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我国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s, ICIs)致甲状腺相关不良反应(thyroid-immune related adverse events, T-irAEs)的特点及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数据自建库至2022年12月关于T-irAEs的文献报道,提取个案数据并进行分析。结果:最终纳入25篇文献,共28例个案报道,患者平均年龄(61.59±10.60)岁,原发疾病为肺癌者最多(64.29%),T-irAEs发生时间多为用药后3.03个周期,约66.54 d,其中报道的不良反应类型有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3例(10.71%)、甲状腺功能减退13例(46.43%)、甲状腺功能亢进7例(25.00%)及甲状腺炎5例(17.86%)。结论:文献分析显示我国T-irAEs以甲状腺功能减退为多,在ICIs治疗过程中,应加强监测,及时识别,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2.
摘要:目的:对国内已上市的免疫检查点抑制药(ICIs)在肿瘤患者临床使用中的用药安全性进行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某肿瘤专科医院2018年7月~2019年7月使用帕博利珠单抗、纳武利尤单抗、信迪利单抗、特瑞普利单抗等ICIs的处方情况,包括患者信息、用药信息及免疫相关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等,分析处方是否超适应证用药,评价其临床用药安全性。结果:共收集174例使用ICIs的肿瘤患者病例资料,其中男112例,女62例;患非小细胞肺癌的人数最多,其次是肝癌。ICIs单药使用的病例63例(36.21%),111例(63.79%)患者同时联合其他抗肿瘤药物。136例(78.16%)患者为超适应证用药,超适应证使用者大部分为肝癌、非小细胞肺癌患者。88例患者发生免疫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0.57%,常见不良反应包括皮肤毒性、肝脏毒性、胃肠毒性等,大部分为轻度和中度毒性。结论:4种ICIs超适应证使用较为普遍,免疫相关不良反应发生较多,但程度较轻,安全性较好,大部分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后经及时对症处理后可耐受。  相似文献   

3.
曾洁  罗骞  朱莉娜  欧汝静  王莉  谢聪 《肿瘤药学》2022,12(2):204-207
目的 探讨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对癌症患者甲状腺功能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39例接受ICIs治疗的癌症患者,治疗期间监测患者甲状腺功能指标。结果 39例采用ICIs治疗的患者中,5例(12.8%)发生甲状腺功能减退,需要甲状腺激素替代治疗。甲状腺功能减退发生在治疗早期,平均发生时间为治疗第2周期。经左甲状腺素钠片治疗后,随访期间患者甲状腺功能未恢复。结论 ICIs可引起甲状腺功能减退,可能发生在治疗早期,建议使用ICIs期间密切监测患者的甲状腺功能。  相似文献   

4.
摘 要 目的:探讨引起药源性甲状腺功能损害的药物种类及其不良反应表现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0年1月~2017年6月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数据库中浙江省平台上报的不良反应为药源性甲状腺损害的病例,利用Excel 软件统计分析患者性别、年龄、原患疾病、可疑药品种类、不良反应类型、发生时间、临床表现、转归等相关因素。结果:共收集甲状腺损害病例251例252例次。多种药物可引起不同类型的甲状腺功能异常,主要为抗精神病类药物(54.18%)、抗心律失常药物(17.93%)和抗躁狂药物(12.35%),共占83.46%,其中抗精神病药富马酸喹硫平片发生不良反应例次占总例次的46.83%,绝大多数的不良反应表现为甲状腺功能降低;盐酸胺碘酮片发生不良反应例次占总例次的17.86%,其严重不良反应报告占其ADR报告数的62.22%,不良反应表现为甲状腺功能减退和甲状腺功能亢进,比例约为4.5∶1。碳酸锂片发生不良反应例次占总例次的12.70%,但国内生产的碳酸锂片说明书中不良反应项下均未提及甲状腺功能损害。结论:多种药物可引起药源性甲状腺功能损害,应引起临床应重视,提高用药安全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究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使用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s)时发生免疫相关不良事件(irAEs)的独立危险因素,并评估irAEs与临床疗效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纳入162例接受ICIs治疗的NSCLC患者,收集人口学、临床特征和外周血液生物标志物,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irAEs的独立危险因素,并评估irAEs与客观有效率(ORR)、无进展生存期(PFS)和总生存期(OS)的关系。