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砭石疗法治疗偏头痛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新砭石疗法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运用新砭石疗法治疗偏头痛患者80例,使用鱼形多功能砭板采用推、刮、擦、点揉等手法在患者头颈背部局部及腧穴(百会、率谷、风池等)施术,在治疗前后观察头痛强度及临床疗效。结果:患者治疗前疼痛评分为8.31±0.61,治疗后为3.90±0.82,治疗后疼痛强度较治疗前减轻(P<0.01);实证(肝阳上亢型、瘀血阻络型)患者总有效率为100.0%(40/40),优于虚证(肾阴不足型、气血虚弱型)患者的87.5%(35/40)(P<0.05)。结论:新砭石疗法治疗偏头痛具有较理想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新砭石疗法治疗单纯性肥胖症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120例单纯性肥胖症患者随机分为砭石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隔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治疗后进行临床疗效及腰围指数的评价。结果:两组治疗后临床疗效相当(P>0.05)。砭石组治疗后腰围指数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新砭石疗法可以有效地治疗单纯性肥胖,疗效与针刺疗法接近,还可以有效地改善腰围指数。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电热砭石疗法结合持续被动运动(CPM)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患者70例随机分为两组,在CPM治疗的基础上,电热砭石组予电热砭石治疗,西药组予塞来昔布治疗。两组疗程均为4周。比较两组治疗后3 d、7 d、14 d、28 d简化McGill疼痛问卷(SF-MPQ)评分、Constant-Murley肩关节评分(CMS)及美国肩肘外科协会评分(ASES)。结果电热砭石组SF-MPQ评分、CMS评分及ASES评分在治疗后3 d开始明显改善(P 0.05),西药组SF-MPQ评分、CMS评分及ASES评分在治疗后7 d开始明显改善(P 0.05),两组SFMPQ评分、CMS评分及ASES评分在治疗后7 d、14 d、28 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电热砭石组优于西药组(均P 0.05)。结论电热砭石结合CPM能迅速减轻患者疼痛,改善关节功能,提高生活质量,疗效优于塞来昔布结合CPM。  相似文献   

4.
砭石疗法治疗臀上皮神经损伤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立武 《光明中医》2009,24(9):1730-1731
目的:观察砭石疗法与药物法治疗臀上皮神经损伤的疗效差异,并探讨其机制.方法:将180例患者按完全随机原则分为两组.治疗组(90例)采用砭石疗法治疗,对照组(90例)采用药物法治疗,治疗2个疗程,治疗结束后4周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8.89%,对照组为72.22%,两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砭石疗法治疗臀上皮神经损伤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5.
新砭石疗法治疗肩周炎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新砭石疗法的临床疗效。方法:根据多中心、随机分组、平行对照、单盲(研究者、操作者、统计者三分离)的临床试验原则,砭石组入组120例,采用新砭石疗法,用多功能砭板分别疏通颈肩部、肩背部、上肢经脉气血;电针组入组120例,采用电针疗法,取患侧肩髃、肩髎、肩贞等穴,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2种疗法均有镇痛、改善功能活动和即刻镇痛效果。镇痛疗效方面,砭石组总有效率为86.8%,电针组总有效率为72.5%,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砭石组优于电针组;肩部功能活动改善方面,砭石组总有效率为86.8%,电针组总有效率为79.8%,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新砭石疗法治疗肩关节周围炎疗效显著,具有镇痛和改善肩部功能活动效果,具有即刻镇痛效果,并有良好的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6.
