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比较研究楔形过滤板射野(Wedge Filter)与野中野(FIF:Field-in-Field)在放疗时靶区及周围正常组织照射剂量的差异。方法:随机选择骨(腰椎)转移癌,脑癌,乳腺癌,食管癌,肺癌共24例,进行CT扫描,靶区和危及器官(OAR)的勾画,用三维治疗计划系统进行楔形野计划(Wedge Plan)和野中野计划(FIF Plan)设计,并进行结果对比分析。结果:FIF计划的剂量均匀性(HI)和适形度(CI)要优于Wedge计划,P值分别为0.001,0.007,同时FIF计划的跳数明显小于Wedge计划的跳数,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而PTV的靶区覆盖率(V95%)和正常组织照射量差异没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Wedge计划相比,FIF计划具有更好的适形度和剂量均匀性,在临床中应用中,可减低机器损耗,提高工作效率,值得在临床工作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
食管癌扩大照射野放射治疗的剂量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应用三维适形放射治疗计划对10例胸段食管癌的扩大野和常规四野以及常规三野照射进行对比分析,并探讨食管癌扩大野照射技术的剂量分布特点.材料和方法:进行根治性同步放化疗的胸段食管癌患者10例,CT扫描后由医生勾画靶区,淋巴结引流区和危及器官,给每例患者设计3种放疗计划即扩大野照射、常规四野照射和常规三野照射,再对各个计划DVH的各项参数进行综合评价分析.结果:三种照射方式的剂量分布均能满足肿瘤靶区剂量要求,靶区内剂量分布相对均匀,各组间无显著差异,而靶区内剂量以扩大野照射最高;扩大野的淋巴引流区的受照剂量较其它两计划高;对于危及器官,扩大野的双肺V20高于其它两计划,扩大野60%心脏的受照剂量高于常规四野和常规三野,常规四野高于常规三野,脊髓的受照剂量最大值和平均值以常规三野最小.结论:食管癌扩大野照射靶区内照射剂量高于其他两种照射,扩大野靶区包括了淋巴引流区,降低了区域局部复发的概率,临床结果提示有利于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采用野中野调强放疗(FIF-IMRT)进行左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胸壁放疗的剂量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 2014年9月至2019年8月以来行左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予胸壁及锁骨区放疗的77例患者资料。患者均接受胸壁及锁骨区 行整体化IMRT,胸壁行FIF-IMRT及锁骨区行IMRT这两种治疗方案,采集并比较靶区相关剂量参数、适形度指数、均匀性 指数,肺、心脏及右侧乳腺的剂量体积参数的差异。结果:两种治疗方案均达到放疗计划剂量学要求。两种治疗方案的靶区 均匀性指数和适形度指数、PTV-Dmax、PTV-Dmean、PTV-V105%,左肺V5、V10、V20、V30、Dmean,右肺V30,全肺V30以及心脏Dmean相比 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PTV-Dmin、PTV-V95%、PTV-V110%、右肺Dmean、V5、V10、V20,全肺Dmean、V5、V20,心脏V5、V30、V40, 右侧乳腺Dmean相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腺癌根治术后胸壁采取FIF-IMRT结合锁骨区IMRT的治疗方案 在降低正常组织的剂量照射和受照体积方面优势明显。  相似文献   

