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 了解高龄孕妇妊娠期合并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分娩方式及妊娠结局。方法 收集2010年1月至2016年12月上海市长海医院产科住院分娩的孕产妇10508例的病历资料,根据分娩年龄分为高龄组(≥35岁)及非高龄组(<35岁),应用χ2检验比较两组在妊娠期合并症及并发症的发生率、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指征构成比、孕产妇及围产儿结局的差异。结果 2010至2016年高龄孕妇比例持续上升。高龄组剖宫产率达67.08%且剖宫产指征中社会因素达42.88%。高龄组妊娠期糖尿病、胎膜早破、前置胎盘、胎盘植入异常及产后出血的发生率显著高于非高龄组。高龄孕妇在妊娠期高血压、子痫前期、慢性高血压合并妊娠的发病率上高于非高龄孕妇。高龄组的妊娠期合并肝脏疾病、泌尿系统疾病、甲状腺功能异常、血栓性疾病以及恶性肿瘤的发生率较非高龄组增加。围产儿结局中新生儿窒息、围产儿死亡及早产儿的发生率在高龄组均高于非高龄组。结论 高龄孕妇妊娠期合并症及并发症、不良妊娠结局发生风险显著升高,应提倡适龄妊娠并加强高龄妊娠围产期监护。  相似文献   

2.
192例高龄产妇妊娠与分娩结局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高龄对孕产妇围生期结局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住院分娩的高龄孕产妇192例,对其合并症、并发症以及围生期结局进行分析,并以200例正常年轻孕妇作为对照。结果:高龄孕产妇的妊娠期、分娩期并发症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P〈0.01)。围生儿结局中新生儿出生体重及双顶径均低于正常对照组。结论:做好高龄孕产妇围生期保健工作,对防治其合并症、并发症和降低围生儿不良结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郑楚銮  黄菊 《河北医学》2008,14(12):1453-1455
目的:探讨高龄妊娠的合并症、并发症及围生儿结局。方法:对我院2003年1月至2007年12月783例高龄妊娠(年龄≥35岁)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并与同期非高龄妊娠(年龄<35岁)780例进行对照。比较两组妊娠分娩的并发症、合并症、剖宫产率及围生儿结局。结果:高龄组妊娠高血压疾病、产后大出血、妊娠合并子宫肌瘤、巨大儿、围生儿死亡及剖宫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高龄妊娠合并症、并发症及剖宫产率均高于非高龄妊娠。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加强高龄孕妇的孕期规范管理,降低母儿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率。方法选择2014年6月~2015年5月在我院行孕期保健并分娩的高龄孕妇260例作为观察组,选择同期未系统进行孕期保健随机门诊就诊且在我院分娩的高龄孕妇249例作为对照组。研究分析两组孕妇的孕产期合并症、并发症的发生率及围生儿情况。结果孕妇系统进行产前检查及加强保健,观察组孕产妇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等大部分病理妊娠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围生儿不良结局低于对照组(P0.05),少部分病理妊娠发生率两组虽无明显差异(P0.05),但母婴预后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为降低高龄孕产妇的不良妊娠结局,对高龄孕妇进行系统管理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35岁以上高龄初产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2004年12月在我院分娩的52例35岁以上高龄单胎初产妇(观察组),并选择同期分娩的104例30岁以下单胎初产妇(对照组)作为对照,比较两组孕妇妊娠期糖尿病、妊娠高血压疾病、早产、低体重儿及剖宫产发生率的差异。结果:高龄组妊娠合并糖尿病、妊娠高血压疾病、早产、低体重儿及剖宫产的发生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新生儿畸形率及围产儿死亡率差异无显著性。结论:高龄孕妇合并症与并发症明显增加,剖宫产率升高,应当避免高龄妊娠。  相似文献   

6.
