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评价MRI对脑内原发性恶性淋巴瘤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经MRI检查并由手术病理证实的脑内原发性恶性淋巴瘤患者12例(其中5例做了增强MRI),回顾分析其MRI表现。结果:单发病灶10例、多发病灶2例,共检出病灶14个,幕上13个,幕下1个;大部分位于深部脑白质,其中累及额叶9个,侵及胼胝体6个,侵及室管膜2个;T1WI呈略低信号或等信号12个,T2WI全部呈等信号或略高信号。增强后“握拳”样强化2例,“团块”样强化3例。病灶直径大于5cm的5个,3~5cm的7个,小于3cm的2个。病灶周围轻度水肿7个,中度水肿6个,重度水肿1个。结论:尽管脑内原发性恶性淋巴瘤缺乏特征性的影像学表现,但全面分析其MRI表现,能够明显提高本病的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幕上囊实性室管膜瘤的MRI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9例经病理证实的幕上囊实性室管膜瘤MRI特征.结果 9例囊实性室管膜瘤中,肿瘤位于侧脑室旁者7例,表现为大囊大结节者6例,大囊小结节者2例,肿块内多发小囊变者1例.7例肿块呈多发囊变,3例见瘤内出血.全部病例均见瘤周Ⅱ度水肿;肿瘤均呈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瘤内囊变区呈T2WI更高信号,瘤内出血呈T1WI结节状或片状高信号.增强后实性部分及囊壁呈明显不均匀强化,囊变区及瘤内出血不强化.结论 幕上囊实性室管膜瘤常位于侧脑室旁,大囊变、多囊变、瘤内出血、壁结节、囊壁明显强化和瘤周Ⅱ度水肿等MRI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有助于诊断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3.
示教片     
病史:男,33岁。头晕1个月,四肢乏力半个月MRI表现:第四脑室右侧见结节样异常信号,累及脑干右侧,边界清楚,T1WI呈稍低信号,T2WI及Flair呈稍高信号,信号均匀,病灶周围脑组织轻度水肿。增强扫描病灶明显强化。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脑内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CNSL)的MRI特征,以提高其术前的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15例经手术后病理证实的PCNSL的MRI表现.结果 所有病例均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单发11例,多发4例;共19个病灶,其中幕上15个,幕下4个;圆形或类圆形为主,占位效应轻,轻、中度水肿占73.6%;T1WI呈相等或稍低信号,T2WJ示大部分病灶为相等或稍高信号,少数病灶为高信号,FLAIR上为相等或稍高信号,增强后大部分明显均匀强化,少部分痛灶内可见无强化的坏死区.结论 PCNSL的MRI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结合特定的发病部位和发病年龄,对PCNSL的发现具有一定的提示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脑实质室管膜瘤的CT及MRI表现,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脑实质室管膜瘤的CT、MRI资料(16例中男4例,女12例,年龄29~63岁,中位年龄50岁),分析其病变部位、形态、与脑室关系、水肿情况及影像学特点。结果肿瘤12例位于幕上,4例位于幕下;12例呈囊实性,4例呈实性;16例均形态不规则,边界清楚,体积多较大,周围水肿不明显;8例肿瘤内可见钙化。CT扫描呈不均匀混杂密度,MRI扫描呈不均质混杂信号。增强扫描病变实性部分可见不均匀中度或明显强化,4例病灶呈显著多环样不规则强化。结论脑实质室管膜瘤具有一定的影像学特征,CT和MR检查可以准确显示肿瘤累及的范围,为临床制定治疗策略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6.