结果 83例患者发生了130例次irAEs,12例患者发生了严重的irAEs。较常见irAEs为皮肤毒性(34.6%)和免疫相关性肺炎(21.5%),严重irAEs中发生率最高者为免疫相关性肺炎(5.4%)。基线绝对淋巴细胞(ALC)水平增高是全体患者发生irAEs的独立危险因素(OR=3.195,95%CI:1.341~7.610,P=0.009),同样也是ICIs单药治疗患者(OR=5.613,95%CI:1.109~28.411,P=0.037)、ICIs联合化疗患者(OR=2.901,95%CI:1.102~7.633,P=0.031)发生irAEs的独立危险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显...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在临床应用中的免疫相关不良事件(irAE)发生情况及临床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5月—2022年6月接受PD-1和PD-L1治疗的晚期恶性肿瘤患者646例,观察并记录治疗期间irAEs的发生情况,包括发生率、发生时间、分级等。结果 646例患者中,259例患者共发生370次irAEs,发生率为40.1%。1、2级不良反应266次(71.9%),3级以上不良反应104次(28.1%)。irAEs可累及全身各个器官系统,其中以皮肤毒性(15.6%)最常见。61例(23.6%)患者发生多系统irAEs。年龄≤65岁,联合用药,使用卡瑞利珠单抗、信迪利单抗、帕博利珠单抗的患者更易发生多系统irAEs。血液系统毒性、肝脏毒性、心血管毒性发生在早期,平均发生时间为治疗3个疗程内。年龄>65岁、合并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患者行ICIs治疗可获得同等临床效益,具有良好的安全性。irAEs发生情况与患者的性别、年龄、合并症、用药方案、肿瘤类型、ICIs种类、免疫药物类型无关(P>0.05),与用药疗程有关(P<0.05)。结论 ICIs临床应用广泛,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有一定的安全性,但不良反应可累及全身各个器官系统,应做好各类irAEs的早期识别、诊断及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临床药师对卡瑞利珠单抗致患者甲状腺功能异常的免疫相关不良反应监护及防治中的作用,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临床药师通过参与1例卡瑞利珠单抗致妊娠滋养细胞肿瘤患者甲状腺功能异常典型病例的诊治过程,提供治疗建议,并对患者进行药学监护。结果 :患者使用卡瑞利珠单抗治疗时需严密监测甲状腺功能,结合患者具体病情,制定个体化的药物治疗措施,改善患者的甲状腺功能。结论 :临床药师通过参与卡瑞利珠单抗致免疫相关不良反应的治疗,在治疗团队中发挥积极作用,促进临床个体化用药。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s)相关吉兰-巴雷综合征(GBS)的发生规律和临床特点,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等数据库收录的ICIs相关GBS的个案报道,对其临床特点、神经电生理、脑脊液结果及治疗预后进行分析。检索时间从建库至2021年10月31日。结果 纳入文献30篇,涉及患者34例,以老年男性为主,平均年龄为(66±11)岁,年龄范围为37~85岁。中位发病时间为49 d。临床表现以肢体无力、腱反射减退/消失、感觉异常/消失为主;31例脑脊液蛋白不同程度升高。28例(82.35%)患者接受了静注人免疫球蛋白(IVIG)和糖皮质激素的治疗。ICIs相关的GBS预后较差,6例(17.65%)患者基本恢复或完全康复,21例(61.76%)患者治疗后仍遗留持续的神经症状,7例(20.59%)死亡。结论 在免疫治疗开始时,应警惕GBS的发生,并做好相关检查和常规监测。一旦怀疑ICIs相关的GBS,应立即给予对症治疗,对于是否重启ICIs治疗需谨慎决定。  相似文献   

9.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s)为肿瘤治疗领域带来了新的曙光,但是随着ICIs临床应用的深入,免疫相关性不良反应(irAEs)的报道也越来越多,引起临床应用的广泛关注。其中免疫性肺炎是irAEs中一种罕见且有致命威胁的严重不良事件,在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和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抑制剂相关死亡事件中占35%。替雷利珠单抗是由我国自主研发的一种新型人源化IgG4 PD-1抑制剂,为广大肿瘤患者带来了福音。但是替雷利珠单抗导致免疫性肺炎在国内少见病例报道,本文报道1例应用替雷利珠单抗致免疫性肺炎的病例,并结合国内外文献进行深入分析,以期对后续的替雷利珠单抗致免疫性肺炎的临床工作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0.