黄沁  罗仁 《新中医》2015,47(7):243-245
目的:观察砭石疗法治疗亚健康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亚健康失眠状态人群随机分为2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砭石疗法,对照组给予归脾丸口服,2组均连续治疗1月,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评定疗效。结果:治疗1月后,临床总有效率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为76.67%和5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PSQI总分均较治疗前降低,治疗组入睡时间、睡眠时间、PSQI总分治疗后评分差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砭石疗法在改善入睡时间和睡眠时间方面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治疗期间2组患者均无严重不良事件发生。结论:砭石疗法对亚健康失眠状态有确切的临床症状,且安全、有效,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电热中药砭石腰带疗法干预风寒湿痹型腰痛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风寒湿痹型腰痛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临床传统砭石疗法,治疗组采用电热中药砭石腰带疗法。两组在干预前、第1次治疗后、治疗3 d、治疗7 d后,进行患者腰痛评估。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腰痛评估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后3、7 d腰痛评分均高于治疗前(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后3、7 d腰痛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7 d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5.71%,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3.37%,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热中药砭石腰带疗法治疗腰痛症有较好疗效,可缓解患者疼痛。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新砭石疗法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治疗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抗心绞痛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运用新砭石疗法,观察治疗前后的心绞痛改善情况及疗效。结果治疗后,治疗组、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2.50%和77.5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砭石疗法可用于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并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平衡针疗法治疗原发性紧张性头痛的疗效。方法:随机将符合纳入标准的80例原发性紧张性头痛患者分为治疗组(平衡针治疗,41例)和对照组(口服西药治疗,39例),观察两组治疗4个疗程后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和头痛症状综合评分法评价治疗前后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VAS评分及头痛症状评分改善程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平衡针疗法可能可作为临床治疗原发性紧张性头痛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电热砭石温熨疗法治疗颈性眩晕的疗效。方法:将66例颈性眩晕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36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予电热砭石温熨疗法,对照组予传统针刺法。两组疗程均为4周。观察治疗前后症状和功能评分、VAS评分、左右椎动脉(LVA/RVA)和基底动脉(BA)的平均流速及临床疗效评价。结果:①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3.33%(30/36)和73.33%(22/30);②两组症状和功能评分、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③两组治疗前后椎动脉、基底动脉的平均血流速度有明显改善(P<0.01),两组治疗前后差值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电热砭石温熨疗法治疗颈性眩晕疗效确切,可显著改善眩晕症状和血液动力学指标,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新砭石疗法在治疗胸痹心痛患者中的作用及护理方法。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运用新砭石疗法,根据操作标准,选取加热好的砭石在病人相应的穴位上进行护理操作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总有效率,对照组为77.50%,治疗组为92.5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砭石疗法操作简单安全,不良作用小,临床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电热砭石与艾盒灸两种方法在治疗寒湿型腰痛方面的疗效差异。方法:将41例寒湿型腰痛患者随机分为电热砭石组(26例)和艾盒灸组(15例)。电热砭石组将电热砭石置于肾俞、委中穴,调节电热砭石的温度,以患者舒适为度;艾盒灸组于肾俞、委中穴行艾盒灸治疗,均每日或隔日1次,10次为一疗程。观察患者治疗前后腰痛症状体征积分、寒湿证候积分的变化情况。结果:两组均可显著改善患者腰痛症状体征积分与寒湿证候积分(均P0.01);电热砭石组症状体征变化率和证候变化率分别为(37.04±32.68)%、(22.85±29.95)%,艾盒灸组分别为(47.29±22.08)%、(23.89±22.5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电热砭石治疗寒湿型腰痛疗效与艾盒灸相似,其操作更为方便、安全,环境污染小。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砭石疗法对腰椎术后患者胃肠功能恢复的疗效。方法:将62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31例。对照组采用定时翻身、顺时针按摩腹部、床上蹬腿锻炼等常规治疗,观察组采用常规治疗联合砭石疗法治疗。结果:对照组腹胀消失时间、肛门排气排便恢复时间、肠鸣音恢复正常时间均明显长于观察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提示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治疗后观察组24小时内、24~48小时、49~72小时胃肠功能障碍改善的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砭石疗法对腰椎术后患者胃肠功能障碍有明显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新砭石疗法治疗乳腺增生性疼痛的临床疗效。方法:用砭石在乳房、胸腹、背部进行刮、点、揉等手法治疗。结果:治疗60例,止痛有效率88.33%,治疗前后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砭石疗法方法简便,疗效确切,对乳痛症起到良好的止痛作用。  相似文献   

15.
