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硒镉联合作用的不同染毒方式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亚硒酸钠和氯化镉在联合作用时的不同染毒方式。方法检测亚硒酸钠和氯化镉在同时经口染毒时肝肾组织中的硒、镉含量以及同时腹腔注射染毒时镉在肝组织中的含量和在肝细胞器中的分布。结果经口染毒时,氯化镉对低剂量硒染毒时肝肾组织中的硒含量无明显影响,低剂量硒在实验早期可使肝肾组织中的镉含量增高,在实验后期又使肝肾组织中的镉含量下降,高剂量的亚硒酸钠和氯化镉彼此降低其在肝肾组织中的含量。腹腔注射染毒时亚硒酸钠对氯化镉在肝组织中的含量以及在肝细胞器中的分布没有明显影响。结论经口或腹腔注射同时染毒亚硒酸钠和氯化镉仍不失为研究硒镉联合作用的适宜染毒方式。为了避免硒镉形成复合物和硒镉彼此影响吸收,采用经口和腹腔注射的混合染毒方式,值得推荐。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燃煤型砷中毒病区不同人群发砷含量与年龄、性别、病情的关系。方法:发砷测定采用DDC-Ag法。结果:病区砷中毒患者和病区正常对照组发砷含量均呈20倍以上高于非病区正常对照组;患者发砷含量有随病情轻重程度而增高的倾向;正常人群中发砷含量男高于女的现象在燃煤型砷中毒患者和病区对照者中不再存在,且反有女性高于男性的倾向;患者发砷含量有随年龄增加而增高的趋势,主要是女性患者发砷含量随年龄增加而增高的因素造成的。结论:发砷含量与环境煤砷污染有密切关系,发砷含量显著升高是燃煤型地方性砷中毒病区存在的主要特征之一;没有临床表现的病区砷毒接触者,可考虑称为亚临床砷中毒患者以引起对其防治的重视,而对此类患者存在的判断,发砷含量显得更为重要。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慢性砷中毒对小鼠心肌细胞超微结构的改变,为探讨砷对心脏毒性作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选取健康成年昆明小鼠40只,雌雄各半,分为对照组、慢性砷中毒染毒组(15mg/L含砷水),自由饮水3个月。建立慢性砷中毒动物模型后,测定各组小鼠心脏中砷含量,采用HE染色观察心肌组织的病理变化,透射电镜观察小鼠心肌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1.染毒组小鼠心脏中砷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HE染色观察染毒组心肌细胞肿胀,形态不规则,排列紊乱;3.电镜下观察染毒组心肌细胞肌原纤维排列紊乱,结构不清,线粒体嵴断裂,存在线粒体空泡化。结论:砷中毒可致心肌细胞病理及超微结构改变。  相似文献   

4.
饮水砷暴露大鼠血砷、尿砷和组织砷含量测定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饮水砷暴露大鼠血砷、尿砷和各脏器组织中砷含量的分布。方法将32只健康Wistar大鼠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对照(自来水)组和低(50μg/L)、中(150μg/L)、高(450μg/L)浓度亚砷酸钠染毒组,每组8只,雌雄各半。采用自由饮水方式进行染毒,每只大鼠每日饮水消耗量约37 ml,连续染毒4周后,取尿样测定尿砷;并处死大鼠测定血砷及肝、肾、肺、心、脾、脑组织重量、脏器系数及砷含量。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第2周时低浓度亚砷酸钠染毒组大鼠体重较高,第4周时中、高浓度亚砷酸钠染毒组大鼠体重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中浓度亚砷酸钠染毒组大鼠肝脏脏器系数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大鼠肾、肺、心、脾、脑的脏器系数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比较,高、中、低浓度亚砷酸钠染毒组大鼠血、尿、脾、肾组织和高、中浓度亚砷酸钠染毒组大鼠心、肝、肺、脑组织砷含量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着染砷浓度的增加,血砷、尿砷和各脏器组织中的砷含量均呈上升趋势。相同浓度亚砷酸钠染毒组不同脏器中的砷含量不同,脾组织中砷含量最高,脑组织中最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砷,尿砷与各脏器组织中砷含量均显著相关(P<0.05)。结论饮水砷暴露大鼠体内各脏器组织中均有砷蓄积,但分布并不均匀;血砷和尿砷含量均可一定程度反映砷在体内的负荷情况。  相似文献   

