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分离提纯丝瓜络多糖,观察其对3T3-L1前脂肪细胞分化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热水浸提法和DEAE-cellulose柱层析法对丝瓜络多糖进行初步分离和提纯,并对分离组分进行红外光谱分析。运用油红O染色法,观察丝瓜络多糖对3T3-L1前脂肪细胞分化的影响,并通过RT-q PCR观察3T3-L1前脂肪细胞分化时C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β(CCAAT/enhancer binding proteinβ,C/EBPβ)、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sγ,PPARγ)和C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α(C/EBPα)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经DEAE-cellulose柱层析法分离得到2个多糖组分,丝瓜络提取物Ⅰ(RLFⅠ)和丝瓜络提取物Ⅱ(RLFⅡ),红外光谱分析结果表明2个组分均为多糖类物质。RLFⅠ具有显著抑制3T3-L1前脂肪细胞分化及甘油三酯合成的作用(P0.05),RLFⅡ则无显著效应。与对照组相比,RLFⅠ处理组3T3-L1前脂肪细胞C/EBPβ、PPARγ和C/EBPα的mRNA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结论:丝瓜络多糖RLFⅠ具有显著抑制3T3-L1前脂肪细胞分化的能力,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下调脂肪细胞分化转录因子C/EBPβ、PPARγ和C/EBPα有关。 相似文献
2.
无血清原代培养人前脂肪细胞并诱导分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无血清原代培养人前脂肪细胞并诱导其分化为成熟脂肪细胞。方法采用胶原酶消化法分离并原代培养人前脂肪细胞,通过对细胞形态学的观察、油红O染色,以及脂肪细胞标志性酶G-3-PDH活性的测定对细胞进行鉴定。结果摸索出无血清培养并诱导人前脂肪细胞分化为成熟脂肪细胞的条件。在无血清的基础培养基中前脂肪细胞能够维持增殖。无血清分化培养基培养4d后细胞形态逐渐变圆,并出现球性脂滴,脂滴的数量逐渐增多至分化培养的第21天到达顶峰。结论在无血清培养的状态下成功诱导前脂肪细胞向脂肪细胞的分化,以作为激素或细胞因子对前脂肪细胞增殖或分化影响的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神经肽Y对3T3L1前脂肪细胞增殖和分化的影响,并对其机制进行初步探讨。方法:3T3-L1细胞由3-异丁基-1-甲基黄嘌呤(3-isobutyl-1-methylxanthine,IB-MX)、胰岛素和地塞米松联合诱导分化,2 d后将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未加任何诱导剂组)、经典诱导组(胰岛素诱导)和NPY干预组(10-8、10-9、10-10mol/L NPY)。培养的第7、12天用相差显微镜观察各组细胞形态的变化,培养第12天用油红O染色观察脂肪细胞分化程度。MTT检测细胞增殖。Western blot检测脂肪细胞分化相关基因过氧化物体增殖剂活化受体-γ(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 gamma,PPAR-γ)、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α(CCAAT/enhancer-bind-ing protein-α,C/EBP-α)蛋白的表达。结果:10-8mol/L NPY能促进3T3-L1细胞的分化。10-9mol/L NPY,10-8mol/L NPY均能促进3T3-L1细胞增殖。10-8mol/L NPY增加C/EBPα、PPARγ的表达。结论:NPY促进3T3L1前脂肪细胞的增殖和分化,其机制可能与上调PPARγ、C/EBPα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miR-202对3T3-L1前脂肪细胞分化的影响及可能的机制。方法通过慢病毒感染构建稳定表达AMO-miR-202和乱序对照miRNA细胞系,随后诱导分化。至分化的第9天,油红O染色观察细胞内脂滴的情况;RT-PCR检测过氧化物酶体激活增殖受体γ2(PPARγ2)和a P2的基因表达;Western blot检测PPARγ2、a P2和miR-202靶基因PPARγ辅助活化因子1β(PGC1β)蛋白表达。结果经293T细胞慢病毒包装AMO-miR-202、乱序对照miRNA,荧光显微镜下可见约80%~90%荧光细胞;将上述2组病毒液分别感染3T3-L1前脂肪细胞后,可见约70%~80%荧光细胞。AMO-miR-202组细胞内脂滴及PPARγ2和a P2的mRNA表达显著低于乱序对照组和对照组(P<0.05)。与乱序对照组和对照组相比,AMO-miR-202组PGC1β蛋白表达显著增加(P<0.05),PPARγ2和a P2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1),而乱序对照组和脂肪细胞组上述指标无明显差异。结论 miR-202可能通过抑制PGC1β、提高PPARγ2和a P2的表达促进3T3-L1前脂肪细胞分化。 相似文献
5.
