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 毫秒
1.
对乙酰氨基酚(Acetaminophen,APAP)药物过量是我国及欧美国家急性肝衰竭的常见原因之一。正常剂量的APAP约90%以上经过肝内Ⅱ相代谢酶UDP-葡萄糖醛酸转移酶(UGT)和磺基转移酶(SULT)转化为无毒的葡萄糖醛酸盐或硫酸盐从肾脏和胆汁排泄,10%以下通过肝内I相代谢酶细胞色素P450酶转化为活性代谢产物N-乙酰基-对-苯醌亚胺(NAPQI),NAPQI随后在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的作用下转化为无毒的化合物。当APAP过量时,NAPQI蓄积,继而引起肝损伤。代谢性核受体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α (Peroxisome proliferator activated receptor ,PPARα),作为核受体超家族成员之一,参与肝脏脂质代谢及多种生物转化过程,多个研究表明PPARα激动剂可保护APAP引起的肝损伤,该文将对PPARα在APAP引起的肝损伤中的作用及机制进行综述,以期为APAP诱导的肝损伤提供潜在的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3.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在肾脏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 (peroxisomeproliferator,PP)是肝脏过氧化增殖的诱导剂 ,同时对脂质β氧化、细胞分化及炎症有关的基因表达亦会产生重要影响。PP的上述作用是通过一组特殊的核受体 (转录因子 )介导的 ,这组受体就是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 (peroxisome prolifera tor_activatedreceptors,即PPARs)。根据PPARs与配体结合的特异性及对代谢功能影响的不同 ,这组受体分为PPA Rα、PPARβ、PPARγ[1]。大量研究发现 ,PPARs与糖尿… 相似文献
4.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属于类固醇受体超家族成员,最早在脂肪代谢的研究中被发现。近年的研究表明,PPARγ作用广泛,在众多病理生理过程中均发挥着重要作用。在肝脏疾病领域,PPARγ参与病毒性肝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肝硬化、酒精性肝病、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和肝癌等多种肝脏疾病的发生、发展。随着对其研究的进一步深入,PPARγ有望成为肝脏疾病防治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5.
作为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PAR)的一个亚型,PPARβ/δ对骨骼肌、心肌、肝脏等组织的脂代谢具有重要调节作用,研究发现PPARδ激动剂对脂代谢紊乱的相关疾病具有潜在治疗作用。本文对PPARβ/δ激动剂对脂代谢的影响及相关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6.
过氧化物酶增殖体活化受体(PPAR)是治疗2型糖尿病等人类代谢疾病的新靶点。与单一的PPARγ激动剂相比,PPARα/γ双重激动剂可以产生协同作用,更具有开发潜力。现综述α烷氧基苯基丙酸类、苯氧异丁酸类、苄基丙二酸衍生物类及其他类型的PPARα/γ双重激动剂的研究进展,并提出一些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7.
8.
壳聚糖合并中药促进肝细胞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α表达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壳聚糖合并中药对脂肪肝大鼠肝细胞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α(PPARα)表达的影响。方法:在小剂量CCl4肝损伤的基础上合并高脂饮食建立大鼠脂肪肝模型后,给予壳聚糖合并中药治疗,应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测定壳聚糖合并中药对大鼠肝PPARαmRNA表达的影响,并观察大鼠肝组织病理学及肝脏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及血清内毒素(ET)、肿瘤坏死因子(TNF)的变化。结果:脂肪肝模型组大鼠肝PPARa表达明显减少,肝脏TG、TC水平和血清ET、TNF含量均明显增加,经药物治疗后肝PPARa表达基本恢复正常水平,肝TG、TC水平和血清ET、TNF含量均明显下降。结论:该复方中药能显著促进脂肪肝大鼠肝细胞PPARa表达,可能是其治疗脂肪肝的分子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9.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2与骨质疏松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是以骨量减少,骨组织的微结构破坏,骨骼的脆性增加和易发生骨折为特征的全身性骨骼疾病。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病因是多方面的,除了年龄之外还与环境因素有关。自从1973年Smith率先提出骨量获得过程中存在遗传因素以来,遗传因素对骨质疏松症发病的影响日益受到人 相似文献
