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伦踪芳 《医疗装备》2011,24(11):13-14
1介入放射学概念 介入放射学(Interventional Radiology,IVR)是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后期发展起来的、由影像医学与临床微创医学相结合的边缘医学学科,是在临床影像医学设备(X-ray、间接X-ray与DSA、CT、MR、B-us等)的引导下,通过经皮穿刺途径或人体原有孔道,将特制的导管导丝等细微器械插至病变部位进行诊断性造影和治疗,或采集活体组织标本,进行病理学、细胞学、细菌学及生化检查等。  相似文献   

2.
介入放射学工作者剂量估算方法探讨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介入放射学工作者已成为放射诊断工作群体中最有代表性的一部分。由于在诊视床边长时间曝光下进行操作及所处的辐射场与传统X射线诊断的差异,介入放射学工作者的外照射监测剂量明显比传统X射线诊断外照射剂量高[1]。通常认为个人剂量计测量值是多数外照射监测中受照剂量的恰当量度,但此种方法无法准确和真实反映介入放射学工作者的全身有效剂量。为此,在该方面进行了探讨研究。1介入放射学工作者剂量估算方法──分部相加法1.1准备工作对46名介入放射学工作者进行为期3个月的剂量监测。每次操作前,将剂量元件分别佩戴在铅胶帽外、铅围…  相似文献   

3.
介入放射学与辐射防护   总被引:10,自引:6,他引:10  
介入放射学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在国内外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研究。  相似文献   

4.
介入放射学是在现代医用X线影像监控下进行一系列诊疗操作,达到诊断或者治疗疾病目的的一门学科。由于具有创伤小,疗效好的特点,它一出现便得到飞速的发展并形成了一套成熟而完整的体系,使放射学跨入了临床科室的行列。  相似文献   

5.
介入放射学辐射防护状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入放射学就是在X射线透视引导监控下,通常在局部麻醉和/或镇静下,经皮或者其他途径进行的介入性诊断和治疗的操作技术,如病灶定位、治疗等[1]。按照操作项目,介入放射学可大致分为血管内介入操作和非血管性介入操作两大类。  相似文献   

6.
介入放射学是一门新兴的临床学科,由于其疗效佳,损伤小,临床应用日益广泛。介入操作者和患者也成为继核医学之后受到较高辐射剂量的群体,引起国际放射防护部门的高度重视。作者就介入放射学辐射防护的特点、现状、存在的问题及控制措施研究进行概述。  相似文献   

7.
介入放射学是一门新兴的学科,自20世纪60年代兴起,到70年代逐步应用于临床,开辟了诊断和治疗的新途径,由于导管技术的完善,电视影像技术、电子计算机等现代化技术的发展,使介入放射学更加迅速地发展起来,也由于介入放射学诊断和治疗具有创伤小、精度高和疗效快之特点,使之倍受欢迎。但是,由于操作过程中工作人员几乎完全暴露在X射线剂量较高的辐射场中,而且操作时间又较长,使受照剂量较高,因此,介入放射学的放射防护显得尤为重要,只要做好防护,可以把危害降低到最低点,以保护医务人员的身体健康,从而也能更好的为病人服务,本文在该方面进行了初步探讨,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8.
介入放射学(Interventional Radiology,IVR)是指应用现代X射线诊断手段,利用导管、穿刺等技术对某些疾病进行非手术治疗、明确病变性质和取得组织学、细菌学,以及生理、生化等资料的一门崭新技术学科[1]。  相似文献   

9.
[目的]为介入放射学提供符合辐射防护最优化的防护用品.[方法]根据防护最优化的原则和屏蔽防护的原理,针对国产500mA透视X射线机的特点,设计介入防护装置;模拟介入手术条件;测试在不同防护条件下介入手术者身体主要部位的散射线;设计安全、轻便、舒适的个人防护用品.[结果]研制出一套由4部分组成的介入防护装置和4种个人防护用品.[结论]介入防护装置与适当的个人防护用品相结合,不仅达到比较理想的防护效果,减轻介入手术医生60%以上的负重,而且价位适中,对大多数利用国产透视X射线机开展介入放射诊断和治疗的地、县级医院,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介入放射学防护用品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为介入放射学提供符合辐射防护最优化的防护用品。方法 根据防护最优化的原则和屏蔽防护的原理,针对国产500mA透视X射线机的特点,设计介入防护装置;模拟介入手术条件;测试在不同防护条件下介入手术者身体主要部位的散射线;设计安全,轻便,舒适的个人防护用品。结果 研制出一套由4部分组成的介入防护装置和4种个人防护用品。  相似文献   

