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目的 初步研究纯种发酵淡豆豉的抗抑郁作用及其活性成分。方法 制备自然发酵淡豆豉和枯草芽孢杆菌纯种发酵淡豆豉,采用显色鉴别、薄层鉴别、异黄酮和 γ-氨基丁酸(GABA)的含量测定对纯种发酵淡豆豉进行质量评价;昆明小鼠按体质量随机分为 8 组,每组 10 只,雌雄各半,分别为对照组、模型组、盐酸氟西汀(阳性对照,0.01 g·kg-1)组、γ-氨基丁酸(GABA,0.014 45 g·kg-1)组、异黄酮(0.003 05 g·kg-1)组、自然发酵淡豆豉 醇 提 水 洗 脱 物(水 洗 脱 物 ,1.82 g·kg-1)组 、自 然 发 酵 淡 豆豉 总 提 物(自 然 发 酵 ,1.82 g·kg-1)组、纯种发酵淡豆豉总提物(纯种发酵,1.82 g·kg-1)组,除对照组外,建立慢性温和不可预知应激(CUMS)小鼠抑郁模型,边造模边给药,每日应激前 1 h ig 给药,连续给药 28 d。实验第 0、7、14、21、28 天分别测定各组小鼠体质量,第 28 天给药 1 h 后,进行悬尾、强迫游泳、糖水偏好、敞箱实验各行为学指标检测;HE 染色后观察海马 CA1 区病理学变化;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UPLC-MS/MS)鉴定水洗脱物组、纯种发酵组的主要化学成分。结果 纯种发酵淡豆豉与自然发酵淡豆豉有相同的显色反应、显色斑点和 GABA 含量。与模型组相比,各给药组在应激第 14、21、28 天时体质量增加明显(P<0.01),悬尾及强迫游泳不动时间显著降低(P<0.01);GABA 组、异黄酮组、纯种发酵组、自然发酵水洗脱物组小鼠糖水偏好指数均显著增加(P<0.05、0.01);盐酸氟西汀组、水洗脱物组、GABA 组、纯种发酵组小鼠敞箱实验跨格数和直立数均显著增加(P<0.05、0.01);各给药组海马 CA1 区细胞排列紧密有序,边缘圆润,细胞间隙正常。纯种发酵组与自然发酵总提物组、水洗脱物组小鼠的各项行为学指标均无显著差异。自然发酵醇提水洗脱物组、纯种发酵总提物组都含有大豆苷元、染料木素、GABA 和各种氨基酸。结论 纯种发酵淡豆豉具有与自然发酵淡豆豉相似的抗抑郁作用,抗抑郁作用的主要成分可能是 GABA 和异黄酮。  相似文献   

2.
《中国药房》2017,(31):4359-4361
目的:为淡豆豉生产标准化提供参考。方法:分别采集黑龙江、河北、甘肃、山东、安徽、云南等6个产地的淡豆豉,以青蒿、桑叶选择性培养基培养发酵菌,分别采用福林酚法、纤维蛋白平板法、对硝基苯酚-β-D-葡萄糖苷显色法测定菌株的蛋白酶、纤溶酶、β-葡萄糖苷酶活性以筛选发酵优势菌。结果:从6个产地淡豆豉中共分离出14个野生型菌株,包括3株细菌和11株霉菌。其中,从黑龙江产淡豆豉中分离出杆状细菌1株和毛霉菌1株;从河北产淡豆豉中分离出毛霉菌2株和杆状细菌1株;从甘肃产淡豆豉中分离出毛霉菌1株、青霉菌1株、微球菌1株、曲霉菌1株;从山东产淡豆豉中分离出毛霉菌2株;从安徽产淡豆豉中分离出毛霉菌1株和曲霉菌1株;从云南产淡豆豉中仅分离出毛霉菌1株。根据菌种类别及酶活性测定结果分析,初步判定其中的1号杆状细菌、9号曲霉菌、11号和14号毛霉菌为优势发酵菌,4种菌的3种酶总活性分别为22.77、25.49、41.32、39.13 U/g。结论:不同产地淡豆豉中发酵菌有所不同,通过酶活性分析可初步筛选出优势发酵菌。  相似文献   

3.