4.
通过肿瘤放疗计划系统对传统放疗照射野进行探讨,认为原腋锁野适当挡铅可减少肺受照射体积,腋下用填充物能使刑量分布均匀,避免剂量热点  相似文献   

5.
倪千喜  张琳 《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2010,27(6):2218-2223,2243
目的:利用放射治疗计划系统(TPS)对鼻咽癌面颈联合野与颈前切线野进行射野衔接,观察射野衔接处的剂量分布。方法:选择一例鼻咽癌患者,通过CT模拟定位,利用TPS进行鼻咽癌面颈联合野与颈前切线野间的射野衔接。使得射野衔接处剂量均匀,同时模拟计算鼻咽癌常规定位时相邻射野重叠或留空1 mm,2 mm,3 mm,4 mm,5 mm时衔接处的剂量。均给予第一阶段处方剂量36 Gy/18次,分析射野衔接处感兴趣区域(ROI)的剂量分布情况。结果:相邻射野重叠1 mm~5 mm,ROI接受120%处方剂量的体积≥10%,135%处方剂量的体积≥5%,Dmax为处方剂量的143%~148%。脊髓的最大剂量几乎没有影响,其变化幅度≤0.5%。脊髓的V36增加约3%;相邻射野留空1 mm~5 mm,ROI的D95从36Gy降到24.1 Gy,降幅为33%。结论:利用TPS进行鼻咽癌面颈联合野与颈前切线野的衔接,可以保证射野衔接处的剂量均匀性,避免出现严重的剂量冷点及热点,确保靶区内剂量,较好地保护部分正常组织。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接受调强放射治疗的鼻咽癌病人进行治疗前的剂量验证.材料和方法:利用电离室,胶片和验证模体对39个接受调强放射治疗的鼻咽癌患者,在治疗开始前进行绝对剂量和相对剂量验证.绝对剂量验证主要在两个位置进行:一个在等中心位置,另一个在离等中心4cm靠进腮腺的位置.相对剂量主要用体模对单野和整个计划的剂量分布进行验证.将得到的剂量分布利用分析软件与计划中的剂量分布进行分析比较.利用剂量偏差(dose difference)、吻合距离(distance to agreement,DTA)、γ指数等参数来测量剂量验证的偏差.结果:中心点和腮腺边上点的平均绝对误差分别为2.70%和3.03%.对于测量感兴趣区域(ROI,region of interested)的相对误差的测量,90%的测量都在设定的标准(3%,3 mm)之内,对于未能达到剂量偏差和间距偏差标准的区域,结合γ分析后一般也可以得到满意的结果.结论:验证结果表明实际测量剂量分布与计划计算的剂量分布符合的相当理想.  相似文献   

7.
鼻咽癌调强放疗靶区剂量学研究及近期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鼻咽癌调强放疗和常规放疗中靶区和周围组织器官的剂量分布,观察鼻咽癌调强放疗的效果和副作用.方法:对63例初治鼻咽癌采用CT模拟定位,为每例患者制定2套放疗计划,即调强放疗计划和半开准直器常规放疗计划.63例患者非随机分为2组,调强组28例进行调强放射治疗,常规组35例进行常规放射治疗.结果:在IMRT和常规计划中,对肿瘤区(GTV)的靶区覆盖率(V95)分别为99.55%和98.41%,差异无显著性(P>0.05);对于临床靶区(CTV1)的靶区覆盖率(V95)分别为98.51%和87.26%,差异有显著性(P<0.05);颈淋巴结靶区的靶区(CTV2)覆盖率(V95)分别为98.71%和77.63%,差异有显著性(P<0.05),临床靶区(CTV1)和颈淋巴结靶区(CTV2)IMRT的V95优于常规放疗.对串联器官IMRT计划和常规计划均能比较好的保护脊髓、脑干和视交叉,对并联器官IMRT计划中腮腺和下颌骨受照剂量显著低于常规计划.调强组与常规组近期有效率分别为96.4%和97.1%,差异无显著性(P>0.05),放疗6个月后调强组口干症状明显轻于常规组.结论:调强放疗可以使各个靶区得到足够、均匀的剂量分布,周围正常组织得到较好的保护.  相似文献   

8.
楔形野剂量计算中的误差分析和修正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楔形野剂量计算中的误差,并探讨解决方法.材料与方法在10MV和6MVX线条件下,用NEFarmer25710.6cc指形电离室和三维水箱在水模中测出平野和楔形野的各种参数,并用二种方法计算剂量,结果与实侧值比较.结果实测数据显示Pdd和Scp在平野和楔形野情况下存在差异.楔形因子因此随深度而变化,变化程度受射线能量、楔形板规格影响.与实测值比较,用传统方法计算楔形野剂量的结果存在误差,误差大小与能量、野面积、深度有关.6MVX线、15×15野、20cm深度处的计算误差可达11%.而用改进的方法进行计算,可将误差控制在1%以内.结论由于忽略了Pdd等物理参数在楔形野条件下的变化,用传统方法计算楔形野剂量存在误差.为保证临床剂量计算的准确性,应在计算公式中加入修正因子.  相似文献   