目的:体外分离和培养大鼠大脑皮质神经前体细胞并进行增殖和分化鉴定。方法:分离2周龄大鼠皮质神经前体细胞,在含EGF、bFGF和GDNF的NSC培养基中进行体外培养,使用免疫细胞荧光染色技术对细胞的分化特性进行鉴定。结果:EGF、bFGF和GDNF可促进神经前体细胞的增殖及神经球的克隆形成,并获得了Nestin阳性的神经前体细胞,其可分化为分别表达β-Ⅲtubulin、GFAP和GalC的阳性细胞。结论:体外分离和培养的大脑皮质神经前体细胞,在含EGF、bFGF和GDNF的NSC培养基中培养,具有增殖分化的能力,有望应用于神经系统疾病的细胞移植治疗。 相似文献
6.
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定向诱导分化为脂肪细胞及成骨细胞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用密度梯度离心和贴壁法分离和纯化兔骨髓间充干细胞,建立诱导兔MSCs向脂肪细胞及成骨细胞表型转化的方法及条件。在成脂诱导剂或成骨诱导剂作用下,对原代和第2代兔MSCs进行成脂和成骨诱导培养,并鉴定成脂及成骨表型。结果表明:原代及第2代兔MSCs均有一定的成脂、成骨能力,且第2代细胞的分化能力较原代低。在诱导培养条件下,原代及第2代兔MSCs均能分化,成脂诱导21d,75%的兔MSCs转化为脂肪细胞;成骨诱导21d,75%的兔MSCs转化为成骨细胞。兔MSCs在适当的诱导条件下可快速分化为脂肪细胞或成骨细胞。 相似文献
7.
诱导SW872前脂肪细胞分化的最优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诱导SW872脂肪细胞分化的最优方法。方法根据不同的分化诱导刺激分为6组:①对照组:无分化刺激,仅有DMEM/F12培养基;②胰岛素组:含2 mg/L Insulin;③1-甲基3-异丁基黄嘌呤组:含0.5 mmol/L IBMX;④促酰化蛋白组:含50 mg/L ASP;⑤激素鸡尾酒(胰岛素 1-甲基3-异丁基黄嘌呤 地塞米松组:含2 mg/L insulin 0.5 mmol/L IBMX 1.0μmol/L DEX;⑥油酸(oleic acid)组:含0.2 mg/L oleic acid。通过形态学观察、油红染色、测定细胞甘油三酯总量的方法。结果多组分化刺激中,油酸组刺激可在24 h内诱导SW872细胞分化,而且分化均匀,分化率高,分化后形成的脂肪细胞形态典型;而且油酸组促进SW872细胞分化过程中细胞内甘油三酯的积累。结论油酸是诱导SW872细胞分化的最佳方法,该方法的建立和统一,为进一步利用SW872细胞进行脂代谢、脂肪细胞功能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小鼠脑缺血再灌注后海马神经前体细胞的增殖。方法:采用无创微动脉夹夹闭小鼠双侧颈总动脉0·5h的方法制作脑缺血再灌注动物模型。分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实验组小鼠脑缺血再灌注后1、3、5、7、14、21、28d组,共7个时相点。各组小鼠于各时相点处死前注射5-溴脱氧尿苷嘧啶(BrdU)。处死后取出脑组织制备石蜡切片进行Nissl染色,BrdU免疫组织化学显色,观察脑组织缺血后的病理变化并比较缺血后不同时相点神经前体细胞增殖的差异。同时从小鼠心采血进行血气分析。结果:夹闭小鼠双侧颈总动脉的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可致PO2明显降低,PCO2明显升高,大脑皮质出现了缺血的形态学变化。小鼠海马BrdU 细胞在脑缺血再灌注后1d开始增加,7d达到高峰,28d恢复正常水平。结论:夹闭双侧颈总动脉是致小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理想模型。小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能激活海马神经前体细胞的增殖,并在术后7d达峰值。 相似文献
9.
