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抗菌药物的免疫调节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抗菌药物(其中主要是抗生素)除在体内消灭微生物外,尚可因其本身或其代谢产生对机体免疫功能发生影响,产生有利或不利的作用。近年来已开始对抗菌药物的免疫调节机制、临床意义等加以重视,新出的抗菌药物多进行了较全面的免疫功能检测,以冀在临床上选用抗菌药物时能注意到免疫调节与免疫重建等问题,避免滥用或采用有利于免疫功能的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2.
抗菌药物的免疫调节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抗菌药物(其中主要是抗生素)除在体内消灭微生物外,尚可因其本身或其代谢产生对机体免疫功能发生影响,产生有利或不利的作用。近年来已开始对抗菌药物的免疫调节机制、临床意义等加以重视,新出的抗菌药物多进行了较全面的免疫功能检测,以冀在临床上选用抗菌药物时能注意到免疫调节与免疫重建等问题,避免滥用或采用有利于免疫功能的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3.
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的相互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阐述了神经系统对免疫应答的影响,心理状态对免疫功能的作用,及神经内分泌系统对免疫活性细胞功能的影响及其反馈,依次地影响神经和内分泌活动,这种体内调节功能是相互的,免疫应答改变了神经和内分泌功能,而神经和内分泌的活性又修饰了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4.
本文阐述了神经系统对免疫应答的影响,心理状态对免疫功能的作用,及神经内分泌系统对免疫活性细胞功能的影响及其反馈,依次地影响神经和内分泌活动。这种体内调节功能是相互的,免疫应答改变了神经和内分泌功能,而神经和内分泌的活性又修饰了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5.
母乳细胞因子与新生儿免疫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细胞因子是由免疫活性细胞分泌产生的一系列免疫调节因子,在微摩尔或毫摩尔水平能以非酶样的作用方式调节细胞的功能,与神经递质、内分泌激素等共同相互作用,相互调节维持正常的免疫应答能力。母乳细胞也能产生细胞因子,细胞因子对新生儿在抗感染,增进免疫方面的作用已成为一个活跃的研究领域。本文综述近年来有关母乳中细胞因子与新生儿免疫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6.
母乳细胞因子与新生儿免疫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细胞因子是由免疫活性细胞分泌产生的一系列免疫调节因子,在微摩尔或毫摩尔水平能以非酶样的作用方式调节细胞的功能,与神经递质、内分泌激素等共同相互作用,相互调节维持正常的免疫应签能力。母乳细胞也能产生细胞因子,细胞因子对新生儿在抗感染,增进免疫方面的作用已成为一个活跃的研究领域。本文综述了近年来有关母乳中细胞因子与新生儿免疫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7.
红细胞第一补体受体与肾小球疾病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细胞具有识别,粘附,浓缩抗原,加速清除免疫复合物的功能,参与机体免疫调控,红细胞发挥其免疫功能主要是通过表面的第一补体受体(CR1)来完成的,红细胞免疫功能紊乱在一些免疫复合物介导的疾病,如肾小球疾病的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本文就CR1与肾小球疾病的关系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肥胖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近年来的一些研究表明肥胖除可伴有高血压、高胆固醇血症、某些肿瘤等并发症外,还可影响机体的免疫功能。它不仅可以影响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还可以影响机体的特异性免疫,使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功能发生改变,从而使细菌感染的机会多而且严重。降低体重常常能逆转肥胖者的免疫功能。目前,肥胖影响免疫功能的具体途径尚不清楚,但是瘦素可能是一重要因素,而内分泌系统及其与免疫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应该是关键之所在。  相似文献   

9.
<正>免疫缺陷病(immunodeficiencydisease,ID)是指因免疫细胞和(或)免疫因子发生缺陷引起的机体抗感染免疫功能低下或免疫功能失调的一组临床综合征。在2017年国际免疫学会联盟发布的原发性免疫缺陷病(PID)分类中,自身炎症性疾病(autoinflammatory disease,AID)被列为PID 9种类型的第7种。AID是一组由于遗传因素导致的固有免疫失调,最终使机体出现全身或器官炎性反应的疾病。早期,AIDs被定义为反复发作的发热和全身炎症。  相似文献   

10.
谷氨酰胺为早产儿的条件必需氨基酸,是近年来日益受到重视的免疫营养素之一。补充谷氨酰胺可以保护小肠上皮细胞的屏障功能、增强机体免疫功能等。临床研究已证实了给早产儿经胃肠道或静脉内补充谷氨酰胺的安全性。有研究证明给早产儿补充谷氨酰胺可以减少院内感染的发生,提高其对胃肠道喂养的耐受性,减少住院费用等。但各项研究结果并不一致,因此,补充谷氨酰胺对早产儿各系统的影响还需要进一步研究来证明。  相似文献   

