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当前,在我国护理教育中,人文教育越来越受重视,在护理学专业课程中融入人文教育,可以更有效地提升护士的人文精神。本文从人文护理的内涵出发,针对护理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提出通过更新教育观念、加强人文师资队伍建设、优化人文课程设置、构建科学的人文素质考核评价体系、加强校园人文环境的熏陶等多种途径来加强护理人文教育,将人文教育和护理专业教育有机结合在一起,促进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的改变,全面提高护士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2.
张斌 《中国实用医药》2009,4(1):238-240
从人文教育和医学教育的关系及现状阐述在药理实验教学中融合人文教育的重要性;从三个方面进行阐述在药理实验教学中融合人文思想教育的尝试:①人文教育与课程体系相结合;②提高专业教师综合素质是关健;③教学过程有的放矢贯穿特色人文教育。  相似文献   

3.
人文教育与药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医药市场的现状、时代对培养创新型药学人才的要求以及药学生人文素质和创新能力状况,阐述人文教育和科学教育的有机结合是培养药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保证,人文教育在药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中的重要意义和作用,探讨在实际工作中如何通过人文教育这一途径培养药学生的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4.
中职护理教育中人文素质教育的现状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建云  孙丰斌 《现代医药卫生》2011,27(10):1600-1600,F0003
人文素质是国民文化素质的集中体现,人文精神又是国民文化素质的核心内容.现代护理人才除精通专业知识、具备专业技能外,还要具有广泛的人文社科知识,具有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人文素质.因此,加强护生的人文教育显得尤为重要,这不仅是护理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也是护生个体发展的需要.当今中职护理教育突出了职业教育特点,人文素质教育在很大程度上被忽视.加强人文素质教育,用科学发展观指导中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成为当今中职教育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中国医药科学》2017,(22):250-252
"大医精诚"的理念要求医者既要有精湛的医术,也要有高尚的品德修养。不仅需要学校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与专业度素质,也需要采取多种方式来培养学生人文素质,促使学生成为价值取向、胸襟气度以及人文修养都具备突出表现的高水平、高质量人才,所以需要加强医学生人文教育应以培养卓越医生具备的人文素质为目标,改变传统人文医学教学形式,从课程核心内容、授课形式及师资建设方面,大力推进人文与医学实践相结合,构建人文医学新的总体规划,本文在分析中国人文医学教育的现状以及大医精诚的理念与人文医学密切相关性之后,探讨几点在医学人文教育中融入大医精诚理念的效果,加强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路径。  相似文献   

6.
药理学课程中的人文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文教育是培养人文精神的教育,药理学是为临床合理用药、防治疾病提供基本理论的医(药)学专业基础学科。在药理学专业课程中通过回顾辉煌历史、介绍药物来源、坚持医德教育、介绍新药发现、实验课实践等途径渗透、实施人文教育,从而全面发展医(药)学学生的素质。  相似文献   

7.
人文精神是医学的本质属性,医学教育理所当然包含医学人文教育。人文精神是医学人文教育的最终表现形式。人文精神是一种观念和习惯,贯穿于教学、工作、学习和生活之中。在医药专业学生中进行医学人文教育,充分挖掘课程中的人文精神,在教学中整合人文资源,是提升学生素质的重要手段。通过各种形式使学生时时刻刻感受到关爱和尊重,慢慢形成,从行动到习惯、到观念,使学生具备必需的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8.
辛平 《中国医药指南》2011,9(9):316-317
加强医德教育是医学发展规律的客观要求。高职院校以培养高技术应用性人才为目标,不但要大力提高他们的科学文化素质,更应该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切实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本文结合卫生职业学院的实际情况分析了医学类高职高专学生的思想道德现状,并探索了提高学生思想品德素质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
张芬 《中国实用医药》2012,7(10):264-265
目的 探讨护士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及重要意义,加强护士人文素质教育及人文素质在护理工作中的重要性.方法 在继续护理学教育中,除了应该加强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的学习,重视护士心理学、人文素质教育.结果 将人文关怀融入到护理工作中,全面提高护士的专业素质和综合素质.结论 加强护士心理健康教育、人文素质教育,提高护士综合素质,提高临床护理工作质量.  相似文献   

