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多发性硬化及其视觉诱发电位的临床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导了11例多发性硬化(MS)和它们的视觉诱发电位(VEP)。在22眼中21眼为MS视神经炎,1眼视功能正常。21眼MS视神经炎的VEP全部异常,另1眼VEP正常。MS视神经炎的VEP检查结果是:1.PVEP6眼不能记录到波形,12眼的P100成分峰时延迟(124.6±9.7ms,P<0.001)、振幅降低(7.6±2.8μv,P<0.001);2.FVEPP1的峰时全部延迟(86.5±8.9ms,P<0.05),振幅降低(10.4±6.5μv,P<0.05),具有统计学的差异。  相似文献   

2.
杨东生  李欣 《眼科研究》1995,13(1):36-38
记录A组37例正常人随机点立体图刺激的立体视诱发电位(S-VEP)和B组40例正常人图形翻转刺激的图形翻转诱发电位(Pr-VEP)。发现:A组有13.5%,35.2%和51.3%的受检者,其S-VEP最大振幅分别出现在颅表O1,Oz及O2处,B组受检者Pr-VEP最大振幅在O1、Oz及O2处的分布比例为2.5%,92.5%和5%,两组资料有非常显著性差异。认为S-VEP与Pr-VEP的神经起源有差  相似文献   

3.
酒精中毒致视网膜色素上皮损伤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急慢笥酒精中毒后视网膜色素上皮损伤情况。方法 对9例(18眼)急慢性酒精中毒患者进行了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FA)及视觉电生理(ERG,VEP)检查。结果 2例(4眼)急性酒精中毒者经药物治疗后视力完全恢复,1例(2眼0FFA见双眼底视网膜色素上皮弥漫性损伤。慢性酒精中毒6例12眼经药物后FFA为双眼底视风纱上皮炎改变,ERG,VEP无好转。结论 急性酒精中毒引起的眼部改变大多时恢复,慢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局灶性脉络膜凹陷(focalchoroidalexcavation,FCE)的临床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16例(17眼)临床确诊的FCE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行最佳矫正视力(best-correctedvisualacuity,BCVA)、裂隙灯显微镜、间接眼底镜检查及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检查,部分患者行眼底彩色照相检查、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吲哚青绿血管造影(indocya-ninegreenangiography,ICGA)检查。结果 16例患者中男11例(68.8%),女5例(31.2%);年龄25~75(43.56±12.53)岁;双眼1例,单眼15例。17眼中,正视6眼(35.3%),近视11眼(64.7%)。患眼初诊BCVA0.2~1.0(0.69±0.22)。眼底检查FCE处表现为大致正常、不同程度脱色素或黄白色病灶。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检查示16眼为单一FCE,1眼有2处FCE;9眼(52.9%)为偏中心凹型FCE,8眼(47.1%)为中心凹下型FCE。FCE病灶处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呈透见荧光或者大致正常,ICGA呈程度不同的低荧光。结论 FCE多单眼发病,也可双眼发病;与屈光状态无显著相关性;视力可正常或不同程度下降;FCE处眼底表现为不同程度脱色素或黄白色改变,也可大致正常。  相似文献   