5.
利用CCl_4亚急性中毒动物模型发现:CCl_4对大鼠亚急性中毒引起肝匀浆MDA含量显著升高,Schiff碱荧光强度显著增强,并伴随肝匀浆GSH含量显著降低,肝匀浆TG含量显著升高,血清SGPT活性显著增高,这三项肝损害指标变化与LPO指标变化存在平行关系。肝线粒体和微粒体MDA含量均显著升高,肝线粒体标志酶SDHase活性和肝微粒体标志酶G-6-Pase活性均显著降低,且分别与各自亚细胞器MDA含量升高存在平行关系。结果表明:CCl_4亚急性中毒引起肝脏损害的机理之一是LPO;CCl_4亚急性中毒引起肝细胞中的线粒体和微粒体发生LPO损害作用。  相似文献   

6.
测定了大鼠游泳60min和180min后血清、肌肉和肝组织亚细胞组分中脂质过氧化反应产物丙二醛的含量。结果发现,游泳60min后,大鼠血清、肌肉和肝细胞线粒体和微粒体中的丙二醛含量显著高于安静对照组和实验对照组,肌肉和肝细胞胞浆中的丙二醛含量在运动前后无显著性差异,游泳至180min时,上述组分中的丙二醛含量均进一步增加。表明一定时间的游泳运动使脂质过氧化代谢产物增多,这可能是导致运动能力下降、支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铜转运P型ATP酶在离体肝细胞铜代谢及Wilson病 (WD)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WD患者和对照者离体培养肝细胞模型 ,经单用铜 (15mg/L)及铜加P型ATP酶阻滞剂矾酸钠 (18 39mg/L)、铜加P型ATP酶激动剂长春新碱 (0 5mg/L)孵育 ,差速离心分离肝细胞胞浆、溶酶体、线粒体和微粒体 ,在不同孵育条件下WD患者及对照组各亚细胞组分的铜含量分别对照分析。【结果】WD患者肝细胞各组分的铜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P型ATP酶阻滞剂与激动剂对WD患者肝细胞微粒体、质膜铜转运的作用均出现异常。【结论】WD患者肝细胞亚组分的铜转运P型ATP酶的功能障碍 ,在WD的发病机制中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亚慢性砷中毒大鼠肝脏环核苷酸变化与脂代谢紊乱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亚慢性砷中毒大鼠肝脏中环核苷酸变化及其与脂代谢紊乱的关系。方法 采用亚慢性毒性试验方法 ,大鼠经口灌胃染毒 ,试验期为 6周。实验结束后取肝脏测腺苷环一磷酸 (cAMP)、鸟苷环一磷酸 (cGMP)、一氧化氮 (NO)和丙二醛 (MDA)。结果 染砷大鼠肝脏中cAMP、cGMP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 .0 5 ) ,且肝脏中NO、MDA含量明显升高 ,有剂量反应关系 ,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 (P <0 .0 5 )。结论 亚慢性砷中毒大鼠第二信使系统平衡紊乱 ,肝脏内NO、MDA含量增多可能与脂质的分解、合成、转运等多环节出现障碍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不同浓度亚砷酸钠染毒对大鼠肝脏超微结构变化的影响。方法 将56只健康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记录尿砷含量以及观察肝脏病理形态学改变的情况。结果 低、中、高剂量组的尿砷含量均大于对照组,经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48.50,P<0.01),且随着亚砷酸钠剂量的增大,尿砷的含量也随着升高。与对照组比较,中、高剂量组的肝脏重量下降明显,经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246,P<0.05)。电镜下观察,低剂量组肝细胞细胞核异形,中、高剂量组出现细胞核畸形,肝细胞灶性坏死。结论 亚慢性饮水砷暴露会造成肝脏超微结构变化,且随着亚砷酸钠剂量的增加,肝脏的病理变化也随之加重。同时,SD大鼠尿砷含量增高,肝脏重量下降。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亚砷酸钠(NaAsO-2)对正常人淋巴细胞活力的影响,观察砷对抗氧化物质及抗氧化酶的作用,进一步探讨砷中毒的作用机制,为砷中毒预防和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抽取2名健康人血液,分离出淋巴细胞,分别采用不同浓度的亚砷酸钠(2、5、10、15、30、60 μmol/L)作用于淋巴细胞,采用四噻唑兰(MTT)还原法观察不同染毒时间(24、48、72 h)各染毒剂量组和对照组淋巴细胞生长情况;采用生物试剂盒测定淋巴细胞中谷胱甘肽(GSH)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丙二醛(MDA)含量.结果:与对照组相比,2、5 μmol/L染毒组淋巴细胞活力增强,10 μmol/L以上染毒组淋巴细胞活力降低,且存在时间-剂量交互效应(F=2.023,P<0.05).2~10 μmol/L染毒组淋巴细胞GSH含量增加,GSH含量在24、48、72 h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SOD活力增强、MDA含量降低;与2.5 μmol/L染毒组比较,15~60 μmol/L染毒组淋巴细胞GSH含量降低,SOD活力降低,MDA含量增加,且存在时间-剂量交互效应(F分别为13.382,7.483,7.715,P均<0.01).结论:10 μmol/L 以上NaAsO-2对淋巴细胞生长具有抑制作用,砷通过降低抗氧化物质含量和抗氧化酶活力引起抗氧化反应水平增强.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微小RNA-155(miR-155)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在砷对PC12细胞损伤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 培养大鼠肾上腺嗜铬细胞瘤12(PC12)细胞株,将细胞分为对照组和2.5、5、10、 20μmol/L NaAsO2染毒组;MTT检测细胞存活率,电镜观察各组细胞的超微结构,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检测miR-155和BDNF mRNA表达,蛋白印迹(Western blot)检测BDNF蛋白的表达。结果 电镜下发现各染毒组出现不同程度的细胞器损伤;与对照组比较,NaAsO2各染毒组(除2.5μmol/L组外)随染毒剂量的增加,PC12细胞存活率逐渐下降(P<0.05)、miR-155的表达量逐渐增加(P<0.05)、BDNF mRNA和蛋白表达量逐渐降低(P<0.05)。结论 NaAsO2对PC12细胞有直接毒性作用,miR-155及BDNF表达水平随染砷浓度增加而改变,其可能是致PC12细胞损伤的机制。  相似文献   

