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成人退变性脊柱侧凸(adult degenerative scoliosis,ADS)指成年后由于椎间盘与小关节等不对称性退变引起的椎体侧方滑移、旋转以及半脱位,形成冠状面Cobb′s角>10°的脊柱畸形[1]。重度僵硬性脊柱侧凸定义为冠状面Cobb′s角>90°、凸侧Bending位X线片矫正率<30%[2]。成人退行性僵硬性脊柱侧凸无明确的定义且成人退行性脊柱侧凸大多为僵硬的,本文中以重度僵硬性脊柱侧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X线片在脊柱侧弯畸形诊断中的作用。方法 150例脊柱侧弯行X线片检查,分别摄取全脊柱直立位、左右侧屈位及支点弯曲位片。结果颈胸段侧弯23例,胸段侧弯47例,胸腰段侧弯61例,腰段侧弯19例;术前侧弯角度(站立位)介于22°~157°,>60°的重度侧弯69例,20°~60°的中度侧弯81例。19例合并椎体分节不全、半椎体、蝶形椎体等椎体畸形。结论 X线片技术可以为脊柱侧弯畸形的术前诊断及术后评估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广州市荔湾区青少年脊柱侧凸的患病率。方法 2011年7月~2012年1月对荔湾区8351名7~15岁在校中小学生进行了脊柱侧凸普查,应用脊柱侧凸两检法(体检、X线照片),体检阳性或可疑阳性者到医院照脊柱全长正侧位X片,采用Cobb法测量,Cobb角≥10°诊断为脊柱侧凸。结果一检阳性结果 175名(2.1%),二检阳性为85名(1.02%),男性31名,女性54名,男∶女患病率比为1∶1.76,其中特发性脊柱侧凸81名,占95.3%,先天性侧凸3名,神经肌肉源性1名。结论荔湾区中小学生脊柱侧凸发病率为1.02%,通过普查,可以早发现、早诊断青少年脊柱侧凸,及时选择适当方法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4.
我院自2000年7月至2002年8月在静吸复合麻醉下行脊柱侧凸短形术15例。由于脊柱侧凸患者心肺功能的改变、术中出血多、术中需作“唤醒试验”,故对术中麻醉管理要求较高。本文结合我院此类手术的临床麻醉,探讨有关麻醉处理原则。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15例患者中,男性6例,女性9例:年龄12~17岁,平均14.7岁;体重24~54kg;特发性背柱侧凸13例,先天性背柱侧凸2例。胸腰椎X线片示胸椎Cobb's角42°~83°,平均62°;腰椎Cobb's角32°~60°,平均48°。心电图和心脏彩超有病理改变者7例,肺通气功能减退者13例,术前Hb<100g/L  相似文献   

5.
强直性脊柱炎致脊柱后凸畸形并髋关节强直并非罕见。我科自1985年5月至1992年6月共收治强直性脊柱炎后凸畸形患者410例,均行脊柱后凸矫正术。其中合并髂关节强直者56例,共行全髋关节置换24例43个髋。经8~81个月随访,取得了满意疗效。现就手术方法及有关问题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24例,男21例,女3例;年龄32~57岁,平均42.3岁。病程7~35年,平均24.2年。患者均呈脊柱后凸外观,双侧髓关节强直19例。21例37个髋强直于屈曲内收位,3例6个髋强直于功能位。X 线片示:脊柱后凸畸形,竹节样改变,测 Cobb’s 角48~110°,平均76°;患侧髋关节间隙变窄,呈骨性强直。  相似文献   

6.
