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严海燕 《中医研究》2010,23(11):45-46
<正>功能性消化不良又称非溃疡性消化不良、非器质性消化不良,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症候群,多表现为上腹部不适、饱胀感、早饱、嗳气、恶心、烧心等上消化道症状[1]。该病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是目前临床诊治消化病的重点之一。该病的成人发病率为20%~40%,占消化内科门诊量的1/3以上;  相似文献   

2.
辛开苦降法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探析与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翟兴红  李帷 《北京中医药》2009,28(11):855-857
功能性消化不良是消化内科最常见的疾病之 一,在普通人群中发病率高达20%~30%,大约占消化科门诊就诊病人总数的50%左右[1].功能性消化不良的诊断目前采用2006年罗马Ⅲ诊断标准,患者表现为上腹饱胀或疼痛、餐后饱胀不适、嗳气、反酸、烧心等症状,临床检查、实验室检查及上消化道造影、内镜检查均未发现明显的结构性或器质性病因.  相似文献   

3.
功能性消化不良是一组以上腹痛、腹胀、早饱、恶心、暖气、烧心或进餐后加重等症状为主要表现,经生化、内镜和影像检查排除器质性疾病的综合征.功能性消化不良是一种常见病,占消化专科门诊就医的20%~40%.姚世明主任医师从医三十余年,在诊治内科疾病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特别是对脾胃病的诊治有独到的见解.现将其临床经验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4.
正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也称为胀气性消化不良、原发性消化不良,为常见的功能性胃肠病之一,经调查,全球FD患病率为10%~40%[1],亚洲为5.3%~20.4%[2]。FD主要因胃及十二指肠功能障碍引起,表现为早饱感,或用餐后出现饱胀,或上腹烧灼感,或上腹疼痛,且排除其他疾病引起及相关器质性改变,罗马Ⅳ把FD分为EPS(上腹痛综合征)及PDS(餐后不适  相似文献   

5.
功能性消化不良(FD)又称非溃疡性消化不良,临床上表现为上腹隐痛、早饱、腹胀、恶心、嗳气、食欲不振等消化不良症状。笔者应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60例患者,疗效较好,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功能性消化不良(FD)是一种非器质性的、由于胃和十二指肠功能紊乱所引起的以消化不良相关症状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如餐后饱胀感,中上腹痛等。在当前人们生活方式及饮食结构的多元化影响下,FD成为了一种在临床越来越常见的胃肠道疾病。有数据统计全球发病率可达30%[1],在我国FD患者占比可达内科门诊数量的10%[2]。  相似文献   

7.
陈舟杰  王珏 《中草药》2008,39(7):1066-1066
功能性消化不良是指病人有持续或反复发作性的上腹不适、餐后饱胀、暖气、早饱、厌食、恶心、呕吐、反酸、烧心以及胸骨后疼痛等消化不良症状,而未发现有胃肠道溃疡、肿瘤,排除了食管炎和肝、胆、胰等器质性疾病,并且排除了糖尿病、结缔组织病等全身性疾病所表现的一组症候群.本病发病率高,国内人群中患病率在10%~30%,占消化科门诊就诊人数的40%左右[1].本病临床表现复杂多样而顽固,病程迁延,治疗困难,严重影响生活质量.为此笔者自2006年3月-2007年4月,应用小建中颗粒加帕罗西汀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56例,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8.
功能性消化不良(FD)是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之一,据报道占人群的20%[1],占消化门诊的60%~70%.它比消化性溃疡多2~3倍.临床表现为上腹不适、腹痛、早饱、恶心、呕吐、反酸、嗳气、烧心等一组程度轻重不一的消化不良症状;1987年美国芝加哥召开的专题座谈会上,将FD分为反流样消化不良、运动障碍样消化不良、溃疡样消化不良、吞气症、特发性消化不良,其中以运动障碍样消化不良最为常见.白长川主任医师根据40年的临床经验,博采众长,依据"辨证"与"辨病"相结合原则,提出和胃降逆法治疗运动障碍型功能消化不良,经临床观察及实验室研究均取得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9.
四逆散加减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38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么玉文 《河北中医》2005,27(2):113-113
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患者常表现为腹部疼痛、早饱、胀满、嗳气、恶心、厌食等消化不良症状,但胃镜、X线钡餐造影,除了轻度慢性胃炎表现外,常无其他合并症。临床观察发现FD患者常与情绪因素有关,多伴有抑郁、焦虑症状。2004-01-2004-10,我们采用中药汤剂四逆散加减治疗FD38例,并与单纯抗消化不良药治疗37例对照观察。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功能性消化不良的辨证论治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8  
功能性消化不良的辨证论治北京中医医院(100010)李乾构,周斌功能性消化不良过去多称为非渍疡性消化不良。临床上多表现为上腹部或胸骨后胀满、疼痛不适、纳呆、饱闷、烧心反酸、恶心呕吐、大便异常等消化不良症状,而未发现胃肠道溃疡或肿瘤,并除外食道炎及肝胆...  相似文献   

