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艾滋病是我国重点控制的重大疾病,也是全球关注的重要公共卫生和社会热点问题.艾滋病流行正从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扩散,呈快速增长的趋势,家庭中夫妇间传播的个案增加,女性感染的比例上升,母婴感染的个案也已出现.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艾滋病病人、HIV感染者(PLWHAS)的自评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于2005年11月抽取阜阳市颍州区京九乡的10个行政村的219名PLWHAS进行调查,采用自编调查表作为资料收集工具。结果被调查的PLWHAS中自评健康状况有近一半(108人,占49.3%)认为自己体弱,认为自己身体很好及身体好的各3人(1、4%);与同龄人比较,认为比不上的180人(82.2%)。人均年收入、是否饮酒、有无慢性病、参加体力劳动频率对自评健康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1),提示人均年收入、是否饮酒、有无慢性病、参加体力劳动频率可能与自评健康有关系。多因素分析提示:人均年收入、参加体力劳动频率和家庭功能可能与自评健康有关系。结论应积圾进行PLWHAS的需求关怀并倡导开展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3.
目的 比较昭通不同性别农村居民需住院的影响因素, 为不同性别农村居民健康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方法 资料收集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进行入户问卷调查.为消除年龄对不同指标的需住院率的影响, 对需住院率进行了年龄的标化.用χ2检验和Logistic回归分析需住院的影响因素.结果 调查对象需住院率为8.0%.女性需住院率 (9.5%) 高于男性 (6.8%) ,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不论是男性还是女性, 过去1 a患慢性病者需住院率均高于未患慢性病者.男性年龄越大, 需住院率越高.对于女性:农民、无职业组需住院的可能性高于其它职业组;离异和丧偶组需住院率高于未婚组、在婚组;家庭人口数越多, 需住院的可能性越小.中等收入组、最高收入组、汉族、初中组、在婚组女性需住院率高于男性,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男性需住院的影响因素为年龄、过去1 a是否患慢性病.女性需住院的影响因素为职业、婚姻状况、家庭人口数、过去1 a是否患慢性病.  相似文献   

4.
海南省艾滋病流行特征及趋势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分析海南省1991-2001年AIV/AIDS流行现状、特征及影响因素,寻找控制措施。方法:分析全省的重点人群HIV血清学监测资料,流行病学调查资料及艾滋病病人临床资料。结果:1991年发现首例HIV抗体阳性,至2001年底累计检出HIV抗体阳性48例,检出率1.82/万。其中艾滋病病人9例,死亡7例。海南省HIV/AIDS病例主要分布在海口、昌、琼海和儋州等经济较发达的沿海地区,以境外性接触感染为主,并向境内蔓延扩散,经导性性接触感染是海南省HIV抗体阳性的主要感染途径。结论:海南省艾滋病将主要在性乱人群及吸毒人群中流行。应尽快开展高危人群行为干预。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温州市1985~2000年HIV/AIDS流行现状及影响因素,为采取有效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分析全市的艾滋病监测及实验室资料。结果 1985年发现首例HIV抗体阳性,至2000年底累计发现感染者124例,发病27例,死亡16例。感染者以青壮年为主,男女比例为3.28:1,静脉推注吸毒和性接触是主要传播途径。结论 预计今后几年温州市高危人群中HIV感染者将大幅度增长,必须采取有效措施预防和控制艾滋病。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艾滋病病人、HIV感染者(PLWHAS)的自评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于2005年11月抽取阜阳市颍州区京九乡的10个行政村的219名PLWHAS进行调查,采用自编调查表作为资料收集工具.结果 被调查的PLWHAS中自评健康状况有近一半(108人,占49.3%)认为自己体弱,认为自己身体很好及身体好的各3人(1.4%);与同龄人比较,认为比不上的180人(82.2%).人均年收入、是否饮酒、有无慢性病、参加体力劳动频率对自评健康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1),提示人均年收入、是否饮酒、有无慢性病、参加体力劳动频率可能与自评健康有关系.多因素分析提示:人均年收入、参加体力劳动频率和家庭功能可能与自评健康有关系.结论 应积极进行PLWHAS的需求关怀并倡导开展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不同性别学龄儿童行为问题影响因素,为促进儿童行为健康发展提供指导依据。方法以儿童保健门诊就诊的学龄儿童200名,男童110例,女童90例,平均年龄为(7±15)a为调查对象,采用儿童行为量表(CBCL)检测所有调查对象的行为问题。