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应用超声多普勒探讨动脉粥样硬化(AS)与局部血流动力学的相关性。方法:对420例发生AS患者升主动脉、颈总动脉、颈内动脉、髂总动脉、股动脉的斑块分布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对照。结果:420例AS患者各部斑块发生率分别为颈动脉窦部85.12%,动脉分叉前(腹主动脉、股动脉下端)45%,动脉分叉后(颈内、髂总、股深动脉起始)内、外侧壁分别为51.98%、53.45%,动脉平直区(颈总、股动脉干)34.58%,升主动脉为1.4%(6/420);升主动脉内径增宽和运动幅度减低发生率为90.71%(381/420)。各观察区与动脉平直区比较AS发生率有显著差异(P<0.001)。结论:AS斑块分布有明显的倾向性,认为局部血流动力学异常是导致AS发生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程巧  邓又斌  黄哲  樊昕颖  孙杰  毕小军 《放射学实践》2021,36(12):1587-1591
【摘要】目的:探讨超声剪切波弹性成像技术对颈动脉斑块易损性的诊断价值。方法:76例颈动脉斑块患者共检出斑块94个。所有患者行常规超声、超声增强和剪切波弹性成像检查,测量斑块的杨氏模量值(包括平均值、最小值和最大值),评估斑块的强化程度,根据二维超声和超声增强表现评估斑块的风险等级。结果:76例中,颈动脉常规超声检出94个斑块,其中软斑块43个,混合斑块35个,硬斑块16个。随着斑块硬度增加,斑块的杨氏模量(YM)值增加,三组斑块间YM平均值、最小值和最大值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296.28、259.09、252.81,P均<0.05)。超声增强显示Ⅰ级斑块13个,Ⅱ级斑块18个,Ⅲ级斑块21个,Ⅳ级斑块42个;随着强化程度的增加,斑块的YM值降低,不同强化程度之间斑块的YM平均值、最小值和最大值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F=158.74、143.76、155.00,P均<0.05)。超声检查评估为低风险斑块30个,高风险斑块64个,两组斑块的YM平均值、最小值和最大值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13.86、11.93、13.31,P均<0.05),低风险斑块的杨氏模量值高于高风险斑块。结论:应用超声剪切波弹性成像技术可以较准确的评估颈动脉斑块的类型,在一定程度上可反映斑块内新生血管的数量,评估斑块风险等级,有助于更全面地评估颈动脉斑块的性质。  相似文献   

3.
颈动脉血流动力学改变与动脉粥样硬化关系的超声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研究颈动脉血流动力学改变与粥样硬化病变之间的关系,评价血流动力学因素在颈动脉粥样硬化形成中的作用.材料和方法将7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高脂血症组,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高脂血症组又分为颈动脉斑块组和无斑块组.分别计算最大剪切率(ShearRate,SR),并进行一般指标比较.结果斑块组的年龄明显高于无斑块组和对照组,一般指标比较则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年龄的升高及SR减低是颈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
易损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长期以来,在发达国家心血管疾病一直是引起死亡的主要原因。近几年,心血管疾病已成为发展中国家健康的头号杀手。据不完全统计,全球每年因冠心病死亡数约1900多万例,其中大部分在发作前都没有先兆,使得现有的诊断手段来不及派上用场,临床上有时难以预料,所以早期诊断和治疗这些貌似健康的患者十分重要。以前认为冠状动脉管腔的狭窄程度是决定病情轻重的主要因素,但是随着新的诊断技术的问世,最新观点认为,冠状动脉粥样斑块的稳定程度是决定病情轻重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颈部动脉病变检查手段有磁共振血管造影(MRA)、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螺旋CT血管造影(CTA)及血管超声。DSA是金标准,但价格较高,并发症较多;而MRA及CTA也未能在基层医院普及。