孔晖 《海峡药学》2010,22(3):117-118
目的探讨可固化钙磷骨水泥强化椎弓根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例胸腰椎骨折在椎弓根钉复位固定的同时,经伤椎椎弓根注入可固化钙磷骨水泥。结果本组患者手术均成功。随访12~48个月,平均20.5个月,除1例神经功能A级症状无改善外,其余均有I~Ⅲ级的恢复。3个月后腰背疼痛VAS评分2~5分,术后X线摄片显示后凸Cobb角0°~12°(平均5.2o,矫正19.3°),椎体前缘高度恢复至91%~100%。随访12个月后X线摄片显示后凸Cobb角0°~18°(平均7.0°,丢失1.8°),动力位X线片显示固定段无异常活动,未发现椎弓钉松动、断裂,椎体高度较术后平均改变0.5%,12个月后的Franke1分级较术前平均上升2级。结论椎弓根系统对胸腰椎骨折具有良好的复位和固定作用。可固化钙磷骨水泥强化椎弓根内固定能即时增加椎体的骨容量和脊柱前柱的抗压稳定性,是治疗胸腰椎骨折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和总结应用一期后路半椎体切除、椎弓根内固定、矫形术治疗胸腰椎半椎体引起先天性脊柱侧后凸畸形的围手术期护理经验。方法自2008年1月至2011年1月,对28例胸腰椎半椎体引起的脊柱侧后凸畸形患者行经后路半椎体切除、椎弓根系统内固定矫形术,并给予围手术期的护理,随访1242个月。结果患儿均安全渡过围手术期。手术时间242个月。结果患儿均安全渡过围手术期。手术时间26 h。无脊髓及神经根损伤,无钉棒移位断裂等并发症。2例术后出现双下肢酸沉麻木,给予脱水剂26 h。无脊髓及神经根损伤,无钉棒移位断裂等并发症。2例术后出现双下肢酸沉麻木,给予脱水剂23 d后症状消失,2例术后出现脑脊液漏。术后侧凸畸形矫正至Cobb角平均15.5°,后凸畸形矫正至Cobb角平均10.8°。住院133 d后症状消失,2例术后出现脑脊液漏。术后侧凸畸形矫正至Cobb角平均15.5°,后凸畸形矫正至Cobb角平均10.8°。住院1319 d,平均住院15.3 d。X线摄片检查28例均获坚强融合,矫正效果满意。结论术前做好心理护理、脊柱柔韧性训练、牵引护理、肺功能训练及各项准备,术后保持正确体位、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并及时处理不稳定的情况、观察并记录脊髓神经功能变化、注意切口及引流情况、加强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积极的康复功能训练及支具的正确佩戴,是手术成功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8.
例1,男,30岁.因外伤后右前臂肿痛、畸形,活动受限5 h入院.既往史中25年前右前臂无诱因逐渐出现畸形,20年前外院行"右尺桡骨截骨矫形术",术后尺骨未愈合且逐渐吸收,前臂同时逐步向桡侧弯曲,2年后趋向稳定.患者奶奶和舅舅均有皮肤色素斑和脊柱畸形.入院查体:身高157 cm,皮肤多处咖啡牛奶斑(直径15 mm以上13个),腰、背部散在皮下结节,双腋窝色素沉着,胸椎左弯,剃刀背明显,双肩双髂脊等,右前臂较健侧短4 cm,中段向桡侧弯曲,弧顶部压痛.X线:脊柱全长正侧位片提示脊柱侧凸,左胸弯,Cobb角87度;右前臂正侧位提示右桡骨骨折,合并桡侧弯曲畸形,骨折位于钢板近端应力集中处,尺骨截骨远端萎缩明显,除尺骨茎突外呈笔芯样改变.诊断:(1)神经纤维瘤病1型;(2)右桡骨术后再骨折;(3)右尺骨术后假关节;(4)脊柱侧凸.手术取桡骨内固定物,骨折远端楔形短缩截骨矫正畸形,窄加压钢板固定,自体髂骨大量植骨.术后长臂石膏夹板固定患侧肘、腕于中立位6周.随访5个月见桡骨愈合,并臂短缩1.5 cm,旋转稍受限,桡骨力线好,肘、腕关节活动无异常.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价后路半椎体切除术治疗半椎体所致先天性脊柱侧后凸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施行后路半椎体切除术的先天性脊柱侧后凸1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男5例,女9例;手术时年龄4~15岁,平均9.6岁.其中胸椎6例、腰椎8例.均行后路一期半椎体切除及矫形固定融合术.结果 手术时间3.0~7.5h,平均5.0h;术中出血量500-2 000ml,平均1 085ml,平均输血量800ml;固定节段2~8个椎体,平均4.6个椎体.术后随访6~24个月,平均14.6个月.站立位全脊柱正侧位x线片示冠状面Cobb角由术前平均48.450矫正至15.25.,平均矫正率68.52%;矢状面Cobb角由术前48.27°矫正至15.32°,平均矫正率68.26%;终末随访时冠状面C0bb角平均19.47°,丢失4.22°,矢状面Cobb角平均15.67°,无明显丢失.围手术期并发症包括伤口愈合不良1例,无神经系统并发症.结论 后路半椎体切除可直接去除致畸因素,在冠状面和矢状面均可获得良好的矫形,手术适应证为由胸椎或胸腰段半椎体畸形所引起的青少年患者的结构性侧后凸畸形.  相似文献   

10.