目的: 检测淡豆豉炮制过程中不同时间点样本的黄曲霉毒素(AFTs)含量,明确AFTs的动态变化规律及其产生的关键时间点。方法: 按实验室前期已建立的规范炮制工艺制备淡豆豉,获取淡豆豉炮制过程中不同时间点的样本;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UPLC-MS/MS)检测各样本中4种AFTs [黄曲霉毒素B1(AFB1),AFB2,AFG1,AFG2]含量。结果: 4种黄曲霉毒素在选定的质量浓度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R2均大于0.99),重复性相对标准偏差(RSD)0.4%~0.9%,精密度RSD 0.7%~2.6%,稳定性RSD 0.8%~1.74%,加样回收率介于95.09%~107.20%(RSD 3.14%~12.71%);AFB1含量在淡豆豉整个炮制过程中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在"再闷"第6天时达最高值6.95 μg·kg-1,再闷第12天后各样本均未检测出AFTs。结论: 本研究建立了简单、快速、灵敏度高且适用于淡豆豉中4种AFTs检测的UPLC-MS/MS法;淡豆豉炮制过程中AFTs含量呈动态变化,表明淡豆豉炮制中生物拮抗作用自然存在,从安全性角度证实淡豆豉炮制中"再闷"环节的重要性和"再闷"时间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究从矿区构树组织分离的2株内生真菌葡萄座腔菌(Botryos-phaeria dothidea,P-L12)和燕麦镰刀菌(Fusarium avenaceum,C-J1)的抗肿瘤活性并分析其代谢产物的化学成分。方法 体外培养指数增长期的5种肿瘤细胞,以噻唑蓝(MTT)法测定2株内生真菌次生代谢产物的抗肿瘤活性。在药物处理48 h后,测定不同条件下细胞的增殖情况,计算受试2种次生代谢产物的半抑制浓度(IC50)并进行趋势分析。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LC-MS)法分析2株内生真菌代谢产物的化学成分,明确其物质基础。结果 2株内生真菌发酵产物乙酸乙酯部位提取物对5种肿瘤细胞均具有抑制作用。作用48 h后C-J1有较强的细胞毒性作用,对人肝癌细胞HepG2的抑制作用最强,IC50为(14.21±1.56)μg·mL-1,对其余4种肿瘤细胞也有较强的细胞毒活性。P-L12的次生代谢产物仅对人前列腺癌细胞DU-145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其IC50为(9.96±3.00)μg·mL-1  相似文献   

5.
目的 筛选新型抗耐药的具有抗菌活性的6-氟-4-喹诺酮类杂合化合物。方法 以诺氟沙星和6-氟-4-喹诺酮-3-羧酸乙酯为主体,与异烟肼、妥曲珠利、青蒿素衍生物和1,2,4-三唑衍生物等结构单元进行杂合,设计了一系列新杂合分子,通过酰胺缩合、烷基化、Mannich反应以及Schiff反应等得到目标化合物。采用测定最小抑菌浓度法,测定目标化合物对革兰阳性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和革兰阴性菌-铜绿假单胞菌(Pae)的体外抗菌活性。结果与结论合成了11个全新的6-氟-4-喹诺酮类杂合分子,所有目标化合物的结构经ESI-MS、1H-NMR谱确证。体外抗菌活性测试结果表明绝大部分目标化合物具有一定的抗菌活性,其中化合物D对Pae表现出更好的抗菌活性(MIC值为1.0μg·mL-1,优于阳性对照药诺氟沙星3.9μg·mL-1);化合物J对MRSA表现出更好的抗菌活性(MIC值为4.2μg·mL-1,优于阳性对照药诺氟沙星7.8μg·mL-1)。结合修饰过的分子结构和反应位点,...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索葛根异黄酮对小鼠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小鼠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葛根异黄酮低、中、高3个剂量实验组和普萘洛尔阳性组。模型组和给药组皮下注射异丙肾上腺素造模,第2 d开始灌胃葛根异黄酮和普萘洛尔。分光光度法检测心肌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含量和血清一氧化氮(NO)水平。结果 正常组、模型组、低、中、高三个剂量实验组和阳性组SOD活性分别是(204.29±42.84),(124.25±17.60),(177.70±38.80),(193.92±36.05),(144.99±31.02)和(169.33±28.90)U·mg-1;这6组MDA的含量分别是(0.59±0.22),(2.12±1.34),(1.34±0.57),(1.14±0.28),(1.61±0.58)和(1.51±0.15)nmol·mg-1;这6组NO含量分别为(50.00±11.36),(18.18±4.45),(32.39±11.74),(45.91±8.58),(26.40±5.39)和(31.36±6.19)umol·L...