颈部血管超声具有无创、经济、操作简单、重复性好等优点,可用于确定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存在的部位、范围,预防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摘要】目的:应用二维超声评价球囊扩张联合不同浓度的高脂饲料喂养建立超声可见兔动脉粥样硬化(AS)斑块模型的效果。方法:选取新西兰白兔65只,5只为正常饮食的对照组,60只行腹主动脉球囊扩张联合高脂喂养建立AS斑块模型。高脂喂养分为1%胆固醇组28只与2%胆固醇组32只。喂养期间计数各组模型兔的死亡时间,每4周进行一次超声检查。取AS斑块进行常规HE染色及免疫组化染色以分析斑块成分。比较两组间血脂、生存曲线及斑块组份的差异。结果:对照组无斑块形成,2%胆固醇组和1%胆固醇组的血脂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胆固醇组与2%胆固醇组兔的生存曲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62),2%胆固醇组兔的生存时间明显缩短,病死率较1%胆固醇组高。对照组喂养至36周仍无斑块形成;1%胆固醇组喂养至8周时腹主动脉基本无明显可测量斑块,至12周时可测得腹主动脉斑块平均厚度为(0.51±0.12)mm,随后斑块厚度缓慢增加,至24周时增加明显,斑块平均厚度为(0.73±0.21)mm,至32周时斑块平均厚度达到最大为(0.85±0.29)mm,随后斑块平均厚度降低;2%胆固醇组喂养至8周时腹主动脉出现可测量斑块,平均厚度为(0.54±0.16)mm,12周时斑块厚度明显增加,为(0.70±0.14)mm,16周时平均厚度达到最大,为(0.76±0.10)mm。HE染色及免疫组化染色发现两组斑块组份基本一致。结论:应用球囊扩张联合高脂喂养的方法可以成功建立超声可见AS斑块模型。给予2%胆固醇喂养可在较短时间内建立斑块模型,但模型兔存活时间短,病死率较高;给予1%胆固醇喂养建模时间长,但模型兔存活时间长,两者所建立的斑块从病理学角度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7.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血管内超声消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血管内超声消融价值。资料与方法  33例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采用了血管内超声消融治疗。将 30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者前瞻性随机分为血管内超声消融组 (A组 )和单纯PTCA组 (B组 ) ,并回顾性分析 18例经血管内超声消融的外周动脉粥样硬化患者 ,包括四肢动脉 7例 ,颈动脉 6例 ,髂动脉 3例 ,肾动脉 2例。结果 A组经单纯血管内超声消融治疗后狭窄程度由 (84 .1± 4 .7) %降为 (4 0 .1± 15 .3) % (P <0 .0 5 ) ,无 1例并发症 ,其中有 5例治疗后残余狭窄 <30 % ,但残余狭窄仍显著高于B组 (P <0 .0 1) ;B组经PTCA术后残余狭窄为 (2 0 .9± 2 .9) %。 18例外周动脉粥样硬化者经单纯血管内低频高能超声消融术后 ,平均狭窄程度也由术前的 (87.8± 7.6 ) %降为 (4 1.2± 9.4 ) % (P <0 .0 5 )。结论 血管内低频高能超声消融术是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一种新的、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30例经外科手术病理检查证实为周围血管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病理资料,根据斑块类型分为稳定性斑块组及不稳定性斑块组,比较两组的相关临床因素;采用单因素分析方法,分析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与临床因素的相关性.结果 血浆纤维蛋白原(FIB)、低密度脂蛋白(LDL)、脉压差及既往心脑血管疾病史在两组间有差异,不稳定性斑块组患者的FIB、LDL水平较稳定性斑块组患者高,既往有心脑血管疾病史的患者也较稳定性斑块组为多,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FIB、LDL、脉压差及既往心脑血管疾病史是动脉粥样硬化不稳定性斑块的影响因子.  相似文献   

9.