12.
测定了大鼠游泳60min和180min后血清、肌肉和肝组织亚细胞组分中脂质过氧化反应产物丙二醛的含量.结果发现,游泳60min后,大鼠血清、肌肉和肝细胞线粒体和微粒体中的丙二醛含量显著高于安静对照组和实验对照组,肌肉和肝细胞胞浆中的丙二醛含量在运动前后无显著性差异.游泳至180min时,上述组分中的丙二醛含量均进一步增加.表明一定时间的游泳运动使脂质过氧化代谢产物增多,这可能是导致运动能力下降、运动性损伤和疲劳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阐明饮食因素对药物氧化代谢影响的机制。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4组,分别以对照饲料、高蛋白、高脂肪、高碳水化合物饲料喂养,21d取材测定肝微粒体蛋白、细胞色素P-450含量,电镜观察肝细胞形态,SDS-聚丙酰胺凝胶电泳研究微粒体蛋白的分子量。结果:高蛋白饮食使分子量57000~58000的肝微粒体蛋白和细胞色素P-450含量及肝细胞浆内滑面内质网表面积增加。结论:高蛋白饮食增高肝酶水平对药物氧化代谢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亚砷酸钠亚慢性染毒对小鼠不同脏器的毒性作用及砷在不同脏器中的蓄积情况.方法 采用亚慢性毒性实验方法.昆明种小鼠60 只,按体重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C)、低剂量组(L)、中剂量组(M) 和高剂量组(H) 4组,每组15只,分别自由饮用蒸馏水及0.125 mg/kg、0.5 mg/kg 和2.0 mg/kg 的亚砷酸钠水溶液,连续染毒90 d,实验结束后光镜下对各组小鼠肝脏和肾脏进行组织学观察,采用火焰原子吸收法检测小鼠肝、肾组织砷含量.结果 不同剂量的亚砷酸钠能破坏小鼠肝、肾脏器的正常结构,肝脏和肾脏组织砷含量随着砷染毒剂量的增加而增加(P<0.01).结论 小鼠经不同剂量的亚砷酸钠染毒90 d后,可出现肝脏、肾脏等脏器损伤,推测砷在脏器的蓄积是造成损害作用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15.
砷对20个基因表达水平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目的:研究砷(亚砷酸钠)对20个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依据已报道的砷中毒机理,选择与其相关的20个基因,并设内对照和阴性对照,然后制备这些基因的寡核苷酸探针(长度在23-30mer之间),并制备寡核苷酸芯片。选取人正常肝细胞(L-02)培养并用不同浓度的砷染毒,提取染毒细胞的总RNA,纯化mRNA,反转录获第一链cDNA,并用Cy^3、Cy^5生物标记,切断后同已制备好的寡核苷酸的基因探针杂交,最后读片,根据信号强度并进行一定计算来判定砷对每个基因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0.5μM和2.0μM染砷组与对照组相比,C-myc癌基因、抗砷蛋白基因(ARS)和CAAT结合转录因子基因(CTF)的表达水平均出现下调,染砷2.0μM还可抑制肝细胞生长因子基因(HGF)表达,同时诱导p53抑癌基因表达。结论:砷可抑制CTF基因的表达,使基因转录的起始受阻,从而导致大部分基因表达水平下调,这可能就是砷遗传毒性的机理所在。  相似文献   

