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分析在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治疗中应用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效果。方法本研究取2017年5月至2019年5月我院接收的60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这些患者进行传统药物治疗的同时实施全膝关节置换术,对比手术前后患者具体情况。结果手术后患者膝关节曲度和膝关节功能均优于治疗前,且治疗后患者生活质量总评优于治疗前,P <0.05。结论全膝关节置换术用于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治疗取得显著效果,可进一步改善患者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2.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探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手术适应证及效果。方法:对11例13膝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疼痛,关节功能及活动度分别较术前改善70%、57%和35%。结论: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是治疗严重类风湿性关节炎和骨性关节炎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行TKA患者的临床情况.对膝关节进行术前及术后HSS评分,测量膝关节最大屈曲度,记录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平均随访34.9个月,术前术后患膝HSS评分分别为(45.54±7.67)分和(88.66±5.05)分,术前术后患膝最大屈曲度分别为(92.44±10.80)°、(99.13±9.90)°,两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TKA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临床疗效显著.掌握正确的手术适应证、完善术前准备、正确处理术中胫骨骨缺损与软组织挛缩、防治术后并发症和术后早期行功能行功能锻炼是获得良好疗效的保证.  相似文献   

4.
王桂芝 《河北医药》2012,34(7):1105-1106
2003至2010年我们对83例骨性关节炎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进行一系列康复护理措施,收到良好效果.主要包括心理护理、术前指导、术后康复护理三个阶段,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本组83例,其中男13例,女70例;年龄29~78岁,平均年龄65.6岁;术前活动度平均(87.4±19.2)°,Hss膝评分[1](32.6±10.2)分,术后活动度平均(115.4±12.4)°,Hss膝评分平均(91.7±7.3)分;无感染,假体松动或髌骨脱位及腓总神经麻痹等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应用全膝关节置换术对患有重度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抽取86例患有重度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患者,将其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平均每组43例。采用常规开放手术方式对对照组患者实施治疗;采用全膝关节置换术对治疗组患者实施治疗。结果治疗组患者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症状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前后HSS评分的改善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手术操作时间和住院接受治疗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出现围手术期不良反应的人数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应用全膝关节置换术对患有重度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治疗骨性关节炎的体会。方法资料选自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在本院诊治的骨性关节炎患者60例,所有患者在入院后,均结合其临床表现、诊断结果和既往病史,对患者进行身心的综合评估,再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手术。术后对患者进行1236个月的随访,观察患者术前和术后的活动度,以及术后疗效和并发症情况。结果患者术后的优良率为95%,活动度为98.67°,远远高于术前的优良率43.3%和活动度64.36°,比较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手术后并未出现感染、深静脉血栓及假体松动等严重术后并发症,住院期间有2例患者有关节红肿现象,经换药和关节冲洗等治疗后,伤口Ⅰ期愈合。结论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是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有效方法,对于晚期或者严重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效果尤其明显,术后不但可以减轻患者膝关节的疼痛感,还能最大限度改善患者膝关节的活动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是治疗严蕈膝关节疾病的手段.其10~15年生存率为85%~90%,是目前最为有效的外科治疗方法之一[1].1999年11月~2007年11月,我们对17例(20膝)严重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患者实施了全膝关节置换术,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晚期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对笔者所在医院2014年7月—2016年7月收治的113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采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进行治疗,应用膝关节功能(HSS)评分系统评价该手术方式的疗效。结果术后患者膝关节HSS评分显著高于术前,且膝关节功能优良率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治疗前后相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晚期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的效果显著,术后症状改善明显,膝关节功能显著增强。全膝关节置换术可提升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全膝关节置换术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综合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月在某医院就诊患有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患者100例,按照随机数字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玻璃酸钠注射液治疗,观察组采用全膝关节置换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及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一氧化氮(NO...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分析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并内翻畸形患者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09年3月至2011年9月我科收治的骨性关节炎并内翻畸形患者56例(72膝),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术后随访12~24个月,观察其术后HSS评分及优秀率。结果本组患者术后HSS评分为(92.5±9.6)分,显著的高于术前(41.6±7.4)分,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优秀率为94.4%。膝关节的术后平均活动度为96.23°,明显的优于术前的62.47°的平均活动度。结论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是治疗骨性关节炎并内翻畸形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可明显的减轻术后膝关节疼痛症状,改善膝关节的活动度,提高患者的自理能力,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治疗骨性关节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28例骨性关节炎患者均给予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手术进行治疗,并进行半年随访。结果随访显示,患者均恢复良好,中HSS评分优23例,良5例。优良率达到100%,显示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结论人工全膝置换术应用于严重骨性关节炎的治疗,能显著提高临床效果,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上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全膝关节置换术和单踝置换术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效果及对肢体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4年3月-2016年8月西电集团医院诊治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90例,按照手术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n=45)和观察组(n=45).对照组采用单踝置换术,观察组采用全膝关节置换术,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肢体功能.结果 术后1个月,两组各项美国膝关节协会评分、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及总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6个月和12个月,观察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与单踝置换术治疗相比,采用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能改善患者肢体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并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  相似文献   

13.