5.
目的 对比研究小切口基质内透镜取出术(smallincisionlenticuleextraction,SMILE)及飞秒激光LASIK(femtosecondlaserinsitukeratomileusis,FS-LASIK)治疗高度近视患者的手术疗效。方法 40例80眼高度近视患者(等效球镜度数为-7.00~-10.50D)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2组,其中SMILE组20例40眼行SMILE,FS-LASIK组20例40眼行VisuMaxFS-LASIK,观察时间点为术后1d、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分别观察两组术后裸眼视力、等效球镜度数、最佳矫正视力、角膜地形图形态等。结果 安全性:术后3个月SMILE组和FS-LASIK组最佳矫正视力达到术前最佳矫正视力的比例分别为97.5%(39/40)、95.0%(38/40)(P>0.05),术后最佳矫正视力/术前最佳矫正视力分别为1.15±0.12、1.09±0.14(P>0.05)。有效性:术后3个月SMILE组和FS-LASIK组裸眼视力达到术前最佳矫正视力的比例分别为95.0%(38/40)、80.0%(32/40)(P<0.05),术后裸眼视力/术前最佳矫正视力分别为1.11±0.13、0.98±0.14(P<0.05)。可预测性(精确性):术后3个月SMILE组和FS-LASIK组等效球镜在±0.50D的比例分别为95.0%(38/40)、70.0%(28/40)(P<0.05);等效球镜在±0.75D的比例分别为97.5%(39/40)、82.5%(33/40)(P<0.05)。稳定性:与术后1周相比,术后1个月、3个月及6个月各时间点SMILE组和FS-LASIK组等效球镜度数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角膜地形图形态:SMILE组和FS-LASIK组角膜地形图都以平滑型最多,分别占82.5%(33/40)、60.0%(24/4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MILE及FS-LASIK治疗高度近视均安全、稳定,而SMILE有效性、可预测性、精确性、术后角膜形态均稍好于FS-LASIK,矫正高度近视更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鼠神经生长因子(nervegrowthfactor,NGF)联合高压氧治疗视神经萎缩的疗效。方法 将2012年6月至2015年5月我院收治的视神经萎缩患者76例(88眼),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36例(42眼),采用传统治疗加NGF肌肉注射;观察组40例(46眼),在传统治疗加NGF肌肉注射基础上联合使用高压氧治疗,比较分析2组疗效、治疗前后视力、视野改变及荧光充盈迟缓时间、视觉诱发电位(VEP)P100潜伏期等。结果 对照组治疗后总有效率76.2%,观察组总有效率93.5%,对照组疗效明显低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010,P=0.04),总有效率对比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χ2=5.21,P=0.02)。病程≤2周的患者中,观察组疗效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36,P=0.028),但病程>2周的总有效率两组比较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与观察组不同病因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两组视力、视野、眼底荧光充盈迟缓时间、VEPP100潜伏期各项指标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提示对照组和观察组治疗均有效。比较对照组与观察组在治疗前的视力、视野、眼底荧光充盈迟缓时间、VEPP100潜伏期各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具有可比性;但在治疗后上述各项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 NGF联合高压氧治疗视神经萎缩疗效确切,可促进视功能的恢复,值得临床上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半导体二极管激光经巩膜睫状体光凝术(transscleralcylophotocoagulation,TSCPC)联合改良小梁切除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neovascularglaucoma,NVG)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就诊于我院的NVG患者46例(46眼),均采用TSCPC治疗联合改良小梁切除术,术后随访6~12个月,观察患者术后一般疗效、视力、眼压及并发症等情况。结果 46眼中手术完全成功38眼,条件成功6眼,失败2眼,手术成功率为95.7%。与术前比较,术后1周、1个月、6个月视力均有不同程度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前眼压为(38.9±3.2)mmHg(1kPa=7.5mmHg),术后1周、1个月、6个月眼压分别为(18.2±1.2)mmHg、(17.8±1.6)mmHg、(17.2±1.5)mmHg,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术后1周形成功能性滤过泡39眼(84.8%),非功能性滤过泡7眼(15.2%);术后6个月形成功能性滤过泡42眼(91.3%),非功能性滤过泡4眼(8.7%)。术后并发症主要包括前房积血、浅前房、前部葡萄膜炎、玻璃体出血等。结论 TSCPC联合改良小梁切除术能显著控制NVG患者眼压,并发症较少。  相似文献   

8.
1843名老年人体检中确诊为剥脱综合征(Exfoliationsyndrome,ES)57例和青光眼68例,后者患病率为3.7%,高于我国群体中青光眼的患病率(1%)。68例青光眼中有19例为ES合并青光眼(称囊性青光眼),占27.9%。57例ES中囊性青光眼的患病率为33.3%。19例中男15例(16眼),女4例(5眼)。年龄58-91岁。双眼2例,单眼17例。15例(16眼)为开角型;4例(5眼)为闭角型。4例(4眼)眼压正常;15例(17眼)眼压升高。2例(2眼)C值>0.13;17例(19眼)C值≤0.13。11例(12眼)患ES后6个月-6年合并青光眼;7例(8眼)患原发性青光眼后1-21年发生ES;1例(1眼)患新生血管性青光眼后4年双眼发生ES。  相似文献   

