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应用超声诊断卵巢巧克力囊肿、囊性畸胎瘤的价值,并且分析误诊的原因。方法选取9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巧克力囊肿、畸胎瘤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针对所选的患者使用腹部超声或者阴道超声进行诊断,观察超声诊断的价值及误诊情况。结果病理检查证实80例为巧克力囊肿,超声确诊78例,符合率为97.50%;16例为畸胎瘤,超声确诊15例,符合率为93.75%;超声误诊3例,其中1例误诊为黄体囊肿,2例误诊为囊性畸胎瘤。结论应用超声诊断及鉴别卵巢巧克力囊肿与囊性畸胎瘤的价值显著,然而实际的诊断中受超声影像表现的相似影响,常容易引起误诊情况,因此在实际应用超声诊断中需提升检查技术,并参考患者病史及体检结果进行判定,以提高诊断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超声诊断对老年急腹症的诊断价值及误诊原因。方法选取疑患老年急腹症的78例患者采用腹部超声检查,以手术病理或临床医师最终诊断为准,判断超声检查的应用效果,分析误诊病例。结果腹部超声诊断准确率为83.33%.实质脏器诊断准确率高于空腔脏器(P0.05)。急性阑尾炎误诊2例,消化道穿孔2例,肠梗阻3例,急性盆腔炎1例,泌尿系结石1例,胆道疾病2例,急性胰腺炎误诊1例,心梗误诊1例。结论超声对老年急腹症的诊断效果较好,但需注意患者的病史、临床表现、体征及实验室检测,必要时行CT检查,以免误诊。  相似文献   

3.
黄疸型病毒性肝炎(简称黄疸型肝炎),诊断一般比较容易,但亦有误诊为其它病者。我院1975~1979年来共收治黄疸型肝炎726例,其中误诊70例。70例中,肝硬变、胆系感染、肝癌等病误诊为黄疸型肝炎者共59例,占84.3%,黄疸型肝炎诊断为胆道蛔虫、胆系感染、泌尿系感染等病者11例,占15.7%。误诊原因为:  相似文献   

4.
曹慧聪 《内科》2014,(6):743-744
目的通过对席汉综合征误诊病例进行分析,提高临床医生对席汉综合征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分析住院治疗的4例席汉综合征患者临床资料。结果 4例席汉综合征患者2例误诊为慢性胃炎,1例误诊为低血糖,1例误诊为甲状腺功能减退。结论席汉综合征发病率低,误诊率高,临床医生在进行诊断时应认真询问病史、仔细查体,对患者进行全面体格检查并综合分析,提高诊断正确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以心外表现为首发症状的急性心肌梗死(AMI)的早期诊断方法。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8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25例以心外表现为首发症状的不典型AMI患者临床资料。结果心肌梗死因其部位、个体差异以及病程不同,AMI临床症状多种多样,首诊时诊断AMI 6例,被误诊为消化消化系统疾病5例,误诊为神经系统疾病6例,误诊为五官疾病4例,误诊为呼吸系统疾病2例,误诊为骨关节病1例。结论以心外表现为首发症状的不典型AMI的诊断,应全面综合分析病史,及时并动态的检测心电图、心肌酶和肌钙蛋白。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心房扑动伴房室2∶1传导首查误诊情况及心电图鉴别诊断要点。方法收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第一济困医院2012年1月—2014年6月首查误诊的28例心房扑动伴房室2∶1传导患者的病例资料,分析其误诊情况,探究心电图鉴别诊断要点。结果 28例患者中14例患者误诊为室上性心动过速,8例患者误诊为窦性心动过速,4例患者误诊为室性心动过速,2例患者误诊为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22例患者复查心电图,并进行前后心电图比较,经上级心电图医生复审、会诊心电图后确诊为心房扑动伴房室2∶1传导;6例患者按误诊结果给予治疗,但患者症状控制不理想,进一步行心电图检查并查阅既往心电图、结合临床症状后确诊为心房扑动伴房室2∶1传导。结论心房扑动伴房室2∶1传导较易误诊,临床诊断应从心电图特征入手,并结合临床特征及相关检查,做好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7.
原发性充血型心肌病误诊原因分析(附国内162例文献复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原发性充血型心肌病(COCM)常以心衰就诊,易与引起心脏扩大、心力衰竭的其它心脏病相混淆,目前尚无特异诊断方法,基本上仍沿用除外诊断法,临床诊断仍很困难,常致诊断失误。本文复习1985~1991年间国内文献发表的COCM 474例,误诊162例,占34.2%;其中误诊为冠心病者50例,占误诊病例的30.8%;误诊为风心病者41例,占25.3%;误  相似文献   

