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甲基丙烯酸乙酯—甲基丙烯酸—甲基丙烯酸羟乙酯是一种具有一定亲水性和疏水性的三元共聚物(代号HFMC)。经大量动物(兔、犬)实验结果表明:HFMC被注射入输精管后,可起到非阻塞性的、可复性的避孕作用;将HFMC涂于阴道后壁及子宫颈口后,同样具有避孕效果。为了进一步探索HFMC的作用机理,本文初步研究了HFMC在体外对大鼠  相似文献   

2.
作者偿试开发β_2—M吸附剂,用聚苯乙烯—马来酸(Pst—MA)连接于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二乙烯苯(PMMA—DVB)多孔载体上,这些多孔载体外层为2—甲基丙烯酸羟上酯—甲基丙烯酸二乙基氨基乙酯(PHEMA—DE)  相似文献   

3.
输精管粘堵法是一种新的男性绝育法。但此法易引起附睾淤积,且生育不可复。我们曾合成了一种三元共聚物,(聚羟乙基甲基丙烯酸-共—乙基甲基丙烯酸酯-共—甲基丙烯酸),在不使输精管堵塞的情况下起到杀精子作用,同时具有生育可复性。为了提高杀精子作用,我们又合成了另一种新的高分子材料:甲基丙烯酸水扬酸酯和甲基丙烯酸羟乙酯的共聚物(PSH)。这种高分子不仅本身具有杀精子作用,而且能释放出有杀精子作用的水杨酸小分子。本文还测定了高分子释放水杨酸的速度,以及杀精子能力。  相似文献   

4.
本文作者将具有不同多孔性和交联密度的聚2—羟乙基甲基丙烯酸酯(P(HZNA))—胶原和聚甘油基甲基丙烯酸树脂(P(GMA))—胶原水凝胶植入成年兔脑皮质内。为脑损伤修复和组织内生长提供一种机械控制基质,以评价各种合成聚合物  相似文献   

5.
目前男性避孕采用的结扎法和粘堵法都是用堵塞输精管的办法来实现的,容易引起附睾郁积等副作用,而且这两种方法都是绝育。 本文介绍一种即亲水又疏水,其水肿胀度可任意控制的三元共聚物甲基丙烯酸乙酯—甲基丙烯酸—甲基丙烯酸羟乙酯(HFMC—1)的合成及其动物实验结果。共聚物溶液注入输精管内能很快地聚集一起,附着在输精管内,能长时间提供足以杀死精子的酸性环境,使通过的精子活力降低,从而达到避孕的目的。所以使用该共聚物进行男性避孕,具有不堵塞和生育可复的特点。动物实验结果表明:HFMC—1具有杀精子的作用。注射HFMC—1后的雄兔,其精子存活率由85%左右下降至10%左右,十个月以后,精子存活率仍能控制在40%左右。  相似文献   

6.
水凝胶HFMC是一种以甲基丙烯酸羟乙酯为主要成份,并含有甲基丙烯酸、甲基丙烯酸乙酯的高分子聚合物。该剂具有全面抑制人精子的运动、穿透牛宫颈粘液和穿透去透明带金黄地鼠卵的能力。将水凝胶注入雄性动物的  相似文献   

7.
实行计划生育以控制人口的剧增已成为全球性关注的重要课题。而理想的避孕方法是计划生育成功的关键。因此,人们一方面在积极改进、深入研究现有的避孕方法,另一方面在竭力寻找和研究新的避孕药物和手段。甲基丙烯羟乙酯—甲基丙烯酸—甲基丙烯乙酯(代号HFMC)是一种新合成的三元高分子共聚物。经大量动物实验初步表明:无论将HFMC注射入雄性动物的输精管还是注射入雌性动物的阴道,均具有避孕作用,其避孕特点为不阻塞输精管、生育可复、避  相似文献   