刘玲  邓开鸿  宁刚 《华西医学》2010,(3):560-563
目的 探讨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CNSL)的CT及MRI表现特征,以提高术前对该病的影像诊断能力。方法 分析2008年1月—2009年8月华西医院16例经病理证实PCNSL患者的CT、MRI资料及病理资料。结果 病理检查均为B细胞来源的弥漫性大B细胞性淋巴瘤。16例PCNSL 29个病灶,单发11例(69%),多发5例(31%)18个病灶。病灶好发部位依次是大脑半球临近蛛网膜下腔12个(41.4%)、脑室周围深部白质7个(24.1%)、胼胝体3个(10.3%)。有5例病变CT平扫表现为等或略高于脑实质密度影,无出血和钙化;MRI平扫75.9%(19/25)的病灶T1WI呈等低信号,T2WI等稍低信号,类似“脑膜瘤”样信号,均未见血管流空;增强后病灶大都均匀实质团块状或结节状强化,典型的可出现“尖角征”、“握拳征”,3例可见小囊变,呈“硬环征”。结论 CT对PCNSL的定性诊断作用有限,MRI具有一定特征性表现者,多可作出正确的诊断,但确诊有赖于病理。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无免疫功能缺陷的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rimary central nervous system lymphomas PCNSL)患者12例,提高对该病MR诊断的准确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12例经手术或活检证实为PCNSL的MRI表现,其中男性7例、女性5例.共检出18个病灶,单发病例6例,多发病例(>1个病灶)6例.病灶常位于大脑半球(n=6)、胼胝体(n=7)、基底节(n=2)及小脑半球(1).病灶MRI平扫表现T1低或等、T2低信号,DWI高信号;瘤周水肿及占位征象较轻,病灶内无出血、坏死、囊变及钙化等.结论 PCNSL为中枢神经系统少见肿瘤,其MRI平扫信号特点、强化方式、病灶分布可以为PCNSL的MR诊断提供十分重要的信息.  相似文献   

8.
脑结节性硬化CT及MRI表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分析结节性硬化在脑部的CT及MRI表现特点以降低误诊率.方法分析14例确诊为结节性硬化患者的CT、MRI病灶表现形式及分布特点.结果CT表现为脑室室管膜下结节状钙化10例,3例伴有室管膜下等密度肿块,直径2~3 cm,3例表现为大脑皮层及白质钙化结节,1例小脑钙化.MRI表现为室管膜下结节,室壁呈波浪状改变者9例,12例表现为大脑皮层、白质的多发线样、球形稍长T1、稍长T2信号灶,2例小脑有异常信号.结论CT、MR表现是脑结节性硬化确诊的主要依据,二者互相结合对明确诊断及分析病情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9.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MRI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免疫功能正常人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CNSL)的常规MRI表现。资料与方法:对2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PCNSL的MRI表现进行回顾分析,其中男14例,女7例,平均年龄49.6岁。结果:21例患者共检出30个病灶,其MRI表现具有如下特点:①病灶T1WI多呈低或等信号,T2WI呈等或稍高信号,单发或多发,境界清晰。②轻中度瘤周水肿,并可见“火焰样”特征性水肿。③增强后病灶多明显均匀强化;“缺口征”、“尖角征”的出现具有特异性。结论:传统MRI在PCNSL的诊断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神经节细胞胶质瘤(GG)的MRI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GG患者的MRI平扫及增强扫描结果。结果17例GG中,位于幕上16例,幕下1例;完全实性型6例,囊实性型9例,囊性型2例;瘤周无水肿或轻、中度水肿13例,重度水肿4例。2例囊性型病灶呈T1WI、T2FLAIR低信号,T2WI高信号,增强扫描囊壁无强化或轻度环形强化,囊壁小结节明显均匀强化。15例非囊性型病灶实性部分多呈T1WI等或稍低信号、T2WI低信号,T2FLAIR稍高信号。17例患者的强化方式多样,其中明显均匀强化6例,11例病灶内呈结节状或片状强化,主要以轻、中度强化为主。结论GG的MRI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异性,结合患者临床症状、发病部位,可以提高该病的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颅内原发性淋巴瘤(IPL)的MRI及PET-CT表现,提高颅内原发性淋巴瘤的术前诊断准确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21例颅内原发性淋巴瘤的临床表现及影像学资料,重点分析病灶的MRI表现,包括肿瘤的位置、大小、形态及各序列上的信号特点及强化特点、瘤周水肿、瘤内坏死情况及FDG代谢情况.所有病例均经病理组织学证实.所有病例均行MRI平扫及增强扫描,其中9例行PET-CT检查.结果 21例患者中,男14例,女7例,年龄28~84岁,其中50岁以上者15例(约71%).共发现70个病灶,单发病灶6例,多发病灶15例;大部分病灶位于中线区域(胼胝体、基底节、丘脑、侧脑室旁);62.9%病灶形态不规则,沿血管间隙、脑回、白质束、脑膜浸润,呈现多种形态.88.5%病灶T1WI上为稍低信号或等信号,T2WI稍高信号或等信号(97.1%);增强后明显强化(75.7%).18FDG PET-CT上8例表现为均匀高代谢.结论 大多数颅内原发性淋巴瘤常规MRI平扫及增强及18FDG-PET-CT上具有一定特点,有助于术前诊断.  相似文献   

12.
