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各种钢板微创内固定治疗四肢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各种钢板微创手术治疗四肢骨折的经验。方法 从2002年6月。2004年8月,对62例四肢各型骨折的患者在微创手术下进行了手术内固定。其中男42例,女20例,年龄14-72岁,平均32岁。结果 本组病例切口均顺利愈合,术后3~7天出院;全部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6个月;骨愈合时间3-10个月。按Johne-Wruhs方法评价功能,优55例,良6例,中1例,差0例,以优良为满意标准,本组病例总体满意率98.4%。结论 各种钢板微创内固定治疗四肢骨折具有手术创伤小、骨折愈合快、功能恢复好的特点。  相似文献   

2.
经皮微创钢板内固定治疗四肢骨折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各种钢板微创手术治疗四肢骨折的经验。方法从2003年6月-2008年8月,对我科收治的62例四肢各型骨折在微创下进行了手术内固定,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病例切口均顺利愈合,术后5—30天出院;全部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6个月;骨愈合时间3~10个月。按Johner-wruhs方法评价功能,优55例,良6例,中1例,差0例。本组病例优良率为98.4%。结论各种钢板微创内固定治疗四肢骨折具有手术创伤小、骨折愈合快、功能恢复好的特点。  相似文献   

3.
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骨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骨折的手术治疗中,随着人们对生物学内固定认识的加深,保护骨折愈合的生物学环境越来越受重视。近年来,国内外学开展了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技术(MIPPO)治疗骨折,获得了一定的经验。自2003年7月-2006年2月,根据生物学内固定的原则,我们运用MIPPO技术治疗胫骨骨折患18例,获得满意疗效。[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术治疗Pilon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术治疗Pilon骨折的疗效并进行分析。方法自2001年3月~2004年7月,笔者应用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术治疗Pilon骨折42例。疗效及关节功能结果评定分为优、良、可、差。结果本组所有病例伤口一期愈合。术后随访8个月~3·2年,平均1·6年。骨折无延迟愈合,无畸形愈合,平均临床愈合时间3·4个月。根据Mazur踝关节功能评分,优20例,良15例,可4例,差3例。优良率83·3%。结论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术是治疗Pilon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
微创经皮钢板接骨术治疗胫骨骨折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目的:评价经皮微创钢板接骨术治疗胫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运用此技术治疗胫骨骨折54例。于胫骨内侧建立皮下隧道,经此隧道将钢板穿置在胫骨内侧骨膜上,骨折间接复位,低密度螺钉予以固定。结果:全部病例获随访,时间12~26个月,平均18个月,骨折愈合时间10~16周,平均12周,无骨折延迟愈合及不愈合,无感染及内固定失败等并发症。结论:微创经皮钢板接骨术符合生物学固定原则,有利于骨折的愈合。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MIPPO)治疗胫骨干远端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应用间接复位技术,通过建立骨折两端皮下隧道,采用微创经皮锁定加压钢板或胫骨远端解剖型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干远端骨折,闭合性骨折22例;开放性骨折10例(Gustilo分型:Ⅰ型6例,Ⅱ型4例)。对其临床疗效进行分析。结果 随访32例,所有病例伤口一期愈合。骨折无延迟愈合,无畸形愈合,平均临床愈合时间15周。采用Johner—Wruhs评分标准,优18例,良9例。结论 MIPPO技术是治疗胫骨干远端骨折的理想方法之一,可保护皮肤软组织,减少骨折端血供的破坏,促进骨折的愈合,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MIPPO)治疗胫骨近端骨折的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对15例胫骨近端骨折患者采用间接复位技术和MIPPO技术治疗。结果所有患者术后随访4-12个月;骨折均临床愈合,愈合时间3—7个月,无畸形愈合、感染及钢板断裂。功能采用Johner—Wruhs评分标准:优10例,良4例,中1例。结论MIPPO是治疗胫骨近端骨折的理想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8.
胫腓骨骨折临床较为常见,笔者自2005年10月~2010年1月应用胫骨解剖钢板经皮内固定治疗胫骨中下段骨折36例,取得满意疗效.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36例,女11例,男25例;年龄21~64岁,平均34岁.受伤原因:骑车摔伤11例,车祸事故伤16例,高处摔伤5例,扭伤2例,打架伤2例,均为闭合性骨折,合并周围软组织挫伤12例,合并腓骨骨折8例,受伤至就诊时间1.5 h~6 d,平均32 h.  相似文献   

9.
