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宫腔镜对子宫内膜息肉的诊断及治疗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确诊为子宫内膜息肉的宫腔镜手术112例的临床资料,所有病例术前均经阴道B超检查。结果112例经病理确诊的内膜息肉患者中,宫腔镜诊断92例,诊断符合率82.14%,阴道B超诊断49例,诊断符合率43.75%,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宫腔镜误诊率17.86%,且多误诊为子宫内膜增生症及子宫黏膜下肌瘤。结论宫腔镜诊断子宫内膜息肉的准确性高于阴道B超,并且能使子宫内膜息肉的诊断与相应的治疗同时进行,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腹腔镜手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112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分析子宫内膜异位症(EM)腹腔镜手术治疗的临床特点,以探讨其发展趋势及手术配合要点。方法 112例EM行腹腔镜手术患者分为A组卵巢型59例,B组腹膜型45例,C组其他型8例。比较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观察手术操作及配合要点。结果 A组手术时间短于B组,出血量少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C组仅有8例,仅作描述性分析。结论 EM腹腔镜手术具有效果确切、创伤小的优点,卵巢型手术操作便捷准确,较腹膜型及其他类型更为优越。  相似文献   

3.
112例创伤性子宫内粘连临床分析南平市立医院妇产科陈珠娇笔者从1990年1月~1994年12月收治112例创伤性子宫内粘连患者,现分析如下。一、资料来源本组112例均为门诊病人,均因人工流产术或刮宫术后引起闭经、月经量减少或继发不育等,均经探针、小刮...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病因进行探讨。方法对2009年10月至2011年2月来自我院的66例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患者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率与手术率呈正比。结论在进行妇科手术时要注意妇科手术指征能够降低发病率。  相似文献   

5.
薄型子宫内膜3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薄型子宫内膜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案和妊娠结局,为薄型子宫内膜的诊疗提供临床经验。方法对2011年1月至12月接诊的30例薄型子宫内膜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其病因及妊娠结局。结果 30例薄型子宫内膜病例,78个周期,共有9例临床妊娠。结论薄型子宫内膜是导致女性不孕的一个重要的原因,寻找病因、积极治疗和提高子宫内膜的容受性可以改善薄型子宫内膜,提高妊娠率。  相似文献   

6.
庞丽华 《黑龙江医药》2002,15(5):418-419
我院自从1997年至2000年,共收治子宫内膜异位症71例,均经手术治疗,现回顾分析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病例来源 1947年至2000年因诊断为“子宫肌瘤”收住院39例,其中合并卵巢囊肿23例,功能性子宫出血5例,子宫腺肌病2例,盆腔炎性包块2例。子宫内膜异位症32例,其中2例异位于会阴。术后全部送病理检查均为子宫内膜异位症。误诊率为54.9%。经B超检查18例,1例诊为子  相似文献   

7.
子宫内膜息肉发病率虽不高,但可引起较严重的、持续不断的子宫出血。本文对我院100例子宫内膜息肉患者的临床特征做初步分析。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临床表现。方法分析89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痛经、月经异常或不规则阴道流血、慢性盆腔痛及不孕是内异症的主要症状。腺肌病更易引起痛经和月经异常、不规则阴道流血;外在型内异症更易引起慢性盆腔痛和不孕。结论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表现差异较大,详细收集病史,全面进行体格检查,对结果综合分析判断,才能提高子宫内膜异位症诊断率。  相似文献   