大脑胶质瘤病的MRI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大脑胶质瘤病的MRI特点特点及其对本病诊断的临床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大脑胶质瘤病的MRI所见。结果:9例中3例手术部分切除,6例经立体定向活检证实。9例大脑胶质瘤病均侵及二个以上脑叶,并侵及颅内深部结构。病变区T1WI呈稍低信号,T2WI呈高或稍高信号;占位效应轻,注射造影剂后轻度强化或无明显强化。结论:MRI可清楚显示大脑胶质瘤病,MRI与活检相结合可在病人生前做出诊断,M  相似文献   

13.
MRI诊断非出血性胼胝体损伤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MRI对于非出血性胼胝体损伤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18例非出血性胼胝体损伤患者的临床及MRI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全部病例均进行了CT和MRI检查。18例非出血性胼胝体损伤灶中,位于压部者9例,位于体部者4例,位于体-压部者5例。CT扫描胼胝体区均未见异常密度灶。MRI上均表现为T1WI呈等或略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病灶呈点状、斑点状、卵圆形及条带状。结论:MRI是诊断非出血性胼胝体损伤最佳的影像学手段,其对正确诊断本病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颅脑创伤致胼胝体损伤的MRI影像学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6年2月~2020年11月诊治的103例胼胝体损伤患者一般资料,均为颅脑创伤所致,且均在本院接受MRI和CT检查。观察患者MRI和CT影像学表现,并比较MRI和CT的诊断效能,并分析不同类型胼胝体损伤的MRI参数值。结果MRI检查显示99例患者增强扫描无明显强化、边缘清楚,4例患者存在强化或边缘不清晰,其中45例非出血性损伤患者,T1WI呈现等信号或者低信号,T2WI和DWI均呈现稍高信号,同时各扫描序列中均未见出血信号,58例出血性损伤患者,各扫描序列上均呈混杂信号,且可见出血信号;MRI和CT对膝部损伤、压部损伤以及体膝部损伤检出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但MRI对体部损伤检出率明显高于CT(P < 0.05);MRI和CT对出血性损伤诊断准确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但MRI对非出血性损伤、胼胝体萎缩、软化灶以及胶质增生诊断准确率显著高于CT(P < 0.05);两组患者DWI序列显示以及脑弥漫性轴突损伤评分均无显著差异(P>0.05),但出血性损伤T2WIFLAIR、T2WI/T1WI显示明显高于非出血性损伤(P < 0.05)。结论MRI检查应用于颅脑创伤所致胼胝体损伤较CT可显示更多的病灶,可鉴别诊断出血性损伤与非出血性损伤病灶,同时可准确定位胼胝体损伤具体部位,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可复性后部脑病综合征(PRES)的MRI特点。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临床和影像学诊断的PRES患者的MR影像资料,全部患者行常规MRI平扫和DWI检查,5例同时行MRV检查,11例患者对症治疗后行MRI复查。结果病变多发,16例患者MRI平扫共检出73个病灶,多位于皮层下白质,表现为T1WI稍低、T2WI稍高信号,于T2-FLAIR上呈高信号。最常累及顶、枕叶(88.5%),其次为额叶(61.3%),小脑半球(31.3%),颞叶(30.1/%),基底节(28.7%),脑干(17.3%)。1例患者伴有脑内多发出血灶。除出血灶外,余病变于DWI上呈等或稍高信号,多数于ADC图上呈高信号;仅于胼胝体压部发现一病变于ADC图上呈低信号。5例颅脑MRV检查均未见确切异常。经治疗后11例患者行MRI复查,显示病变数目较前明显减少,残余病灶ADC值[(0.937±0.086)×10–3mm2/s]较前次检查[(1.036±0.186)×10–3mm2/s]减低(P=0.005),更接近正常脑组织ADC值[(0.832±0.078)×10–3mm2/s]。