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探讨赖诺普利氢氯噻嗪片与赖诺普利联合氢氯噻嗪片治疗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239例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首先应用安慰剂洗脱两周,再给予赖诺普利10mg/d单药治疗4周,无效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113例给予赖诺普利氢氯噻嗪片(10mg/6.25mg)治疗,对照组123例给予赖诺普利10mg+氢氯噻嗪6.25mg片治疗。4周后血压得到控制者继续原方案治疗,否则剂量加倍,疗程4周。在筛选及治疗第0、4、6、8、10、12周末随访,测量心率、血压,并记录不良反应;筛选和治疗第4、12周末还同时进行血、尿常规,血液生化及心电图检查。结果:两组患者治疗2、4、6、8周后,平均诊室坐/站位袖带舒张压、收缩压均显著降低(P<0.01);第8周末,观察组和对照组平均坐位舒张压较基线值分别下降11.0±8.1mmHg和9.3±6.6mmHg,经方差分析,两组患者血压降幅差值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似,最常见者为咳嗽,而对血糖、血脂、肝肾功及心电图等无不良影响。结论:赖诺普利氢氯噻嗪片(10mg/6.25mg)疗效确切、耐受性好,不劣于赖诺普利片和氢氯噻嗪片联合使用。  相似文献   

2.
高德海 《基层医学论坛》2013,(26):3456-3457
目的探讨赖诺普利氢氯噻嗪片治疗高血压的疗效。方法对36例门诊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应用赖诺普利氢氯噻嗪片治疗并分析。结果服用赖诺普利氢氯噻嗪片4周后降压效果显著,总有效率达到86.1%,不良反应少。结论赖诺普利氢氯噻嗪片降压效果平稳、确切,安全性高,不良反应少,患者依从性好,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小剂量赖诺普利联合氢氯噻嗪治疗轻中度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分组平行对照法,将54例轻中度高血压患者分成A组(27例),口服赖诺普利5~10mgqd、氢氯噻嗪12.5mgqd;B组(27例),口服赖诺普利10~20mgqd;疗程6周。每周1次上午测诊室坐位血压、心率,观察不良反应。结果:6周末,SBP与DBP下降差值:A组(有2例退出试验)为(15.0±8.6)mmHg和(14.4±6.7)mmHg,B组(有3例退出试验)为(14.7±8.3)mmHg和(13.5±7.8)mmHg。每组治疗前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总有效率A组88%,B组83.3%。结论:小剂量赖诺普利联合氢氯噻嗪治疗轻中度高血压疗效确切,与2倍剂量的赖诺普利疗效相同,但治疗费用降低50%。  相似文献   

4.
目的:本文简要分析了赖诺普利氢氯噻嗪在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症时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自2013年2月--2014年6月期间入院接受治疗的高血压患者48人,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将患者平均划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人数24人。观察组患者采用赖诺普利氢氯噻嗪联合钙拮抗剂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赖诺普利联合钙拮抗剂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服用药物后的舒张压及收缩压数值下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同时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95.83%(23/24)明显高于对照组75%(18/24),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应用赖诺普利氢氯噻嗪治疗高血压病症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患者安全度高,值得推广及使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片治疗老年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56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8例,观察组给予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片治疗,对照组给予厄贝沙坦治疗,观察用药后第4、8、12周的血压及用药前后生化指标变化。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4.87%和71.80%(P〈0.05);观察组收缩压/舒张压(SBP/DBP)从(152.1±11.2)/(101.7±9.3)mm Hg下降为(123.6±8.4)/(78.5±6.8)mmHg;对照组从(151.2±11.8)/(100.1±6.9)mmHg下降为(126.3±9.7)/(80.2±12.7)mmHg。结论: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片治疗老年高血压疗效显著,临床耐受性好,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陆文杰  徐龙  丁险浩 《中外医疗》2011,30(11):132+134-132,134
目的评价厄贝沙坦/氢氯噻嗪复方片剂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效果,并通过随访了解患者服药的耐受性和依从性。方法符合诊断标准的16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赖诺普利组与厄贝沙坦/氢氯噻嗪复方片剂组,分别观测服药后8周的血压变化及不良反应的出现。结果服药8周后,结果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组总有效率91.25%,赖诺普利组有效率80%。两者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组不良反应率5%。赖诺普利组不良反应率6.25%。两者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厄贝沙坦/氢氯噻嗪复方片剂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疗效明显,不良反应低,适合治疗原发性高血压。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氯沙坦联合氢氯噻嗪治疗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 127例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三组,即:氯沙坦组、氢氯噻嗪组、氯沙坦联合氢氯噻嗪组。治疗前后观察血压、动态血压、降压谷峰比值(T/P值)及不良反应评估疗效。结果 氯沙坦联合氢氯噻嗪组在降压方面优于氯沙坦组,明显优于氢氯噻嗪组.分别与二者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氯沙坦联合氢氯噻嗪在降压治疗方面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厄贝沙坦/氢氯噻嗪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60例轻、中度EH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分别给予厄贝沙坦/氢氯噻嗪和厄贝沙坦,每日1~2片,疗程8周。结果两组患者服药后血压均显著降低(P〈0.01)。观察组由治疗前的(149.57±8.40/94.93±4.51)mmHg降至(127.43±7.96/79.73±4.63)mmHg,对照组由治疗前的(149.43±9.28/93.41±6.22)mmHg降至(132.21±9.46/81.78±5.06)mmHg;两组降压总有效率分别为93.3%和73.3%,有显著性差别(P〈0.05)。两组用药前后各项生化指标无异常改变。结论厄贝沙坦/氢氯噻嗪治疗EH降压更明显,安全性更高。  相似文献   

9.