9.
颅内病变引起的VEP波形倒置三例高焕民,吕慧,胡聪例1男,35岁,因发作性偏头疼2年就诊。全身检查无异常,眼科检查双眼视力正常,外眼正常,眼底视乳头无水肿,视野无缺损。常规脑电图检查示左半球3-5C/S慢波,主要以左枕区异常慢波为主,24小时动态脑电...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非诺贝特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合并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28例(56眼)2型糖尿病患者并发糖尿病视网膜病及肾病在控制血糖基础上随机分为A、B两组。A组(对照组,14例28眼)口服安慰剂VitC片0.1g;B组(试验组,14例28眼)口服非诺贝特片0.2g;均为每天3次,饭前0.5h口服,连续用42d,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视力、眼底的变化、血压、肾功能、24h尿蛋白、尿转铁蛋白、血浆基质金属蛋白酶2(metalloproteinase2,MMP2)和组织型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tis-sueinlaibitorofmetalloproteinases1,TIMP-1)水平。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一般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 05)。治疗42d后,视力提高32眼,其中A组6眼(占18.7%),B组26眼(占81.3%),两组视力较治疗前改善的眼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619,P<0.05);A组患者较治疗前各项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24h尿蛋白=1.254、tCr=1.302、tBUN =0.539、t尿β2微球蛋白=0.926、tFA =1.026、tFib=0.954、tET-1=1.124、tMMP2/TIMP1=0.982,均为P>0.05);B组24h尿蛋白、肾功能(Cr、BUN、尿β2微球蛋白)、FA、Fib、ET-1和MMP2/TIMP1水平均比治疗前明显降低(t24h尿蛋白=6.739、tCr=8.378、tBUN =6.264、t尿β2MG =5. 542、tFA =7.092、tFib=5.428、tET-1=6.554、tMMP2/TIMP1=8.922,均为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水平(t24h尿蛋白=4.432、t尿β2微球蛋白=5.428、tFA =5.616、tCr=8.821、tBUN =6.482、tFib=5.904、tET-1=9.162、tMMP2/TIMP1=5.342,均为P<0.05)。结论 非诺贝特治疗临床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及肾病,可提高患者视力,能更有效改善视网膜微循环和肾血流动力学,保护眼底和肾功能。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视网膜母细胞瘤(retinoblastoma,Rb)侵犯眼球部位与患者预后之间的关系,为病情的预测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至2011年2月于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行眼球摘除术的单眼Rb患者。记录术后肿瘤侵犯的部位、治疗情况和生存情况并评估患者的5a生存率(5yearprobabilityevent-freesurvival,5-PEFS)。随访以患者死亡或至2012年2月截止,随访时间为(46.3±29.2)个月。结果 共有202例202眼患者纳入研究,其中筛板及筛板前侵犯所占比例最大(40.6%),5-PEFS也最高(96.1%);筛板后视神经侵犯和视神经断端侵犯者5-PEFS分别是82.5%和40.0%,三者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筛板后视神经侵犯接受治疗的患者5-PEFS(91.6%)有高于未治疗者(66.7%)的趋势(P=0.09);视神经断端侵犯者接受治疗与未治疗的5-PEFS分别是50.0%和0(P<0.01),单纯脉络膜侵犯患者5-PEFS是93.8%,巩膜侵犯患者接受和未接受辅助化疗的5-PEFS分别是57.1% 和77.8%(P>0.05)。2例眼眶侵犯患者均死亡,4例患者眼球摘除术后眼眶复发,从眼球摘除术到眼眶复发的时间是5~15个月,平均为9.8个月。结论 Rb眼球摘除术后病理检查对患者预后的预测和辅助治疗有指导意义;眼球摘除术后2a,尤其1a内是Rb复发的高发期,这期间所有患者需要密切随诊。  相似文献   

12.
洪杉  张波 《眼科》2000,9(6):349-350
目的:观察应用不同β-受体阻滞剂后青光眼眼动脉血流动力学变化。方法:用彩色多普勒检测20例中、晚期开角型青光眼患者,应用选择性β1-受体阻滞剂0.25%Betaxolol和非选择性β-受体阻滞剂0.5%Timolol,观察治疗前和治疗2周后眼动脉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PSV)和舒张末期血流速度(EDV)。结果:只有0.2%Betaxolol治疗组眼动脉舒张末期血流速度(EDV)治疗前后差异有显著性(P〈0.05),0.5%Timolol治疗组EDV治疗前后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选择性β1-受体阻滞剂增加EDV,降低眼动脉舒张期阻力,保证了血流灌注。  相似文献   