目的应用MRI对兔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进行成像。方法应用动脉内膜损伤和高胆固醇饮食建立兔动脉粥样硬化模型,采用多种序列对实验动物动脉血管进行成像,并与病理相对照。结果成功建立兔动脉粥样硬化模型;MR图像T1WI、T2WI、PDWI表现为兔动脉管壁增厚,斑块呈等信号、高信号或低信号,与病理切片检测结果符合率较高;MR能够发现动脉血管粥样硬化斑块,并可协助分析其成分。结论 MR可以检测兔动脉粥样硬化模型的斑块,亦可能对斑块定性分析有帮助。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探讨有氧运动对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影响 ,研究了有氧运动对ApoE基因缺陷小鼠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病理学影响。结果表明 :运动组ApoE基因缺陷主动脉窦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平均面积 (2 896 5± 2 92 μm2 )低于对照组 (32 16 5± 371μm2 ) (P <0 .0 5 ) ,运动组血管内膜损伤程度相对较轻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延迟。两组小鼠主动脉窦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面积与血清HDL -C水平呈高度负相关关系 (r=- 0 76 ,P <0 0 5 )。本研究提示有氧运动对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发生、发展有显著的预防和减轻病变程度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管壁切应力(WSS)属于血流动力学因素,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演变过程发挥着重要作用。综述WSS的基本概念及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并重点探究基于血管内成像技术、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等影像学技术的WSS研究现状,以及相关血流动力学模型在预测斑块进展、破裂并评估血流动力学风险中的价值,以提高识别责任斑块的效能,为临床进一步诊疗提供重要帮助。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探讨空降兵新兵跳伞心理应激状况与心率变异性的关系。方法参加跳伞训练的新兵30名,跳伞前进行SCL-90症状自评量表测评,并记录分析跳伞前安静状态下30min的心电信号,与跳伞后1个月平时状态下的测量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与平时比较,跳伞前SCL-90症状自评量表强迫、抑郁、焦虑、敌对、恐怖、精神病性等因子分及总分明显升高(P〈0.05或P〈0.01)。心率变异性指标SDNN变化率与自评量表因子"焦虑"、"恐怖"评分变化率呈负相关,RMSSD变化率与因子"强迫"、"焦虑"、"精神病性"评分变化率以及HFNU变化率与"焦虑"、"精神病性"评分变化率也都呈负相关,LFNU变化率与"焦虑"、"精神病性"评分变化率呈正相关。结论空降兵跳伞前心理应激水平与心率变异性密切相关,提示心率变异性指标对评估跳伞前心理应激水平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调查远洋船员心身疾病的发病状况并探讨其与心理应激的关系。方法:调查了344名远洋货轮船员的心身疾病发生率和焦虑自评量表总分,并调查了其中34名船员61天远航不同阶段和公休期的焦虑自评量表总分,24小时尿17-羟皮质类固醇、17-酮类固醇、儿茶酚胺、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排出量。结果与结论:远洋船员心身疾病发生率较高;远航中船员存在心理应激问题,且随航期的延长有加剧的趋势,而离船公休能得到缓解;患心身疾病组船员心理应激状况较重。提示,远洋船员的心身疾病与心理应激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潜艇艇员工作应激与健康的关系.方法 2008年4月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在海军某基地抽取参加集训的272名潜艇艇员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个人基本情况调查表、白测健康评定量表、自制潜艇艇员工作应激源调查表、工作应激自评量表对艇员进行测试.分析艇员的一般生理健康、心理健康、社会健康状况并与常模进行比较.分析艇员10项一般情况(年龄、军龄、教育程度、本职岗位工作时间、表彰奖励次数、上班工作时间、下班工作时间、睡眠时间、不能休假的时间、积极的工作态度)及15条工作应激源(与工作相关的危险因素、饮食问题、工作场所高温高湿噪音、干净衣物缺乏、疾病、与外界失去联系、缺乏执行任务的信息、缺乏家人支持、人际关系问题、任务决策参与少、工作单调枯燥、值更、工作量大、工作质量要求高、应对突发威胁)与艇员的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健康分数及健康总分的相关性.结果 潜艇艇员自测健康总分与常模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6,P>0.05),但生理健康、心理健康分数显著低于常模(t=-2.172,P<0.05;t=-3.299,P<0.01),社会健康分数显著高于常模(t=9.331,P<0.001).