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离培养及向脂肪细胞分化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体外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的分离培养及向脂肪细胞的分化潜能。方法从大鼠骨髓中获得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培养传代。通过地塞米松、胰岛素等诱导MSCs向脂肪细胞分化,采用苏丹Ⅳ染色鉴定。结果诱导培养4d后,细胞胞浆内开始出现细小脂滴,12 d后在可观察到大量细胞由长梭形变为圆形或多边形,胞浆内形成高折光性的脂滴,苏丹Ⅳ脂肪染色后显示克隆中心的细胞胞浆内大量的颗粒状红色脂滴形成。细胞爬片显示约有60%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脂肪细胞。结论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能进行体外分离培养并能诱导分化为脂肪细胞。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通过检测3T3-L1脂肪细胞内糖酵解关键酶的表达情况,探讨课题组前期制备的脂联素球状结构域(gAd)对3T3-L1脂肪细胞葡萄糖分解代谢的影响。方法用课题组前期制备的gAd(质量浓度依次为10、50、100、300、1 000 ng/mL)干预分化成熟的3T3-L1脂肪细胞,干预结束后以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各组细胞糖酵解关键酶包括己糖激酶、6-磷酸果糖激酶-1及丙酮酸激酶转录表达情况,以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细胞丙酮酸激酶翻译表达情况。结果gAd干预组(5个浓度)己糖激酶的转录表达[(2.02±0.16)、(3.47±0.29)、(4.22±0.33)、(5.83±0.45)、(6.65±0.51)倍]显著高于对照组(1.00±0.00)(F=125.789,P〈0.001),6-磷酸果糖激酶-1和丙酮酸激酶的转录表达也显著高于对照组(F分别为85.399和113.661,P均〈0.001),同时丙酮酸激酶的翻译表达(12.430%±0.800%、1.700%±3.010%、26.570%±1.114%、52.600%±2.910%、71.130%±10.600%)也显著高于对照组(8.000%±1.610%)(F=161.007,P〈0.01)。结论 gAd促进3T3-L1脂肪细胞摄取胞外葡萄糖的同时,激活了细胞内葡萄糖的分解供能代谢途径。 相似文献
12.
蛋白激酶C对3T3-L1脂肪细胞抵抗素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蛋白激酶C转导途径对3T3-L1脂肪细胞抵抗素表达的影响。方法:3T3-L1脂肪细胞诱导分化为成熟的脂肪细胞后,分别于培养瓶中加入浓度为50 nmol/L的12-肉豆蔻酰-13-乙酸佛波酯(PMA)和浓度为5 μmol/L马来酰亚胺甲磺酸盐(Ro-31-8220),培养24 h,用RT-PCR的方法检测3T3-L1脂肪细胞抵抗素mRNA的表达,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3T3-L1脂肪细胞抵抗素表达结果:PMA组可以明显提高3T3-L1脂肪细胞抵抗素基因及蛋白的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两者的差异显著(P<0.01);Ro-31-8220组其表达低于对照组,两者的差异显著(P<0.01)。结论:蛋白激酶C转导途径可以调控3T3-L1脂肪细胞抵抗素的表达。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雌、雄激素对3T3-L1前脂肪细胞葡萄糖转运的影响,探讨性激素在胰岛素抵抗形成中的意义。方法体外培养3T3-L1前脂肪细胞,并诱导其分化成熟,利用2-脱氧-[3H]-D-葡萄糖掺入法,研究不同浓度的17β雌二醇、睾酮对胰岛素刺激的前脂肪细胞和脂肪细胞葡萄糖摄取能力的影响。结果10-8mol/L的17β雌二醇即能够抑制3T3-L1前脂肪细胞胰岛素刺激状态下的葡萄糖转运,且呈现明显的浓度依赖性抑制;而睾酮为10-8mol/L时3T3-L1前脂肪细胞胰岛素刺激状态下的葡萄糖转运并无明显影响,在浓度达到10-7mol/L开始出现抑制效应,浓度越高抑制效应越明显。结论性激素可以调节3T3-L1前脂肪细胞的胰岛素敏感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的胰岛素和人参皂甙Rg1对体外3T3-L1脂肪细胞脂联素(adiponectin) mRNA 表达的影响。