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观察参麦注射液肩峰下注射治疗肩峰下撞击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肩峰下撞击综合征患者58例,于肩峰下滑囊区注入参麦注射液1~2mL,每周1次,连续4周。结果 58例全部获得随访,最长随访12个月,最短4个月,平均8个月,采用UCLA标准;优31例,良13例,可8例,差6例,总有效率为89.66%。结论参麦注射液肩峰下注射是治疗肩峰下撞击综合征的有效方法,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2.
朱江龙  苏波  王大伟 《中医正骨》2012,24(5):60+63-60,63
目的:观察评价健骨注射液肩峰下注射治疗肩峰下撞击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对应用健骨注射液治疗的49例肩峰撞击综合征患者进行了随访.结果:经4~12个月随访,采用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评分标准评价,优26例,可7例,差4例,总有效率达91.84%.结论:健骨注射液肩峰下注射,治疗肩峰下撞击综合征效果肯定,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邵志刚 《中医正骨》2008,20(7):36-36
肩峰下撞击征临床常见,作者自1998—2006年用小铍针治疗肩峰下撞击征114例,疗效满意,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王韬 《四川中医》2003,21(11):80-81
为观察中药熏蒸联合肩峰下注射疗法对肩峰下撞击综合征的疗效,对42例患者进行了治疗及1年随访。结果:治愈率为73.8%,显效率14.3%,好转率7.1%,无效率4.8%。显示该方法治疗肩峰下撞击综合征疗效明显,无明显副作用。  相似文献   

5.
肩峰下滑囊炎属现代医学病名,约占肩周炎发病率的50%。发病初期症状以肩峰外端疼痛为著。逐渐波及三角肌,引起臂不能外展。如不及时治疗,或治疗不当,则可出现肩峰下滑囊、关节囊及肩袖等软组织无菌性炎症,肩关节粘连,活动受限,给患者工作和生活带来痛苦,有关笔者对本病的治疗体会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肩峰下间隙臭氧注射合并手法治疗肩峰下撞击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20例肩峰下撞击综合征的患者,均予以患肩肩峰下间隙注射7~8 ml浓度为40μg/ml的医用臭氧-氧混合气体,每肩每周注射1次,连续5次。结合手法治疗隔天1次,10次为1疗程,共1~2个疗程。结果:治疗后予以6个月随访,根据UCLA评分标准,治疗前患者平均得分18.9分,治疗后6个月患者平均得分30.8分,其中有6例评分达到优,11例达到良,3例达到可,优良率85%。结论:臭氧注射并手法治疗肩峰下撞击综合征有着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齐刺针刺法治疗肩峰下滑囊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取阿是穴、肩髑、肩髂穴运用齐刺针刺法治疗肩峰下滑囊炎64例。结果:64例患者治愈51例,占79.7%;好转13例,占23.3%,总有效率达100%。结论:齐刺法治疗肩峰下滑囊炎有显著的治疗效果。本法简便廉验,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8.
李杰 《中医正骨》2004,16(6):30-31
肩峰下疼痛弧综合征又称肩峰下撞击征.自2001~2003年,作者采用透明质酸钠针剂(Sodium Hyaluronate SH商品名施沛特)局部注射治疗肩峰下撞击征36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基于解剖认识,使用量表客观评估使用毫针点刺的方法治疗肩峰下滑囊炎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104例肩峰下滑囊炎患者随机分成3组:试验Ⅰ组37例,采用毫针点刺加参麦针痛点注射方法治疗;试验Ⅱ组35例,采用毫针点刺法治疗;对照组32例,采用局部封闭法治疗。采用SPADI评分方法评估治疗后肩关节活动功能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后3组患者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缓解,术后随访1周总有效率分别为95%,91%和91%,术后随访3个月总有效率分别为92%,77%和72%。3组术后1周疗效比较无显著性差异,术后3个月试验组疗效明显优于试验Ⅱ组和对照组。结论毫针点刺法治疗肩峰下滑囊炎疗效较好,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肩峰下撞击综合征是否进行运动康复训练干预对最终疗效的影响.方法:分析肩峰下撞击综合征两种不同方法保守治疗6个月后的疗效.结果:以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和关节活动度(ROM)作为评价对比标准,结果用t检验方法作统计学处理后显示运动康复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常规治疗组.结论:保守治疗对于肩峰下撞击综合征Ⅰ、Ⅱ期患者的疗效比较满意,对症处理并结合有效的运动康复训练能获得更为确切的远期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比较关节镜下肩峰成形术和肩峰下封闭治疗肩峰下撞击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6例确诊的肩峰下撞击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肩峰下封闭治疗组(对照组)及关节镜下肩峰成形术组(实验组),经随访采用VAS疼痛评分法和UCLA评分法,分别对两组进行疗效评定.结果:对照组随访平均时间分别为23.3个月,实验组平均随访21.8个月.VAS疼痛评分,对照组平均(2.6±1.8)分,实验组两组平均(1.1±1.3)分,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1).UCLA评分,对照组平均(29±2.3)分,实验组两组平均(33±1.2)分,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9).结论:关节镜下肩峰成形术治疗肩峰下撞击综合征将肩峰下进行有效的减压,提高了临床疗效,可作为治疗肩峰下撞击综合征更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应用针刺、推拿疗法治疗肩峰下撞击征42例。结果:临床治愈18例,显效12例,好转7例,无效5例。年龄小者较年龄大者恢复较好,而有肱骨骨折内固定者无效。  相似文献   