杜红坤 《右江医学》2007,35(4):376-377
目的观察培哚普利联合小剂量氢氯噻嗪治疗轻、中度高血压的降压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30例收缩压<180mmHg、舒张压90~109 mmHg的轻、中度高血压患者,口服培哚普利4 mg、氢氯噻嗪12.5 mg,每日一次,观察8周后血压变化及安全性。结果治疗后的收缩压、舒张压下降分别为21.38±9.33 mmHg和18.63±8.42 mmHg,显著低于治疗前血压(P<0.01),降压总有效率为93.33%(28/30),不良反应轻微。结论培哚普利联合氢氯噻嗪可有效降低轻、中度高血压病患者的血压,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本文简要分析了赖诺普利氢氯噻嗪在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症时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自2013年2月--2014年6月期间入院接受治疗的高血压患者48人,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将患者平均划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人数24人。观察组患者采用赖诺普利氢氯噻嗪联合钙拮抗剂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赖诺普利联合钙拮抗剂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服用药物后的舒张压及收缩压数值下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同时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95.83%(23/24)明显高于对照组75%(18/24),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应用赖诺普利氢氯噻嗪治疗高血压病症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患者安全度高,值得推广及使用。  相似文献   

11.
尹林华 《医学综述》2013,(23):4363-4365
目的 对氨氯地平联合阿托伐他汀在原发性高血压中的临床价值进行分析.方法 选取2009年2月至2013年1月在江苏省第二中医院住院治疗的高血压患者76例,根据是否使用氨氯地平联合阿托伐他汀分为两组,分别为联合用药组(38例)和氢氯噻嗪组(38例),联合用药组采用氨氯地平(每次5 mg,每日1次)联合阿托伐他汀(每次10 mg,每日1次);氢氯噻嗪组采用氢氯噻嗪(每次6.25 mg,每日1次)进行治疗,与治疗前和治疗8周后对联合用药组和氢氯噻嗪组患者的血压、微量尿蛋白和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进行观察分析.结果 联合用药组患者在治疗后8周的收缩压为(140.25±11.94) mm Hg、舒张压为(84.38±8.75) mm Hg均分别低于氢氯噻嗪组患者的收缩压(84.38±8.75) mm Hg、舒张压(87.25±8.83) mm Hg;治疗后8周的微量尿蛋白为(15.39±5.28) mg/L显著低于氢氯噻嗪组患者的(29.37±13.21) mg/L;联合用药组患者的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为(1558.31±278.55) cm/s显著低于氢氯噻嗪组患者的(1701.63±529.62) cm/s(P<0.05).结论 氨氯地平联合阿托伐他汀可以有效地治疗原发性高血压.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不同剂量培哚普利对炎症因子及大动脉弹性的影响。方法门诊选取初发高血压患者100例,排除继发性可能后,服药前测定基础状态下的血压、细胞因子及脉搏波速度,给予培哚普利4mg,1次/d,3周后动态血压选取平均血压SBP≥130mmHg或DBP≥80mmHg的患者60例,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给予培哚普利4mg+氢氯噻嗪12.5mg,1次/d;治疗组给予培哚普利8mg,1次/d。随访12周,再次测定两组的血压、炎症因子及脉搏波速度。结果两组血压及其它项目入选时测定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分组服药随访12周后两组血压均有下降,但无显著性差异,4mg与8mg组分别为[SBP(135.2±5.5)mmHgVS(134.7±6.3)mmHg,P〉0.05;DBP(83.4±7.5)mmHgvs(82.8±6.5)mmHg,P〉0.05],脉搏波速度、IL-6两组均有下降,且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mg与8mg组分别为[PWV(12.2±2.4)m/sVS(9.1±2.7)m/s,P〈0.05);IL-6(167.4±21.3)pg/LVS(122.7±18.9)pg/L,P〈0.05],IL-10两组均有上升,4mg与8mg组分别为(130.6±23.6)pg/LVS(148.5±19.9)pg/L,P〈0.05。