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乳腺原发性鳞状细胞癌(附5例临床病理分析并文献复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回顾分析5例乳腺原发性鳞状细胞癌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根据TNM分期,Ⅰ期1例,Ⅱ期3例,Ⅲ期1例.治疗以改良根治术为主,术后辅助放疗及化疗.结果 5例肿瘤患者均行手术治疗,术后进行放疗4例,1例进行了化疗.结论乳腺鳞癌归类于浸润性特殊型癌,病理形态特殊,恶性程度较低,预后较好.确诊需要有较清楚的鉴别诊断,特别是鳞状化生.  相似文献   

2.
张颂文 《基层医学论坛》2010,14(13):480-480
目的通过对乳腺囊性肿块的手术活组织病理检查,明确性质,达到治愈的目的。方法对我院2006年1月—2009年10月因乳腺囊性肿块而手术治疗的260例病例的诊断治疗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60例中乳腺囊性增生占56.5%,乳腺囊性增生同时合并大汗腺化生占17.3%,乳腺恶性肿瘤为黏液腺癌、浸润性导管癌伴大汗腺化生、腺癌合并坏死及出血,占3.5%.结论对乳腺囊性肿块不能经药物治疗和囊性抽液治疗治愈的患者,通过手术活检确定性质,可以达到治愈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隐匿性乳腺癌的发病特点、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对12例隐匿性乳腺癌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皆为女性,占同期乳腺癌的0.5%,均以腋下肿块为唯一症状,体检双乳未触及肿块。单纯腋下肿块切除术2例,乳腺癌根治术4例,改良根治术6例。本组12例均获随访0.5—10年,2例单纯腋下肿块切除术患者分别于术后8、15个月死于肝转移或肺转移;1例行乳腺癌根治术者于术后1.5年死于脑转移;其余患者仍存活,其中生存〉5年例,〉3年3例。结论:对女性腋下肿块应首先考虑到隐匿性乳腺癌的可能,同时应予切除并送检病理确诊。一经确诊或排除乳腺外来源的转移时,宜采用乳腺癌根治术或改良根治术,术后辅以化疗、放疗等,预后优于或等同于乳腺内有肿块伴腋下淋巴结转移的乳腺癌。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彩超检查在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评估中的价值.方法对新辅助化疗的32例乳腺癌患者,选用触诊、彩超及乳腺钼靶评估新辅助化疗后的疗效.将各种检查结果与病理学检查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触诊方法有过高评估疗效之弊,钼靶对新辅助化疗后乳腺癌癌灶范围的测定存在不足.与病理学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后发现,彩超结果与组织病理表现的相关性是0.79,触诊结果与组织病理表现的相关性是0.64.彩超结果与组织病理表现的相关性高于触诊.结论对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的评估彩超检查优于触诊,彩超检查有助于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后疗效的评估,指导临床诊断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隐匿性乳腺癌的发病特点、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对6例隐匿性乳腺癌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6例均以腋下肿块为首发症状且均予手术治疗,手术方式为乳腺癌改良根治术3例,1例行乳腺可疑病灶切除+同侧腋淋巴结清扫术,2例单纯行患侧腋淋巴结清扫术,所有病例术后辅以放、化疗。结果:6例获随访0.5~8年,死亡2例。结论:对原因不明的腋下肿块,应考虑到隐匿性乳腺癌的可能,同时应予切除并送检病理确诊。