8.
本文力图设计与合成在人体结肠厌氧菌存在环境下,可被微生物降解的生物材料.用三种亲疏水性不同、软硬段不同的三种单体,即甲基丙烯酸羟乙酯(HEMA)、甲基丙烯酸(MAA)、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为载体,并用对甲基丙烯酰胺偶氮苯(BMAAB)为偶联剂,合成了聚甲基丙烯酸羟乙酯-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P(HEMA-MMA-MAA)]三元偶氮聚合物.用红外、紫外、核磁共振进行化学结构表征,并测定了该材料的溶胀性能,比较了聚合物降解前后分子量、热性能与形态变化.结果证明材料的降解程度与材料中亲水组分含量直接相关.  相似文献   

9.
本文报道了在体情况下多种聚合物表面的蛋白质吸附,其中包括Biomer、聚乙二醇接枝Biomer、(B—PEO—4K)、PEO间断肝素固定在Biomer上的材料(B—PEO—4K—HEP)以及甲基丙烯酸羟乙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H—s)等聚合物材料。用Biomer材料制造的血管置换物(直径6毫米,长度7厘米),将需要检测的聚合物涂复在其内腔表面上,然后把该置换物植入狗的腹主动脉上。三个星期至一个月后,将该  相似文献   

10.
本文报道体外研究13种实验复合树脂填料尺寸分布和磨损率之间的关系。用SA—CP_2—20型粒子尺寸分析仪测定了填料的尺寸分布,并用SEM进行验证。13种填料分别用KH—570(γ—甲基丙烯酸丙脂基三甲氧基硅烷)处理,并与合成的环氧丙烯酸脂配制成13种复合树脂试样。用北京医学院徐恒昌等人研制的磨耗试验机测出试样磨损率。最后用SEM观察复合树脂磨损后的表面微观结构。  相似文献   

11.
以甲基丙烯酸羟乙酯为原料,过硫酸铵/偏重亚硫酸钠为引发体系,二甲基丙烯酸三乙二醇酯为交联剂,采用溶液聚合法制备了聚甲基丙烯酸羟乙酯水凝胶(PHEMA)人工晶状体材料。系统考察了聚合反应时间、温度及引发剂和交联剂的用量等对该水凝胶材料机械强度、平衡水含量(EWC)的影响,并对PHEMA水凝胶的结构和光学性能进行了表征。实验结果表明,PHEMA水凝胶的最佳合成条件为:引发剂0.5wt%,交联剂1.0wt%,反应温度40℃,反应时间36h。在此条件下制备的PHEMA水凝胶的拉伸强度达到0.57MPa,邵氏A硬度为23.0,平衡含水量超过40%,透光率≥97%。  相似文献   

12.
本文合成和证实了乙烯—乙烯醇(EVAL)接枝甲基丙烯酸β-羟乙基酯(HEMA)共聚物,研究了不同性质的药物在接枝共聚物膜内的透过特性。结果表明,经过接枝的EVAL膜对亲水性药物(如5—氟尿嘧啶)的渗透性能明显提高,而对亲脂性药物(如氢化可的松)的透过性能基本不变  相似文献   

13.
本文采用无乳化剂乳液聚合方法,实现了苯乙烯—甲基丙烯酸2-羟乙酯的共聚合,考察了亲水性单体对聚合速度和胶乳性能的影响,探索了胶乳微球结合抗α-甲胎蛋白的适宜条件,合成了可用于制备肝癌胶乳诊断试剂的单分散性好、表面“清洁”的胶乳微球。  相似文献   

14.
聚甲基丙烯酸乙氧基乙酯是一种良好的医用高分子材料,用作烧烫伤敷料,具有炎症轻、修复好等特点,并且对创面有一定保护作用。经理化性能和生物试验表明,它具有良好生物相容性和符合医用要求的重金属含量。经临床应用,取得理想效果。  相似文献   