9.
1995年12月至2005年12月我院共收治子宫内膜异位症26例,会阴子宫内膜异位症4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妇科常见病、多发病,为了加强对本病的认识,提高诊断符合率以及治疗水平,现将我院1981~1990年间经手术、病理报告证实为子宫内膜异位症的121例作一分析。资料与分析一、一般情况 121例中,外在性子宫内膜异位症78例。其中卵巢与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76例,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2例,内在性(子宫腺肌病)31例,混合性12例,同期妇科手术2711例,本组占4.46%。二、年龄分布本组外在性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年龄为20~50岁,平均34.83岁,以20~39岁为多。占73.08%;内在性年龄20~53岁,平均42.97岁,以40岁以上为多,占74.19%;混合性年龄30~51岁,平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病因、临床症状与治疗方法。方法对35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子宫内膜异位症多发生于人工流产、剖宫产术后,临床症状主要为月经周期变化相关的周期性腹痛、痛经、性交不适。结论子宫内膜异位症要及时治疗,否则引起盆腔环境改变影响精子和卵子的结合导致不孕,临床症状与卵巢恶性肿瘤、盆腔炎行包块、子宫腺肌病等疾病症状相似,需仔细鉴别诊断,活组织检查和腹腔镜检查可辅助诊断。孕激素治疗内膜症可取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12.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率近年明显增高,是目前常见妇科疾病之一。异位的子宫内膜可出现在身体不同部位,侵犯卵巢者最常见.不同部位的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机制不同。子宫内膜的发病率与卵巢的周期性变化有关,还与遗传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子宫内膜异位症进行分析、研究、探讨,提高诊断率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2年1月至2007年12月的78例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资料。结果采取不同治疗方式①孕三烯酮;②保留生育功能手术;③保留卵巢功能手术;④根治性手术。其中根治性手术治疗后无复发病例。结论根据病变的轻重、年龄、对生育有无要求选用不同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4.
子宫内膜异位症29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妇产科手术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关系。方法2006年5月至2008年5月手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29例。通过妇产科手术与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生的关系及术后发生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时间来判定,均有病例诊断为依据。结果手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35例,其中有妇产科手术史者29例(82.86%)。结论该病的发生率与妇产科手术率的增加呈正比,降低妇产科手术率是降低本病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叶欣 《现代医药卫生》2007,23(4):542-543
子宫内膜异位症近年来是一种发病率逐年上升的妇科疾病,已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越来越多的学者认为,子宫内膜异位症是导致妇女不孕的主要原因之一。现将我院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78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治疗结果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国内外文献报道,子宫内膜异位症患病率有上升趋势,已成为妇科常见病,日益受到重视。本院从185年~188年收治子宫内膜异位症25例,其中合并不孕者8例。本文就其发病情况及症状、治疗、预后做一分析。 1 临床资料:①一般情况:本组均为住院病人共25例,其中22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15例行腹腔镜检查证实,22例由于诸因素而保守治疗。本组年龄最小的21岁,最大的56岁,平均37.71岁,以31岁~40岁者居多,占45%。月经初潮前发病尚未有报道,发病绝大部分在生育年龄,绝经后因卵巢功能衰退内膜萎缩,故患病明显下降。②妊娠情况:本组未婚患者13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对43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本组43例中,行保守性手术15例,术后妊娠1例(占6.7%),术后治愈9例(占60%),术后症状缓解6例(占40%)。行半根治性手术23例,术后治愈17例(占73.9%),术后症状缓解6例(占26.1%)。行根治性手术5例,术后出现更年期综合征3例,占60%,术后无复发。结论应根据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年龄、病情及生育要求等情况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选择手术方式,术后辅以药物治疗,能更好地保证疗效,减轻患者痛苦、减少复发。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的诊断处理及预防。方法对本院2004年2月至2007年2月收治的12例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且术后病理均符合诊断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2例患者均有子宫下段剖宫产史,根据临床表现及术后病理均诊断正确,发病有潜伏期,最短1.5年,最长6年,平均时间30个月。结论根据典型病史和体格检查,结合彩色超声可对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做出正确诊断;手术切除为主要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9.
王静  王胜伟 《现代医药卫生》2005,21(20):2804-2804
现将我院于1988~2004年收治并经手术后病理证实的52例子宫内膜异位症病例进行分析与探讨。1临床资料1.1发病情况:1988~2004年本院收治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52例,占同期妇科手术的9%,占同期妇科住院病人的6.5%1.2年龄:发病年龄22 ̄52岁,平均发病年龄39.2岁,以30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手术治疗痛经与不孕的效果。方法对于968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痛经和不孕患者进行电话随访。结果 968例患者均行手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中痛经占55.58%,不孕占28.20%。621例为随访对象,501例完成随访,随访率80.67%。术后痛经症状缓解率85.03%。术后妊娠率60%。结论手术治疗可明显缓解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痛经,可增加不孕者术后妊娠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