一经确诊,宜选择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或单纯行腋窝淋巴结清扫术,术后辅以放、化疗;激素受体阳性者加内分泌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头颈部鳞癌新辅助化疗TNPP方案(紫素 奈达铂 替加氟 强的松)的临床效果。方法:自2005年6月~2007年4月,我科共收治头颈部鳞癌患者57例,全部病例手术前经切检或针刺细胞学检查,病理经我院会诊均证实为头颈部鳞癌(舌鳞癌、腭鳞癌、口底鳞癌、颊黏膜鳞癌、牙龈鳞癌、喉癌等),且Ⅰ~Ⅳ期均有。采用TNPP方案术前化疗1~2个周期,化疗后1周行手术治疗,根据化疗后大体测量及术后病理判断肿瘤分期变化,推断疗效。结果:新辅助化疗的57例中,化疗后经大体测量肿瘤原发灶,转移淋巴结以及术后病理检查,肿瘤分期降低者37例(64.9%),其中7例术后病理证实原发灶未发现瘤组织。结论:术前新辅助化疗可以降低头颈部鳞癌的TNM分期,并使部分晚期患者获得根治性手术的机会,降低局部复发率,保留功能并提高病人生存率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隐匿性乳腺癌(OBC )诊断、治疗、预后情况,总结其诊治经验。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4年10月-2013年10月收治的10例OBC患者资料。结果:本组患者均以腋窝肿大淋巴结为首发症状,病理证实为转移腺癌。其中7例行乳癌改良根治术,2例行保留乳腺的腋窝淋巴结清扫术,1例仅行腋下肿块切除术。本组10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108个月。9例进一步手术患者中1例术后36个月死于肺转移、脑转移。1例术后局部复发,并带瘤生存。其中1例未接受进一步治疗的患者于确诊后22个月因浸润性导管癌行乳癌改良根治术,已存活3年,其余患者均无瘤生存5年以上。结论:以腋下淋巴结肿大为首发症状,应高度警惕OBC可能,需行病理活检。治疗宜选择改良根治术或保乳术联合腋窝淋巴结清扫后全乳放疗,并辅以必要的化疗、内分泌治疗及可能的靶向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癌组织中p63、Ki-67在新辅助化疗前后表达的变化及与新辅助化疗疗效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5年1月至2021年6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202例。患者均接受新辅助化疗,并在化疗期间或化疗结束后行乳腺癌保乳根治术或改良根治术。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患者术前穿刺及术后切除标本中癌组织p63、Ki-67表达情况,分析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及新辅助化疗前后表达的变化与疗效的关系。结果 新辅助化疗前患者乳腺癌组织p63表达情况与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Ki-67表达情况与分子分型有关(P<0.05)。患者乳腺癌组织p63表达阳性率由化疗前的11.4%上升到化疗后的40.4%。患者乳腺癌组织Ki-67低表达率由化疗前的9.0%上升到化疗后的46.3%。化疗后乳腺癌组织p63表达阴性转阳性的患者术后病理完全缓解率(59.5%)>p63表达阳性不变的患者(44.4%)>p63表达阴性不变的患者(6.3%)>p63表达阳性转阴性的患者(0.0%)(均P<0.05)。化疗后乳腺癌组织p63表达...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基底细胞型乳腺化生性癌的临床病理特点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乳腺化生性癌临床病理资料。结果6例患者均行改良根治术,病理证实为腺鳞癌3例,癌肉瘤2例,梭行细胞化生性癌1例;2例腺鳞癌有腋淋巴结转移,其余均无淋巴结转移。免疫组化ER、PR及Her-2均阴性,CK5/6和(或)EGFR阳性表达。随访时间3~101个月,1例死亡,其余无瘤生存。结论乳腺化生性癌临床多表现为无痛性乳腺肿块,内分泌治疗常不敏感,手术为首选治疗手段,术后辅以化疗和(或)放疗,预后与非特殊性浸润性乳腺癌相比相对较好。  相似文献   

10.