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究贝伐珠单抗单药及联合紫杉醇加卡铂给药,对子宫内膜癌Ishikawa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 体外培养Ishikawa细胞,MTT法检测贝伐珠单抗(Bev)、紫杉醇(T)、卡铂(C)抑制Ishikawa细胞增殖能力的变化,并计算半数抑制浓度(IC50)。以不同浓度的Bev将实验设为4组,分别为A组:对照组;B组:低浓度组(Bev 2.5 mg·mL-1);C组:中浓度(Bev 5.5 mg·mL-1);D组:高浓度组(Bev 11 mg·mL-1)。采用MTT法在24,48,72 h分别检测A、B、C、D 4组对Ishikawa细胞抑制增殖的作用。同时实验根据IC50值还将不同浓度的Bev联合紫杉醇、卡铂分为4组,分别为a组(Bev 5.5 mg·mL-1);b组(Bev 2.5 mg·mL-1+卡铂7.0 mg·mL-1+紫杉醇10 μg·mL-1);c组(Bev 5.5 mg·mL-1+卡铂7.0 mg·mL-1+紫杉醇10 μg·mL-1);d组(Bev 11 mg·mL-1+卡铂7.0 mg·mL-1+紫杉醇10 μg·mL-1)采用MTT法检测对Ishikawa细胞的抑制增殖作用;用Annexin V-FITC/PI双染,流式细胞仪分析48 h贝伐珠单抗A、B、C、D四组对Ishikawa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 MTT法测定出A、B、C、D 4组药物对Ishikawa细胞体外增殖抑制作用显著,并随着剂量的增大、时间的延长,抑制作用也明显增强;MTT法显示不同浓度Bev联合紫杉醇、卡铂,a、b、c、d 4个组均显著抑制Ishikawa细胞的增殖,与a组相比,Bev(5.5 mg·mL-1)+紫杉醇、卡铂组对Ishikawa细胞有显著抑制增殖作用(P<0.05),Bev(11 mg·mL-1)+紫杉醇、卡铂组对Ishikawa细胞表现出更为显著的抑制增殖作用(P<0.01);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48 h后A、B、C、D 4组均能诱导细胞的凋亡,且随着剂量增加作用也增强。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贝伐珠单抗单药及联合卡铂和紫杉醇给药,均能在体外抑制人子宫内膜癌细胞株Ishikawa细胞增殖反应,且呈剂量和时间依赖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十二味穿甲片原料对四氯化碳(CCl4)所致大鼠肝纤维化的保护作用。方法:将雄性SPF级SD 大鼠98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阳性对照组,中药十二味穿甲片原料4.2,2.8,1.4,0.7 g·kg-1剂量组。除空白对照组腹腔注射同体积的注射用大豆油外,其余各组均腹腔注射40%的CCl4大豆油溶液2 mL·kg-1,每周2次并连续8周建立大鼠肝纤维化模型,造模同时给药进行抗肝纤维化干预,共59 d。通过测定体质量,检测肝功能指标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总蛋白(TP)、白蛋白(ALB),比色法测定肝脏羟脯氨酸(Hyp)含量并进行肝内胶原定量分析,HE染色以观察肝组织病理变化,评价药物的抗纤维化作用。结果: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十二味穿甲片原料药粉4.2,2.8 g·kg-1剂量组大鼠肝脏Hyp和胶原含量显著降低(P<0.05),2.8,0.7 g·kg-1剂量组大鼠血清ALT、AST含量及1.4 g·kg-1剂量组血清ALT均显著下降,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或P<0.01),而4.2 g·kg-1剂量组血清ALT、AST和1.4 g·kg-1剂量组AST含量亦呈下降趋势,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2.8 g·kg-1剂量组大鼠血清ALB和TP呈明显升高趋势,但较模型对照组统计学意义不显著(P>0.05),病理结果显示2.8 g·kg-1剂量组大鼠肝纤维化改善显著。结论:本实验条件下,十二味穿甲片原料具有抗CCl4所致大鼠肝纤维化的作用,以2.8 g·kg-1剂量抗肝纤维化作用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9.