16.
ARGl基因的生物信息学和基因表达谱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ARGl进行生物信息学和基因表达谱分析,并对其可能的抗砷机理进行探讨。方法:对砷相关基因ARGl作进一步的生物信息学分析,用不同浓度砷染毒L-02细胞两周以上,抽RNA转膜作Northern杂交,以及人类多组织膜的Northern杂交。结果:Northern杂交结果显示该基因在未染毒L-02细胞中几乎不表达,在砷染毒细胞中该基因的表达量明显增加,在2.3Kb处有一个单一的条带,且随剂量增加表达量亦增加。生物信息学分析显示ARGl具有一个液泡-ATP酶(Vacuolar—ATPase,v—ATPase)样的功能域。结论:ARGl是一条新的全长抗砷相关基因,其抗砷机理可能是通过液泡-ATP酶介导的。  相似文献   

17.
对大鼠血浆、肝脏和腓肠肌亚细胞组分中超氧化物歧化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和丙二醛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在大鼠血浆、腓肠肌和肝脏三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的活性和丙二醛含量由高至低的顺序依次为肝脏、肌肉、血浆,均有显著性差异;在肌肉和肝脏亚细胞组分中超氧化物歧化酶则以胞浆中活性为最,线粒体次之,微粒体中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最低.肝脏胞浆中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显著高于线粒体中的活性.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在微粒体中的活性极低或无法测出.丙二醛含量在肝脏中的含量最高,肌肉中含量次之,最后为血浆.丙二醛含量在肝脏中的顺序依次为线粒体、微粒体和胞浆.在肌肉中丙二醛含量顺序为胞浆、微粒体和线粒体.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利用黄磷急性、亚急性中毒动物模型发现:黄磷对大鼠急性、亚急性中毒均引起肝匀浆MDA含量显著升高,Schiff碱荧光强度显著增强,肝线粒体和微粒体MDA含量均显著升高,这四项LPO标在急性中毒24h均表现出显著的剂量—效应关系;并伴随肝匀浆TG含量显著升高,肝匀浆GDH含量显著降低,这两项肝脏损害指标的变化与LPO指标的变化存在平行关系或相关关系;肝线粒体标志酶SDHase活性和肝微粒体标志酶G-6-Pase活性均显著降低,且分别与各自亚细胞器的MDA含量升高存在平行关系或负相关关系。结果表明:黄磷急性、亚急性中毒引起肝脏损害的机理之一是LPO;黄磷急性、亚急性中毒引起肝细胞中的的线粒体和微粒体发生LPO损害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宁夏地方性砷中毒高砷病区和高砷水分布情况以及病区暴露人群发病特点。方法根据《中国地方性砷中毒分布调查实施方案》的要求采用统一调查表格对居民饮水进行水砷筛查和高砷水暴露人群进行流行病学调查。水砷筛查采用砷检测试剂盒法;超标水样复检,采用GB/T 8538-1995二乙氨基二硫代甲酸银分光光度法。结果检测出砷超标水样510份,发现高砷区112个自然村、高砷病区22个自然村、查出砷中毒病人492例,病人临床表现主要是皮肤色素改变、掌跖过度角化。结论基本摸清了宁夏高砷区的分布、病区范围及病情情况。  相似文献   

20.
体外培养Wilson病患者肝细胞铜转运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探讨铜转运P型ATP酶在离体肝细胞铜代谢及Wilson病(WD)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WD患者和对照者离体培养肝细胞模型,经单用铜(15mg/L)及铜加P型ATP酶阻滞剂矾酸钠(18.39mg/L)、铜加P型ATP酶激动剂长春新碱(0.5mg/L)孵育,差速离心分离肝细胞胞浆、溶酶体、线粒体和微粒体,在不同孵育条件下WD患者及对照组各亚细胞组分的铜含量分别对照分析。结果WD患者肝细胞各组的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