由男/女童父母在专业人员指导下进行问卷调查,对收集的数据使用SPSS 11.0统计软件进行资料分析。结果本次调查中男、女童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男、女童在检出儿童行为问题方面有明显的差异性(P<0.05,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男童在强迫性、违纪方面明显高于女童,女童在抑郁、社交退缩、体诉方面高于男童。结论儿童行为问题的发生,受多方面因素影响包括社会环境、家庭环境以及父母的教养方式,应根据男童和女童的不同行为特点,给予有效的干预让孩子的身心发展更趋稳定和健康,从而降低儿童行为问题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分析孕产妇艾滋病检测状况与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4月期间的100例孕产妇,采用问卷调查方式,分析孕产妇艾滋病检测状况。结果:100例孕产妇,92例进行艾滋病检测,占92%,其中,孕早期有13例,占14.2%,孕中期有16例,占17.4%,孕晚期有11例,占11.9%,分娩时有52例,占56.5%,分娩时检测率明显高于孕早期、孕中期和孕晚期,差异显著(P<0.05)。同时,文化程度、年龄和妊娠次数均属于艾滋病检测的影响因素。结论:针对孕产妇而言,早期进行艾滋病检测,显得尤为重要,是控制艾滋病母婴传播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9.
艾滋病对患者个人及其家庭社会影响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通过研究HIV/AIDS对个人及其家庭社会的影响,了解HIV/AIDS对个人及其家庭社会影响程度,为农村地区艾滋病防治提供参考。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方法进行调查,通过问卷调查HIV/AIDS组与对照组就业状况、HIV/AIDS健康状况及与其他人的交往等,进行两组社会影响对比分析。结果HIV/AIDS组患者由于艾滋病的影响,其就业率、目前健康状况与其他人的交往频度等均低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IV/AIDS影响着患者个人及其家庭社会活动的多个方面,使其就业率下降,社会交往频度降低,家庭完整性受到破坏,对患者个人及其家庭产生较大的社会影响。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艾滋病高发地区大学生的艾滋病相关知识水平及其影响因素,为构建有效的健康教育模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取随机整群抽样方法,选择艾滋病高发区河南省某综合大学在校非医学类大学生为调查对象,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进行调查。结果艾滋病相关知识总知晓率为59.4%,传播途径知识知晓率为62.3%,预防知识知晓率为63.1%,其他知识知晓率为52.5%,艾滋病知识得分在不同性别、不同家庭来源地、不同年级、不同学生类别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河南省艾滋病高发地区某高校大学生艾滋病知识知晓率较低,不同特征的大学生对于艾滋病知识的掌握有差异,今后大学生艾滋病健康教育的开展要有针对性和重点性。  相似文献   

11.
2001—2007年惠州市艾滋病流行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惠阳区当地人群和外来民工中艾滋病的感染状况、流行特征及其相关因素,为预防控制艾滋病的流行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1~2007年惠阳区检测确认报告的艾滋病感染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01~2007年惠阳区发现艾滋病感染者64人,其中本区户籍感染者21人;本区外户籍感染者43人;2007年发现病例占42.19%;高危人群发病占76.56%;一般人群发病占7.81%。结论惠阳区艾滋病流行呈增长趋势,并由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蔓延扩散,需要加大大众防治艾滋病的宣传和高危人群的干预力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河南省艾滋病高发区非艾滋病居民的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情况和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对当地非艾滋病居民进行问卷调查;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有效调查874人,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为77.3%;年龄、性别、文化程度是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情况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河南省艾滋病高发区非艾滋病居民艾滋病相关知识掌握较好,应加强女性、年龄较长者和文化程度较低者的艾滋病相关知识宣传。  相似文献   

13.
14.
