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齐志亭 《山东医药》2010,50(26):97-98
目的观察椎弓根钉棒系统治疗胸腰椎不稳定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3例胸腰椎不稳定骨折患者行椎弓根钉内固定,横突间或小关节间隙植骨、椎板间植骨,其中10例行全椎板切除减压、探查脊髓、椎管内骨块复位。术后对所有病例行胸腰椎正侧位X线检查,从X线侧位片判断螺钉与椎体骺板的成角、进针的位置与深度,观察伤椎椎体高度恢复情况以及有无后凸。结果术后随访6-24个月,平均13个月,无内固定失败者,椎间植骨融合良好,椎体前缘高度与正常高度的比值较术前明显改善,脊髓神经损伤者术后神经功能均有不同程度恢复。结论椎弓根钉棒系统治疗胸腰椎不稳定骨折疗效良好,可早期恢复正常椎体序列,重建脊柱的稳定性,解除对脊髓及神经的压迫。  相似文献   

2.
成功研制一种简易的椎弓根角度定位器。术前能在 X 线片及 C T 片上测量出置钉椎的矢状角和水平角,以及椎弓根的长度和横径;术中在定位器上可调出相应的角度,于椎弓根上钻出合适长度及角度的孔,使置钉更精确,以克服置钉失误带来的危险。经 56 例临床应用,取得了较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3.
老年人胸腰椎椎体内真空现象的X线表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老年人胸腰椎椎体内真空现象的X线表现杨立生,盛卫东,赵汇川,苏明春,张德一自1984年3月至1994年12月在我院住院的老年患者因腰背痛所摄胸腰椎正侧位x线片中选取临床资料齐全的1000份,男572份,女428份,患者年龄60~89岁,椎体有真空现象...  相似文献   

4.
脊住椎弓根角度定位器的研制及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成功研制一种简易的椎弓根角度定位器。术前能在X线片及CT片上测量出置钉椎的矢状角和水平角,以及椎弓根的长度和横径,术中在定位器上可调出相应的角度,于椎弓根上钻出合适长度及角度的孔,使置钉更精确,以克服置钉失误带来的危险。经56例临床应用,取得了较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 对C臂X线导航和CT导航系统辅助下行胸腰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的精确性及手术时间进行对比观察。方法c臂x线导航和CT导航系统辅助下分别植入98枚及104枚椎弓根螺钉,记录手术时间;术后进行经椎弓根水平的CT扫描,按Richter分类法评估螺钉位置。结果用C臂x线导航者螺钉植入优良率为96.9%,手术时间为(75.0±15.0)min;用CT导航者分别为100.0%(P〉0.05)和(101.5±21.0)min(P〈0.01)。结论C臂x线导航和cT导航系统辅助下行胸腰椎椎弓根螺钉植入均是安全可行的,且精确度高;与C臂X线导航手术相比,CT导航操作相对复杂,需时间较长。  相似文献   

6.
非X线下行椎弓根螺钉内固定34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手术室无X线透视设备的条件下,对胸腰椎骨折及腰椎滑脱行椎弓根螺钉内固定34例,136钉。认为只要熟练掌握椎弓根,关节突,棘突与椎体等解剖标志,可获良好效果。着重对有关解剖及内固定方法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椎弓根钉单纯固定L5~S1椎体后L4~L5椎间隙及关节突间隙中远期的改变。方法对32例L5~S1椎弓根钉固定患者进行随访,拍腰椎正侧位片、双斜位X光片及CT扫描。测量L4-L5椎间隙的高度及上下关节突间隙。结果术后椎间隙高度均有不同程度的减小。关节突关节亦有不同程度的退变。结论椎弓根钉固定后椎体的稳定性得到一定改善,但中远期对临近关节的活动可能造成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杨瑞  刘海燕  刘明  张志德 《山东医药》2001,41(13):47-48
我们对105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的X线平片、CT扫描结果作了回顾性分析,旨在探讨X线平片对本病的诊断价值。 临床资料:本组男57例,女48例;年龄20~69岁;病程1个月至20年。主要症状为腰腿痛、下肢(单侧或双侧)麻木、疼痛或跛行等.常见体征为腰椎侧凸、平直、腰部压痛或向下肢放射、直腿抬高试验及加强试验阳性、膝腱反射减弱或消失,部分下肢肌肉萎缩、变细。本组均行X线腰椎正侧位平片及腰椎CT扫描,部分加拍双斜位片。X线平片发现腰椎间盘病变192个,CT检出椎间盘突出或膨出204个,二者完全符合诊断1…  相似文献   