八肽菌素在对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鲍曼不动杆菌等G-菌具有较强活性的同时,对部分G+菌也有一定的活性。本研究以天然八肽菌素A3和B3为先导化合物进行结构改造,采用固相合成法制备了21个含有8个氨基酸残基的肽类衍生物(含A3和B3),并对其进行抗菌活性测试和肾细胞毒性评价。其中,化合物6、7和17显示有广谱抗菌活性,在维持抗G-菌活性的同时,明显提升了抗G+菌活性;部分化合物提高了抗铜绿假单胞菌活性。化合物7对所有测定菌株均有活性且肾细胞毒性相对较低。本文研究结果为进一步发展新型多肽类抗菌药物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奈比洛尔改善人主动脉内皮细胞(HAEC)胰岛素抵抗(IR)的作用及机制。方法 HAEC分为空白组(正常培养,胰岛素不刺激),对照组(正常培养,胰岛素刺激),不同浓度奈比洛尔+对照组(对照组基础上加奈比洛尔0.1,1,10μmol·L-1),IR组(高糖33.3 mmol·L-1+胰岛素1×10-7 mol·L-1),不同浓度奈比洛尔+IR组(IR基础上加奈比洛尔0.1,1,10μmol·L-1)。48 h后,细胞无血清饥饿处理12 h。以噻唑蓝(MTT)法检测细胞活性,以葡萄糖氧化酶法测HAEC葡萄糖消耗量,以硝基还原酶法检测上清液一氧化氮(NO)水平,以蛋白质印迹法测定蛋白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100%)比较,IR组细胞活性无显著性改变(95.13±2.10)%,且不同浓度奈比洛尔(0.1、1、10μmol·L-1)预处理对IR组和对照组细胞活性均无显著性影响。IR组的细胞葡萄糖消耗量和上清液NO水平分别为(0.53±0.17) mmol·L<...  相似文献   

11.
目的:采用改良的Franz透皮扩散池考察黄连膏中主要活性成分的体外透皮吸收情况,同时对黄连膏的抗炎活性进行初步研究。方法:选用改良Franz透皮扩散池,接收液为30%乙醇生理盐水,以小鼠背部皮肤为透皮材料,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及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透皮接收液中盐酸小檗碱、芝麻酚、芝麻素及总生物碱的含量,计算透皮吸收动力学参数,考察黄连膏中抗炎活性成分的累计透过量及吸收规律;取30只SPF级小鼠,随机分为5组,即模型组、醋酸地塞米松乳膏组(100 mg·kg-1)、黄连膏高剂量组0.075 g·g-1(生药/膏)、黄连膏中剂量组0.15 g ·g-1(生药/膏)、黄连膏低剂量组0.3g ·g-1(生药/膏),每组6只。阳性对照组为醋酸地塞米松乳膏组,进行2,4-二硝基氯苯(DNCB)致小鼠耳肿胀实验,观察黄连膏对炎症的抑制作用。结果:黄连膏中芝麻酚、盐酸小檗碱、芝麻素及总生物碱在24 h内的累积透过量分别为2.82,4.10,0.78,16.54 μg·cm-2;稳态透皮速率(Js)分别为0.125 2,0.181 4,0.034 2,0.745 7 μg·cm-2·h-1;与阳性对照组比较,黄连膏高剂量组显著抑制DNCB所致小鼠耳肿胀。结论:黄连膏具有良好的体外透皮性能及抗炎活性,24 h内单位面积累积透过量随药物中主要有效成分含量升高而增加,经皮渗透行为符合零级动力学方程。  相似文献   

12.
