转 ,且病情加重而转入我院 ;门诊以“发热待查”收入我科治疗。患者既往健康 ,查体 :T :3 8.5℃ ,P :95次 /分 ,R :2 0次 /分 ,Bp :1 4 .5/8kPa,神清语明 ,查体合作 ,全身皮肤粘膜及巩膜无黄染 ,口唇苍白 ,两下肺可听到少许细湿罗音 ,心率 :95次… 相似文献
11.
男,40岁,主诉12天前受凉后发热,右眼内眦部、眼睑红肿,晨起较轻,下午加重,伴右侧头痛。在院外输用青霉素、环丙沙星等治疗好转。7天前再次受凉后加重,右眼内眦角、眼睑红肿发亮,疼痛而转来我院。查体温39.5℃,耳前、颌下淋巴结无肿大,右眼泪囊区高区红... 相似文献
12.
杨胜杰 《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2008,6(9)
1病历摘要患者,女,60岁,农民,汉族,已婚。因“上腹胀2个月,加重伴鼻出血、黑便10天”入院。入院前2个月起无明显诱因出现上腹部饱胀不适,伴嗳气,无反酸,无恶心、呕吐,无呕血、黑便,饮食量逐渐减少。入院前10天前感上腹饱胀不适加重,自扪及上腹部一包块,不能进食,解黑色偏红稀便,量不多(具体不详), 相似文献
13.
10例恶性组织细胞病的染色体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来许多资料证实 ,染色体研究对白血病和淋巴瘤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然而采用显带技术研究的恶性组织细胞病 (恶组 )病例 ,迄今不过 30余例 ,分别显示下述异常 : 8[1] 、17p13异常[2 ] 、t(2 ;5 ) (p2 3;q35 ) [3 ] 和多倍体[4 ] 等。国内则鲜有报道。我们报告近 6年来发现的 10例恶组的染色体研究结果 ,并结合文献探讨其诊断价值。病例和方法1 病例 10例恶组病例均系 1994年以来我院住院患者。男 8例 ,女 2例 ,年龄 13~ 72岁 ,中位年龄 43岁。诊断标准参考《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5] 。其中高热 9例 ,黄疸 4例 ,肝肿大 4例 ,脾… 相似文献
14.
1临床资料
患者女性,年龄47岁,平常体格健壮,以血尿3 d 于2014年2月10日就诊。患者于14年2月7日发现血尿,不伴尿频、尿急和尿痛、无发热、乏力和腹痛。查体:体温、血压正常,四肢散在分布出血性皮疹,淋巴结轻度肿大,胸骨压痛阳性。实验室未梢血象,血色素112g/L,白细胞5.2×109/L,血小板83×109/L,网织红细胞1%,涂片分类:中性分叶细胞44%,淋巴细胞40%,可疑单核细胞16%。尿液分析:蛋白(+),潜血(++++),镜检:红细胞:满视野。肝肾功能正常,丙肝(-)、梅毒(-)、乙肝表面抗原(-)。胸骨正位片正常。胆、胰、双肾、膀胱 B 超正常。住院后查:凝血酶原时间12.2 s,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31.5 s,凝血酶时间13 s,纤维蛋白原测定3.1 g/L,3P 试验(-)。骨髓穿刺:增生明显活跃,组织细胞[1]占72.5%,此类细胞体积较大,大小不一、形态不规则,胞核呈圆形或椭圆形,染色质粗网状,常有1~2个较清晰的核仁,胞质较丰富,淡蓝色,有少许天青胺蓝颗粒。POX 染色阴性,ACP染色阳性,诊为恶性组织细胞。予以 COPP 方案联合化疗1周。化疗第5天尿液分析正常,第8天出血性皮疹消失。间休3周后复查未梢血象,血色素92 g/L,白细胞3.2×109/L,血小板43×109/L,涂片分类:组织细胞20%,患者要求放弃治疗,于5月10日随访说已于4月份去世。 相似文献