146例高龄孕妇妊娠结局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了解146例高龄孕妇妊娠的结局。方法对2003-2006年146例高龄孕妇妊娠并发症、剖宫产率及妊娠结局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年中,高龄孕妇逐年增高,高龄组妊娠高血压疾病、妊娠期糖尿病及产后出血发生率均高于非高龄组(P<0.01),巨大儿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龄组剖宫产率明显增高(P≤0.01)。结论高龄孕妇应定期产前检查,预防、及时诊治妊娠合并症及并发症。  相似文献   

7.
75例高龄孕妇对妊娠结局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舒为群  周勤  漆洪波 《重庆医学》2003,32(11):1541-1543
目的 分析40岁以上高龄孕妇妊娠结局。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3年5月~2002年5月在我院分娩的75例≥40岁高龄单胎孕妇,并选择同期分娩的年轻孕妇作为对照。结果 高龄组妊娠合并症、并发症及剖宫产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新生儿畸形率及围产儿死亡率差异无显著性。高龄初产妇与经产妇相比,妊娠合并症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但臀位发生率高于高龄经产妇,剖宫产率亦高于高龄经产妇。结论 高龄孕妇合并症与并发症明显增加,剖宫产率升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高龄孕妇妊娠合并症、并发症及对新生儿的影响,高龄孕妇的心理障碍及干预措施,为临床咨询和处理提供依据。方法对2006~2008年广汉市医院分娩的35岁以上的高龄孕妇197例与同期分娩的非高龄孕妇3109例进行临床对比分析。分别从两组妊娠合并症、并发症如妊娠高血压疾病、巨大儿、胎膜早破、早产、前置胎盘、胎盘早剥、妊娠期糖尿病、心理障碍等进行比较。结果高龄妊娠组的妊娠合并症、并发症、剖宫产率、心理障碍等明显高于非高龄妊娠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①近几年高龄孕妇逐渐增多;②高龄妇女的妊娠合并症、并发症发生率均高于非高龄组。③高龄妇女剖宫产率明显高于非高龄组。(4)高龄妇女心理障碍明显高于非高龄妇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孕妇血糖管理对改善妊娠结局和减少围生儿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3年来我科住院72例妊娠期糖尿病孕妇,按血糖管理程度分为达标组和对照组各36例。分析两组孕产妇妊娠结局和围生儿并发症方面的差异。结果经临床血糖管理后,达标组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胎膜早破及产后感染以及巨大儿、早产儿、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加强妊娠期糖尿病孕妇的血糖管理,及时诊断和治疗,促使血糖达标,可以有效改善妊娠结局,降低围生儿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高龄产妇的妊娠结局。方法将我院2012年7月-2013年6月收治的180例高龄产妇设为观察组,选择同期400例非高龄产妇设为对照组,比较分析2组产妇的妊娠期并发症、妊娠期合并症、分娩方式、母婴结局情况。结果观察组妊娠期并发症及妊娠期合并症的发生率、剖宫产率、新生儿不良结局等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对高龄孕产妇应做好孕前、孕期宣教及精神心理支持,做好围生期产前检查工作,加强监护和管理,对妊娠并发症和合并症进行合理干预和治疗,做好母儿的各种抢救预案,确保高龄孕产妇安全度过围生期,确保母婴安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高龄妊娠对母儿的影响,以提高对高龄妊娠母儿高风险率的认识。方法对高龄组(215例)和适龄组(688例)产妇的妊娠合并症及并发症、围生儿情况、剖宫产、难产助产及徒手剥离胎盘术的发生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妊娠期糖尿病、胎膜早破和产后出血发生率高龄组均高于适龄组(P<0.01),巨大儿、早产儿、低体质量儿、新生儿窒息发生率高龄组均高于适龄组(P<0.01),剖宫产率、产钳和胎吸助产率及胎盘黏连徒手剥离术发生率,高龄组均高于适龄组(P<0.01)。结论高龄妊娠分娩母儿风险明显上升,阴道自然分娩率下降,剖宫产及难产助产率明显升高,应加强对高龄产妇的产前检查及产时监护,以提高风险意识,确保母儿安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高龄初产妇妊娠与分娩过程中合并症、并发症的发生率及剖宫产率,分析高龄因素对产妇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07年1月至2009年12月期间住院分娩的84例高龄初产妇(初次生产年龄≥35岁)作为观察组,同时随即抽取86例年轻初产妇(初次生产年龄<35岁)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间妊娠合并症、并发症及剖宫产率。