11.
《四川中医》2021,39(3):217-219
目的:探析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中药的用药规律。方法:收集2014年-2018年间公开发表的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内服中药复方,经计算机录入并进行统计分析,获得规律。结果:统计发现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中药多以补虚(28.82%)、理气(22.89%)、消食(7.03%)、化痰(9.89%)等为主要组成部分,其中补虚药又以补气药、补血药为主。结论:在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治疗上应以补虚、理气为主,辅以消食、化痰消痞。  相似文献   

12.
加味逍遥散治疗非溃疡性消化不良70例疗效观察河南450004河南中医学院一附院杨雪琴,杨守峰,陈华主题词消化不良/中医药疗法,逍遥散/治疗应用非溃疡性消化不良(NUD)是一组以上腹痛、腹胀满、胃烧灼感、泛酸、呕吐及喉异物感为主要表现的消化系统症候群[...  相似文献   

13.
中医药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进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指具有慢性或复发性消化不良症状,持续至少4周以上,而各种客观检查未能发现器质性疾病,如消化性溃疡、反流性食管炎、恶性肿瘤、胰腺或胆道疾病等。临床上FD各个类型表现不同,常见表现为上腹部或胸骨后疼痛不适、烧心、恶心、呕吐、腹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特点,为明确诊断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对120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临床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功能性消化不良临床表现有上腹痛、上腹胀、嗳气、反酸、早饱、烧灼感、纳差、恶心、呕吐等消化系统表现及失眠、疲劳、焦虑烦躁等全身症状。结论功能性消化不良不仅有消化系统的临床表现,还存在不典型全身症状,诊断应遵循排除性诊断原则,综合分析,避免漏诊和误诊。  相似文献   

15.
枳术汤联合针刺冶疗功能性消化不良12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昊 《光明中医》2010,25(11):2060-2061
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是一组表现为中上腹部疼痛或上腹部胀满不适症状,常餐后加重,伴有早饱、食欲缺乏、恶心、呕吐等。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其发病率比消化性溃疡高2~8倍。各国患病率在20%~40%,占消化道门诊的50%左右。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运用子午流注学说指导下穴位贴敷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功能性消化不良以腹胀为主要表现的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运用子午流注时辰表将行气止痛中药药膏择时贴敷于中脘、神阙穴,同时配合促胃动力药和中药汤剂等基础治疗。对照组在基础治疗促胃动力药加中药汤剂的基础上,每日随机将行气止痛中药药膏穴位贴敷于中脘、神阙两穴位。结果:治疗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腹胀治愈率为96.7%,对照组患者腹胀治愈率为9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组住院天数较对照组下降显著(P 0.05)。结论:运用子午流注学说穴位贴敷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腹胀的疗效优于随机穴位贴敷治疗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蒙药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方法:用"五味甘露丸"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证。结果:用"五味甘露丸"治疗54例功能性消化不良证,总有效率为97%。结论:蒙医功能性消化不良证与西医的"功能性消化不良"类同,其发病率高、复发率高、治愈率低,是一种常见多发病。通过蒙药"五味甘露丸"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证的临床观察,临床疗效确切,安全有效,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健脾和胃心理调适并用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54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功能性消化不良又称非溃汤性消化不良。国内统计因功能性消化不良而就诊者约占门诊人数的10~30%,以上腹不适、餐后饱胀、嗳气、厌食、烧心等常见的一组症候群为表现。多具有症状明显、迁延难愈、反复发作,并常伴有情绪不良,或睡眠障碍的特点。因此,探讨心理健康水平与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相互影响,制定相适应的治疗对策是医务工作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分析不同类型的消化酶制剂治疗消化不良的疗效。方法:选取480例应用不同类型消化酶制剂治疗的消化不良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米曲菌胰酶片组(A1组)200例,复方消化酶胶囊组(A2组)123例,复方阿嗪米特肠溶片组(A3组)157例,另选取120例使用安慰剂治疗的消化不良患者为对照组,观察各组疗效。结果:A1组、A2组、A3组治疗各种原因引发的消化不良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97.5%、91.1%、91.7%,均对照组70.0%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类型的消化酶制剂对消化不良均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米曲菌胰酶片的效果相对较好。  相似文献   

20.
赵文革  车红侠 《陕西中医》2009,30(9):1178-1179
目的:观察六君子汤加减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疗效。方法:采用六君子汤加减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30例,并设随机对照组30例。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6.7%,对照组80%,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六君子汤加减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有健脾益气、消除痞满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