先天性尺挠骨融合是较少见的先天性畸形之一,自1979年~1993年我们遇见7例,共8侧肢体,分析如下: 1 一般资料 男5例,女2例,年龄2个月~10岁,平均4.8岁。患侧肘关节及尺挠骨正侧位摄X线平片,3例加摄对侧片比较。右侧5例,左侧1例,双侧1例。主要临床表现:患侧肘关节明显畸形5例6侧,伸直受限5例6侧,前臂旋转障碍7例8侧,手掌朝上5例6侧。 2 X线表现 尺挠骨近段融合6例7侧,融合面最长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估后路杆杠力矫正法(cantilever bending technique)治疗重度(Cobb角≥70°)及僵硬(柔韧性≤30%)的脊柱侧凸畸形的治疗效果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研究采用杆杠力矫正法治疗的重度且僵硬的脊柱侧凸畸形患者26例。根据患者的影像学数据、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改良式脊柱侧凸研究会(Modifilied SRS Outcomes Instrumen)t病患满意度问卷(SRS-24)评估临床疗效及价值。结果脊柱侧凸的主弯(major curve)平均Cobb角为92.5°(70°-162°),柔韧性为13%(2%-29%),术后矫正率为60.9%(33.3%-81.4%),术前的冠状面失衡约为2.6cm,术后为0.9cm,手术并发脑脊液漏1例,血气胸3例。结论杆杠力矫正法治疗重度僵硬脊柱侧凸畸形的临床应用价值在于省略了前路脊柱松解,减少并发症发生率及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2.
<正>数字化X线摄影(DR)与传统放射检查技术相比,数字化X线摄影具有图像清晰、图像资料储存方便、工作效率高等优点[1,2]。脊柱矢状面有4个生理弯曲,额状面不应有任何弧度,一旦向两侧出现弧度,则称为脊柱侧凸。几年来通过使用DR直接曝光摄影和利用拼接软件对脊柱侧弯患者脊柱全长摄影的观察,我们认为X线检查是诊断脊柱侧弯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可以确定畸形的类型、部位,严重度和柔软性,摄片要求在站立位下摄脊柱全长正侧位片,以反映畸形的真实情况和躯干的平衡状态。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分析一期后路全脊椎切除截骨术(PVCR)治疗胸腰段陈旧结核继发僵硬性角状后凸畸形的可行性、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研究2004—2009年收治的胸腰段陈旧结核继发僵硬性角状后凸畸形患者12例,年龄37~56岁,平均42.4岁;后凸Cobb角59°~95°,平均62.9°;术前有神经功能障碍者5例,其中Frankel分级C级3例,D级2例;12例均伴有较重的胸腰背部疼痛。手术方式均为一期PVCR,手术前、后分别测量脊柱后凸Cobb角及进行神经功能Frankel分级,术后随访8~37个月,平均25.3个月。结果无围术期死亡发生,手术时间3.5~9.0 h,平均5.5 h;术中出血量720~5 320 mL,平均2 410 mL;术后随访脊柱后凸Cobb角-1°~32°,平均8.9°,平均矫正度数为54°,平均矫正率为85.9%。术后有神经功能障碍者1例,Frankel分级D级,术后神经功能改善率为80%(4/5)。均未出现神经并发症。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率为16.7%(2/12),包括脑脊液漏1例和表层伤口感染1例。随访期并发症发生率为8.3%(1/12),表现为内固定植入物松动,其余患者X射线片可见原截骨平面均已发生骨性融合,胸腰背部疼痛症状完全消失。结论一期PVCR是一种治疗胸腰段陈旧结核继发僵硬性角状后凸畸形的安全、有效、可行的手术方法,但技术要求高,谨慎使用可获得满意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4.
脊椎侧凸畸形是指脊柱的一段或几个节段弯向侧方形成一个弧度 ,胸部的生理解剖正常结构遭到改变 ,从而导致胸廓肺顺应性减低 ,呼吸功增加 ,通气量降低 ,容易并发慢性支气管炎、肺炎导致呼吸衰竭。本院自 1997年 6月至 2 0 0 2年 6月用机械通气治疗脊柱侧凸畸形并呼吸衰竭 16例 ,效果满意 ,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临床资料 本组男 11例 ,女 5例 ;年龄 31~ 6 2岁 ,平均 4 8岁。影像学检查 (经X线拍片或CT检查 ) :左侧胸段侧凸 1例 ,右胸段侧凸 2例 ,右胸段侧后凸 13例。临床表现 :全组病例均有不同程度的间歇性活动性气促。病程 2…  相似文献   

15.