结果:观察组妊娠期糖尿病、心脏病、子宫肌瘤、妊高症、产后出血等合并症与并发症及剖宫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高龄是妊娠合并症与并发症及剖宫产的重要危险因素,应加强高龄初产妇的围生期保健,采取积极的预防和干预措施,防止并发症的发生,合理控制剖宫产率,保障母婴生命安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孕前体重及孕期体重增长对妊娠合并症及不良妊娠结局的影响及关系,为孕期保健及降低孕期并发症、改善母婴结局提供依据。  方法  收集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期间在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人民医院住院分娩的合并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高血压等疾病及分娩巨大儿的单胎活产产妇603例,根据孕前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及孕期体重增加(gestational weight gain,GWG)标准分别分为低体重组31例、正常体重组365例、超重组146例、肥胖组61例及体重增加不足组163例、体重增加正常组230例和体重增加过多组210例,对各组孕期并发症及不良妊娠结局,如剖宫产率、肩难产、巨大儿出生率、低出生体重儿、入住NICU率等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  孕前肥胖是子痫前期影响因素;不同孕前BMI孕妇的子痫前期、剖宫产、早产、低出生体重儿及转NICU的发生率随着孕前BMI的递增依次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孕期体重增长各组的巨大儿、肩难产、子痫前期及剖宫产的发生率随着GWG的升高依次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  孕前BMI过高及孕期体重增加过度均会增加妊娠期并发症的发生,并导致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的升高。医院及社会应进一步加强孕妇孕期体重管理和教育,对孕期体重进行全程干预,以减少妊娠合并症及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何冰 《吉林医学》2014,(20):4404-4406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孕妇血糖的控制对母体、围生儿并发症和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对定期产前检查的80例妊娠期糖尿病孕妇入院资料进行分析,医护人员将孕妇分为两组,每组有40例孕妇。对照组孕妇在妊娠期血糖控制不满意,试验组孕妇在妊娠期对血糖控制满意,比较两组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羊水过多、剖宫产、巨大儿、早产等情况。结果:试验组孕妇中1例孕妇发生妊娠期高血压疾病,2例孕妇发生感染,1例孕妇产后出血,2例孕妇羊水过多,其剖宫产率为20%,均低于对照组孕妇(剖宫产率为37.5%);试验组孕妇中有2例孕妇早产儿,1例患儿胎儿窘迫,2例患儿新生儿低血糖,低于对照组孕妇。结论:临床上,医护人员要重视血糖筛查,及时诊断妊娠期糖尿病,有效控制血糖,能够有效的改善产妇妊娠结局,减轻孕妇及其新生儿围生期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糖耐量降低对妊娠预后的影响。方法:将157例糖耐量降低者及55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与1315例正常者的妊娠预后进行比较。结果:糖耐量降低组巨大儿、新生儿窒息率,合并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剖宫产率明显高于正常组,糖耐量降低组孕妇年龄较大,孕前体重较重。结论:糖耐量降低孕妇妊娠期并发症、手术产率、围生儿病率均高于正常孕妇。  相似文献   

16.
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终止妊娠的临床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的终止妊娠时机、方式及预后。方法328例重度子痫前期和子痫患者按发病孕周分为早发型(34周前发病)112例与晚发型(34周后发病)216例,分析比较其终止妊娠的时机、方式、围产儿结局、产妇并发症情况。结果早发型子痫前期孕妇大多在治疗效果不佳的情况下及时终止妊娠,以阴道分娩为主,剖宫产率(29.46%)明显低于晚发型(70.37%),围产儿病死率(34.82%)明显高于晚发型(5.09%);112例早发型孕妇中发生并发症32例(28.57%),216例晚发型孕妇中发生并发症61例(28.24%),二者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由于适时终止妊娠,无产妇死亡。结论及时终止妊娠是早发型子痫前期重要的处理方法,可以有效地避免产妇严重的并发症,对于估计胎儿存活可能性小的,应以阴道分娩为主,以减少剖宫产对母体的创伤。  相似文献   

17.