骨关节炎是全球范围内最为多发常见的关节疾病, 其患病率随着年龄的增大而迅速上升。人工膝关节置换术的出现为膝关节严重病变的治疗提供了有效手段, 但该技术的应用过程中仍存在诸多问题, 其中主要涉及软组织平衡调节以及生物力线测量等。本文中作者充分结合国内外最近研究, 就膝关节置换手术中涉及的软组织平衡测量技术的发展近况进行归纳总结。随着相关领域传感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 结合持续优化完善的计算机辅助手术导航技术, 医学领域膝关节置换术中软组织平衡测量相关技术将有更多新的突破, 人工关节使用寿命有望得到延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微创外科手术(MIS)行全膝关节置换术(TKA)两种入路方法的比较。方法50例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随机分为经小切口股内侧肌入路组(MMV)25例和经小切口髌骨内侧旁入路组(MPM)25例;分别对切口长度、外侧支持带松解率、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术后血红蛋减少量、直腿抬高时间、术后活动度、疼痛评分和功能评分进行比较。结果MMV组外侧支持带松解率(8.7%)明显低于MPM组(26.5%)(χ2=2.772,P<0.01);MMV组手术时间(98±9)min明显高于于MPM组(68±10)min(t=12.199,P<0.01);MMV组直腿抬高时间(4±2)d明显低于MPM组(8±2)d(t=9.750,P<0.01);MMV组起始下地行走时间(6±2)d明显低于MPM组(11±3)d(t=9.550,P<0.01)。结论经微创中股入路行全膝置换术,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快,早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5.
周璐 《中国医药指南》2013,(33):324-325
目的:探讨股神经阻滞镇痛技术在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的镇痛效果。方法通过选取我院2010年采取围手术期多模式镇痛方案的17例人工膝关节置换(TKA)患者作为临床观察对象,其中10例应用股神经阻滞镇痛技术镇痛作为治疗组,另7例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在术后并发症、疼痛VAS评分及术后关节活动度进行比较,并评估股神经阻滞镇痛技术在术后恢复早期功能锻炼中的作用。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t检验比较所有病例置换术前后评分有无著差异。结果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应用持续股神经阻滞镇痛的10例患者(治疗组)术后48h内及72h内在相关不良反应,术后疼痛(VAS评分)以及关节活动度情况与7例患者(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股神经阻滞镇痛技术可以减轻围手术期患者疼痛,促进其早期活动,减少住院天数  相似文献   

16.