8.
超声误诊为子宫肌瘤37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冬梅 《山东医药》2011,51(14):22-22
子宫肌瘤是妇科常见的良性肿瘤之一,超声是其诊断的主要方法。2006年1月~2009年12月,我院术前超声诊断为子宫肌瘤548例,手术及病理相符511例,超声诊断正确率为93.3%,误诊37例。现将误诊患者资料进行分析,旨在为减少误诊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颅内肿瘤出现头痛、呕吐、视乳头水肿等颅内高压症状及脑局部功能损害时渗断当无困难,但在早期及/或症状不典型常先受诊于内科、耳鼻咽喉科和眼科,由于缺乏神经系专科知识常易误诊。本文分析217例颅内肿瘤的诊断,误诊76例,误诊率为35%,其中误诊为内科疾病65例,占误诊总数的87%。本文旨在分析误诊为内科疾病的原因,以提高临床诊断的正确率。  相似文献   

10.
24例肺炎性假瘤临床误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们自1989年6月~2003年8月发现肺炎性假瘤24例,术前确诊4例,误诊20例,为避免误诊,提高本病的诊断水平,现将其诊断情况及误诊原因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超声内镜(endoscopic ultrasonography,EUS)对上消化道黏膜下肿瘤(submucosal tumor,SMT)的诊断价值。方法分析经内镜治疗的上消化道SMT 132例的术后病理结果及术前EUS诊断,通过比较术前EUS诊断与术中所见及术后病理结果,评价EUS对SMT起源层次及性质的诊断价值。结果 (1)132例SMT,术后病理示间质瘤57例,平滑肌瘤46例,脂肪瘤10例,异位胰腺9例,囊肿5例,血管瘤3例,神经内分泌瘤2例。(2)EUS诊断共有12例与病理诊断不符,其中有4例间质瘤(3例误诊为平滑肌瘤,1例误诊为异位胰腺);6例平滑肌瘤(3例误诊为间质瘤,误诊为脂肪瘤、异位胰腺、囊肿各1例);1例囊肿误诊为血管瘤;1例神经内分泌瘤误诊为间质瘤。(3)根据病变临床特点及EUS表现分别予以EMR(42例)、ESD/ESE(66例)、EFR(7例)、STER(16例)、EMBM(1例)微创治疗,术后无出血、感染等并发症。所有病例随访3个月~3年复查胃镜示恢复良好,未见局部复发及远处转移。结论 (1)EUS能清晰显示SMT起源层次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2)EUS诊断与术后病理诊断有较高的符合率。  相似文献   

12.
柴慧琴 《临床肺科杂志》2008,13(11):1509-1510
目的探讨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的误诊原因,提高其诊断水平。方法总结130例误诊的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临床资料,分析其误诊原因。结果咳嗽变异性哮喘以慢性咳嗽为主要表现,缺少肺部体征,临床极易误诊,本组病例在本院确诊前均被误诊,误诊为支气管炎64例,反复呼吸道感染37例,支原体肺炎12例,慢性咽炎9例,百日咳7例,原发性肺结核3例。结论对该病的认识不足、询问病史不详、缺乏必要的辅助检查、滥用激素及凭经验诊治对病情缺乏全面分析等是造成误诊的主要原因,减少误诊的关键是认识该病的特点,提高医师对该病诊断的警惕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老年急性主动脉夹层的临床表现、早期诊断及误诊情况,为避免误诊或延误诊断提供参考.方法 对2001年-2014年14年间收治的96例老年主动脉夹层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其早期诊断、临床特点、预后、误诊信息等进行分析.结果 96例患者中有65例是在急诊、门诊或入院后2h就行MRI或CTA检查明确诊断,其余患者均有误诊或延误诊断情况.结论 老年主动脉夹层临床表现变化多端,易被误诊或延迟诊断,应引起急诊科医师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4.
我院自1972~1987年,共收治多发性大动脉炎38例,误诊30例,现作分析如下。一、误诊时间:从发病到得出正确诊断,最短者20天,最长者14年,平均3.9年。其中1年以内者4例,1~4年者14例,5~9年者11例,10年以上者1例。二、误诊病种:首次诊断或怀疑为风湿病、关节炎者12例,误诊为血栓闭塞性脉管  相似文献   