报道1例信迪利单抗治疗升结肠癌致免疫相关肝毒性的药学服务。临床药师结合患者实际情况,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建议给予瑞戈非尼靶向联合信迪利单抗免疫抗肿瘤治疗并提供全程药学监护。经上述方案治疗后,患者症状较前明显好转。当监护到患者肝功能异常时分析原因,警惕免疫相关肝毒性的可能。完善相关检查,排除疾病和其他药物引起肝损伤的可能性,提出及时给予激素治疗的建议并开展相关用药宣教。临床使用免疫治疗药时,需定期监测相关指标,以防发生免疫相关不良反应。及早干预,能够为患者获得较好的预后。  相似文献   

11.
杨柳 《中国实用医药》2013,8(1):146-147
目的分析我院中成药不良反应情况,提高中成药合理用药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4月至2012年4月间我院使用中成药后出现不良反应7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ADR因果关系判断标准进行评价,并对患者临床表现及相关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71例中皮肤及附件损害35例(49.3%),消化系统损害21例(29.6%),心血管系统损害7例(9.9%),神经系统损害5例(7.0%),呼吸系统2例(2.8%),泌尿系统损害1例(1.4%);经停药和对症处理,治愈46例(4.8%),好转25例(35.2%)。结论临床应重视中成药不良反应,找出原因,采取相应措施,提高中药注射剂纯度,规范使用及管理,合理用药,对老年人群用药谨慎,保证用药安全、有效,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医院药品不良反应及安全用药情况。方法收集2013年1月-2015年1月我院药品不良反应共计123例,统计分析发生不良反应患者的性别、年龄分布、引发的系统损害或组织损害的药品种类。结果各个年龄段患者均发生药品不良反应,老年患者居多,与其他年龄段患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使用药品时,抗生素引起的不良反应最多,与其他药物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累积器官最多的为皮肤与附件损害,其次为循环系统、消化系统、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全身损害等。结论通过药学监护理念监护临床药品使用,减少不良反应,避免给患者带来伤害,促进安全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s)相关性肺炎(CIP)的临床特征、处理策略及转归。方法 收集本院2018年7月至2021年7月接受ICIs治疗后诊断为CIP的晚期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CIP患者的临床特征、影像学表现、治疗及转归。结果 329例接受ICIs治疗的恶性肿瘤患者中,有14例发生CIP,发生率为4.1%,ICIs用药至CIP发生的中位时间为71 d(4~176 d)。G1、G2、G3、G4的比例分别为7%、72%、14%、7%。首发症状以咳嗽、咳痰、胸闷、发热、乏力多见。影像学图像表现为磨玻璃样改变、斑片及条索影、网格影、肺实变的比例分别为50%、29%、14%、7%。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的13例患者中有11例好转,2例病情控制欠佳。有3例重新启动免疫治疗。结论 CIP发生率较低,无特征性临床症状,糖皮质激素是最重要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为晚期肺腺癌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后同时发生多种免疫相关不良事件(irAEs)患者的药学分析和监护提供经验和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临床药师参与的1例晚期肺腺癌患者使用特瑞普利单抗联合化疗一线解救治疗后出现多种irAEs的诊疗过程,从irAEs的发生、判定和处理等整个治疗过程进行分析及监护。结果 本例患者应用特瑞普利单抗治疗后,同时发生免疫相关性心肌炎、重症肌无力、肝损伤不良反应,通过甲泼尼龙琥珀酸钠粉针治疗,各项指标持续呈下降趋势,各器官损伤均有明显改善。在激素减量过程中,部分指标回升,调整激素用量后,患者病情趋于平稳,各项毒性反应均有明显改善。结论 既往应用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s)发生的不良反应多为1~2种,而多种不良反应同时发生的事件比较少见,临床药师参与临床治疗及药学监护,了解特瑞普利单抗引起的irAEs的特征,结合患者情况,制定个体化给药方案,确保治疗的安全性及有效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基于FDA不良事件报告系统(FAERS),探讨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s)相关大疱性类天疱疮(BP)的临床特征,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提取2004年1月–2022年6月FAERS数据库中ICIs相关的BP病例报告,采用报告比值比(ROR)、比例报告比(PRR)法评价两者关联性,并分析其发病规律及临床特征。结果:共筛选出437例以ICIs作为可疑药物的BP相关报告。在关联性评价中,除伊匹木单抗及阿维鲁单抗外,其余ICIs及联用方案与BP均存在统计学相关性,其中以伊匹木单抗+帕博利珠单抗联用方案信号最强[ROR=18.44(95%CI:8.24~41.28),PRR=18.21]。报告中年龄≥70岁的患者(38.90%)和男性(59.96%)比例较高。ICIs导致BP发病时间的中位数为131.50(0~1185)d。结论:通过对FAERS数据库的挖掘,揭示了不同ICIs导致BP的发病风险及临床特征,药师对ICIs所致BP的治疗以及药学监护提出了相应建议,以保证患者治疗安全性。  相似文献   

16.