张斌  张永波  张建  胡杰 《海南医学》2014,25(4):550-551
目的 总结隐匿性乳腺癌的诊断及治疗经验.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2005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9例隐匿性乳腺癌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9例均以腋窝肿块为首发症状,经针吸细胞学检查及肿块切除活检,确诊为隐匿性乳腺癌,9例均采用同侧乳腺改良根治术,术后病理检查找到原发灶3例(检出率33.3%),平均直径0.5~0.8 cm,术后辅助化疗9例,加放疗3例,内分泌治疗2例,术后随访9例,生存5年以上者6例(占66.6%),3~5年2例,3年以下者1例,术后5年内死亡的3例中,2例死于骨转移,1例死于肺转移.结论 腋窝淋巴结活检及免疫组化检查对诊断隐匿性乳腺癌有重要价值,其治疗方式以乳腺改良根治术为主,术后辅以放疗、化疗及内分泌等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1例副乳腺癌(ABC)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探讨ABC的诊断、治疗、手术方式和预后。方法:本例ABC患者行右腋下肿物切除术、右腋下副乳腺切除术和腋窝淋巴结清扫术,未切除患侧乳腺。根据术中快速病理结果确诊为ABC。术后给予8个疗程AC-T (前4个疗程每疗程给予吡柔比星60 mg·m-2,环磷酰胺600 mg·m-2;后4个疗程每疗程给予多西他赛100 mg·m-2;每间隔3周为1个疗程)方案辅助化疗、放疗(给予右侧锁骨上下区、瘤床区预防放疗剂量50 Gy/25 f后缩野至瘤床区加量至60 Gy)、内分泌治疗(他莫昔芬口服至今,每日20 mg)。结果:本例患者乳腺彩超及乳腺X线检查均提示右腋下肿物恶性可能性大。临床诊断为右侧腋下ABC。根据NCCN指南给予该患者以手术治疗为主的规范化综合治疗。患者术后16个月恢复良好,生活正常,无上肢功能障碍,未出现患侧上肢淋巴水肿,未出现复发和转移。结论:临床中ABC极其少见,其临床病理特征及治疗方法与乳腺癌相似。若已明确乳腺无病灶,则不必切除患侧乳腺。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隐匿性乳腺肿块的临床诊治方法.方法 118例隐匿性乳腺肿块采用B超引导下Mammotome旋切系统治疗(57例,89个肿块)或细针穿刺定位肿块切除术治疗(61例,69个肿块),观察其疗效.结果 两组均顺利完成肿块切除,术中未发生找不到肿块的情况.Mammotome旋切术组发生术后血肿3例,皮下瘀斑9例,均自行好转;细针穿刺组术后切口Ⅰ期愈合57例,Ⅱ期愈合4例.术后病理诊断:乳腺纤维腺瘤74例,乳腺襄性增生伴纤维腺瘤形成21例,乳腺增生并伴局部导管扩张20例,浸润性导管癌3例.结论 两种方法对隐匿性乳腺肿块均有较好的疗效,但各有优势,临床上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术式,合理施治.  相似文献   

13.
1临床资料 患者,女,53岁。因左侧乳腺肿块性质待查于2006年8月12日在当地医院行肿块切除术,术后病理我院会诊结果:左侧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硬癌)。入院查体:于左侧腋下可触及-3.0cm×2.0cm肿大融合淋巴结,质硬。我院骨扫描结果回报:未见骨转移征象。后给予TE方案(体表面积=1.622;EPI90msdl;TXT120mgd2)辅助化疗2周期,21天为一周期,患者左侧腋窝淋巴结临床效果达到部分缓解(PR)。  相似文献   

14.
女性患者,46岁。1979年12月因左乳癌行根治术。术后病理报告为“单纯癌,肿瘤直径约1厘米大小,左腋下淋巴结转移1/5”。六年后又发现右乳房有直径约1.5厘米肿块、左腋下淋巴结肿大。在我院行“右乳癌根治术及左腋下淋巴结活检术”。术后病理报告为“右乳腺浸润导管癌,双侧腋下未见转移”。从第一次手术后至今每年接受1~3个疗程化疗。曾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胃癌新辅助化疔对转移性淋巴结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新疆喀什地区第一人民医院肿瘤外二科2008年3月-2012年12月收治的96例胃癌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手术组(48例)和新辅助化疗后手术组(48例),行CT等检查评估临床分期,新辅助化疗后手术组术前行3个周期新辅助化疗,两组均行D2胃癌根治术(第二站淋巴结全部清除)。根据两组术后常规淋巴结病理学检查比较治疗效果。结果胃体部癌及胃食管结合部癌包括中晚期胃体部癌及胃食管结合部癌(ⅢB、ⅢC期及Ⅳ期)新辅助化疗后手术组的术后淋巴结阳性率明显低于常规手术组(胃食管结合部癌进展期:新辅助化疗组淋巴结阳性率10.0%;常规手术组淋巴结阳性率24.8%;胃食管结合部癌晚期:新辅助化疗组淋巴结阳性率12.5%;常规手术组淋巴结阳性率37.1%;胃体部癌进展期:新辅助化疗组淋巴结阳性率8.0%;常规手术组淋巴结阳性率20.5%;胃体部癌晚期:新辅助化疗组淋巴结阳性率3.8%;常规手术组淋巴结阳性率29.8%;达到降低临床期和手术根治;胃窦癌包括中晚期胃窦癌(ⅢB、ⅢC期及Ⅳ期)新辅助化疗后手术组的术后淋巴结阳性率与常规手术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新辅助化疗对于胃体部癌及胃食管结合部癌的患者,可以达到降低临床分期,减少阳性淋巴结数量,从而达到减少淋巴结癌肿残留、降低局部复发率,使患者生存期延长成为可能,值得推广应用;而胃窦癌新辅助化疗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6.