11.
介入放射学就是医学影像加上微创外科,是在医学影像设备监视导向下,利用较小的创伤手段,达到诊断和治疗为目的的医疗手段的总称,具有微创性、可重复性、定位准、疗效高、见效快、并发症少、恢复快的特征。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广州市介入放射学防护状况,为制定防护管理措施提供依据。方法现场调查,按各医院介入手术通常用的曝光条件,放置标准水模体,测试介入机房防护情况及介入操作者受照剂量。结果机房防护监测结果显示,机房门、观察窗和墙体防护水平均符合国家标准;介入放射工作时介入操作者的操作位各测试点剂量率范围为1.0~657.2μGy.h-1,剂量率平均值以上臂和胸部最高,分别为338.2和335.7μGy.h-1,最高值超过国家标准4.38倍;使用床板上球管透视操作者操作位各测试点受照剂量明显高于床板下球管透视操作者,其胸部和上臂受照剂量分别为后者的2.55倍和4.93倍;组合使用床边悬挂可活动式铅玻璃防护屏加上地面可移动式铅板防护推车防护,操作位各测试点的受照剂量率均可降到国家标准限值以下。结论被调查单位从事介入放射工作操作者所受辐射超过国家标准。附加组合防护设施可有效降低介入操作者所受辐射危害。应加强介入放射工作的防护和从事介入放射工作的工作人员防护意识教育。  相似文献   

13.
了解沈阳军区介入放射学(简称介入放射)工作人员健康状况,为保障从业人员的健康和安全提供依据,按照国家标准规定的方法,对176名介入放射工作人员进行职业健康检查。结果表明,介入放射工作人员部分健康检查指标如淋巴细胞微核率、WBC异常率和症状发生率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应加强介入放射工作人员的放射防护管理,改善防护条件,确保其职业健康。  相似文献   

14.
介入放射学工作者健康状况动态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入放射学工作者在临床上是一类特殊的放射工作人员,有的单位并不将其纳入放射工作人员的管理范围,在实际工作中,这部分人员因操作原因防护受到一定的限制,受照剂量也普遍高于其他放射工作人员.为了解这部分人员的健康状况,以利改善介入放射学工作者的防护条件,进而为其纳入放射人员的管理范围提供科学依据,我们根据<放射工作人员健康管理规定>的要求,于1997~1999年对156名介入放射学工作者的健康状况进行了连续观察,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15.
介入放射学临床应用日趋广泛。特别是近几年我国介入放射技术发展迅速,极大地提高了多种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6.
介入放射学诊疗医生健康状况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随着介入放射学诊疗技术的迅速发展 ,从事介入放射学临床应用和基础研究的人员日趋增多。介入放射学诊疗技术与一般放射学技术相比 ,操作人员受照时间长 ,距射线装置近 ,易受到较多射线照射。因此 ,为深入了解这部分人员的受照剂量及对健康的影响 ,加强对职业人员的健康管理 ,我们对山东省部分从事介入放射学的工作人员进行了健康状况及辐射效应分析 ,现报告如下。1 调查对象与方法1 1 调查对象 介入放射组 :县级以上医疗单位从事心、脑血管造影以及肿瘤检查、诊断治疗的医务人员 180例 (男 13 4例 ,女 46例 ) ,年龄 2 2~ 66岁 ,介入放…  相似文献   

17.
目的 通过分析介入放射学术前和术中对患者剂量影响的关键环节,探讨术前和术中对患者的辐射防护。方法 通过对介入放射学实施流程的分析和查阅相关的文献,研究介入放射术中患者剂量的控制方法。结果 患者辐射防护应注意多方面的影响,并关注术中可利用的多种剂量数据。结论 合理的术前规划和完善的术中患者剂量管理与控制是减少患者吸收剂量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8.
电离辐射可导致机体造血系统损伤[1,2],急性照射或长期小剂量照射后,血细胞损伤效应出现得早而且明显[3]。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保障介入放射学工作者的健康与安全。方法 现场调查,模拟介入放射治疗手术条件,测定介入手术操作者的受照剂量。结果 对已开展介入治疗手术的20家单位调查,17台X射线机测定结果表明,介入手术操作者身体主要部位受照剂量的平均值超过国家标准(43μSv·h-1)的7~23倍。结论 初步摸清了全市介入放射学防护状况,为加强监督管理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0.
介入放射学的技术防护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减少介入工作者及受检者的X射线辐射剂量。方法 根据各种有关X射线防护的理论及实际操作经验,探讨介入放射学的技术防护。结果 技术防护贯穿每台介入手术的全过程,是介入防护的重点。结论 介入工作者应不断增强防护意识,提高操作技能,规范操作过程,尽量将X射线可能带来的危害降低到最低限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