陶廷婷  史晓雄  梁宁生 《中国药房》2014,(29):2709-2711
目的:观察人Ⅰ型磷脂酶A2(PLA2)的N末端衍生多肽PLA2N1-15对不同细菌的体外杀菌活性。方法:以人Ⅰ型PLA2N末端的15个氨基酸残基为模板,合成多肽PLA2N1-15。采用琼脂铺板计数法,记录并计算不同质量浓度(1 000、250、62.5、15.625μg/ml)的PLA2N1-15对革兰阳性(G+)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粪肠球菌、枯草芽孢杆菌)和革兰阴性(G-)菌(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变形杆菌)的杀菌率。结果:15.625、62.5、250、1 000μg/ml的PLA2N1-15对G+菌的杀菌率分别为10%19%、36.55%19%、36.55%89.73%、83%89.73%、83%100%、96%100%、96%100%,对G-菌的杀菌率分别为8.86%100%,对G-菌的杀菌率分别为8.86%22.63%、21.61%22.63%、21.61%40.55%、40%40.55%、40%83%、87%83%、87%93%。结论:高浓度PLA2N1-15对G+和G-均具有较强的杀菌活性,特别是对G+。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二苯乙烯苷(TSG)对体外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增殖和分化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利用全骨髓培养法从1月龄SD大鼠中提取BMSCs进行体外培养,然后给予药物干预。采用MTT法检测药物对BMSCs体外增殖的影响;PNPP法检测碱性磷酸酶(ALP)活性;ELISA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中骨钙素(OCN)含量;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观察Col1a1、Runx2和β-catenin的mRNA表达情况。结果:TSG在1×10-6,1×10-5,1×10-4 mol·L-1浓度下对BMSCs的增殖有明显的促进作用;经1×10-6,1×10-5,1×10-4 mol·L-1 TSG处理3 d后,BMSCs中ALP的表达增加;经1×10-6,1×10-5,1×10-4 mol·L-1 TSG处理7 d后,OCN表达也明显升高;此外,与对照组相比,经Wnt3a和TSG处理后,BMSCs中Col1a1、Runx2和β-catenin的mRNA表达上调。结论:TSG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BMSCs的增殖和成骨分化能力,其机制可能与提高Col1a1、Runx2β-catenin相关成骨分化基因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人中黄不同提取物的体外抗甲型流感病毒(IVA-H1N1)作用,为人中黄临床用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MTT法,观察样品对MDCK细胞的毒性和样品抑制IVA-H1N1的致病变作用。结果:人中黄水提取部位(R3)、正丁醇提取部位(R2)的细胞毒性均较低,乙酸乙酯部位(R1)对MDCK细胞有一定毒性。初步的作用机制研究表明,在抗病毒生物合成组给药方式下R3有较强抗IVA-H1N1的活性,在直接作用于病毒组给药方式下,只有R2具有抗IVA-H1N1的活性,而在抗病毒吸附组给药方式下均无抗IVA-H1N1活性。结论:人中黄水提取部位和正丁醇提取部位均具有抗IVA-H1N1的活性。  相似文献   

15.
采用分子杂合原理,将氨基噻唑肟与膦酸酯片段组合,设计合成了15个目标物进行抗菌活性研究。结果显示:该类衍生物对所测试细菌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尤以化合物Ⅲf和Ⅲi的抗金葡菌(S.aureus)、大肠杆菌(E.coli)、耐甲氧西林金葡菌(MRSA)和耐氟喹诺酮大肠杆菌(FREC)活性最为显著,前者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分别为1、8、4和16μg·mL-1,后者的MIC分别为4、4、16和8μg·mL-1,抗S.aureus活性略低于苯唑西林,抗E.coli、MRSA和FREC活性优于对照药苯唑西林,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酪酸梭菌肠球菌三联活菌片联合新癀片对牙周病患者牙龈组织内炎症反应和骨密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该院收治的慢性牙周病患者219例进行前瞻性盲法研究,根据就诊序号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和C组,各73例。所有患者均给予基础治疗+盐酸米诺环素软膏+抗菌药物治疗,在此基础上,A组患者加用酪酸梭菌肠球菌三联活菌片治疗1个月,B组患者加用新癀片治疗5 d, C组患者加用新癀片治疗5 d+酪酸梭菌肠球菌三联活菌片治疗1个月。对比三组患者的疗效、不同时间牙周指数指标[出血指数(BI)、探诊深度(PD)和附着丧失(AL)]、组织炎症因子(CD3+ T细胞、CD4+ T细胞和CD68+巨噬细胞)、牙槽骨骨密度及唾液菌群[梭杆菌(Fn)、牙龈卟啉单胞菌(Pg)、中间普氏菌(Pi)和伴放线放线杆菌(Aa)]。