患者女44岁,自诉双侧乳腺疼痛2年余,曾诊断为乳腺增生症,未经特殊治疗。近来发现左侧腋下肿物,同时伴有胀痛,查体:双侧乳腺对称,乳头无明显凹陷,左侧腋下局限性肿物,较表浅,边界不清,活动度较差,局部皮肤无异常改变。钼靶检查示(图1):左侧腋下不规则肿物,伴成簇泥沙样钙化,考虑副乳癌。B 超示:左侧腋窝皮下低回声结节伴泥沙样钙化。术中病理:浸润性导管癌。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宫颈小细胞癌的临床特点,诊断方法、治疗及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宫颈小细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5例患者均经病理检查确诊,5例经免疫组化证实。其中单纯小细胞癌11例,伴腺样分化2例,伴腺鳞癌及宫内膜腺鳞癌2例。3例放弃治疗。12例均在术前术后化疗,7例术前术后均放疗,其中5例死亡,生存期分别为12、16、20、22、28个月,3例失访,4例仍在随诊中(28、32、36及39个月)。结论宫颈小细胞癌是罕见的高度恶性肿瘤,预后差,早期易发生盆腔淋巴结转移。基本治疗原则采用术前放化疗,手术加术后放化疗的综合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8.
目的:本文就复方苦参注射液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新辅助化疗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与探究。方法:选择我院自2012年3月至2015年3月期间收治的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50例,依据患者来院就诊时间随机分为两组,每组患者25例。予以单用联合化疗的患者设为对照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复方苦参注射液治疗的患者设为实验组,最后对比两组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经不同方法治疗后,实验组和对照组治疗有效率无显著差异,实验组骨髓抑制、肝功能损伤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较低,消化道副反应和肾功能损害无显著差异。结论: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新辅助化疗治疗中应用复方苦参注射液,可减轻部分毒副反应,有利于后续手术治疗等抗肿瘤治疗。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乳腺外淋巴结转移为首发症状的乳腺癌手术治疗临床观察。方法回顾性分析两院收治的15例隐匿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15例患者在术前都行腋下肿块切除或行细针穿刺,经病理检查证实均为乳腺癌淋巴转移。对本组14例患者行乳腺癌根治术或改良根治术,1例因拒绝行根治术,仅行单侧淋巴结肿物切除术。14例中单纯行手术治疗者2例;单纯化疗1例;手术+放疗5例;手术+术后辅助化疗4例;手术+术后辅助化疗+放疗3例。对于伴有雌、孕激素受体阳性患者再辅以内分泌治疗。结果本组随访15例,1、2、3、4、5年存活分别为15例、14例、12例、11例、10例。结论在临床上对女性的腋窝肿块需给予高度警惕,应考虑隐匿性乳腺癌的可能。  相似文献   

20.
多原发癌2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病例资料 病例1患者,女,42岁,1998年1月因右乳房包块行手术治疗,术后病理检查为:右乳导管浸润性癌,部分硬癌,腋下淋巴结6枚,4枚发现有癌转移。术后行放疗及化疗。1999年3月又因左乳房包块5个月住院手术,术后病理报告为:粘液腺癌,部分单纯癌,腋下淋巴结5枚,均未见癌转移。胸部CT、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