方法:通过不同浓度胰岛素和Rg1与3T3-L1脂肪细胞共同培养,以β-actin为内对照,半定量逆转录PCR法测定脂联素 mRNA表达。结果:随着胰岛素浓度的升高,脂联素 mRNA 表达逐渐降低,在胰岛素浓度 ≥100 nmol/L 时具有显著差异(P<0.05);40 mg/L Rg1能有效逆转高胰岛素对脂联素mRNA 表达的抑制作用(P<0.05)。结论:体外高胰岛素水平可使3T3-L1细胞脂联素表达下降,Rg1可逆转体外高胰岛素降低脂联素表达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硫化氢(H2S)是否通过AMPK信号通路影响小鼠胰岛素抵抗3 T3-L1脂肪细胞系抵抗素的分泌。方法将细胞分为对照组、胰岛素抵抗3T3-L1组和50μmol/L Na HS组,利用ELISA法检测抵抗素(resistin)的分泌,Western blot检测AMP激活的蛋白激酶(AMPK)及乙酰辅酶A羧化酶(ACC)磷酸化蛋白的表达,实时荧光定量PCR(RT-PCR)检测resistin及AMPK mRNA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给予Na HS后抵抗素分泌明显降低(P0.05)。正常和胰岛素抵抗细胞中AMPK和ACC磷酸化蛋白表达显著增加(P0.05)。AMPK通路特异性阻断剂compound C可减弱Na HS对AMPK及ACC蛋白磷酸化的作用,且降低正常和胰岛素抵抗细胞抵抗素的分泌。结论 H2S可能通过激活AMPK通路来抑制小鼠正常和胰岛素抵抗3 T3-L1脂肪细胞的抵抗素分泌。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地塞米松对3T3-L1脂肪细胞糖转运活动的影响,及介导糖转运的胰岛素信号通路PI-3K/AKT、p38 MAPK途径在其中的作用,探讨糖皮质激素诱导脂肪细胞胰岛素抵抗的可能机制。方法: 将3T3-L1脂肪细胞与1 μmol/L地塞米松共孵育48 h,加或不加100 nmol/L胰岛素继续温育30min。以葡萄糖氧化酶法测定3T3-L1脂肪细胞中糖转运活动,以Western blotting测定3T3-L1脂肪细胞Glut4的表达及分布、Akt、phospho-Akt、p38 MAPK、phospho-p38 MAPK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地塞米松抑制3T3-L1脂肪细胞的糖转运活动。对细胞内总Glut4蛋白表达无影响,但抑制了胰岛素刺激的Glut4转位,同时抑制了胰岛素激活的Akt、p38 MAPK磷酸化水平。结论: 地塞米松抑制胰岛素激活的PI-3K/Akt、p38 MAPK信号途径,影响Glut4的转位及活性,下调胰岛素刺激的葡萄糖转运,并可能由此诱导胰岛素抵抗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醛固酮对3T3-L1前脂肪细胞和脂肪细胞内脂素基因表达和蛋白分泌的影响。方法:10-8和10-6mol/L醛固酮加或不加10-6mol/L安体舒通分别干预3T3-L1前脂肪细胞和脂肪细胞24h和48h,用实时RT-PCR测定内脂素和盐皮质激素受体(MR)mRNA的表达,酶联免疫法测定培养液中内脂素的浓度。结果:醛固酮作用于3T3-L1前脂肪细胞,内脂素mRNA表达减少,培养液中蛋白浓度变化不明显,MR mRNA表达增高。醛固酮作用于脂肪细胞,内脂素mRNA表达和蛋白浓度均降低,MR mRNA表达增高。安体舒通在一定程度上可对抗醛固酮对内脂素的抑制作用。结论:醛固酮抑制3T3-L1脂肪细胞内脂素的基因表达和分泌。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甘露聚糖结合凝集素(mannan-binding lectin,MBL)对3T3-L1前脂肪细胞成脂分化的调节及其机制。方法体外诱导3T3-L1前脂肪细胞成脂分化,同时给予不同浓度的MBL(0、1、10、20μg/ml)干预。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能力变化,油红O染色和细胞内甘油三酯含量测定法分析脂质积累情况。Western blot及qRT-PCR检测脂肪细胞成脂分化相关因子PPARγ及C/EBPα的蛋白质及mRNA表达水平。Western blot分析脂肪合成调控信号分子Akt的表达及磷酸化。结果实验组各浓度MBL(0、1、10、20μg/ml)对3T3-L1前脂肪细胞增殖都无影响。3T3-L1前脂肪细胞诱导分化3 d,甘油三酯检测发现MBL处理组细胞内甘油三酯水平下降,并呈剂量依赖关系;油红O染色结果进一步显示,MBL处理组的脂滴数量显著减少,吸光度值也显著降低,同样呈现浓度依赖关系。Western blot及qRT-PCR检测结果证实,MBL处理组PPARγ和C/EBPα的蛋白质及mRNA表达水平均显著下降,呈剂量依赖性。