9.
李庆涛  徐光辉  侯斌  李涛  吕明 《山东医药》2006,46(18):68-69
对14例胸腰椎结核施行患者后路椎弓根系统固定、侧前方病灶清除、植骨融合术。术后随访15~36个月,平均26个月。切口均一期愈合,胸腰椎结核全部治愈,脊髓功能损害逐渐恢复,脊柱后突畸形得以矫正。认为本术式是手术治疗胸腰椎结核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
短节段固定不植骨治疗山羊腰椎压缩性骨折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临床进一步提高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治疗效果奠定基础。方法取24只普通山羊,采用预损伤法制作椎体压缩性骨折模型,实验组(11只)采用单纯椎弓根螺钉固定术;对照组采用椎弓根螺钉固定术并椎体内植骨。X线观察两组骨折愈合情况,镜下行组织学观察;游标卡尺测量并计算椎体高度,测量椎体刚度与强度。结果两组骨折愈合情况(椎体X线片、组织学)及椎体强度、刚度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椎体高度均明显低于骨折前,P均〈0.05。结论采用椎弓根固定治疗椎体压缩性骨折,无论植骨与否,只要伤椎有足够时间恢复强度与刚度,则二者治疗效果无明显差别。  相似文献   

11.
分别在标本组、对照组和实验组的CT片上测量术前及术后椎弓根螺钉钉道的水平偏角,与解剖学的椎弓根 e角数据比较,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下胸椎和上腰椎椎弓钉道的水平偏角均>e 角,下腰椎椎弓钉道的水平偏角均<e 角,椎弓根 e 角不能作为椎弓根螺钉钉道的水平夹角,椎弓根的轴线一般也不能作为椎弓根螺钉通道的轴线,两者对比有较大差异.根据其差异和特点,使用水平偏角仪指导临床操作,能有效地提高椎弓根螺钉的打入质量.  相似文献   

12.
分别在标本组,对照组和实验组的CT片上测量术前及术后椎弓根螺钉钉道的水平偏角,与解剖学的椎弓根e角数据比较,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多椎和上腰椎椎弓钉道的水平偏角均>e角,下腰椎椎弓钉道的水平偏角均<e角,椎弓根e角不能作为椎弓根螺钉钉道的水平夹角,椎弓根的轴线一般也不能作为椎弓根螺钉通道的轴线,两者对比有较大差异。根据其差异和特点,使用水平偏角仪指导临床操作,能有效地提高椎弓根螺钉的打入质量。  相似文献   