结论培哚普利除有效控制血压外,能进一步改善中央弹力动脉的顺应性,改善高血压时的炎症因子失衡,呈剂量依赖,且改善作用不依赖于降压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对老年原发性高血压伴高血脂的作用并讨论其临床意义。方法将兰州军区兰州总医院于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140例高血压伴高血脂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在抗高血压治疗基础上,A组(n=70)为阿托伐他汀20 mg/d治疗,B组(n=70)为阿托伐他汀40 mg/d治疗。患者均于就诊当日和治疗4周后的清晨测定卧位右上肢血压,同时空腹12 h各抽取静脉血4 mL用于测定血脂水平。结果 A组治疗前后收缩压为(162.2±15.8)mm Hg vs(128.6±16.9)mm Hg,舒张压为(106.6±12.3)mm Hg vs(89.4±11.6)mm Hg;B组治疗前后收缩压为(163.2±15.6)mm Hg vs(126.2±16.8)mm Hg,舒张压为(109.2±13.6)mm Hg vs(88.8±11.4)mm Hg;两组患者治疗4周后血压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两组间用阿伐他汀前的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两组TC、TG、LDL-C、HDL-C水平均有下降(P<0.05),但阿托伐他汀40 mg/d组下降更为显著(P<0.01)。结论较大剂量(40 mg/d)阿托伐他汀治疗老年原发性高血压伴高血脂的降脂优于小剂量(20 mg/d),这为临床上较大剂量的阿伐他汀治疗老年高血压伴高血脂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4.
杨南英 《河北医学》2011,17(7):858-860
目的:对比性研究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片与厄贝沙坦片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96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病例资料,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8例用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片进行治疗,对照组48例用厄贝沙坦片进行治疗,治疗结束后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治疗组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有...  相似文献   

15.
依那普利联合硝苯地平缓释片治疗高血压病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依那普利、硝苯地平缓释片和依那普利联合硝苯地平缓释片对轻中度高血压病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高血压病患者[收缩压为140~180mmHg(1mmHg=0.133kPa),舒张压为90~110mmHg],被随机分为依那普利组(对照a组)、硝苯地平缓释片组(对照b组)和依那普利联合硝苯地平缓释片组(治疗组),经过6周的治疗观察,舒张压下降到正常或下降10~19mmHg以上为有效。结果:三组患者血压均有明显下降。治疗组血压明显下降,总有效率达90%;对照a组总有效率达75%;对照b组总有效率达70%。结论:依那普利联合硝苯地平缓释片治疗高血压病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在高血压性早期肾损害治疗中的疗效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将本院收治的79例高血压伴早期肾损害患者按照分层随机分组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抗高血压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阿托伐他汀,观察两组的血脂水平、血压及肾早期损害指标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SBP (112.7±7.4)mm Hg、DBP (71.2±3.5)mm Hg,对照组SBP (126.5±8.3)mm Hg、DBP (76.9±2.7) mm Hg,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脂水平、肾功能早期损伤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具有较好的肾脏保护作用,能显著提高高血压伴早期肾损害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7.