在MBL干预下,Akt的磷酸化水平也明显下调。结论MBL通过Akt信号通路调控3T3-L1前脂肪细胞的成脂分化。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单不饱和脂肪酸(油酸)和饱和脂肪酸(棕榈酸)对3T3-L1(前)脂肪细胞葡萄糖转运的影响,探讨高游离脂肪酸(FFA)负荷在促酰化蛋白(ASP)抵抗形成中的意义,及FFA诱导的3T3-L1(前)脂肪细胞ASP抵抗的机制。方法:体外培养3T3-L1细胞,诱导细胞分化,用不同浓度FFA作用于3T3-L1(前)脂肪细胞,孵育过夜后收获细胞,采用2-脱氧-[3H]-D-葡萄糖掺入法,观察3T3-L1成熟脂肪细胞和前脂肪细胞基础状态和ASP刺激状态的葡萄糖摄取率;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基础状态和ASP刺激的鸟苷酸结合蛋白alpha-q/11(Gαq/11),鸟苷酸结合蛋白beta(Gβ),磷酸化蛋白激酶Calpha(p-PKCα)和磷酸化蛋白激酶Czeta(p-PKCζ)蛋白表达。结果:ASP刺激后,3T3-L1成熟脂肪细胞和前脂肪细胞葡萄糖摄取率分别是基础状态的1.98倍(P0.01)和2.87倍(P0.01)。低浓度FFA不影响ASP刺激的葡萄糖转运;而1.0mmol/L时油酸组和棕榈酸组ASP刺激的成熟脂肪细胞葡萄糖摄取率分别减少47%(P0.05)和34%(P0.05),前脂肪细胞葡萄糖摄取率分别减少43%(P0.05)和62%(P0.01)。1.0mmol/L油酸和棕榈酸抑制成熟脂肪细胞基础状态和ASP刺激的Gβ、Gαq/11、p-PKCα和p-PKCζ蛋白表达,油酸组ASP刺激的蛋白表达分别减少了47%Gβ(P0.01),44%Gαq/11(P0.05)、39%p-PKCα(P0.05)和20%p-PKCζ(P0.05);棕榈酸组也可观察到类似现象(P0.05或P0.01)。在前脂肪细胞,油酸仅抑制ASP刺激的p-PKCα和p-PKCζ(均P0.05)蛋白表达;而棕榈酸下调上述4种信号蛋白的表达(P0.05或P0.01)。结论:油酸或棕榈酸抑制3T3-L1成熟脂肪细胞和前脂肪细胞ASP刺激的葡萄糖转运,证明FFA诱导脂肪细胞产生胰岛素抵抗状态下同时存在ASP抵抗。FFA诱导的ASP抵抗的发生机制与其干扰ASP-C5L2信号转导途径有关。ASP抵抗参与了"脂毒性"-胰岛素抵抗/肥胖症的病理生理过程。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脂肪因子C1q/TNF相关蛋白3(CTRP3)对胰岛素抵抗的3T3-L1脂肪细胞胰岛素敏感性的效应及机制。方法:通过软脂酸培养构建3T3-L1脂肪细胞胰岛素抵抗模型,以不同浓度重组CTRP3蛋白(10、50、250、1 250 μg/L)干预12 h,以及250 μg/L CTRP3干预不同时间(2、6、12、24 h),以葡萄糖氧化酶法检测葡萄糖消耗量,以2-脱氧-[3H]-葡萄糖摄入法检测葡萄糖转运率,以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上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白细胞介素6(IL-6)的含量,以荧光实时定量PCR(real-time PCR)检测TNF-α、IL-6及葡萄糖转运子4(GLUT-4)的mRNA表达水平,以Western blotting检测GLUT-4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对照组(NC)相比,胰岛素抵抗组(IR)葡萄糖摄取率及葡萄糖消耗量分别降低了50.6%及57.9%(均P<0.01);与IR组相比,干预组随CTRP3浓度增加,葡萄糖消耗量分别增加22.1%、42.9%、76.6%及80.5%(均P<0.01),葡萄糖摄取率分别增加39.0%、68.0%、108.0%及111.0%(均P<0.01);250 μg/L CTRP3干预时间增加,葡萄糖摄取率分别增加23.0%、79.0%、 109.0%及114.0%(均P<0.01);250 μg/L CTRP3干预12 h,上清中的TNF-α及IL-6浓度分别降低了17.4%及17.1%(均P<0.01),其mRNA相对表达量分别下降了26.0%及18.9%(均P<0.01),而GLUT-4 mRNA及蛋白相对表达量分别增加了61.5%及55.6%(均P<0.01)。结论: CTRP3具有改善胰岛素抵抗的3T3-L1脂肪细胞胰岛素敏感性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下调炎症因子表达、改善胰岛素信号转导和增加葡萄糖转运子表达等有关。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