先天性多发半椎体畸形并腰骶部畸形在临床上少见,其治疗更是一个难点.现将我院收治的1例病例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患者女,11岁,发现脊柱畸形10余年.查体:脊柱左侧凸畸形,胸腰段可见骨性包块突出,弯腰时包块更明显,左髂骨高出右侧约1厘米,双侧反射对称,无异常,皮肤感觉正常,双下肢等长,活动不受限,肌力及肌张力正常,病理征阴性.全脊柱正侧位片显示,L2左侧半椎体畸形,L5蝴蝶椎,L5右侧横突畸形,且与髂骨形成关节,Risser征4级,脊柱侧凸Cobb角62°,左侧髂骨稍高,约0.8cm.头颈胸腰MRI未见脊髓异常,术前常规左右侧屈位片,系统彩超排除其他系统畸形.诊断为L2半椎体,L5蝴蝶椎,S1发育不良.行后路半椎体切除,T11~L4节段固定,保留部分侧凸畸形,术后恢复好.术前X片及三维CT(见图1a、d);术后复查畸形得到固定并矫正(见图1C、D),复查矫正角度无丢失(见图1E、F、G、H).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幼儿先天性脊柱侧凸的治疗方法。方法应用一期后路半椎体切除、短节段经椎弓根内固定的方法治疗幼儿半椎体所致先天性脊柱侧凸12例,手术时年龄2.5~8岁,平均5.4岁,术前侧凸Cobb角57.5°(40°~78°),后凸Cobb角42°(27°~56°)。结果通过5个月~36个月随访,术后侧凸Cobb角为15.4°,平均矫正率为73.2%,后凸Cobb角为13.1°,平均矫正率为68.8%,所有患儿躯干平衡良好,未发现失代偿现象,术中出现2例椎弓根螺钉切割椎体并发症。结论应用一期后路半椎体切除、短节段经椎弓根内固定的方法治疗幼儿先天性脊柱侧凸保存了脊柱的生长能力和运动节段,效果满意,近期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17.
8例脊柱结核的CT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8例脊柱结核病人的诊治进行分析 ,探讨脊柱结核的CT影像学特征及对临床的应用价值。1资料及方法1.1一般资料 :本组8例病人 ,男5例 ,女3例 ,年龄18~50岁 ,病程1个月~5年 ,4例单椎体受累 ,4例多椎体受累 ,本组8例中发生于胸椎4例 ,腰椎4例。主要就诊原因有疼痛及脊柱畸形及活动受限 ,部分病人出现截瘫。8例病人均经脊柱常规正侧位X线片检查及CT检查 ,并经手术病理或活检病理证实。1.2扫描方法 :我院使用东芝TCT-300SCT机 ,病人取仰卧位对脊柱X线片病变区进行层距及层厚为5mm连续扫描。2结果2.1溶骨性及虫蚀状骨质破坏 :为最基本的CT…  相似文献   

18.
目的X线平片与高分辨率CT(HRCT)扫描对鼻骨骨折的诊断价值。方法对40例鼻部外伤患者的HRCT与鼻骨侧位X线平片对鼻骨骨折的诊断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0例鼻部外伤患者鼻骨侧位X线平片诊断鼻骨骨折14例(35%),可疑骨折6例(15%),未见骨折20例(50%);HRCT检查显示:鼻骨骨折24例(60%),可疑骨折1例(2%),未见骨折15例(38%)。HRCT诊断鼻骨骨折与X线平片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结论HRCT扫描对鼻骨骨折的诊断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可作为鼻骨骨折常规和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9.
脊柱畸形行硬膜外麻醉常常感到棘手 ,我院自1993年 3月~ 2 0 0 0年 3月 ,对 39例脊柱畸形患者实施了硬膜外麻醉 ,现总结报道如下 :临床资料 脊柱畸形 2 9例 ,男 19例 ,女 10例 ,年龄最小 2 4岁 ,最大 80岁 ,体重 4 5~ 70kg。脊柱畸形类型胸椎侧凸 8例 ,胸腰椎侧凸 9例 ,腰椎侧凸 6例 ,腰椎前凸 2例 ,腰椎后凸 4例。手术种类 :子宫下段剖宫产术 ,膀胱切开取石术 ,肾盂切开取石术 ,疝修补术 ,下肢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等。本组均行连续硬膜外麻醉 ,穿刺间隙根据不同种类手术 ,尽量避开脊柱畸形段 ,选择靠近正常或脊柱畸形段近似正常的椎…  相似文献   

20.
赵培兴 《江苏医药》1995,21(8):560-560
我们自1985年~1993年,共收治胸腰段骨折278例,对其中29例胸腰段严重不稳伴两个以上椎体骨折及截瘫,采用了急诊双哈氏棒撑开加分节段钢丝“三位一体”扭结捆扎,脊柱内固定手术,使骨折复位和维持脊柱稳定,使截瘫症获得较好的恢复,兹报道如下。临床资料本组29例,男21例,女8例;年龄24~51岁,平均38岁。均系高处坠落或交通事故,摄胸腰椎正侧位和左右斜位X线片显示:T11~T12。压缩骨折脊柱成角畸形者6例,T12~L1椎体骨折脊柱成角畸形17例,L1~L2椎体骨折脊柱成角畸形5例,T12。~L2骨折严重不稳1例,均伴有轻度或Ⅰ°~Ⅱ°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