卢敏  田刚 《中国医药导报》2013,(2):81-82,85
目的研究别嘌醇对原发性高血压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入选60例初发的原发性1级高血压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随机、双盲分为别嘌醇组(别嘌醇100 mg,3次/d)和对照组(安慰剂1片,3次/d),各30例。4周后观察诊室血压、24 h动态血压(ABPM)、血尿酸、血尿常规及肝肾功能,记录症状和体征。结果4周末,别嘌醇组诊室收缩压和舒张压较用药前下降(12.4±5.5)mm Hg(1 mm Hg=0.133 kPa)和(8.4±3.8)mm 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下降(6.0±2.6)mm Hg和(4.8±1.8)mm Hg,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别嘌醇组24 h平均收缩压和舒张压下降(8.6±3.8)mm Hg和(5.2±1.7)mm 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下降(3.4±1.6)mm Hg和(2.8±0.5)mm Hg,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24 h平均收缩压和舒张压差值以及血压负荷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降低尿酸方面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均未发现明显副作用。结论别嘌醇在有效降低血尿酸的同时,能够降低血压,可以成为高血压治疗的一个新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原发性收缩期高血压患者白天和夜间服用左旋氨氯地平降压疗效的差异。方法选取2008年5月~2012年11月浙江省安吉县人民医院收治的160例原发性收缩期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白天服药组和夜间服药组,各80例,两组均服用左旋氨氯地平。白天服药组于7:00-9:00服药,夜间服药组于19:00-21:00服药。1年后比较两组血压水平和血压达标情况。结果①治疗后白天服药组和夜间服药组的诊室收缩压(SBP)分别为(133.5±7.1)mmHg和(133.7±7.3)mmHg,两组诊室SBP治疗后均下降(P〈0.05),组间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夜间服药组治疗前后的24hSBP分别为(134.8±8.4)mmHg和(129.7±7.9)mmHg,治疗后较治疗前有所下降(P〈0.05)。白天服药组治疗前后的夜SBP分别为(131.7±7.8)mmHg和(125.2±7.1)mmHg,夜间服药组为(132.2±8.1)mmHg和(123.9±7.4)mmHg,治疗后两组夜SBP均有所下降(P〈0.05),但夜间服药组下降更加明显(P〈0.01)。③白天服药组和夜间服药组夜血压达标例数分别为22例(27.5%)和51例(63.8%),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不同时间服用左旋氨氯地平均能有效地降低诊室SBP,但夜间服药能更有效地纠正夜间高血压,提高夜间血压达标率。  相似文献   

19.
周华鸣 《中原医刊》2011,(24):43-44
目的观察氯沙坦对原发性高血压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的血压及血尿酸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80例原发性高血压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经过1周的洗脱期后给予氯沙坦治疗,以25mg/d为起始剂量,每周测1次血压,按血压调整剂量直至血压正常(收缩压〈140mmHg、舒张压〈90mmHg,1mmHg=0.133kPa),最大剂量100mg/d。观察期间不使用利尿剂、降尿酸药物及影响尿酸代谢的药物,治疗8周后观察用药前及用药后血压、血尿酸的变化。结果氯沙坦治疗后8周与治疗前比较,收缩压为[(128±9)mmHgVS(155±15)mmHg,P〈0.05]、舒张压为[(75±8)mmHgvs(98±9)mmHg,P〈0.05]明显下降、血尿酸水平显著降低[(387±28)umol/LVS(456±31)umol/L,P〈0.05]。结论氯沙坦降低血压的同时能降低血尿酸,对肾脏有保护作用,适用于原发性高血压合并高尿酸血症的治疗。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补肾降压方对轻中度高血压患者勃起功能障碍的改善作用及对血管内皮舒张功能的影响。方法:86例诊断为1级或2级高血压病同时伴勃起功能障碍且符合中医肾虚型患者随机分为药物组(补肾降压方与盐酸贝那普利片联合用药组)43例,对照组(盐酸贝那普利片对照组)43例,两组患者均服用盐酸贝那普利片10mg,1次/d,4周后血压仍高于140/90mmHg者加用氨氯地平片5mg,1次/d,药物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加服"补肾降压方"水煎剂,1剂/d,4周为1个疗程,两组均治疗3个疗程,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应用IIEF-5评分量表进行勃起功能障碍评分及无创超声行血管内皮舒张功能检测。结果:药物组血压控制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5.30%vs89.50%,P〈0.01);勃起功能障碍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16.9±5.49vs13.6±4.99,P〈0.01);治疗后两组FMD、NMD均有增高,而药物组FMD、NMD升高更为明显(FMD:13.6±2.58vs10.4±2.06,NMD:16.9±2.82vs12.6±2.12,P〈0.01)。结论:补肾降压方具有良好的降压效果,能够改善高血压合并ED患者勃起功能,显著提高ED患者勃起动能障碍评分,其可能机制考虑与其能够显著改善高血压合并ED患者血管内皮舒张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