13.
中医药治疗视网膜色素变性的PVEP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吴星伟  唐由之 《眼科研究》1996,14(4):260-263
采用PVEP记录技术对经中医药治疗的视网膜素变性(RP)54例患者的106只眼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PVEP对视网膜色素变性眼较正常对照组检出率降低,治疗后检出率获一定程度回升;(2)各型RP眼和PVEP反应振幅与潜伏期在治疗后发生不同程度的改善;(3)不同SF的PVEP检测在RP眼具有不同的统计学意义,提示中医药治疗可改善RP眼视网膜中心视功能,对延缓病情进程,保持中心视力具有一定的临床意  相似文献   

14.
Stargardt病的临床表现及眼底荧光素与吲哚青绿血管造影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研究Stargardt病的临床表现及吲哚青绿血管造影(indocyaninegreenangiography,ICGA)在该病研究中的价值。方法对25例Stargardt病患者进行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undusfluoresceinangiography,FFA)和ICGA检查。结果Stargardt病患者90.0%的视力在0.1以下,眼底均有萎缩性黄斑病变,多为青灰色横椭圆形,横径为1.3~3.2PD。84.0%的眼底有黄色斑点。FFA检查全部黄斑部病变均为强透见荧光,典型者呈“牛眼”状,91.7%的眼底呈现暗脉络膜背景荧光。ICGA早期,黄斑部可见弱荧光区,以后显露不同层次的脉络膜血管形态;眼底黄色斑点为弱荧光。结论ICGA与FFA结合使用对Star-gardt病的临床特征与病理机制研究有帮助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患者的眼底荧光血管造影的改变与视力关系。方法:用日本Topcon眼底照相机对121例中浆患者进行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并结合临床进行分析。结果:渗漏点位置≤1/3PD,视力≤0.5为13只眼(50%),视力>0.5为13只眼(50%);渗漏点位置>1/3PD,视力≤0.5为12只眼(25.5%),视力>0.5为35只眼(74.5%),两项之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同时,渗漏面积≤1/3PD,视力≤0.5为5只眼(14.3%),视力>0.5为30只眼(85.7%);渗漏面积>1/3PD,视力≤0.5为19只眼(50%),视力>0.5为19只眼(50%),两项之比,差异有极显著意义(P<0.001)。又有二例,渗漏点在黄斑中心凹,视力为1.5。结论:渗漏面积大小与视力预后有密切关系,渗漏部位与视力预后有一定关系。个别病人渗漏点位于黄斑中心凹,却可能保持正常视功能  相似文献   

16.
老年黄斑变性的视力与眼底病变及荧光造影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松  聂爱光 《眼科研究》1995,13(1):42-45
对158例(213眼)老年黄变性(AMD)及早期AMD病人的视力,眼诋改变及眼底血管荧光造影(FA)进行了观察,发现视力≥1.0的病人也有出血,渗出,视网膜下新生血管膜(SRNVM)视网膜神经上皮或色素上皮脱离(RNED或RPED),视力的损害与SRNVM的部位有关。讨论了视力与眼底改变及FFA的关系,并分析了以视力标准划分AMD的界限的弊端,提出对视力正常,眼底,FA及视力功能检测的正常,应诊断  相似文献   