9.
鼻咽癌调强适形放射治疗计划与传统计划的比较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目的:对局部晚期鼻咽癌的调强适形放射治疗计划与传统计划进行比较。材料和方法:用计算机治疗计划系统对局部晚期的鼻咽癌患者分别制定调强适形放射治疗(IMRT),三维适形放射治疗(3D-CRT)和双侧对穿野计划,根据剂量适形度,DVH曲线,危及器官所受剂量来对这些计划进行比较。结果:IMRT计划的靶区剂量分布适形度好于其它计划,在CTV覆盖剂量相近的情况下,例如规定大于95%的CTV体积接受60Gy剂量,IMRT计划较好地保护了危及器官,与此同时,IMRT能够给予GTV较高的单次剂量,使95%的GTV体积受到至少68Gy剂量。结论:在局部晚期鼻咽癌的治疗中,与传统方法比,IMRT方法在改善肿瘤靶区高剂量覆盖的同时,也明显地改进了对危及器官的保护,并提高了治疗效率。应该进一步研究规范鼻咽癌的IMRT计划和治疗方法,以便充分发挥这种新技术的临床优势。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碘必乐造影剂对放射治疗时剂量计算的影响。方法:将不同浓度的碘必乐放至同型号的有机玻璃瓶中,然后对其作CT定位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在直线加速器上实施该方案,测量其实际剂量。结果:碘必乐的浓度越高,TPS计算值越小,电离室测得的数值也越小。结论:碘必乐的浓度越高对剂量计算的影响越大。  相似文献   