结果:C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7.26%(71/73),高于A组(78.08%,57/73)、B组(86.30%,63/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重症患者使用低分子肝素治疗静脉血栓塞症(venous thromboembolism, VTE)时抗-Xa因子活性达标率以及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ICU中伴发VTE使用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患者的人口学资料、生化检查及抗-Xa因子活性结果。抗-Xa因子活性在0.6~1.0 U·mL-1定义为治疗组,<0.6 U·mL-1为亚治疗组,>1.0 U·mL-1为超治疗组。使用单因素及多因素线性回归对抗-Xa因子活性达标率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该研究共纳入100例患者,其中男性70例。抗-Xa因子活性亚治疗组75例(中位数为0.28 U·mL-1),治疗组19例(中位数为0.74 U·mL-1),超治疗组6例(中位数为1.19 U·mL-1)。从单因素线性回归分析筛选出血红蛋白浓度、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抗凝血酶活性(P<0.15)纳入多因素回归中。多元线性回归分...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槐耳颗粒联合胸腺肽α1对原发性肝癌术后患者辅助性T细胞1型/2型(Th1/Th2)平衡及肝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20年1月—2022年5月收治的原发性肝癌患者8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在基础治疗基础上联合胸腺肽α1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槐耳颗粒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免疫功能、肝功能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客观缓解率、疾病控制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7 d,两组CD3+,CD4+,CD8+及CD4+/CD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8 d,两组CD3+,CD4+及CD4+/CD8+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8 d,两组CD8+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  相似文献   

19.
陈丽红  唐于平  王强 《中国药房》2012,(39):3649-3651
目的:比较葛根芩连汤与颗粒剂的抗腹泻、抑菌药效。方法:抗腹泻实验中将小鼠分为9组,即空白(等容生理盐水)、模型(等容生理盐水)、葛根芩连微丸(1g.kg-1)、葛根芩连煎剂高、中、低剂量(2、1、0.5g.kg-1)和葛根芩连颗粒高、中、低剂量(0.54、0.27、0.135g.kg-1)组。灌胃给药,每天1次,连续3d,末次给药30min后灌胃蓖麻油10mL.kg-1,测定小鼠稀便率。肠推进机能实验中将小鼠分为8组,即空白(等容生理盐水)、葛根芩连微丸(1g.kg-1)、葛根芩连煎剂高、中、低剂量(2、1、0.5g.kg-1)和葛根芩连颗粒高、中、低剂量(0.54、0.27、0.135g.kg-1)组。灌胃给药,每天1次,连续2d,末次给药20min后灌胃碳末,测定小鼠肠推进率。体外抑菌试验中测定葛根芩连煎剂与颗粒剂对5种菌的最低抑菌浓度。结果:与模型组比较,葛根芩连煎剂高、中剂量组与葛根芩连颗粒高、中、低剂量组稀便率显著减少(P<0.01);与空白组比较,葛根芩连煎剂高、中、低剂量与葛根芩连颗粒高、中、低剂量组小鼠肠推进率无显著改变(P>0.05)。葛根芩连颗粒对4种菌的最低抑菌浓度均低于葛根芩连煎剂。结论:葛根芩连颗粒比葛根芩连煎剂抗腹泻、抑菌作用更佳。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胡椒碱衍生物4a对乙酰胆碱酯酶的抑制活性及对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 AD)小鼠的神经保护的作用。方法 雄性C57BL/6J小鼠30只,随机分:(i)空白对照组,(ii)模型组,(iii)多奈哌齐(10 mg·kg-1,阳性对照)组,(iv) 4a低浓度(20 mg·kg-1)组,(v) 4a高浓度(40 mg·kg-1)组。iii至v组,小鼠给药东莨菪碱(3 mg·kg-1) 30 min后,口服多奈哌齐和4a,连续10 d, Morris水迷宫实验观察由东莨菪碱诱导的认知功能障碍小鼠的记忆功能。体外实验采用硫黄素-T (ThT)荧光法测定溶液中Aβ的聚集能力,Western blot测定Tau蛋白磷酸化表达,并对化合物4a进行了抑制乙酰胆碱酯酶的动力学研究。结果 化合物4a有效抑制AChE活性、Aβ的聚集和Tau蛋白的过度磷酸化,几乎使受损小鼠恢复正常的认知能力。结论 化合物4a认为是一种潜在的治疗AD的候选化合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