11.
红细胞第一补体受体与肾小球疾病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红细胞具有识别、粘附、浓缩抗原,加速清除免疫复合物的功能,参与机体免疫调控。红细胞发挥其免疫功能主要是通过表面的第一补体受体(CR1))来完成的。红细胞免疫功能紊乱在一些免疫复合物介导的疾病,如肾小球疾病的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本文就CR1与肾小球疾病的关系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2.
维生素A促进儿童抗感染体液免疫的作用及其机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维生素A对儿科的一些常见感染性疾病有防治作用,它能提高儿童的抗感染体液免疫功能,促进麻疹等病原体特异抗体的产生。维生素A促进抗感染体液免疫的机制为直接增加B细胞的抗体分泌或通过细胞因子的作用调节免疫球蛋白的类别转化,促进B细胞分化,抑制正常B细胞的凋亡,促进Ⅱ型辅助性T细胞的免疫应答等。进一步研究维生素A在儿童抗感染免疫中的作用,将为临床合理应用维生素A,提高儿童的免疫功能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抗感染免疫是免疫三大功能之一,虽然其最早被人们认识,但对其全面而又系统的了解却经历了一个相当长的时期,直至本世纪60年代,发现了胸腺的免疫功能,确认了淋巴细胞系是重要的免疫细胞,并且阐明了免疫球蛋白的结构与功能,为抗感染免疫,确认突飞猛进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到了80年代,免疫学最为瞩目的成果之一就是细胞因子。细胞因子的发现为感染的发病机制的研究和诊断及治疗的研究开拓了一个崭新的领域。这些免疫机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恶性肿瘤患儿红细胞免疫功能的变化。方法用花环试验检测恶性肿瘤患儿红细胞免疫功能。结果与正常儿童或良性肿瘤患儿相比,恶性肿瘤患儿RBC-C3b受体花环率及促进率显著降低(P<0.01);RBCIC花环率及RBC-C3b受体花环抑制率显著升高(P<0.01);4项肿瘤红细胞花环试验指标均显著降低(P<0.05或P<0.01)。结论恶性肿瘤患儿红细胞免疫功能是低下的,红细胞免疫功能的检测对于探讨小儿恶性肿瘤的发病机理和治疗措施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免疫缺陷是指机体免疫系统发育缺陷或免疫应答障碍。免疫缺陷可发生于免疫系统的各个部分。例如在非特异性免疫中,可有补体缺陷和吞噬细胞减少或功能低下;在特异性免疫中则可有细胞免疫缺陷或体液免疫缺陷,严重者可有联合免疫缺陷。这些先天性和继发性免疫缺陷,使机体对外来的病原体不能产生正常的免疫应答,不能防止病原体对机体的侵入和控制疾病的发展。因此,反复感染或严重感染就成为免疫缺陷患儿最明显的临床表现,也是死亡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
一、免疫缺陷病简介正常人具有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功能以防御各种病原体的入侵,任何影响和损伤这些兔疫功能的因素,或先天性免疫功能缺陷的患儿,都容易发性反复感染,甚至很严重的感染导致死亡。免疫缺陷病从原因来看可分为原发性免疫缺陷病和继发性兔疫缺陷。原发性免疫缺陷病包括体液免疫缺陷病、细胞免疫缺陷病、联合免疫缺陷病、吞噬细胞功能缺陷和补体系统缺陷病。体液免疫缺陷病是由于B淋巴细胞和免疫球蛋白异常所致。包括X-连锁低丙种球蛋白血症(Bruton病)。常见变异型免疫缺陷病、选择性IgA缺乏症,婴儿暂时性低丙种球…  相似文献   

17.
8例红细胞增多症患儿红细胞免疫功能测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8例红细胞增多症患儿红细胞免疫功能测定青岛医学院附属医院儿科(266003)卢愿,董淑兰,张秋业,董增义红细胞免疫功能日益受到重视,但在新生儿疾病中红细胞免疫功能检测尚未见报道,为此我们检测8例红细胞增多症患儿的红细胞免疫功能,报道如下。资料和方法一...  相似文献   

18.
抗感染免疫是免疫三大功能之一,虽然其最早被人们认识,但对其全面而又系统的了解却经历了一个相当长的时期,直至本世纪60年代,发现了胸腺的免疫功能,确认了淋巴细胞系是重要的免疫细胞,并且阐明了免疫球蛋白的结构与功能,为抗感染免疫突飞猛进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到了80年代,免疫学最为瞩目的成果之一就是细胞因子。细胞因子的发现为感染的发病机制的研究和诊断及治疗的研究开拓了一个崭新的领域。这些免疫机能的损伤与感染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恶性肿瘤儿童的人细小病毒感染的临床表现、实验室诊断及防治进展作了简要综述。各种临床表现是由于红细胞系再生障碍或者决定宿主的免疫反应,正在接受化疗甚至处于缓解期的恶性肿瘤患儿,可因免疫功能损害或缺陷而持续感染,发生慢性贫血和骨髓衰竭。静注免疫球蛋白可控制或治愈感染。  相似文献   

20.
婴幼儿胸腺发育尚未成熟,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功能低下,是感染和肿瘤等免疫缺陷性疾病的高发年龄组。近年研究证实,乙型病毒性肝炎和艾滋病病毒可以通过母亲子宫内、分娩过程或产后哺乳传播给婴儿,据统计儿童艾滋病中有71.7%的父母是此病的患者或高危人群。此外,在输血或应用未经严格检验的血液制品时,也可将病毒输给儿童,危及无辜者的生命。以上情况除针对病原进行抗病毒治疗外,调节或增强患者的免疫功能也是同样积极而有效的措施。另一方面,由于遗传基因使某些小儿易感自身免疫性疾病,或在骨髓及器官移植后,往往也需要应用免疫抑制剂进行治疗。因此儿科临床和科研工作者不得不重视免疫药物的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