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分析老年人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临床症状、体征,以便早期诊断和治疗。方法对1996-2001年我院住院的76例老年人SAH(老年组)与104例中青年组SAH(对照组)的临床表现进行了比较。结果老年人SAH头痛、呕吐发生率低,颈强直、克氏征、布氏征不明显,而意识障碍及精神症状多见,病死率高。结论掌握老年人SAH的临床特点及早进行头颅CT及腰穿检查,可避免误诊,从而得到及时治疗,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2.
吕静波  黄鉴政 《浙江医学》2006,28(8):645-646
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是多种原因引起的一类出血性脑卒中,是颅内血管破裂,血液流入蛛网膜下腔所致。临床分外伤性和自发性两类,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主要为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所致,但5.6%~15.0%的SAH的患者首次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阴性。本文就26例首次DSA检查阴性的SAH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影像学资料进行分析,结合文献复习,探讨发病原因与临床特点规律的关系,以便于为早期诊断、合理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病因、临床表现、并发症、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对295例SAH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SAH为多病因的临床综合征,动脉瘤为SAH的主要病因,临床典型表现为突发剧烈头痛、脑膜刺激征。再出血为主要合并症,PNSH无再出血发生。结论老年人SAH临床表现不典型,易误诊;PNSH作为SAH的一个特殊类型,预后好;早期病因诊断,尽快施行病因治疗,是降低再出血率及死亡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5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再出血的危险性及早期应采取的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SAH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早期行介入或手术治疗者再出血为0/7,且无一例死亡.单纯保守治疗者再出血为10/49,死亡8例.结论 SAH患者Hunt分级在Ⅰ~Ⅲ级者可早期行介入或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5.
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形成机理和治疗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脑血管痉挛(CVS)是患者病残和死亡的主要原因。SAH后CVS分为早期痉挛和迟发痉挛(DCVS),前者常见于起病后,历时短暂(数分钟至数小时),后者多发生于痉挛后5~15d。CVS是SAH后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病死率为无血管痉挛的1.5~3倍。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对SAH导致的CVS机制进行不断的深入研究,治疗方法有了新的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患者经脑脊液置换治疗后的远期预后情况。方法:对21例初发SAH并经脑脊液置换治疗的患者及17例对照组患者进行随机调查,比较两组的远期预后关系,结果:经脑脊液置换治疗组的继发必癫痫及脑积水的发生率,比未经脑脊液置换治疗组明显降低(P<0.05)。而头痛,再发SAH,痴呆的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别(P>0.05)。结论:SAH早期脑脊液置治疗可降低继发性癫痫及脑积水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车浩 《基层医学论坛》2014,(17):2218-2219
目的:探讨早期预防和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脑血管痉挛(CVS)的方法和效果。方法将临床92例自发性SAH患者分别采用西比灵、尼莫地平、腰穿缓慢放血性脑脊液、基础治疗(观察组)与常规治疗(对照组)两种方法治疗,观察CVS的发生率及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CVS发生率6.5%,总有效率93.5%,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的26.1%,7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西比灵口服、腰穿缓慢放血性脑脊液、尼莫地平鞘内注射方法是预防和治疗SAH后CVS的理想措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蛛网膜下腔出血66例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诊断及早期应采取的措施。方法:回顾分析我院治疗的66例SAH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66例,良好39例,中残14例,重残8例,死亡5例。结论:SAH患者Hunt分级在Ⅰ级~Ⅲ级者应早期行介入或手术治疗,在常规保守治疗的基础上应用介入和手术治疗以提高患者生存率。  相似文献   

9.
蛛网膜下腔出血150例脑血管造影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150例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患者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SA)检查结果。结果示颅内动脉瘤、血管畸形及动脉炎为SAH主要病因,分别占36.67%,12.67%,8.6%。脑血管造影正常者41.3%,与SAH后病变本身变化或隐匿性血管病变未能被显示有关。早期脑血管DSA检查有利于颅内血管病变的及时诊断与治疗,并可减少SAH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分析51例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方法。结果表明,SAH多为高血压所致,临床表现以突发剧烈头痛为主,大部分患者通过头部CT及全脑血管造影确诊。说明SAH病因复杂,临床表现多样,治疗较为复杂。  相似文献   