林丽 《中外医疗》2016,(21):37-39
目的:分析剖宫产后出现瘢痕子宫再妊娠结局和并发症。方法整群选取2013年10月—2016年5月该院收治的剖宫产后出现瘢痕子宫再妊娠106例孕妇资料予以回顾性地分析,将其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该院正常妊娠94名孕妇作为对照组,对两组妊娠结局和并发症情况进行对比。结果两组妊娠不良结局总发生率和新生儿窒息率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1.56±1.36)h、产后出血量(682.60±45.75)mL均比对照组(0.80±0.20)h、(265.58±28.60)mL多,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剖宫产率与总并发症率61.32%与19.81%均比对照组24.47%与3.19%高,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瘢痕子宫再妊娠于剖宫产手术后易发,需提高临床医师和孕妇重视度,并积极采取有效干预措施,以促进产妇妊娠结局优化,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羊水过少对围产儿的影响及处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足月妊娠羊水过少对围产儿的影响及临床处理方法。方法:对我院2007年1~12月间收治的228例羊水过少病例(观察组)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以同期240例正常羊水足月妊娠孕妇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妊娠并发症、围产儿情况及分娩方式的差异。结果:观察组延期及过期妊娠(36.4%)、胎儿生长受限(11.4%)、妊娠高血压综合征(19.7%)、剖宫产(82.0%)、胎儿宫内窘迫(33.3%)、羊水Ⅱ、Ⅲ度污染(36.8%)、新生儿窒息(9.2%)及低体重儿(11.4%)的发生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羊水过少对胎儿危害极大,一经确诊应尽早结束妊娠,可放宽剖宫产指征,以改善围产儿的结局。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高龄产妇生育现状,并与同期适龄产妇并发症、妊娠不良结局情况进行比较分析。 方法 选择2018年7月—2019年10月期间在舟山市普陀区人民医院妇产科分娩的高龄产妇310例,作为观察组,并选择同期进行分娩的适龄产妇31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产妇分娩方式、并发症以及妊娠不良结局发生情况。 结果 观察组剖宫产比例(20.00%)明显高于对照组(6.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自然分娩比例为54.19%、无痛分娩比例为25.81%,对照组自然分娩比例为65.16%、无痛分娩比例为28.39%(均P>0.05)。观察组子痫前期、产后出血、前置胎盘以及妊娠期高血压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并发症中最典型的为子痫前期,观察组与对照组发生率分别为19.03%、5.16%,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047,P=0.003);观察组巨大儿、低体重儿、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 结论 高龄产妇更容易发生子痫前期、产后出血、前置胎盘以及妊娠期高血压等并发症,新生儿多出现巨大儿、低体重等不良妊娠结局现象,分娩方式方面则多选择无痛分娩或者剖宫产。对于高龄产妇而言,需要做好围产期保健工作,尽可能降低并发症以及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确保母婴安全。   相似文献   

20.
Objective To compare the medical outcomes of infants delivered by cesarean section with those of infants delivered vaginally. Methods A total of 301 healthy women with cesarean section and a matched control group of 301 women delivered vaginally were identified at three district-level hospitals in Shanghai from May 2001 to February 2003. Two groups were matched according to their medical indications for cesarean section. Their infants were assessed at delivery, 1 month, 6 month and 1 year after birth. Results The incidence of neonatal complications and infant morbidities at all measurement occasions did not differ significantly between groups. Rehospitalization was found to be more likely among infants delivered by cesarean section in the first month after birth. However, there was no difference between two groups in the incidence of rehospitalization in the first year after birth. Cesarean section was also associated with a higher risk of infant diarrhea (adjusted relative risk=1.25, 95% CI: 1.01, 1.56). Conclusion Infants did not have health benefits from cesarean section if the pregnancy was at low risk.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