目的 比较锁定钢板与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MIPPO)双钢板技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52例SchatzkerⅤ、Ⅵ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26例,采用锁定钢板治疗)和观察组(26例,采用MIPPO双钢板技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情况、骨痂形成时间、骨折愈合时间、膝关节活动度、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6~12个月。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扶拐负重时间、完全负重时间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骨痂形成时间、骨折愈合时间观察组均短于对照组(P<0.05)。末次随访时膝关节活动度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相较于锁定钢板,MIPPO双钢板技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在骨折愈合、膝关节功能恢复、减少并发症方面有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10.
微创经皮锁定钢板治疗胫骨远端骨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院于2005年10月至2007年3月,使用微创经皮锁定钢板内固定技术治疗胫骨远端骨折20例,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通过微创接骨板技术以锁定加压接骨板内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从2007年10月至2009年10月,通过微创接骨板技术以锁定加压接骨板内固定治疗35例股骨转子间骨折。男性22例,女性13例,年龄17~84岁,平均51岁。按AO/OTA分类,A1 9例,A2 19例,A3 7例。无开放性骨折。以临床功能和X线检查评定治疗效果。结果 35例均获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3个月(4~28个月)。35例骨折全部愈合,平均愈合时间为13周(9~16周),没有发生内固定失败以及骨不愈合者。发生浅表感染1例。髋关节功能评价(Harris)优良31例,优良率88.5%。结论微创锁定接骨板技术操作简单,创伤小,效果好,是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2.
微创内固定技术治疗胫骨远端粉碎骨折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介绍应用AO锁定加压接骨板(locking compression plate.LCP)实现微创经皮接骨板(minimally invasive percutaneous plate osteosynthesis.MIPPO)技术围定胫骨远端粉碎骨折的手术方法.探讨其临床疗效。方法2004年5月至2006年10月。应用LCP实现MIPPO技术治疗胫骨远端粉碎骨折13例.男7例.女6例.年龄23~62岁。平均45岁。AO分型43-A2型7例,43-A3型3例.43-B1型1例.43C1型1例。43-C2型1例,其中有3例骨折线延至胫骨中段。关节内骨折。行关节有限切开.坚强内固定;关节外骨折.按MIPPO技术要求间接复位.LCP桥接固定。结果术后摄片测量肢体力线,与健侧对比,内外翻畸形、前后成角均小于等于±5°,无短缩、旋转畸形。采用电话预约门诊定期随访。全部病例随访4~18个月.平均12个月。平均愈合时间14.3周。无复位丢失,无内固定松动、断裂。根据美国足踝矫形外科学会制定的评定标准。从疼痛(40分)、踝关节功能(50分)和骨折对线(10分)方面进行评定。本组评分86~95分。平均92.5分。结论 MIPPO技术利用骨折间接复位技术.避免骨折端不必要的暴露,保护骨折端及其周围的血供。创伤小.固定可靠,有利于骨折的早期愈合及功能康复。对于胫骨远端粉碎骨折。应用LCP实现MIPPO技术固定应成为最佳选择。在X线监视下进行良好的间接复位是手术成功的保证。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应用经皮微创钢板固定(minimally invasive percutaneous plate osteosynthesis,MIPPO)技术治疗胫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 方法 对2006年5月~2009年11月我院收治的82例胫骨远端骨折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经皮微创解剖钢板固定组(A组)35例,经皮微创锁定钢板固定组(B组)47例.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住院费用、骨折愈合时间、末次随访AOFOS评分、并发症发生情况等指标. 结果 82例均获得随访,时间16 ~48个月,平均(24.6±2.2)月.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末次随访AOFOS评分、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的住院费用明显少于B组(P<0.05). 结论 采用MIPPO技术两种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远端骨折均能够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但应用传统解剖钢板能够明显降低医疗费用,适于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及比较微创经皮钢板固定技术治疗胫骨粉碎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取两组各30例胫骨骨折患者,一组采用微创经皮钢板固定术式,另一组应用普通术式。患者年龄、性别、骨折分型无明显差异。微创经皮钢板固定手术于胫骨内侧建立皮下隧道,骨折间接复位,钢板插入,经皮螺钉固定。结果全部病人均获得随访,平均14个月,微创组骨痂形成时间平均8.3周,普通组平均10.2周,微创组骨临床愈合时间平均14.3周,普通组平均18.7周。