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红细胞聚集性和变形能力与脑卒中相关性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红细胞聚集性和变形能力与脑卒中的关系。方法:随机抽取已经头颅CT或MRI证实的脑梗塞、脑溢血各30例,并与健康体检者30例作配对t检验统计学处理。结果:脑梗塞组红细胞聚集性增高,变形能力下降(P<0.01),脑溢血组红细胞聚集性及变形能力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红细胞聚集性和变形能力与脑梗塞关系密切,而与脑溢血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老年人(≥60岁)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对我院符合溶栓标准且资料完整的48例AMI患者按年龄段分成<60岁(18例)和≥60岁(30例)两组,并对其中30例老年AMI患者的近期预后进行分析(以同期未接受溶栓治疗的76例老年AMI患者作为对照组)。结果,年龄<60岁与≥60岁其溶栓疗效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病死率和溶栓副作用有升高趋势;老年溶栓组治疗后主要并发症梗死后心绞痛、再梗塞发生率极显著高于低龄组(P<0.005或P<0.01);老年AMI患者溶栓组的病死率及治疗后主要并发症均显著或非常显著地低于未溶栓组(P<0.05或P<0.005)。提示老年(≥60岁)AMI患者静脉溶栓治疗有效,并可显著改善近期预后。  相似文献   

3.
分析量子血(QOB)治疗中风50例,有效率94%,较对照组(50例)疗效好(P<0.05),QOB治疗脑溢血与脑梗塞同样有效(P>0.05),瘫痪肢体肌力的改善程度与接受QOB治疗开始时间成负相关(r=-0.645,P<0.01)。QOB治疗中对原有高血压者降压效果明显(P<0.01)。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低分子肝素(LMWHs)在治疗急性脑梗塞的疗效、抗凝纤溶功能及对血脂的作用。方法:102例急性脑梗塞病人随机分组,对照组42例;治疗I组15例,用LMWHs0.4ml(4100IAXaIU)皮下注射,每天1次,连续10天;治疗11组45例,用LMWHs0.4ml皮下注射,每天2次,连续10天。结果:Ⅱ组治疗后,纤维蛋白原(Fg)降低(-0.691.97,P<0.001),凝血酶原时间(PT)延长(2.858.90,P<0.001),血小板粘附率降低(-3.91520.54,P<0.001),而对血脂无影响(P>0.05),临床疗效明显(u=2.17,P<0.05);I组对上述各项指标均无改善(P>0.05)。结论:LMWHs具有抗凝溶栓作用,较大剂量,对治疗脑梗塞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慢性冠心病对脑梗病人预后影响。方法:比较脑梗塞并存慢性冠心病520例(冠心组)与非并存慢性冠心病脑梗塞119例(对照组)死亡率的显差异,分析影响脑梗塞死亡率的危险因素的相关性.结果:冠心组总死亡率,心源性死亡率,非心源性死亡率为:10.6%、2.7%、7.3%;对照组为5.0%、1.7%、2.5%(P值均<0.05);不明原因死亡率二组比较(0.8%/0.8%)无区别。影响死亡率的多因素分析:性别、年龄每增加10岁、基线状态下的收缩压、吸烟、糖尿病、慢性冠心病与脑梗塞病人死亡率均显相关(P<0.05)。慢性冠心病、年龄、高血压同为影响脑梗塞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并存慢性冠心病的脑梗塞死亡率增加,慢性冠心病是脑梗塞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洛赛克在治疗老年人脑出血并发应激性溃疡出血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洛赛克组(男69例,女49例,年龄60岁~92岁)接受洛赛克40mg静注,2次/日.信法丁组(男51例,女47例,年龄60岁~90岁)接受信法丁20mg+5%GS250ml静滴,2次/日,二级疗程约为6天.