亚胺培南/西司他丁不良反应回顾性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亚胺培南/西司他丁不良反应(ADR)发生情况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全面收集1994–2009年有关亚胺培南/西司他丁不良反应文献资料,将文献分为同期对照临床研究、个案或典型病例报告两类,重点分析发生不良反应的患者年龄、临床表现、用药合理性等。结果:共有70篇同期对照临床研究文献纳入统计,其中使用药物总人数7595例,发生ADR153例,ADR发生率为2.01%,最常见ADR为神经系统损害占37.25%(57/153),其次为胃肠道系统损害占30.72%(47/153);个案或典型病例报告文献有39篇,发生ADR72例,主要为神经系统损害占45.83%(33/72),胃肠道系统损害占13.89%(10/72)。结论:亚胺培南/西司他丁致神经系统、胃肠道系统损害较为常见,临床使用过程中应关注其不良反应的发生,确保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利拉鲁肽致不良反应的发生规律和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检索自2010年至2019年中CNKI、万方、VIP、PubMed,Web of Science等数据库的国内外文献,进行整理分析。结果: 总共收集16例不良反应,男性10例,女性6例,以50岁以上患者发生率较高(11例,68.75%)。不良反应多发生于6个月内,累及多个组织/器官,以消化系统损害(31.25%)、皮肤及附件系统损害(18.75%)以及肝胆系统损害(18.75%)为主。结论: 临床中使用利拉鲁肽要加强用药监护,密切防范ADR的发生,尤其对于老年患者、肝肾功能不全及既往存在药物过敏史的患者。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卡度尼利单抗所致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 ADR)的发生情况及临床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2021年1月—2022年12月我院应用卡度尼利单抗发生ADR的18例住院患者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8例发生卡度尼利单抗相关ADR中,男性12例(66.67%),女性6例(33.33%),中位发病年龄为64岁,原发疾病以肺癌为主(14例,77.78%)。临床主要表现为皮疹瘙痒、免疫相关甲状腺功能异常、免疫相关垂体炎、免疫相关心肌炎等。免疫相关肝炎和甲状腺功能减退ADR的中位发生时间分别为11和12周,免疫相关肺炎中位发生时间为给药19.7周,脑炎中位发生时间为43.3周,心肌炎和垂体炎的中位发生时间为30周左右,皮肤毒性的中位时间为6.1周。所有的ADR经对症支持治疗后症状治愈或好转,无不良事件相关死亡病例。结论:在临床合理使用卡度尼利单抗时,应提高临床工作者卡度尼利单抗ADR的监测,保障患者安全有效用药。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药物不良反应(ADRs)的相关因素,为临床合理安全的使用药物、减少药源性疾病的发生提供参考。方法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医院2006-2007年收集的ADRs病例报告情况进行分析。结果107例ADRs中以抗菌药物引发的ADRs居首位(35例次,32.7%),中药制剂占第2位(20例次,18.7%)。中枢神经系统药物占第3位(14例,13.1%);ADRs受累的器官/系统中皮肤及附件的损害居首位(50.5%)。结论老年患者,有严重基础病患者,不合理的联合用药,不合理的配伍与ADRs的发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对某基层医院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使用情况进行评价与分析,保障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从医院HIS系统调取2021年1月~2021年12月使用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患者信息,对相关药品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评价药品使用是否合理。结果 2021年1月~2021年12月使用ICIs的患者25例,涉及6种ICIs,不合理用药占比36%。结论 该院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使用不合理率较高,应加强管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