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慢性盆腔炎80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中药内服、灌肠配合西药青霉素、甲硝唑静滴治疗慢性盆腔炎的疗效.方法:将1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80例,采用中药内服、灌肠配合西药青霉素、甲哨唑静脉滴注治疗;对照组80例单纯采用西药(同治疗组)治疗,均10 d为1个疗程,治疗1~3个疗程后统计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1.25%,对照组总有效率77.50%;症状积分治疗组由(12.55±4.77)分降为(6.47±2.16)分,对照组由(12.89±5.02)分降为(9.04±2.08)分;治疗组复发率为8.18%,对照组为42.88%.结论: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慢性盆腔炎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三联疗法治疗皮肤湿疹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皮肤湿疹者100例,随机分为结合组60例和西药组40例,结合组患者予以内服湿疹汤、内服西药氯雷他定片、外用自制搽剂(中西医结合三联疗法)进行治疗,西药组患者予以氯雷他定片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和平均显效时间,以及随访1年观察复发率。结果:经过治疗,结合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5.0%,平均显效时间为(4.27±0.42)天,且无复发情况发生;西药组患者总有效率为75.0%,平均显效时间为(8.34±2.18)天,1年内复发率为10.0%,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合组疗效优于西药组。结论:采用中西医结合三联疗法治疗皮肤湿疹,比单纯应用西药治疗效果更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比治疗肾病综合征(NS)应用中西医结合疗法的效果与应用单纯西药疗法的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6月—2019年6月我院收治的133例N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用随机数表法分为结合组(65例,单纯西药)、西药组(68例,中西医结合治疗)。对比两组水肿情况、临床指标、不良反应情况与临床效果。结果:结合组水肿消退时间(14.31±1.63)d短于西药组(P0.05)。两组治疗前血肌酐、白蛋白等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结合组血肌酐(178.52±60.34)μmol/L低于西药组(P0.05),结合组尿量(1073.36±100.69)mL/24h、白蛋白(33.36±6.03)g/L均高于西药组(P0.05)。结合组不良反应率(3.08%,2/65)低于西药组(16.17%,11/68)(P0.05)。结合组总有效率(96.92%,63/65)高于西药组(83.82%,57/68)(P0.05)。结论:以中西医结合法治疗NS临床效果比单纯以西药治疗显著,具有快速消水肿、大幅改善体征、降低不良反应等优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刺络放血与西药治疗皮肤瘙痒症的临床疗效差异,为皮肤瘙痒症提供更为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60例皮肤瘙痒症患者随机分为刺络组与西药组,每组30例.刺络组采用梅花针叩刺皮损处,叩至局部皮肤潮红,并见隐隐出血为度;西药组口服抗组胺药氯苯那敏片,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瘙痒积分,并评定两组临床疗效.结果:刺络组总有效率为93.3%(28/30),优于西药组的73.3%(22/30,P<0.05);两组治疗后瘙痒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刺络组7.33±0.96 vs1.75±0.68,西药组7.38±0.97 vs3.25±2.07,均P<0.05),治疗后刺络组瘙痒积分低于西药组(P<0.05);刺络组无明显不良反应,西药组分别出现嗜睡24例、头痛4例、口干5例.结论:刺络放血治疗皮肤瘙痒症疗效确切,优于西药氯苯那敏片,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9.
目的:采用强心益气类中药配合西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6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将患者按照奇、偶数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患者采用西医疗法治疗,治疗组在西医疗法的基础上再行中医疗法.结果:两组患者经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90.91%)明显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60.60%),统计学上有意义(P<0.05).且治疗组患者治疗后的左室射血分数(62.57±3.69)明显高于治疗前的(48.33±1.77),统计学上有意义(P<0.05).结论:本法治疗本病临床效果明显优于西医疗法,可明显提高心功能.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穴位埋线联合人工周期疗法与单纯人工周期疗法治疗卵巢早衰的疗效差异,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65例卵巢早衰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西药组32例,采用口服安宫黄体酮片等西药人工周期疗法;埋线西药组33例,采用穴位埋线联合人工周期疗法治疗,穴位埋线穴取内关、足三里、关元、三阴交为主,两组均连续治疗半年、随访半年。根据Kupperman指数(MI)评分法评定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于治疗前后对患者血清促卵泡素(FSH)及雌二醇(E2)等血清性激素水平进行评估,并比较两组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随访时临床症状评分均显著改善(P0.01,P0.05),治疗后6个月随访时埋线西药组优于西药组(8.17±1.19vs 13.68±1.08,P0.01);两组治疗后FSH降低(均P0.01)、E2升高(均P0.05);埋线西药组治疗后及随访愈显率分别为75.8%(25/33)和81.8%(27/33),优于西药组的67.9%(19/28)、53.6%(15/28,P0.05,P0.01)。结论:穴位埋线联合人工周期疗法对改善卵巢早衰患者的临床症状有明显作用,优于单纯西药治疗,且疗效稳定,远期效果明显占优,其机制与改善血清性激素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