11.
目的:介绍一种乳腺癌适形放疗中新的射野衔接技术,以保证乳腺癌患者放疗时锁骨上区域与胸壁区域靶区剂量均匀衔接,并降低治疗计划设计与实施中的操作复杂度。方法:选取一例乳腺癌胸锁联合照射病人,锁骨上靶区采用半野照射技术,胸壁靶区采用非共面切线野照射技术,使上下两组照射野在射野衔接处相切。使用直线加速器6MV-X射线照射靶区,处方剂量设置为50Gy包绕95%靶区体积,使用治疗计划系统计算三维剂量分布。结果:半野照射技术结合非共面照射技术应用于乳腺癌胸锁联合照射时,在治疗计划系统上显示处方剂量在射野衔接处均匀衔接,50Gy处方剂量等剂量线平滑,剂量线未见明显的凹陷和突出现象,无剂量冷热点出现。结论:半野照射技术联合非共面照射技术用于乳腺癌胸锁联合照射。在TPS上演示显示使用该方法能够使相邻射野剂量均匀衔接,适用于胸壁部分靶区头脚方向长度大于20cm的患者放射治疗需求,且使用方法较传统方法更加简单易行,值得推广,临床实际使用中建议使用验证手段来保障该技术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锥形束CT(CBCT)影像引导鼻咽癌调强放疗的摆位误差及建立个体化调强计划剂量验证方法。方法:利用X线千伏锥形束CT对32例鼻咽癌调强放疗患者进行426次治疗前扫描,通过图像融合软件将计划CT与CBCT影像匹配,得到靶区中心的摆位误差,在线修正后,重新扫描得到116次CBCT影像,再匹配后得到修正后靶区偏差;在治疗完成后,重新扫描36次,得到治疗后靶区偏差中心。通过修正固体水模测试和矩阵电离室的参数,可验证高剂量区、低剂量区、中心点、均匀区和高梯度区域的绝对剂量;利用Gama分析得到单野和个体计划的通过评价率。结果:对32例鼻咽癌426次CBCT扫描中,三个方向偏差,X(左右)、Y(上下),Z(前后)分别为(0.44±2.03)mm、(0.51±2.75)mm、(-0.37±2.14)mm;当三个方向大于2 mm时进行位置修正,修正后重新进行CBCT扫描和匹配得到新的三个方向的偏差,X为(0.07±0.59)mm、Y为(0.07±0.80)mm、Z为(-0.02±0.75)mm;治疗完成后再扫描36次,匹配得到的偏差三个方向X、Y、Z分别为(0.19±0.59)mm、(0.15±0.73)mm、(-0.08±0.72)mm;用矩阵电离室验证调强计划相对剂量,对于单野,Gamma值为88.2%~99.2%,对于整个计划Gamma值为90.2%~99.7%。绝对剂量验证主要是对等中心点、剂量均匀区、高剂量区、较低剂量区、高梯度区选择5个点进行检测共完成160个点,百分偏差范围为-3.9%~4.2%。结论:通过在线的摆位修正和调强计划的个体化验证,可保证鼻咽癌调强放疗的位置和剂量的准确;利用摆位误差计算得到的CTV-PTV外扩边界,可能对增加疗效和减小正常器官副反应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调强放疗(IMRT)、简化调强放疗(sIMRT)及三维适形放疗(3DCRT)在胸中段食管癌放疗中的应用比较。方法:回顾性选取胸中段食管癌患者105例,根据患者所接受的放疗方式分为IMRT组(n=33)、sIMRT组(n=40)及3DCRT组(n=32),比较各组靶区2%体积的器官所受照射剂量(D2)、D50、D98、均匀性指数(HI)和适形度指数(CI)差异,双肺接受5 Gy剂量照射的肺体积占全肺总体积的百分比(V5)、V10、V20、脊髓最大剂量(Dmax)和心脏平均剂量(Dmean)等。结果:IMRT组和sIMRT组D2、D50、D98和HI分别为(6 659.43±161.15) cGy和(6 603.55±145.54) cGy、(6 312.26±132.20) cGy和(6 289.94±121.17) cGy、(5 815.43±114.41) cGy和(5 801.16±120.03) cGy、(1.09±0.04)和(1.08±0.03),显著高于3DCRT组(P<0.05),CI分别为(0.71±0.02)和(0.72±0.03),显著低于3DCRT组(P<0.05);IMRT组、sIMRT组和3DCRT组双肺V5、V10、V20和脊髓Dmax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MRT组和sIMRT组心脏Dmean分别为(784.69±101.16) cGy和(796.79±112.28) cGy,显著低于3DCRT组(P<0.05);sIMRT组机器跳数和子野数目分别为(432.24±71.19) MU和(18.03±5.56),显著低于IMRT组和3DCRT组(P<0.05);IMRT组机器跳数和子野数目分别为(501.16±78.98) MU和26.65±7.140,显著低于3DCRT组(P<0.05);IMRT组、sIMRT组和3DCRT组骨髓抑制、放射性肺炎、放射性食管炎和肺纤维化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MRT组、sIMRT组和3DCRT组放疗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DCRT、IMRT和sIMRT靶区剂量参数均可满足临床要求,其中sIMRT心脏受照剂量、机器跳数低,临床上可优先选择sIMRT计划。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比较分析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三维适形治疗计划(3DCRT)和调强治疗计划(IMRT),评价不同计划方案在剂量学上的差异性,确定患者选择合适的放射治疗方式。方法:对20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分别制定三维适形治疗计划和调强计划,对它们计划的靶区剂量分布和危及器官的保护进行评估。结果:IMRT治疗计划的以下指标优于相应的3DCRT计划:(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TV参数(Dmean、Dmin、Dnex)适形指数(CI);异质性指数(HI);平均肺剂量(MLD)、肺V10-V30及肺正常组织并发症发生率(NTCP);食管Dmean、V55及食管的早晚期正常组织并发症发生概率(NTCP);心脏V40。(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肺V5;食管V35;心脏的Dmean及NTCP;脊髓的Dmex及NTCP。结论:和三维适形治疗计划相比,调强计划能有效降低危及器官的高剂量区,尤其对靶区形状极不规则的肿瘤有了解决的方案,在保护正常组织器官方面显示出较明显的优势。为靶区剂量提升创造了空间。  相似文献   

15.
鼻咽癌动态调强与静态调强放疗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比较鼻咽癌动态调强与静态调强放疗计划设计与执行及剂量分布的区别:方法:记录从计划到实施的全过程以比较动态调强与静态调强实施难易程度及耗时长短。分别比较两者的靶区及危及器官的剂量分布差异。分别对两者进行剂量学验证,比较两者剂量验证结果的差异。结果:两者从计划到实施的方法、难易程度均相同:动态调强各个靶区的适形度、均匀度均优于或等于静态调强,静态调强的子野越多适形度、均匀度越好。各个危及器官受量大部分相同,但两侧腮腺平均剂量静态调强略小于动态调强,且静态调强的子野越少腮腺平均剂量越低。两者的剂量学验证结果基本一致。静态调强治疗时间略长于动态调强。结论:动态调强靶区剂量分布优于静态调强,静态调强子野越多靶区剂量分布越好。两者的危及器官受量大体相当,静态调强似乎更有利于保护腮腺等正常器官。总体上讲,鼻咽癌动态凋强放疗略优于静态调强。  相似文献   