15.
背景:介孔生物活性玻璃纳米颗粒与甲基丙烯酸明胶合成的仿生骨膜可在骨缺损局部释放钙硅磷离子,促进成骨。其中硅离子还有调控巨噬细胞极化表型的作用,因此仿生骨膜对骨缺损局部炎症微环境的影响仍需探索。目的:通过体、内外实验探讨无机离子仿生骨膜调控炎症微环境与促进骨修复之间的联系。方法:①体外实验:将介孔生物活性玻璃纳米颗粒与甲基丙烯酸明胶共混后光交联得到无机离子仿生骨膜,通过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光谱检测仿生骨膜浸泡于人体模拟体液中7 d内的Si^(4+)释放。将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别接种于甲基丙烯酸明胶水凝胶与仿生骨膜复合水凝胶中,以单纯培养的细胞为对照,进行活死荧光染色与碱性磷酸酶染色。将骨巨噬细胞分别接种于甲基丙烯酸明胶水凝胶与仿生骨膜复合水凝胶中,以单纯培养的细胞为对照,进行一氧化氮合成酶(巨噬细胞M1表型)和CD206(巨噬细胞M2表型)免疫荧光染色。②体内实验:建立大鼠颅骨缺损模型,将甲基丙烯酸明胶水凝胶和仿生骨膜复合水凝胶分别植入骨缺损处,术后7 d,通过RT-PCR检测骨缺损局部巨噬细胞表型;术后8周,通过骨缺损处苏木精-伊红染色检测仿生骨膜的成骨性能。结果与结论:①体外实验:仿生骨膜24 h内释放Si^(4+)达到最大浓度,在之后6 d内缓慢释放。共培养3 d后的活死荧光染色显示,各组干细胞生长良好,有较好的细胞活性,无明显死亡。共培养7 d后的免疫荧光染色显示,仿生骨膜组巨噬细胞多为M2型,甲基丙烯酸明胶水凝胶组和对照组多为M1型。共培养7 d后的碱性磷酸酶染色显示,仿生骨膜组染色强于甲基丙烯酸明胶水凝胶组和对照组。②体内实验:RT-PCR检测结果显示,仿生骨膜组骨缺损局部巨噬细胞大多呈M2型,空白组和GelMA水凝胶组大多呈M1型。苏木精-伊红染色显示,仿生骨膜组骨缺损处新生骨多于空白组和甲基丙烯酸明胶水凝胶组。③结果表明:无机离子仿生骨膜通过Si^(4+)释放促进了炎症局部的巨噬细胞M2极化,可抑制炎症、促进成骨。  相似文献   

16.
类细胞膜仿生药物缓释涂层冠脉支架材料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由单体2-(甲基丙烯酰氧基)乙基-2-(三甲基氨基)乙基磷酸酯(MPC)、甲基丙烯酸十八酯(SMA)、甲基丙烯酸羟丙酯(HPMA)和甲基丙烯酸(三甲氧)硅基丙酯(TSMA)合成了一种新型类细胞膜涂层材料。接触角显示聚合物/水界面向更加亲水方向转化。这种类细胞膜能防止血小板黏附,显著延长复钙化时间。将雷帕霉素作为模型药物植被药物涂层支架,动物实验表明,这种涂层支架能有效预防再狭窄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了聚甲基丙烯酸-β-羟乙酯(PHEMA)液体栓塞材料中的单体甲基丙烯酸-β-羟乙酯(HEMA)残留量。采用色谱柱Aichrom Bond-1 C18(4.6 mm×250 mm,5μm)进行分离,流动相为乙腈-水(30∶70);检测波长为220 nm;进样量为20μL。单体在质量浓度为0.1~4.0 mg/L的范围,峰面积与单体浓度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0.9992,检测下限为0.01 mg/L。当试样加标浓度为0.5,2.0,4.0 mg/L时,加标回收率在99.5%~102.0%之间,RSD≤2%。  相似文献   

18.
报告了甲基丙烯酸己磺酸酯的合成实验步骤。经复钙时间及肝素耐量实验等证明,此聚合物有较好的抗凝血性能,且其抗凝血性和磺酸基与主链的距离有关,而与分子量(从1.3×10~5到14.9×10~5)的关系不大。聚甲基丙烯酸己磺酸钠可形成一定韧性的膜,用扫描电镜进行了观察。  相似文献   