10.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受体(PPARs)是细胞能量代谢的主要调节因子,PPARs的3种亚型在多种肿瘤细胞中具有不同的转录活性与效应,能量代谢稳态对细胞的命运至关重要,关于肿瘤的能量代谢一直是热点问题。所有细胞活动都强烈依赖于分解代谢和合成代谢途径之间的平衡,破坏能量平衡和微环境,将表现出一系列的代谢改变包括葡萄糖消耗增加,线粒体呼吸的减少,细胞死亡抗性增强,所有这些都是癌症进展的原因。了解癌症中的代谢过程和阐明PPARs的调控机制会产生新的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蛇床子素是否通过激活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PAR)α调节肝细胞内的脂肪酸代谢。方法 大鼠肝细胞在用蛇床子素12.5~100μmol.L-1作用24 h后,用比色法测定细胞内甘油三酯(TG)和游离脂肪酸(FFA)含量,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测定PPARαmRNA表达的变化。PPARα抑制剂MK886 1μmo.lL-1预处理肝细胞2 h后,观察蛇床子素100μmo.lL-1作用24 h后对细胞内TG和FFA含量以及PPARα调控的靶基因包括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SREBP)-1/2、脂肪酸合酶(FAS)、二脂酰甘油酰基转移酶(DGAT)、肉碱软脂酰转移酶(CPT)-1a、脂肪酸转运蛋白(FATP)4和肝脂肪酸结合蛋白(L-FABP)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 蛇床子素12.5~100μmol.L-1可明显降低肝细胞内TG和FFA的含量(P<0.01),同时也能明显增加肝细胞内PPARαmRNA的表达(P<0.01)。在用PPARα抑制剂MK886预处理后,蛇床子素降低肝细胞内TG和FFA的作用则明显被减弱(P<0.01),同时抑制SREBP-1/2,FAS和DGAT mRNA表达的作用明显减弱或完全消失(P<0.01),增加CPT-1a,FATP4和L-FABPmRNA表达的作用也明显减弱或完全消失(P<0.01)。结论 蛇床子素通过激活肝细胞中PPARα后可降低细胞中的TG和FFA含量,其机制与激活PPARα后随后抑制SREBP-1/2,FAS和DGAT的基因表达以及增加CPT-1a,FATP4和L-FABP的基因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活化受体(PPARγ)在高脂饮食所致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大鼠肝脏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模型组Wistar大鼠给予高脂饮食饲养,分批于实验第4、8、12周处死,设普通饮食饲养大鼠作对照。测定空腹血糖(FBG)、空腹胰岛素(FINS),计算胰岛素敏感指数(ISI);测定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肝组织病理变化;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分别检测大鼠肝脏PPARγmRNA的表达。结果模型组大鼠第4周呈现单纯性脂肪肝,第8~12周从单纯性脂肪肝进展为脂肪性肝炎,个别出现肝纤维化;RT-PCR显示,随着造模时间延长,肝脏PPARγmRNA的表达逐渐减弱,于第12周达到最低。结论持续12周的高脂饮食可以成功复制大鼠NAFLD模型;模型大鼠肝脏PPARγmRNA表达随造模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减弱,PPARγ可以通过对胰岛素抵抗的调控参与NAFLD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PAR)γ在正常人脑组织和人脑星形细胞瘤组织中表达的差异。方法应用半定量RT-PCR法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正常脑组织、不同分化级别人脑星形细胞瘤组织标本中PPARγ表达。结果PPARγmRNA和PPARγ蛋白在正常人脑组织、人脑星形细胞瘤中均可表达,且人脑星形细胞瘤中的表达显著高于正常脑组织(P〈0.05),其中,Ⅰ~Ⅱ级组和Ⅲ~Ⅳ级组的表达均显著高于正常脑组织(P〈0.05);Ⅲ~Ⅳ级组的表达显著高于Ⅰ~Ⅱ级组(P〈0.05)。结论PPARγ在人脑星形细胞瘤和正常脑组织中均表达,与人脑星形细胞瘤的病理分级有关,可能参与人脑星形细胞瘤的发生、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5.
16.