10.
现代科学技术发展使人文社会科学在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日趋明显,由于医学模式的转变和经济的快速发展,要求医学生具备良好的人文素质。但目前我国医学院校的人文教育不够,学生的人文素质现状不容乐观,故应抓住新的医学模式出现的契机,在高等医学院校大力开展人文教育,进行人文教育的改革。完善评价体系,培养人文精神,使学生的人文素质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11.
郑为超  陈铎葆 《中国基层医药》2007,14(11):1922-1923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入,人们生活和工作节奏的明显加快,面对社会的各种严峻选择和挑战,各种心理障碍性疾病明显增加。同时进入21世纪人类的健康需求、生命质量和治疗质量要求进一步提高,健康成为人的第一需要,不良心理、不良生活方式和社会及家庭教育等因素引起的疾病种类也日益引起人们重视,这类疾病单纯药物的治疗往往不理想。因此,医生的任务已不仅限于单纯药物治疗,而将其重点由重治疗轻预防转变为开展治疗、预防、保健、康复及心理治疗等多层次相结合的医疗服务。而大多院校的人文学科存在课程短缺,人文学科教师缺乏对医学科学、知识的了解,人文教育内容与自然科学教育内容“两张皮”现象比较严重。从医学研究对象的特殊性,人文教育和药学教育在高等医学教育中具有同样重要地位。因而在药学教学过程中要加强人文素质的教育,正确认识药物治疗与人文素质间的关系,树立科学的、严谨的药物治疗观。  相似文献   

12.
在新时期要加快重庆医药类高职高专教育的发展,必须正视重庆医药类高职高专教育目前面临的机遇与挑战,适时转型。  相似文献   

13.
唐蕾 《北方药学》2013,(9):146-147
学校护理教育基本观念向来以传授知识为主,这和我国历史传统有关。然而,今天人文护理观被越来越多的人提起,引起了教学上的改革热潮。重知识轻人文、课程设置不合理及教师自身人文素质的欠缺都导致了学生人文素养不足,从而在临床上,对于如何照顾患者,也有着重大的影响。所以,在护生阶段,学校应该重点培养护生的人文护理观。  相似文献   

14.
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每门学科中都渗透着人文教育,中药鉴定学的教学更不例外。从联系历史,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培养热爱祖国中医药学的兴趣;联系实际,培养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发挥自主,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讲究职业道德,培养法制观念;理论联系实际,激发学习兴趣,拓展人文素质的培养等方面进行了探讨。认为在中药鉴定学教学中贯穿人文教育,并不是生硬地加到专业课中去,而是要与专业内容融会贯通在一起,渗透到专业知识中。  相似文献   

15.
雷道海 《重庆医药》2009,38(13):1682-1683
在2007年5月召开的高等学校大学语文教学改革研讨会上,教育部希望高校结合实际,积极创造条件,重视加强大学语文课程改革和建设。这对于医学高校人文教师来说也感到欣慰。多年来,医学生的人文素质特别是语言的运用亟需引导和规范。本文谨就医学生网络语言的应用探究其教育和引导。  相似文献   

16.
王仕贤  刘正菊 《中国医药指南》2011,9(9):176-176,F0003
目的提高护生人文素质及临床护理实习质量,培养高素质的护理人才。方法建立临床护理教学网络;对护生进行临床常用的11项护理技术操作强化培训;培养护生良好的沟通和语言表达能力;营造和谐的人文环境、重视健康教育;尊重患者、保护患者的隐私权。结果使护生在实践中体验人文服务的内涵,增强人文服务的意识和能力。结论通过加强人文素质的培训和教育,使护生在临床实习中同时拥有护理学专业知识和人文关怀知识,全面营造人文教育的环境,提高护生的综合素质和动手能力。  相似文献   

17.
代芳 《中国基层医药》2014,(12):1903-1903
医学是最具人文精神的学科。医学教育不仅要传授先进的医疗技术,更要教会学生如何去关心患者,关爱生命。人文素质包括人文知识和人文精神,是综合素质的重要体现。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学生毕业论文的分析,解剖高职高专人才素质培养的教育途经,通过对37篇毕业论文的分析,表明加强实践操作技能、提供有实际操作条件的实习环境,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和毕业论文质量,为高职高专毕业论文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国际一体化趋势已对大学生的专业知识、人文综合素质提出了新的挑战,同时也对外语类课程的设置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以通识教育理念为背景,分析了外语类公共选修课与通识教育的关系,并总结了通识教育对选修课程设置的几点启示。  相似文献   

20.
当前我国高等医学院校的人文教育存在三个误区:把医学人文教育当成是专业教育之外可有可无的补充,把医学人文教育等同于文化素质教育或思想政治教育,把医学人文知识的传授等同于医学人文精神的培育。应从思想、认知和实践上纠正误区,开展切实有效的医学人文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