结果:洛赛克组总有效率83.9%.信法丁组为66.3%(P<0.01)。对应激性溃疡的出血量<800ml,脑出血部位为壳核.丘脑.脑叶,出血量<60ml的治疗中,海赛克的疗效明显优于信法丁(P<0.01).在应激性溃疡的出血量>800ml脑出血部位为桥脑、小脑、脑室出血、出血量>60ml的治疗时,二组的总有效率相似(P>0.05).在应用中,未发现洛赛克对各重要器官的功能和并存症造成影响,实验室检查无改变,副作用轻微.二组病人的性别、年龄、应激性溃疡的出血量、脑出血量.脑出血部位的分布具有可比性(P>0.05).结论:在脑出血部位为壳核、丘脑、脑叶,脑出血量<60ml,出血量<800ml的应激性溃疡的治疗中,洛赛克是一种可供优先选择的抑酸止血药物;对脑出血部位为桥脑.小脑、脑室,脑出血量>60ml,出血量>800ml的应激性溃疡的治疗时,在使用洛赛克的同时应加强针对脑出血的处理。  相似文献   

7.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脑梗塞患者血中抗心磷脂抗体(anticardiolipinantibodiesACA),并与健康组对照。结果多灶性脑梗塞组和单灶性脑梗塞组各自血清中三型ACA平均BI同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意义(P<0.05);阳性率的比较,多灶组与对照组有极显著差异(P<0).005).而多灶组同单灶组及单灶组同对照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提示:随ACA平均BI上升.脑梗塞的危险性有上升趋势,同时多灶性发病率也上升。ACA可作为脑梗塞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178例脑梗塞患,经临床及TCD等检查,筛选出脑栓塞及脑血栓形成患各30例,用降纤酶治疗。结果:栓塞组及血栓形成组在治疗前后结果均有显性差异(P<0.05),而两组间的治疗效果比较无显性差异(P>0.05),提出降纤酶确对脑栓塞及脑血栓形成均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不同内生肌酐清除率(Ccr)对冠心病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将380例冠心病患者根据Ccr的不同分为组1(Ccr〉60ml/min)、组2(30ml/min〈Ccr≤〈60ml/min)和组3(Ccr≤30ml/min),比较累计全因死亡率和不同Ccr水平发生死亡的相对风险。结果组1、组2、组3的累计全因死亡率分别是4.6%、10.6%和47.1%,组3与组1和组2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组2与组1间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Ccr水平影响冠心病患者的预后,与组1相比,组2、组3发生死亡的相对风险分别为1.002[95%CI为(0.342,2.938)]、7.159[95%CI为(1.975,25.947)]。结论Ccr是影响冠心病患者预后的一个重要因素,对肾功能进行干预保护可能有利于提高其生存率,临床有待进一步研究证实。  相似文献   

10.
目的:脑出血首次平均血压(LMBP)对其预后的影响进行了临床评价。方法:1.不同出血部位的年龄、LMBP的比较。2.同一出血部位死亡组与存活组的1MBP比较。3.1MBP与脑出血预后的相关性分析。4.统计学处理:评价用,两组均数比较用t检验,两变量相关性分析用直线回归法。结果;1.基底节出血的平均年龄小于皮质下出血(P<0.05);其LMBP高于皮质下出血(P<0.05)。2.基底节出血死亡组的LMBP高于存活组(P<0.05);皮质下出血死亡组的LMBP与存活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3基底节出血LMBP与脑出血的死亡率呈正相关(r=0.76,P<0.05)。结论:基底节出血随LMBP的增高其死亡率亦增加,二者具有正相关,LMBP大于18.80KPa基底节出血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11.