17.
本文应用VEP研究了31例52眼6个月到9岁的先天性白内障手术前后的视功能发育状态。结果表明,手术前VEP检查140'、70'、35'和17.5'方格刺激60-85%的P1波为平坦型。手术后95%以上可以记录到VEP波形;四种空间频率的N1潜伏期均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延长(P<0.01);四种空间频率的P1潜伏期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延长(P<0.01),且随空间频率的增高潜伏期延长明显增加;除140'方格刺激外,其它三种方格刺激的N2潜伏期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延长;先天性白内障组的VEP振幅(N1P1、和P1N2)较正常对照组低2-3倍。作者建议婴幼儿期应避免单眼或双眼的遮盖,先天性白内障患者应及时检查视功能的发育状态。视功能发育不良者尽早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玻璃体内注射雷珠单抗治疗病理性近视合并脉络膜新生血管(choroidalneovascularization,CNV)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18例18眼病理性近视患者的临床资料。玻璃体内注射雷珠单抗0.5mg(0.05mL),术后每个月随访时行最佳矫正视力(bestcorrectedvisualacuity,BCVA)、眼底彩照、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coherencetomography,OCT)检查,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随访时行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luorescencefundusangiography,FFA)检查。随访过程中发现CNV部分闭合或持续渗漏者则再次予以玻璃体内注射雷珠单抗。比较治疗前后BCVA、OCT、眼底彩照及FFA检查结果,观察其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 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随访时,BCVA均较术前明显提高(F=11.354,P<0.05);黄斑中心凹厚度均较术前明显降低(F=4.242,P<0.05)。术后6个月随访时,16眼视力提高2行以上,2眼视力稳定;眼底彩照示所有患眼黄斑区出血吸收,FFA检查示14眼CNV完全闭合,4眼大部分闭合。玻璃体内注射雷珠单抗平均次数为2.56次,其中3眼行1次,8眼行2次,5眼行3次,2眼行4次。随访期间所有患者均未出现眼部及全身并发症。结论 玻璃体内注射雷珠单抗治疗病理性近视合并CNV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9.
杜君  雷方 《眼科新进展》2016,(8):777-779
目的 分析Vogt-小柳-原田综合征患者急性期与恢复期黄斑中心凹下方脉络膜厚度(subfovealchoroidalthickness,SFCT)变化。方法 30例Vogt-小柳-原田综合征患者60眼纳入研究,其中男14例,女16例,年龄(45.38±10.19)岁。所有患者均行眼前节检查、最佳矫正视力、眼底彩色照相、眼底血管荧光造影(fundusfluoresceinangiography,FFA)及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spectraldomainopticalcoherencetomography,SD-OCT)等检查确诊。经糖皮质激素口服治疗前及治疗2周、6个月、12个月后应用SD-OCT对Vogt-小柳-原田综合征患者进行深度加强扫描(enhanceddepthimaging,EDI)测量SFCT。与正常同龄人群SFCT值进行比较。结果 患眼与正常同龄人群SFCT值(287.85±27.70)μm比较,糖皮质激素治疗前,患眼SFCT厚度(437.46±30.14)μm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591,P<0.01)。治疗2周后,患眼SFCT厚度为(352.50±60.37)μm,较治疗前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67,P<0.05)。治疗6个月及12个月后,患眼SFCT厚度分别为(299.32±20.12)μm、(297.61±21.89)μm,与正常人群SFCT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362、1.272,均为P>0.05)。结论 Vogt-小柳-原田综合征患者急性期SFCT较正常同龄人群明显增厚,恢复期与同龄正常人群比较无明显差别。  相似文献   

20.
黄银花  章晖  叶波  邱新文  刘琼  淦强 《眼科新进展》2016,(11):1054-1057
目的 使用深部增强成像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enhanceddepthimagingspectraldomainopticalcoherencetomogra-phy,EDISD-OCT)观察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成功复位1a以上低视力患眼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subfovealchoroidalthickness,SFCT),分析其与低视力的关系。方法 将南昌爱尔眼科医院2010年1月到2014年3月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成功复位术后1a以上最佳矫正视力(bestcorrectedvisualacuity,BCVA)<0.3的患者72例(72眼)纳入研究。行双眼BCVA及EDISD-OCT扫描SFCT检查。分析患眼与对侧健眼术后末次随访的BCVA与SFCT的相关性。结果 患眼术后末次随访SD-OCT检查显示,72眼中,黄斑中心凹正常者3眼(4.2%);外层视网膜微结构异常者69眼(95.8%)。患眼术后末次随访BCVA,转换为5分记录视力为3.59±0.51,同期健眼为4.94±0.11;患眼术后末次随访SFCT为(164.47±62.95)μm,对侧健眼SFCT为(235.47±42.40)μm;患眼与对侧健眼术后末次随访BCVA、SFCT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患眼术后末次随访BCVA与SF-CT有相关性(P<0.05)。患眼黄斑区外层视网膜微结构异常眼与正常眼的BCVA、SFCT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 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成功复位术后1a以上低视力眼的SFCT薄,且与BCVA存在相关性;其视力的恢复可能要晚于EDISD-OCT下观察到的外层视网膜微结构的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