13.
经椎弓根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裴元民  方军 《山东医药》1996,36(5):13-14
采用经椎弓根内固定术治疗治疗胸腰椎骨折67例,对经椎弓内固定术的生物力学原理、手术优点、确定椎弓根螺钉入点方法及骨折节段定位等做了介绍。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3D打印技术结合椎弓根螺钉治疗老年胸腰段脊柱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老年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102例的临床资料,行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患者51例为对照组,行3D打印技术结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患者51例为观察组。观察两组手术相关指标、腰椎复位情况、腰椎功能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X线透视次数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对照组伤椎前后高度比显著低于观察组,矢状位后凸Cobb角显著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6个月对照组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JOA)评分[(19.68±2.86)分、(21.34±3.15)分],均低于观察组[(22.68±3.01)分、(25.64±3.6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1.76%)略高于观察组(3.92%),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3D打印技术结合椎弓根螺钉治疗可有效减少老年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术中出血量及X线使用次数,缩短手术治疗时间,利于术后腰椎复位及腰椎功能的恢复,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后路经伤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型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07-02~2010-11收治的51例胸腰椎爆裂型骨折患者,其中采用经伤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33例(6钉组),跨伤椎双平面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18例(4钉组).所有患者术前、术后、随访均行X线检查,测量伤椎椎体前缘高度值和Cobb's角.术后随访3~24个月,平均13.5个月.结果 三椎均顺利完成椎弓根螺钉植入,放置横连杆.螺钉位置及稳定性能良好,无切口感染,无脊髓神经症状加重.伤椎前缘高度和Cobb's角恢复满意.术后随访1年,6钉组效果优于4钉组(P=0.002).结论 后路经伤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型骨折可增加骨折固定的稳定性,有效恢复和维持伤椎高度,矫正后凸畸形.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椎弓根钉固定后是否结合经椎弓根植骨对老年骨质疏松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术后疗效的影响。方法老年骨质疏松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78例,其中A组椎弓根钉固定后未行经椎弓根植骨32例,B组行经椎弓根植骨46例,比较术前、术后、取出内固定后的影像学表现以及治疗效果。结果 78例患者术后均获1~2年的随访,通过复查X线、MRI等检查,发现A组患者治疗效果不佳9例(28.15%),其中骨折不愈合2例,内固定取出后发生椎体高度丢失3例,取出内固定后发生顽固性腰痛9;B组患者均骨性愈合,取出内固定后无椎体高度丢失及顽固性腰痛的发生(P=0.00)。结论椎弓根钉固定后结合经椎弓根植骨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与传统的单纯椎弓根钉固定手术相比,增加了伤椎的骨量,能最大限度地恢复脊柱的承重能力和维持脊柱的稳定性,从而降低了术后骨折不愈合、内固定取出后椎体高度丢失、顽固性腰痛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老年性骨质疏松性腰椎骨折的X线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测量了20~40岁男女各50例的腰椎正侧位X线片,腰椎无异常所见,以其腰椎椎体前、中、后高度(a、c、p),作为a/p、c/p、an/an+1、cn/cn+1和pn/pn+1的正常参考值;在133例老年患者的腰椎正侧位片上检出腰椎压缩性骨折263个,仅用a/p和c/p参考值则检出157个,遗漏约40.3%的椎体骨折数。老年患者的椎体骨折数,女性多于男性,70~79岁组多于60~69岁组。  相似文献   

18.
老年性骨质疏松腰椎骨折的X线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测量了20~40岁男女各50例的腰椎正侧位X线片,腰椎无异常所见,以腰椎椎体前,中,后高度(a,c,p)作为a/p,c/p,an/an+1,Cn/Cn+1和Pn/Pn+1的正常参考值,在132例老年患者的腰椎正侧位片上检出腰椎压缩性骨折263个,仅用a/p和c/p参考值则检出157个,遗漏约40.3%的椎体骨折数,老年患者的椎体骨折数,女性多于男性,70~79岁组多于60~69岁组。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应用脊柱后路联合使用椎弓根钉内固定与椎间植骨融合手术治疗腰椎滑脱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该院脊柱外科近3年内收治的49例腰椎滑脱症患者,应用后路椎弓根钉内固定联合椎间植骨融合手术治疗,并随访1年,拍摄患者术后1 w、3个月、1年时的腰椎X线片,并通过JOA评分方法评价手术治疗的满意度。结果 49例腰椎滑脱患者术后1 w、3个月、1年的腰椎滑脱率、滑脱角及椎间隙高度均与术前比较差异显著(P0.01);从临床JOA评分来看术后显著上升,术后1年平均改善率高达(98.9%±4.1)。结论后路应用椎弓根钉内固定联合椎间植骨融合技术治疗腰椎滑脱症疗效确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提高后路经椎弓根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术前经X线及CT测量椎弓根横径、间距、椎体前、后高、患椎后凸角度、矢状面及水平面椎弓根螺钉置入角、钉道深度、残余椎管面积及椎管面积理论值,用SAS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T10~L5之间椎弓根横径、间距、钉道深度、TSA节段性差异较大。SSA离散程度最大。手术置钉位置良好,角度及深度适中。术前、术后椎体高度压缩度、后凸角、椎管面积改善,随访结果满意。结论 术前X线、CT测量有助于判断胸腰椎骨折的类型和损伤程度,可为术前选择螺钉直径提供依据,有助于个体化置钉,从而提高后路经椎弓根内固定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