13.
肩峰下滑囊炎是临床常见病之一。肩峰下滑囊位于三角肌下面,上面是肩峰,下面与冈上肌相邻,具有濡润肩关节的作用。因摩擦及劳损日久,易致局部炎性渗出,相互粘连。患者局部出现剧烈疼痛、活动受限等症状,严重影响工作和生活。2005~2008年,笔者用针刺结合中药治疗此类患者,效果显著,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临床观察经皮穿刺扇形松解结合液压扩张治疗老年急性期肩峰下滑囊炎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017年1月至2019年6月期间,对住院及门诊符合诊断标准的急性肩峰下滑囊炎老年患者100例,简单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喙突旁穿刺,单次注射1%利多卡因10 mL、曲安奈德1 mL,直接拔针;治疗组给予肩峰下前方穿刺,以穿刺针行肩峰下扇形挑拨松解,注射前药后,连接0.9%NS加压至180 mmHg(23.94 kPa),滴注维持10 min后拔针。两组均单次治疗后随访3个月(84 d),记录并统计分析患者治疗前、治疗后VAS、肩关节疼痛及功能障碍指数和肩关节功能评分。同时观察并记录患者的不良反应,评价治疗的安全性。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后疼痛较对照组有明显改善(P<0.01),且差异维持4周以上。肩关节疼痛及功能障碍指数两组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穿刺扇形松解结合液压扩张技术治疗老年急性期肩峰下滑囊炎在快速控制疼痛方面有着极为良好的效果,值得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5.
《上海针灸杂志》2006,25(1):26-26
对钙化性岗上肌腱炎通常主张非手术疗法,如穿刺针吸。其目的是吸去钙质沉积物或刺破包膜让沉积物破入肩峰下滑囊以利吸收。钙质沉积物虽有部分稀薄呈牙膏状,但很难吸出,更不易吸净。本组仅1例抽吸成功。至于刺破包膜,虽注入类固醇吸收也很慢。远不及手术去除彻底。在手术治疗8例中2例术前疼痛十分剧烈,可谓彻夜难眠,一般镇痛药物均无效,术后疼痛立即缓解。与此同时,术中常规干肩峰下滑囊注入类固醇,除具有消炎止痛作用外,尚可减少局部粘连,  相似文献   

16.
肩峰下撞击综合征(SubacromialImpingementSyndrome)是指因肩峰下解剖关系发生紊乱,喙峰弓与肩袖发生异常接触、摩擦,发生炎症或撕裂,从而导致肩关节前上方疼痛、乏力甚至僵硬等一系列症状。自1972年Ner首先提出该病做为一个独...  相似文献   

17.
漏肩当风,感受风寒湿邪加之外伤劳损.引起肩部酸疼,运动功能障碍等,称之为漏肩风。本病常发生于单侧肩部,年龄以50岁左右为多,女性略高于男性,故有五十肩之称。以漏肩风的临床表现来看,可能包括了现代医学所称的肩关节周围炎、冈上肌肌腱炎、肩峰下滑囊炎.以及肱二头肌腱鞘炎等疾患。  相似文献   

18.
肩周炎,全称为肩关节周围炎,由于五十岁左右的人易患此病,所以本病又称为五十肩.现代医学根据痛点病灶部位的不同,将此病分为三种类型,痛点病灶在肩前方,肩胛骨喙突部者,称肱二头肌短头腱腱鞘炎;痛点病灶在肩外方,肱骨大结节部者,称肱二头肌长头腱腱鞘炎;痛点病灶在肩外后方,肩胛骨的肩峰下方者,称肩峰下滑囊炎.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健骨注射液肩下注射配合关节镜肩峰下间隙减压术对肩峰下撞击综合征患者肩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64例肩峰下撞击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2例。2组均由同一组医生行关节镜肩峰下间隙减压术,术后常规功能锻炼,观察组同时给予健骨注射液肩下注射,疗程为4周。观察2组治疗前后肩关节的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UCLA)评分、上肢简化Fugl-Meyer功能量表评分、肩关节外展(上举)活动度及MRI检查指标肩峰角、喙肩韧带厚度、肩肱间距、肩锁关节骨赘高度、肩峰下积液厚度变化情况。结果疗程结束后2组UCLA评分中肩关节疼痛、功能、肩关节前屈角度、前屈肌力、患者满意度及总分均明显提高(P均0.05),且观察组提高的程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均0.05);2组肩关节外展(上举)活动度和上肢简化Fugl-Meyer功能评分均明显增加(P均0.05),且观察组增加的程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均0.05);2组治疗后肩关节MRI检查中肩峰角、喙肩韧带厚度、肩锁关节骨赘高度和肩峰下积液厚度均明显减少(P均0.05),肩肱间距明显增大(P均0.05),且观察组改善的程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健骨注射液肩下注射配合关节镜肩峰下间隙减压术可以有效恢复肩峰下撞击综合征患者的肩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20.
手法配合局封治疗肩撞击综合症56例观察325000温州市第二人民医院刘尚平肩撞击综合症是肩峰下间隙组织病变使上肢上举时肩峰下组织发生撞击而产生一系列症状的肩部疾病。笔者1997年4月─5月,以手法配合局封治疗肩撞击综合症取得肋较为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