艾滋病患者服药依从性影响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某省艾滋病患者高效联合抗病毒疗法的服药依从性及其相关因素。方法抽取3个县区,以服药的艾滋病患者作为调查对象,分别就服药依从性的各种影响因素进行访谈问卷调查。结果药物副反应、服药督导、随诊的次数与病人停药有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等与病人停药无关,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由于服药依从性的好坏直接影响着病人的治疗效果及对治疗计划的实施,所以在采取有效的抗病毒治疗后,必须提高服药依从性,对改善病人的治疗效果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成人艾滋病(AIDS)患者心电图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方法:本文为回顾性研究,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宜春市人民医院2021年3月—2023年2月收治的100例成人AIDS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于本院健康管理中心进行体检的200例HIV阴性者作为对照组。两组均进行常规心电图检查,分析心电图检查结果情况,比较两组心电图结果差异,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成人AIDS患者心电图异常相关影响因素。结果:观察组心电图总异常率57.00%高于对照组的3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窦性心动过速发生率为18.00%、窦性心动过缓发生率为13.00%、ST-T段改变发生率为10.00%、右房室肥大发生率为6.00%、左房室肥大发生率为5.00%、QT间期延长发生率为3.00%。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50岁、合并心脏疾病、CD8+T淋巴细胞≥500/μL是艾滋病患者心电图异常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AIDS患者心电图异常率较高,心电图特征多为窦性心动过速,窦性心动过缓,ST-T段改变等。心电图异常与年龄、合并心脏疾病、CD8+...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艾滋病住院患者生存质量现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采取相应措施提供数据支撑。方法采用HIV/AIDSQOL-46量表对河南省上蔡县中医院2014年10月1日至15日收治的56例艾滋病住院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AIDS住院患者的生存质量各维度评分及总分均较常模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病因及病情程度与生存质量呈负相关,经济因素、自理能力及医护人员的医疗技术与生存质量呈正相关。结论艾滋病住院患者生存质量较低。外界支持、医疗及护理技术的提高有利于艾滋病住院患者生存质量提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珠海市已接受艾滋病抗病毒治疗患者的生存质量,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选择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和遵义医学院第五附属医院接受艾滋病抗病毒治疗的患者318例,采用WHQOL-HIV-BEEF中文版测量生存质量简表对318例在治患者进行调查分析。结果治疗患者的生存质量在生理领域[(13.37±3.02)分]、心理领域[(12.60±2.85)分]、独立程度领域[(12.72±2.81)分]、社会关系领域[(12.38±2.62)分]得分低于全国常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精神领域[(12.59±3.77)分]高于全国常模(P0.05)。文化程度、居住地、职业、收入、年龄、性别、感染途径等是影响治疗患者的生存质量的主要因素。结论文化程度、就业和收入等社会经济特征对治疗患者生存质量有明显影响作用;应加大对艾滋病抗病毒治疗患者,特别是农村、女性和无业治疗患者的社会关怀支持力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社区居民艾滋病知识掌握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进一步开展有针对性的艾滋病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从农村和城镇各抽取400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调查对象艾滋病知识知晓率为90.50%,城镇居民艾滋病知识知晓率高于农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3.50%vs 87.50%,χ2=51.62,P<0.001)。除"与艾滋病感染者共用注射器有可能得艾滋病吗?"外,其他7条知识点、美沙酮替代吸毒疗法、无偿献血和艾滋病治疗知识回答正确率在农村和城镇居民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美沙酮替代吸毒疗法知识回答正确率低于无偿献血和艾滋病治疗知识。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年龄、文化程度和宣传栏广告栏为知识掌握程度的促进因素,而性别为阻碍因素。结论:社区居民艾滋病知识知晓率仍然需要进一步提高,并根据人群特点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或方式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活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海南省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患者(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 HIV/AIDS)参加抗病毒治疗(antiretroviral therapy, ART)在治与脱失的现状,分析治疗脱失的影响因素。方法 本研究选取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抗病毒治疗子模块中海南省2005—2022年启动ART治疗的HIV感染者,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共纳入4 286例研究对象,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其脱失情况及影响因素。结果 4 286例研究对象中,男性3 718例(86.7%),性别比为6.55∶1;未婚者占58.4%;年龄为(39.68±13.17)岁;同性性传播占49.8%;WHO临床分期Ⅰ期占84.3%;治疗方案含依非韦伦(efavirenz, EFV)方案占71.7%。共随访19 677.44人年,总体脱失率为0.80/100人年,开始抗病毒治疗第1年内脱失率为21.10/100人年。Cox回归分析显示,开始治疗时间为2016—2022年(AHR=2.40,95%CI:1.40~4.10...  相似文献   

20.
影响我国艾滋病防治的伦理因素及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医方、患者和社会三个方面探讨了当前影响我国艾滋病防治效果的一系列伦理问题,分析了艾滋病疫情难以得到有效控制的原因,据此提出了若干合理化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