潜艇艇员的年龄、军龄、在本岗位工作时间与生理健康(r=-0.290,P<0.01; r=-0.266,P<0.01; r=-0.245,P<0.01)、心理健康(r=-0.304,P<0.01;r=-0.285,P<0.01; r=-0.183,P<0.01)呈显著负相关.睡眠时间、积极的工作态度与生理健康(r=0.229,P<0.01;r=0.178,P<0.01)、心理健康(r=0.178,P<0.01; r=0.412,P<0.01)和社会健康(r=0.164,P<0.01;r=0.401,P<0.01)均呈显著正相关.潜艇艇员工作应激源的数量、人际关系应激、物理条件应激与心理健康呈显著负相关(r=-0.299,P<0.01;r=-0.174,P<0.01; r=-0.243,P<0.01).艇员的工作应激水平(高、中、低)不同,健康水平亦不同(生理健康:F=19.934,P<0.01;心理健康:F=26.370,P<0.01;社会健康:F=6.499,P<0.01;健康总分:F=25.883,P<0.01).艇员主要的工作应激源为疾病,工作缺乏安全,物理环境(噪音、高温、高湿),工作单调枯燥,干净衣物缺乏和人际关系问题.结论 潜艇艇员的工作应激源和主要应激类型具有特殊性,而且多应激源、高应激水平与艇员健康水平低下直接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老年血液透析(HD)患者透析充分性与颈动脉粥样硬化(AS)的关系。方法:检测38例老年HD患者一般临床指标及C-反应蛋白(CRP)水平;同时应用高分辨彩色B超测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按患者标准化蛋白分解率(nPCR)水平分为nPCR≥1.0级及nPCR<1.0组,分析两组患者临床指标及颈动脉硬化情况。结果:两组老年HD比较,nPCR≥1.0组患者白蛋白(AIb)、尿素氮(BUN)、血肌酐(Scr)显著高于nPCR<1.0组,CRP和IMT显著低于nPCR<1.0组;nPCR与CRP、Alb、BUN、ScrIMT显著相关(P<0.01~0.05)。结论:老年HD患者nPCR为透析充分性、营养状况的有用指标,与炎症状态、颈动脉硬化及营养状况有关,炎症、营养不良、动脉硬化互为因果,炎症可能为中心环节。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非透析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患者血红蛋白(Hemoglobin,Hgb)、肾小球滤过率(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GFR)、血清肌钙蛋白T(cardiac troponin T,cTnT)的水平与肾性贫血(renal anemia,RA)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中部战区总医院肾脏病科891例非透析CKD患者的住院资料,对入院时Hgb、cTnT及GFR等指标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Hgb水平将患者分为无、轻、中、重度贫血组,观察并分析各组GFR、cTnT水平;另外,根据GFR水平将患者分为CKD1-5期,观察并分析CKD各期Hgb水平以及Hgb低于90g/L的比例。结果 非透析CKD患者中,无、轻、中、重度贫血组的GFR(ml/min)水平分别为62.6(46.3,82.6)、37.9(25.5,51.4)、20.7(14.7,29.9)、16.4(13.0,27.4),不同贫血组的GFR水平经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GFR水平随着贫血程度加重呈逐渐下降趋势;经Pearson相关性检验,GFR与Hgb存在正线性相关(R=0.653,P<0.05)。贫血分组中无、轻、中、重度组的cTnT(ng/ml)水平分别为0.010(0.006,0.015)、0.016(0.011,0.028)、0.028(0.016,0.045)、0.036(0.021,0.046);不同贫血组cTnT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TnT水平随着贫血程度加重呈逐渐上升趋势;经Pearson相关性检验,cTnT与Hgb存在负线性相关(R=-0.300,P<0.05)。随着CKD分期增加,Hgb平均水平呈逐渐下降趋势,Hgb低于90g/L的比例呈逐渐上升趋势。结论 积极纠正非透析CKD患者的贫血状况,可改善心肌受损状态,对控制肾脏病进展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9.
医疗设备故障率与电能质量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研究电能质量对医疗设备故障率的影响.方法 对6类共100台分属医院各科室的临床使用率较高的A类设备进行历史性列队跟踪调查,详细记录每台设备每次故障的情况,参照同一时段内电能质量监测的结果 进行比较、分析,鉴别、筛选出故障性质归属,取得相关数据.结果 受电能质量影响而引发的356次故障中,电源部分的故障次数为159次,控制部分的故障次数为157次,信号通道的故障次数为加次.电力污染导致的电能质量下降,对医疗设备的电源部分和控制部分影响大.结论 电力污染使电能质量下降,导致医疗设备故障率增加,对医疗设备的安全运行产生了严重的负面影响,医学工程技术部门对此应高度警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