肺部炎症性疾病如急性肺损伤、支气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病和肺纤维化是全球性的主要健康问题。目前已有多种治疗药物,如抗胆碱药、茶碱类、糖皮质激素、β2-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及抗细胞因子疗法等。但糖皮质激素等药物长期应用却有明显的毒副作用,且急性肺损伤和慢性阻塞性肺病对糖皮质激素反应较差。迫切需要发现新的治疗靶点及开发新的治疗药物。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eroxi-some proliferators activated receptors,PPARs)具有广泛的抗炎、免疫调节及抑制多种细胞增殖的作用,提示PPARs激动剂具有治疗上述疾病的潜在价值。本文就各种亚型PPARs在上述肺部疾病中的保护作用做一综述,以期为上述疾病的治疗提供新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索人参总皂苷对心力衰竭大鼠的治疗作用及其相关作用机制。方法 用皮下多点注射异丙肾上腺素的方法建立心力衰竭大鼠模型。将造模成功的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和实验组,每组20只;另取20只正常大鼠作为正常组。实验组灌胃给予60 mg·kg-1人参总皂苷,qd;正常组和模型组均灌胃给予等量0.9%NaCl。3组大鼠均连续给药28 d。用超声心动图检测大鼠心脏功能,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p38丝裂原活化蛋白酶(p38MAPK)和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B淋巴细胞瘤-2(Bcl-2)和Bcl-2相关X蛋白(Bax)的表达水平。结果 实验组、模型组和正常组的左心室射血分数分别为(61.52±6.78)%、(36.52±5.38)%和(87.62±15.36)%,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分别为(6.59±0.34)、(9.66±0.64)和(5.61±0.38)mm,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分别为(7.52±0.26)、(9.78±0.56)和(6.65±0.45)mm, p38MAPK蛋白相对表达水平分别为1.46±0.17、1.78±0.18和0.98±0.10,P... 相似文献
18.
马培奇 《中国医药技术与市场》2006,6(3):33-40
1.过氧物酶体增殖子激活受体激动剂
有三种过氧物酶体增殖子激活受体(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s,PPAR)亚型即α-、γ-和δ-PPAR,它们都属核受体范畴且均可因脂肪酸及其衍生花生酸类物质而被激活。其中α-PPAR主要表达在会发生脂肪酸分解代谢作用的那些组织如肝脏、棕脂组织、肾脏、心脏和骨骼肌中;γ-PPAR大多限于白色和棕色脂肪组织,另在心脏和骨骼肌中也有较低水平表达。 相似文献
19.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s,PPARs)是一类由配体激活的核转录因子,1990年由Issemann等首先发现,包括PPARα、PPARβ/δ和PPARγ3种亚型。既往的研究证实,PPARs广泛参与机体的脂质代谢、糖代谢、能量代谢、血压调节、细胞生长分化及生殖过程,并在炎症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近年来,PPARs在组织缺血-再灌注损伤引发的炎症反应中的作用及其调控机制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该文对PPARs在缺血-再灌注损伤引起的炎症反应中的保护作用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0.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2017,(2)
目的探讨对乙酰氨基酚(APAP)对HepaRG细胞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共激活因子1α(PGC-1α)信号通路介导的线粒体新生的影响。方法接种HepaRG细胞并给予生长培养基,待细胞长满后,替换为分化培养基进行诱导分化,每天观察细胞形态并拍照。APAP(0.125,0.25,0.5,1,2,4,8和12 mmol·L~(-1))处理诱导分化后的HepaRG细胞24和48 h,MTT法测定细胞存活率。Western蛋白印迹法检测细胞线粒体新生相关蛋白PGC-1α、核呼吸因子2(NRF-2)和线粒体转录因子A(TFAM),以及线粒体构成蛋白NADH脱氢酶亚基1(ND-1)的表达。结果诱导分化后显微镜下可见肝细胞样和胆管细胞样2种形态的细胞。与正常对照组相比,APAP作用24和48 h后,随APAP浓度的增加,细胞存活率不断降低,其IC_(50)分别5.64和2.65 mmol·L~(-1)。与正常对照组相比,APAP作用24 h,0.5,1,2和4 mmol·L~(-1)组PGC-1α表达水平显著增加(P<0.01),8 mmol·L~(-1)组显著降低(P<0.01);0.5 mmol·L~(-1)组NRF-2表达水平显著增加(P<0.05),2,4和8 mmol·L~(-1)组显著降低(P<0.01);1 mmol·L~(-1)组TFAM表达水平显著增加(P<0.05),4和8 mmol·L~(-1)组显著降低(P<0.01);0.5,1,2和4 mmol·L~(-1)组ND-1表达水平显著增加(P<0.01),8 mmol·L~(-1)组显著降低(P<0.01)。结论 APAP可诱导或抑制HepaRG细胞的线粒体新生,其机制可能与PGC-1α通路蛋白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