流行性出血热急性肾功能衰竭的透析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流行性出血热急性肾功能衰竭34例,其中21例血透,13例腹透。两组透析前少尿天数无显著差异(P>0.05),BUN腹透组高(0.05>P>0.01),Scr血透组高(P<0.01),出血倾向无显著差异。透析后,存活者少尿持续天数、住院天数以及两组出血倾向均无显著差异(P>0.05),但腹透组感染率极高(P<0.01),死亡率亦高(0.05>P>0.01)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乌拉地尔和硝普钠对高血压急症的治疗效果。方法:高血压急症患者63例,随机分两组后分别用乌拉地尔12.5mg静脉注射再予(15-30)mg/h静滴维持和硝普钠(5-15)mg/h静滴分别治疗,分别于用药前及用药后(5、10、20、30、60、120)min测定收缩压、舒张压及心率的变化;结果:两组均于用药后5分钟内即已出现明显的降压效果(P<0.05),治疗后血压明显降低(P<0.01),两组间的降压效果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乌拉地尔组30min后心率已有所减慢(P<0.05),60min及120min时已有明显减慢(P<0.01);而硝钠组心率增快(P<0.05)。两组间的心率变,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乌拉地尔有与硝普钠相同的降压效果,但可以减慢心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颅内压监测对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术后近期及远期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选择合适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均给予基础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降颅压,观察组根据颅内压监测结果应用脱水剂,比较二者预后情况等。结果:术后1周两组患者NIHSS评分均低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观察组患者下降幅度较对照组大(P<0.05)。观察组患者电解质紊乱、应激性溃疡、肾功能损害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而两组患者感染发生率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6个月,观察组死亡率10.00%、预后良好率53.33%,对照组死亡率26.67%、预后良好率3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颅内压监测有助于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术后神经功能的恢复,减少并发症,降低病死率,改善患者愈后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氯诺昔康对福尔马林炎症痛大鼠脊髓神经元nNOS表达的影响,以探讨其镇痛作用机制。方法:将30只Wistar大鼠随机等分为5组。各组大鼠均在右后脚趾部皮下注射5%福尔马林0.1ml,其中Ⅱ~Ⅴ组大鼠在注射福尔马林前25min分别向腹腔内注射生理盐水2ml、含有2mg/kg,4mg/kg和8m/kg的氯诺昔康2ml。记录注射福尔马林后0~5min和15~60min的累计疼痛评分。用免疫组化法测定脊髓神经元nNOS阳性信号的平均积分光密度值。结果:氯诺昔康抑制福尔马林Ⅱ相反应(P<0.01),对I相反应无影响(P>0.05);nNOS平均积分光密度值Ⅰ组和Ⅱ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Ⅲ~Ⅴ组分别与Ⅰ组和Ⅱ组比较均降低,Ⅲ~Ⅴ组间比较呈逐渐降低趋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氯诺昔康可能通过抑制脊髓神经元nNOS表达发挥镇痛作用。  相似文献   

15.
研究Wistar大鼠在左结肠切断再吻合术后5-Fu或加用甲酰四氢叶酸钙(LV)腹腔化疗(IPC)对吻合口愈合的影响。结果表明:5-Fu+LV组治疗期间死亡率和吻合口并发症发生率较5-Fu组低,但均高于生理盐水对照组(C组),LV组无死亡和并发症发生,各组间死亡率和并发症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5-Fu+LV组吻合口羟脯氨酸含量(HPC)较C组降低(P<0.05).但吻合口破裂压(ABP)无明显下降(P>0.05),5-Fu组HPC和ABP明显低于C组(P<0.01)和5-Fu+LV组(P<0.05);光镜下5-Fu+LV组术后7天吻合口胶原纤维少于C组,但较5-Fu组明显增多、粗大且排列规则;LV组HPC和ABP略高于C组(P>0.05),光镜所见与C组相似。提示5-FuIPC明显损害吻合口愈合.