19.
采用 α-甲基丙烯酰 - ω-羟基聚氧乙烯 (MPEO)、甲基丙烯酸十八酯 (SMA)、甲基丙烯酸羟丙酯 (HPMA)和甲基丙烯酸 (三硅氧烷 )丙酯 (TSMA) ,通过溶液自由基聚合合成了一系列不同组成的可交联聚合物。并通过浸涂 (Dip- coating)和热交联技术在玻璃和医用聚酯表面形成了稳定的含聚氧乙烯 (PEO)涂层。表面接触角结果显示涂层表面在水环境下 ,亲疏水性基团反转形成高亲水性表面。复钙化凝血时间和血小板黏附实验结果表明该四元共聚物涂层材料可延长复钙化凝血时间 ,限制并减少血小板黏附 ,是一种极具潜力的抗凝血涂层材料  相似文献   

20.
文题释义:甲基丙烯酸钠:是一种具有双功能的化学基团的有机小分子,一端含有2-甲基丙烯酰基,该基团具有良好的化学活性,可与化合物中的多种基团反应而修饰化合物;另一个功能集团就是拥有负电荷基团,能给修饰过的化合物材料表面带来稳定的负电荷。 光引发剂:又称光敏剂,是一类能在紫外光区(250-420 nm)或可见光区(400-800 nm)吸收一定波长的能量,产生自由基、阳离子等,从而引发单体聚合交联固化的化合物。引发剂分子在紫外光区(250-400 nm)或可见光区(400-800 nm)有一定吸光能力,在直接或间接吸收光能后,引发剂分子从基态跃迁到激发单线态,经系间窜跃至激发三线态;在激发单线态或三线态经历单分子或双分子化学作用后,产生能够引发单体聚合的活性碎片,这些活性碎片可以是自由基、阳离子、阴离子等。按照引发机制不同,光引发剂可分为自由基聚合光引发剂与阳离子光引发剂,其中以自由基聚合光引发剂应用最为广泛。 背景:光交联海藻酸盐水凝胶因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可微创注射等优势已为热门的组织工程研究材料,但是仍然存在强度不足、细胞黏附能力不足等问题。 目的:构建载负电荷的光交联海藻酸盐水凝胶材料,探索其物理性能和细胞黏附性能变化。 方法:利用海藻酸钠和2-氨乙基甲基丙烯酸酯盐酸盐制备甲基丙烯酸酯化海藻酸盐后,再与光引发剂和不同浓度甲基丙烯酸钠(0,20,40,60 mmol/L)混合制备载负电荷光交联海藻酸盐水凝胶,利用傅里叶红外光谱仪分析水凝胶的功能基团变化情况,扫面电镜观察水凝胶的表面形态,并测量其溶胀率。将MC3T3-E1细胞与各组水凝胶共培养48 h,采用活死染色与CCK-8法分析水凝胶的细胞毒性;接种MC3T3-E1细胞于4组水凝胶表面,在第4小时活死染色观察细胞早期黏附情况,第3天活死染色观察细胞伸展情况。 结果与结论:①傅里叶红外光谱分析显示,甲基丙烯酸钠的引入可在水凝胶红外波普波数1 600 cm-1左右处出现来自甲基丙烯酸钠的新波峰;②扫描电镜显示随着甲基丙烯酸钠浓度的增加,光交联海藻酸盐水凝胶的致密度增加,孔径减小;③溶胀率测试显示随着甲基丙烯酸钠浓度的升高,光交联海藻酸盐水凝胶的溶胀率逐渐降低;④活死染色显示4种水凝胶表面的细胞生长状态良好,细胞活性均在95%以上;CCK-8检测显示,载负电荷的光交联海藻酸盐水凝胶材料无细胞毒性;⑤随着甲基丙烯酸钠引入量的增加,载负电荷光交联海藻酸盐水凝胶表面的早期细胞黏附率逐渐增加,细胞伸展状态明显改善;⑥结果表明,甲基丙烯酸钠修饰的引入调节了光交联海藻酸盐水凝胶物理性能,并明显提高了其细胞黏附性能。 ORCID: 0000-0002-1054-6002(赵德路)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生物材料;骨生物材料; 口腔生物材料; 纳米材料; 缓释材料; 材料相容性;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