11.
脑脊液置换联用尼莫地平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随之发生的迟发性脑血管痉挛(DCVS)等一系列继发改变,是导致病人致残、致死的重要原因。SAH后DCVS的发生和发展受痉挛血管周围的血液刺激启动。早期最大限度清除蛛网膜下腔积血成为预防SAH后DCVS最有效的方法。临床证实,脑脊液置换术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有关脑脊液置换法治疗SAH的报道不少见,但脑脊液置换方式、量各不一致。通过我院采用大量脑脊液置换疗法治疗SAH取得了一定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为提高对老年人(SAH)的认识,做到及时诊断和治疗,回顾性分析老年人SAH48例临床资料,发现老年人SAH起病形式多样,临床症状和体征不典型,而且并发症的发生及预后与其它年龄段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3.
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主要病因是动脉瘤破裂出血,再出血是其死亡的主要原因。治疗的根本方法是早期行血管造影介入或手术治疗,但因各种原因,部分患者未能早期做血管造影。只能内科保守治疗,给予止血、抗血管痉挛对症治疗。其中脑脊液置换术也是治疗方法之一。现将我科近年来收治的67例SAH患者的治疗进行分组对照分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总结早期行椎管内置管引流术治疗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临床效果及体会。方法 对无外科手术指征的自发性SAH患者在常规治疗同时,于入院24小时内行椎管内置管持续缓慢引流血性脑脊液(CSF)及鞘注地塞米松治疗。结果 本组43例,共存活38例,早期无1例死亡,具有临床症状缓解迅速、后期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的特点。结论 对自发性SAH患者早期行椎管置管引流术利于SAH的治疗。能降低早期死亡率,减少后期并发症及后遗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邓刚  王林  陈高  荆朝晖 《浙江医学》2011,33(5):631-633
目的 研究大鼠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后自噬的激活情况及脑水肿的时程变化,探讨自噬这一细胞行为在SAH后早期脑损伤中的作用,以期为SAH的治疗提供新策略和新靶点.方法 采用颈内动脉刺破法制备大鼠SAH模型,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和SAH 6h组、24h组、72h组,通过脑干湿重法测定SAH早期脑水肿的程度,并通过免疫印迹技术检测各组脑组织中自噬相关蛋白LC3的表达.结果 脑干湿重法测脑含水量显示SAH模型建立后6h出现脑含水量增多,至3d时明显升高(P<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SAH后24h LC3 II/LC3 I较正常对照组即有明显增加(P<0.05),持续至72h仍有较高表达.结论 SAH早期大鼠大脑皮层组织神经元自噬被激活的同时早期脑损伤加重,与其表达时程具有相关性,大鼠SAH后早期自噬的激活可能加重了脑损伤.  相似文献   

16.
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是神经内科急危重症之一。我院自2005年至2011年采用脑脊液置换法治疗SAH12例,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低血症与预后的关系。方法:测定60例自发性SAH患者发病后每隔2-3天的血清钠,结果:SAH后低钠血症组患者其死亡恶化率明显高于正常组(P<0.05),且早期出现的,难以纠正的,严重的低钠血症预后更差(P<0.05),结论:SAH后出现的低钠血症,可作为判断预后恶化的指标,且早期出现的,难以纠正的,严重的低钠血症,预后更差。  相似文献   

18.
持续腰池引流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10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持续腰池引流对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995年6月-2000年9月间对105例患者进行持续腰池脑脊液引流的方法,其中自发性SAH25例,外伤性SAH30例,开颅术后SAH50例。结果:持续腰池脑脊液引流治疗SAH的治愈率为100%,无颅内感染,气颅及脑疝等严重并发症,结论:持续腰池引流是一种安全、有效,微创的治疗SAH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积水是造成SAH患者病情加重、致残和死亡的重要因素之一,文献报道该病发生率占SAH者20%左右。SAH后脑积水手术治疗并发症43%-58%[1]。我院1989-1997年收治SAH者228例,治疗早期行脑室外引流82例,脑积水发生率降为2,44%,术后并发症降为3.66%。提示该治疗方法可降低SAH后脑积水发病率。现报道如下。l临床资料1.l一般资料:228例SAN患者,年龄百一82岁,男性167例,女性61例。手术治疗98例,保守治疗48例,治疗早期(SAH后1周内)单纯行脑室穿刺外流术65例,手术十脑室外流17例。我们将行脑室外引流82…  相似文献   

20.
蛛网膜下腔出血50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目的:探讨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对506例SAH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 结果:SAH多为动脉瘤(425例)所致,非动脉瘤性中脑周围出血(20例)在SAH所占构成比较大。SAH临床表现以突发剧烈头痛为主;大部分患者多通过头部CT及全脑血管造影确诊。结论:SAH病因复杂,临床表现多样,虽较易诊断,但治疗比较复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