15.
格林巴利综合征16例误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探讨格林巴利综合征误诊原因及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临床诊断为格林巴利综合征病例64例,误诊16例的原因。结果本组64例,误诊16例,误诊原因为慢性格林巴利或变异型格林巴利综合征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误诊病例为多发性神经炎、脑梗死、低钾麻痹、重症肌无力、颈椎病等。结论格林巴利综合征缺乏特异性,容易误诊,详细询问病史,做好全面体检,配合CSF检查及电生理检查可避免误诊。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误诊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中心20例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早期诊断与治疗方法、症状表现及误诊等临床资料。结果 8例患者发生误诊,其中误诊为胆囊炎3例、肺部感染2例、胃肠炎2例及癫痫1例,误诊率为40.0%。结论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误诊率高,提高医疗人员对疾病的认识水平,保持临床诊断时高度的警惕性,才能降低症状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误诊情况的发生,值得临床上推广与研究。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原发性恶性心包间皮瘤(PPM)误诊情况并分析可能原因。方法:检索中文数据库,收集中国内地近35年报道的、有临床诊断或影像学记录的PPM患者诊断及误诊信息。结果:164例患者中,65例(39.6%)患者报道误诊,且存在误诊为多种疾病的情况(共88例次):71例次(80.7%)临床误诊,17例次(19.3%)影像学误诊。前者以结核性心包炎最常见(40例次,56.3%),其次为缩窄性心包炎(17例次,23.9%);后者以纵隔占位最常见(11例次,64.7%),其次为心包囊肿(4例次,23.5%)。结论:PPM罕见的发病率及缺乏特异的临床和影像学表现导致该病早期易误诊,结核性心包炎是最常被误诊的疾病,反复细胞学、组织病理学检查结合免疫组织化学分析有助于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18.
张宝华 《山东医药》2010,50(6):72-72
肺癌和肺结核病相互误诊常见。两者的治疗和预后差异较大,误诊后果严重。X线、CT是诊断肺癌和肺结核常用的影像学方法。2008年1~12月,我们共收治肺癌误诊为肺结核或肺结核误诊为肺癌患者24例,现回顾性分析其X线、CT图像,旨在总结误诊原因,提高鉴别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19.
肺内孤立结节病变术前CT误诊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分析CT误诊肺内孤立性结节病变性质的原因。方法对50例有术前CT诊断(误诊5例)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肺内孤立结节病变(SPN)进行分析。结果术前5例,2例术前诊断良性肿块,术后病理诊断为恶性。3例术前诊断为恶性肿块,术后病理分别诊断为隐球菌病、硬化性血管瘤、以及支气管囊肿并发感染。结论肺内肿块的术前CT诊断,可交错重叠,出现“同病异影”或“异病同影”使鉴别诊断出现困难。因此在肺内孤立性结节的CT诊断中必须密切结合临床,尽可能避免术前误诊。  相似文献   

20.
以肺外表现为首发症状的肺炎支原体肺炎30例误诊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以肺外表现为首发症状的肺炎支原体的诊断。方法分析30例误诊病例的症状、体征、辅助检查,治疗疗效等临床资料。结果30例误诊病例确诊为肺炎支原体肺炎,应用红霉素治疗有效。结论MP—IgM抗体检测有利于以肺外症状为首发症状的肺炎支原体肺炎的诊断,避免误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