联合应用LV能减轻5-Fu的损害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急性脑梗塞患者血浆精氨酸加压素(AVP)和内皮素(ET)及一氧化氮(NO)的动态变化,探求这些物质与脑梗塞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用放射免疫法(RIA)和Green's法检测36例急性脑梗塞发病48、168、480h共3次30例正常人(作为正常值)AVP、ET、NO水平。结果:脑梗塞后48和168h的AVP、ET显著高于正常值,P<0.001和0.01;而480h后与正常值接近,P>0.05。NO在脑梗塞后48和168h,非常显著低于正常值,P<0.001和0.01;而480h接近正常值,P>0.05。脑梗塞大梗塞灶组AVP、ET显著高于小梗塞灶组,P<0.01;而NO大梗塞灶组显著低于小梗塞灶组,P<0.01。结论:AVP、ET、NO与急性脑梗塞发病后的时间和梗塞范围有密切的相关性,可作为观察急性脑梗塞严重程度的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TBX2、FEZ1在正常胃黏膜、上皮内肿瘤及胃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病理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30例正常胃黏膜、30例上皮内肿瘤及80例胃腺癌中 TBX、FEZ1蛋白质的表达。应用统计学软件 SPSS15.0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及预后的关系。结果 TBX2在低分化组织中的阳性表达高于高分化组织(P<0.05),临床分期Ⅳ期的表达高于Ⅰ期(P<0.05),肌层浸润>1/2的表达高于≤1/2的表达(P<0.05);FEZ1在低分化组织中的阳性表达低于高分化组织(P<0.05),临床分期Ⅲ期的阳性率表达低于Ⅰ期的表达(P<0.05),肿瘤直径>4cm阳性表达低于≤4cm的表达(P<0.05),肌层浸润>1/2的表达低于≤1/2的表达(P<0.05),有淋巴结转移的表达低于无淋巴结转移的表达(P<0.05),年龄>60岁的表达低于≤60岁的表达(P<0.05)。结论TBX2和 FEZ1在胃黏膜发生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前者发挥着原癌基因的作用,后者发挥着抑癌基因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高血压脑出血病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及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病人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诸多因素。方法:对40例高血压脑出血病人意识状态、出血部位、出血量进行评估,检测D-二聚体,TM及PT,APTT,Fg,HCT,PLT,WBC相关血栓形成因素。结果:血栓组和非血栓组意识状态、出血部位分别进行x^2检验,P>0.05,无显性差异。对出血量进行x^2检验,≤30ml组P>0.05,无显性差异,>30ml组P<0.05,有显性差异。血栓组和非血栓组D-二聚体(第1天,第6天),TM(第1天,第6天)行t检验,存在显性差异(P<0.05),非血栓组D-二聚体(第1天,第6天)行t检验,有显性差异(P<0.05)。结论:高血压脑出血急性期,病人血液均呈现高凝状态,出血量及血管内皮损伤程度对下肢静脉血栓形成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9.
急性脑梗塞患者血小板相关参数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7,自引:6,他引:17  
目的:探讨脑梗塞时血小板6项参数的变化。方法:对48例脑梗塞患者进行血小板计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压积(PCT),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巨血小板百分数(mPLT),微血小板百分数(μPLT)的检测。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脑梗塞患者PLT明显降低(P<0.01),MPV明显升高(P<0.01),PCT有降低(P<0.05),PDW明显增加(P<0.01),mPLT明显升高(P<0.01),μPLT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血小板参数有助于脑梗塞的早期诊断。μ.  相似文献   

20.
观察低分子量肝素(LMWH)对急性脑梗塞的疗效。方法:试用LMWH腹壁皮下注射治疗急性脑梗塞30例,以低分子右旋糖酐静脉滴注治疗24例作为对照。结果:LMWH组与对照组的显效率分别为66.7%与45.8%(P<0.05),总有效率分别为86.7%与66.7%(P<0.05),LMWH组功能恢复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LMWH组17例治疗后与治疗前作CT或MRI检查,显示脑梗塞灶体积明显缩小(P<0.01)。治疗中未出现自发性出血。结论:初步认为LMWH对急性脑梗塞有较肯定的疗效,且方法简便、易行、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