结论微创经皮钢板固定符合生物接骨原则,避免了传统方法的弊端,有利于骨愈合,是治疗胫骨粉碎性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经皮微创内固定(minimally invasive percutaneou plate osteosynthesis,MIPPO)结合普通国产DCP钢板治疗胫骨干骨折31例的临床疗效,并探讨胫骨干骺端骨折27例的经皮接骨板技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02年7月-2004年7月收治的85例胫骨干骨折临床治疗的随访结果,并前瞻性研究2004年7月。2005年1月胫骨干骺端骨折54例的经皮接骨板技术的临床疗效。胫骨干骨折85例随访82例,随访时间1.5-4年,平均随访2年。胫骨干骺端骨折全部随访10月。2.5年,平均1.5年。结果:胫骨干82例均愈合,术后疼痛轻,无感染,无延迟愈合及骨不连的病例,胫骨干骺端骨折治疗54例伤口无感染,骨折均愈合,功能恢复良好。结论:对于胫骨干骨折,经皮微创固定结合普通国产DCP钢板与带锁髓内钉具有相似的结果。对于胫骨干骺端骨折,经皮微创内固定结合普通国产解剖钢板具有创伤小,局部组织干扰较小,骨折愈合快,功能恢复好的特点。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微创经皮钢板接骨术(minimally invasive percutaneous plate osteosynthesis,MIPPO)在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应用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从2010年5月至2012年2月运用MIPPO技术结合锁定钢板治疗的19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根据NEER分类,属二部分骨折5例,属三部分骨折11例,属四部分骨折3例。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生素,术后肩关节功能采用Neer评分标准评估。结果本组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12个月,平均8个月。随访的患者均无骨折不愈合、延迟愈合、伤口感染及内固定失败等并发症。术后肩关节功能恢复依据Neer评分标准,优10例,良7例,可2例,总优良率为89.4%。结论采用MIPPO技术治疗肱骨近端骨折具有创伤小、术中术后出血少、伤口美观、固定牢固、骨折愈合率高以及能够早期功能锻炼的优点,值得在治疗肱骨近端骨折中应用推广,但对于粉碎性骨折尚有局限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经皮微创接骨板技术(MIPPO)达到熟练的学习曲线规律。方法回顾分析我科2007年3月-2009年12月期间由同一组医生应用MIPPO技术治疗36例胫骨骨折的临床资料,按手术先后次序分为A、B、C 3组,每组12例,3组年龄、性别、骨折类型、伤后距离手术时间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比较各组的手术时间及手术并发症等情况。结果 A、B、C组的手术时间分别为(115.0±22.3)min、(81.3±20.3)min、(80.6±21.1)min,A组手术时间明显长于B、C组(t=3.884,3.965,P均=0.000),B、C组手术时间无统计学差异(P=0.936)。A组中因为内固定钢板位置放置不当及复位不佳而转为切开手术2例,B、C组无转为切开手术。3组均无明显术中及术后并发症。随访时间12-36个月,平均23.4月,各组间骨折愈合时间(P=0.183)、优良率(P=0.549)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如有开放性手术经验,12例后MIPPO技术即可达到比较熟练程度。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评价经皮微创钢板接骨术治疗胫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运用此技术治疗胫骨骨折54例。于胫骨内侧建立皮下隧道,经此隧道将钢板穿置在胫骨内侧骨膜上,骨折间接复位,低密度螺钉予以固定。结果 全部病例获随访,时间12~26个月,平均18个月,骨折愈合时间10~16周,平均12周,无骨折延迟愈合及不愈合,无感染及内固定失败等并发症。结论 微创经皮钢板接骨术符合生物学固定原则,有利于骨折的愈合。  相似文献   

20.
Abstract   Twelve patients with shaft fractures of the humerus were treated with percutaneous anterior plate osteosynthesis using a deltoid-pectoral respectively brachialis splitting approach without exposure of the radial nerve. The implants used were PHILOS plates, locking compression plates 3.5 and 4.5, and a tibial metaphyseal plate (all by Synthes). There were no intraoperative complications, no infections and no iatrogenic injuries of the radial or axillary nerve. Nine fractures healed entirely. There was one pseudarthrosis caused by a plate that was too short; another fracture probably healed but the distal screws broke; and one patient was lost to follow-up. Minimally invasive anterior plate osteosynthesis in humeral shaft fractures is an operative alternative which may be indicated not only in delayed healing or complex shaft fractur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