16.
鼻咽癌调强放射治疗剂量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初治鼻咽癌调强放射治疗(IMRT)各级靶区和周围正常组织器官的剂量学特点,方法:2006年9月至2007年3月住院的40例初诊并接受IMRT的鼻咽癌患者进入本研究。肿瘤靶体积分为鼻咽入体肿瘤体积(GTVnx)、颈部大体肿瘤体积(GTVnx)、临床靶体积1(CTV1)、临床靶体积2(CTV2)。各处方剂量分别为PTVnx68Gy-74Gy,PTVnd 62Gy-70Gy,PTV160Gy-64Gy,PTV254Gy。鼻咽原发灶和上颈淋巴引流区采用IMRT,下颈及锁骨上淋巴区常规单前野照射。对各级肿瘤靶区以及周围正常器官受量情况进行研究。结果:PTVnx和PTVnd的Dmin、Dmax、Dmean、D95分别为60.9Gy、81.2Gy、76.7Gy、71.2Gy和57.2Gy、78.2Gy、73.2Gy、66.5Gy。晶体、视神经、视交叉、垂体、颞颌关节的最大剂量分别为6.7Gy、43.8Gy、45.6Gy、47.4Gy、57.2Gy。1cm^3脊髓受量(D1cc)为40.8Gy,3%脑干体积受量(B)为51.4Gy,10%颞叶体积受量(D10)为50.4Gy,50%腮腺体积受量(D50)为32-3Gy。结论:IMRT可以满足各级肿瘤靶区以及周围正常组织器官的剂量限制要求。  相似文献   

17.
目的:介绍基于L-Q模型推导出的EQD2=D1[(d1+α/β)÷(2+α/β)]的临床应用,比较肺癌3DCRT中,脊髓的物理剂量与生物剂量,以期达到评价的统一。方法:为7例病理证实的原发性肺癌患者,设计治疗计划,利用TPS的剂量体积直方表计算出每次照射脊髓的最大剂量,将其设为d1,代入公式EQD2=D1[(d1+α/β)÷(2+α/β)]计算,求出d1的生物剂量EQd1;同时求出D1的生物剂量EQD2。将d1与EQd1、D1与EQD2进行比较。结果:d1与EQd1的均数有显著性差异(P<0.05);D1与EQD2的均数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肺癌3DCRT计划评估时脊髓用生物剂量EQD2,不主张用物理剂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6 MV和15 MV X射线对肺癌肺内肿瘤三维适形放疗肿瘤组织、危及器官及正常组织剂量的影响。方法:选择11例肺癌肺内肿瘤患者,对每例患者分别采用6 MV和15 MV X射线进行三维适形放疗计划设计,同一患者的两个计划均使用相同的布野方案和剂量体积约束。比较两组计划的计划靶区、危及器官及正常组织的剂量分布。结果:6MV和15 MV两种能量X线三维适形放疗计划计划靶区的剂量分布、均匀性、适形度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危及器官脊髓、食管、心脏,正常组织肺的剂量分布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肺癌肺内肿瘤6 MV、15 MV三维适形放疗剂量分布无明显差异,三维适形放疗能量用6 MV,不主张用15 MV。  相似文献   

19.
Purpose: A multistage approach to diagnose lateral retropharyngeal nodes (LRPNs) of nasopharyngeal carcinoma (NPC) had been proposed and warranted for validation.Methods: Between 2012 and 2017, the patients with newly diagnosed NPC were enrolled. The responsive nodes or those that progressed during follow-up were positive. The criteria for the multistage approach delimited LRPNs with a minimal axial diameter (MIAD) ≥ 6.1 mm were assessed as positive and if the mean standard uptake value ≥ 2.6, or if the maximal coronal diameter ≥ 25 mm and maximal axial diameter ≥ 8 mm with nodes MIAD < 6.1 mm were also considered as positive. The outcomes were compared with the MIAD cutoff value ≥ 6 mm (traditional method). A chi-squared test was used to compare two areas under the curve of the 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s.Results: A total of 67 eligible NPC cases and 155 LRPNs (72 positive and 83 negative) were analyzed. The accuracy, specificity, and sensitivity of the traditional method were 0.91, 0.93, and 0.89, respectively. The values for the multistage approach all reached 0.94. The area under the curve was significantly greater for the multistage approach compared with the traditional method (p = 0.023).Conclusion: The results support the advantage of the multistage approach.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