人工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中后关节囊切断松解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膝关节屈曲畸形的人工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中膝后软组织松解的合适途径.方法 对12例膝关节不同程度屈曲畸形的患者行人工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术中对较难松解的后关节囊采用横形切断或局部切除的方法,对合并内翻畸形的膝关节通过去除胫骨平台内侧骨赘甚至部分骨质,以达到内侧副韧带长度满足截骨后膝关节间隙矩形化.手术前后按HSS评分系统进行评定,术后随访9~38个月.结果 术前平均HSS评分为38.8分,最后一次随访时平均HSS评分为83.1分.优:4膝,良:7膝,可:1膝.术后在疼痛、关节功能及活动度等方面均有明显的改善,与术前比较差别均有显著意义(P<0.01).结论 对屈曲畸形的膝关节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时,通过横断或局部切除后关节囊松解方法既能达到屈膝间隙和伸膝间隙的平衡,又能保持软组织平衡与关节稳定.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膝关节单髁置换术(UKA)治疗膝关节内侧间室骨性关节炎的中期疗效。方法 20例膝关节内侧间室骨性关节炎患者行UKA治疗,采用VAS评分评定手术前后膝关节疼痛严重程度,膝关节学会评分系统(KSS)和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评分标准(HSS)评定膝关节功能。结果 20例患者手术均获成功,无并发症发生。手术时间79-145min,术中出血量150-400ml,术后引流量80-300ml。术后随访1-8年,末次随访时的VAS疼痛评分、HSS评分和KSS评分及膝关节活动度均较术前改善(P<0.05)。结论 UKA具有创伤小、术后功能恢复良好的优点,中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8.
全膝关节置换治疗内翻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分析全膝关节置换(TKA)治疗内翻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手术经验及临床效果。方法:采用TKA治疗内翻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800例(939膝)。男246例(296膝),女554例(643)膝。参照改良Krackow分型,Ⅰ型480例(512膝),Ⅱ型225例(278膝),Ⅲ型93例(147膝),Ⅳ型2例(2膝)。对手术情况、术后影像学、KSS评分及并发症进行分析。结果:本组单膝平均手术时间(60±7)min。66膝骨缺损进行植骨或垫块填充,除5例深部感染外无假体松动发生。术后7~10dX线检查提示胫股关节角(TFA)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除2例死亡外其余患者均获1~4年随访。术后4年KSS临床评分和功能评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内翻角度分型的Ⅰ、Ⅱ、Ⅲ型患者术后4年K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800例患者中52例(6.5%)出现不同程度并发症。结论:TKA是治疗内翻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有效方法,短期随访膝关节功能恢复良好,改良Krackow内翻膝分型方法对术中软组织松解、骨缺损填充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究单髁置换术与全膝置换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临床近期疗效.方法 抽取2014年5月至2016年3月本院接收的64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n=32)与研究组(n=32).研究组行单髁置换术,对照组行全膝置换术.对比两组手术情况及手术前后疼痛程度(VAS)、关节活动度、膝关节功能(HSS)变化情况,统计两组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研究组手术时间为(56.12±17.26) min,术中出血量为(144.47±28.71) ml,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前两组VAS评分、关节活动度、HSS评分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研究组VAS评分为(2.08±0.72)分、关节活动度为(121.62±5.06)、HSS评分为(85.10±7.77)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6.26%)与对照组(3.13%)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单髁置换术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近期效果显著,可减少手术用时及术中出血量,改善关节疼痛、活动度及功能,且不会增加并发症发生率,具有安全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喉罩和气管插管用于老年患者全膝关节置换术的安全性和临床效果。方法68例患者随机分成SLIPA 喉罩(S)和气管插管(E)两组,监测并记录两组麻醉诱导前( T0)、罩(管)置入成功即刻( T1)、罩(管)置入后3 min (T2)、罩(管)拔除即刻(T3)和罩(管)拔除后3 min(T4)的 SBP、DBP、HR 及 SpO2的变化,以及两组的不良反应。结果 S 组置入时间明显小于 E 组时间(P ﹤0.001),术毕拔管时间和苏醒时间小于 E 组(P ﹤0.05);与 T0相比,E 组 T1~ T4时点的SBP、DBP 明显升高,HR 明显加快(P ﹤0.05),S 组无明显差异;E 组呛咳和咽痛的发生率明显高于 S 组。结论老年患者全膝关节置换术中采用 SLIPA 喉罩全麻,患者血流动力学更平稳,术后并发症较少,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