结论 PRES的颅脑MRI表现较具有特征性,DWI及MRV检查对该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意义,MRI复查对PRES疗效评价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常规MRI联合DWI诊断非典型性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CNSL)的价值。方法 分析14例经病理证实的非典型性PCNSL患者的常规MRI及DWI特征,测量肿瘤实质区、瘤周近侧水肿区、瘤周远侧水肿区、对侧正常脑白质区的ADC值,并计算相对ADC(rADC)值,比较不同区域ADC值和rADC值的差异。结果 14例PCNSL中,单发12例,多发2例,共20个病灶,其中9个病灶位于非常规好发部位,包括脑浅表部位5个,脑干脑桥区、小脑半球、鞍区和第三脑室各1个。非典型性PCNSL的MRI表现包括3个病灶出现囊变、坏死区,1个病灶可见内部出血,7个病灶呈环形强化,3个病灶呈不规则片状强化。肿瘤实质区的ADC值为(0.70±0.15)×10-3mm2/s,rADC值为0.86±0.14,均低于瘤周近侧和远侧水肿区(P均<0.05),瘤周近侧水肿区ADC值高于远侧瘤周水肿区(P<0.05)。结论 对比常规MRI及DWI中肿瘤实质区、瘤周近侧水肿区、瘤周远侧水肿区的ADC、rADC值的差异,有助于诊断和鉴别诊断PCNSL。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可逆性胼胝体压部病变综合征的临床表现和影像学表现。方法回顾性搜集和整理3例可逆性胼胝体压部病变综合征成年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影像学资料,分析临床表现和影像学表现,并文献复习。结果2例患者为病毒性脑炎(病例1、2),1例患者为低血糖脑病(病例3),3例患者临床表现复杂多样,无特异性。头颅MRI共同表现为胼胝体压部类圆形或者“回旋镖”形稍长T1长T2信号影,FLAIR序列及DWI序列呈高信号,ADC呈低信号,增强扫描无强化,复查的病例病灶缩小或者消失。结论可逆性胼胝体压部病变综合征是一种病因多样、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影像学特征表现为胼胝体压部可逆性异常信号,MRI检查可以达到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及疗效评估的目的,经对病因合理治疗后通常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8.
王成龙  翟昭华  周海鹰 《华西医学》2013,(11):1704-1707
目的探讨原发性脑淋巴瘤的MRI表现及病理基础,提高对脑原发性淋巴瘤的认识。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1月-2012年5月28例确诊为脑原发性淋巴瘤的MRJ影像特征及临床病理资料。结果28例患者,共发现36个病灶,幕上病灶34个,幕下病灶2个;MRI平扫;32个病灶在T1WI、T2WI肿瘤实质表现为等信号;4个病灶内出现液化坏死(其中1个病灶呈明显囊变),信号不均。MRI增强扫描:35个肿瘤病灶实质部分均匀强化,1个病灶呈环形强化。病理类型均为弥漫性大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结论原发性脑淋巴瘤具有较典型的MRj影像特征,可在术前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CNSL)的18氟一氟代脱氧葡萄糖(18F-fluorodeoxyglucose,18F-FDG)PET/CT图像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经手术或穿刺病理证实的PCNSL患者的”F-FDGPET/CT表现。【结果】11例均为弥漫大B细胞型非霍奇金淋巴瘤,单发7例、多发4例,共16个病灶,其中大脑半球11个,基底节2个,右背侧丘脑1个,累及胼胝体并跨越中线1例,左侧小脑半球1例。瘤周1级水肿6例,2级水肿3例,3级水肿2例(3个病灶),1例无明显水肿。所有病灶均为高摄取,标准摄取值(SUV)最大值为21.6,较对侧脑组织SUV明显增高,靶和非靶比值(T/NT)最大值3.72,经单因素方差分析具有显著性(P≤0.01)。【结论]PCNSL18F-PET/CT表现有一定特征,对临床有提示性诊断,尤其全身PET/CT显像阴性而脑实质内单发或多发异常高代谢灶并T/NT〉1.5时,诊断价值更大,同时也为肿瘤活性区脑立体定位穿刺提供了精确部位,提高了活栓的成功率,避免了不必要的外科手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