患者女性,年龄47岁,平常体格健壮,以血尿3 d 于2014年2月10日就诊。患者于14年2月7日发现血尿,不伴尿频、尿急和尿痛、无发热、乏力和腹痛。查体:体温、血压正常,四肢散在分布出血性皮疹,淋巴结轻度肿大,胸骨压痛阳性。实验室未梢血象,血色素112g/L,白细胞5.2×109/L,血小板83×109/L,网织红细胞1%,涂片分类:中性分叶细胞44%,淋巴细胞40%,可疑单核细胞16%。尿液分析:蛋白(+),潜血(++++),镜检:红细胞:满视野。肝肾功能正常,丙肝(-)、梅毒(-)、乙肝表面抗原(-)。胸骨正位片正常。胆、胰、双肾、膀胱 B 超正常。住院后查:凝血酶原时间12.2 s,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31.5 s,凝血酶时间13 s,纤维蛋白原测定3.1 g/L,3P 试验(-)。骨髓穿刺:增生明显活跃,组织细胞[1]占72.5%,此类细胞体积较大,大小不一、形态不规则,胞核呈圆形或椭圆形,染色质粗网状,常有1~2个较清晰的核仁,胞质较丰富,淡蓝色,有少许天青胺蓝颗粒。POX 染色阴性,ACP染色阳性,诊为恶性组织细胞。予以 COPP 方案联合化疗1周。化疗第5天尿液分析正常,第8天出血性皮疹消失。间休3周后复查未梢血象,血色素92 g/L,白细胞3.2×109/L,血小板43×109/L,涂片分类:组织细胞20%,患者要求放弃治疗,于5月10日随访说已于4月份去世。 相似文献
15.
恶性组织细胞病自发完全缓解1例李素琼华西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液科恶性组织细胞病(恶组)是一个全身性疾病,但由于其侵犯组织不同,病变在内脏器官高度局限,临床表现复杂多变。本文介绍1例自发缓解的恶组患者。1病例介绍蒲△△,男,59岁,退休干部。第一次入... 相似文献
16.
恶性组织细胞病16例误诊分析中山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液科童秀珍,洪文德,谭恩勋,原耀光,吴玉山,潘安丽,张国材,彭受华,罗绍凯恶性组织细胞病(恶组)的病变可影响全身,也可局限于某一器官,故临床症状很不典型,易被误诊。本文收集了我院1975~1994...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恶性组织细胞病的诊断标准应用问题、重视末梢血浓缩找恶组细胞、恶组的误漏诊等方面谈恶组诊断过程的粗浅体会。 相似文献
18.
恶性组织细胞病的重新认识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医学界对恶性组织细胞病的认识可以分为三个阶段。最早是对本病的病理学认识。 1939年英国两位病理学家Scott及Robb Smith报告从一些所谓“非典型的霍奇金病”区别出 4例具有特殊病理变化的病例 ,其病理特点为全身淋巴网状组织 (主要包括淋巴结、肝、脾、骨髓等 )中存在着形态异常的组织细胞 ,并有大量红细胞被吞噬的现象。根据病史记录 ,患者生前都有发热 ,消瘦 ,淋巴结、肝、脾肿大 ,进行性贫血和白细胞减少等表现 ,有的还有紫癜和黄疸。他们还从文献中收集了有类似发现的病例 6例。他们认为这是一种独立的疾病 ,并称之为组… 相似文献
19.
20.
恶性组织细胞病(以下简称恶组)可累及全身各系统和器官,因而其临床表现多不典型,易误诊。我院近10年来共收治经骨髓或受累器官找到具有诊断意义的异常组织细胞确诊的恶组21例,其中误诊9例,现分析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男7例,女2例,年龄6月~65岁,误诊为急性病毒性肝炎3例、急性坏死性小肠炎2例、肺结核2例、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1例、胆囊炎1例。9例中2例全身衰竭死亡,3例自动出脘,4例缓解。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