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20例样本ABO血型抗原表达减弱的分子生物学机制。方法采用微柱凝集法及盐水试管法进行ABO血型血清学鉴定;对ABO基因第1-7外显子及其上游启动子区域PCR产物直接测序进行基因分型。结果11例样本通过家系分析可以确定其基因型(1例ABO*A2.01/ABO*B.01,1例ABO*A2.01/ABO*O01.01,1例A1.02/B3.04,2例B3.04/O.01.01、2例B3.02/ O.01.02,4例Bw.12/O.01.01);3例样本在ABO基因启动子区域发生-35_-18位的碱基缺失,通过家系分析,提示该变异发生在B等位基因;1例样本在ABO基因启动子区域发生-119位C > T变异;1例样本发生第7外显子1054位点缺失碱基C;4例样本在ABO血型基因1-7外显子及其调控区域未发现变异。结论启动子区域-119位C > T变异及Exon7 1054del变异可能是导致ABO血型抗原异常表达的新变异;部分ABO亚型可能与内含子异常或mRNA合成异常有关;本地区B亚型明显多于A亚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长链非编码RNA(lncRNA)Linc00638的表达,及其对RA滑膜成纤维细胞(FLS)炎症、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收集20例正常人(健康对照组)、35例RA患者(RA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RT-qPCR法检测Linc00638表达,并研究其与临床指标的相关性;构建Linc00638过表达质粒和小干扰RNA,转染至RA-FLS中;CCK8检测细胞活力;RT-qPCR法检测Linc00638的过表达和干扰效率。ELISA法检测细胞上清液中白介素-4(IL-4)、白介素-6(IL-6)、活性氧(ROS)、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表达。结果与健康对照组相比,RA患者血沉(ESR)、C反应蛋白、类风湿因子(RF)、抗环瓜氨酸肽抗体(Anti-CCP)、IgA、C4显著升高(P < 0.05),Linc00638表达显著降低(P < 0.01);ROC曲线下面积AUC为91.86%,Linc00638的最佳截断值为0.74。Spearman相关性分析表明Linc00638与年龄、病程、DAS28、ESR、C反应蛋白、RF、anti-CCP呈负相关,与IL-4,SOD呈正相关(P < 0.05)。关联规则分析表明Linc00638的下降与年龄(>60岁)、病程(>10年)、ESR、RF、anti-CCP的升高,与IL-4、SOD的降低具有强关联。过表达Linc00638能够抑制细胞活力,干扰Linc00638能够提升细胞活力。过表达Linc00638组能够显著升高Linc00638、IL-4、SOD水平(P < 0.05),降低IL-6、ROS表达(P < 0.05);si-Linc00638组能显著降低Linc00638、IL-4、SOD表达(P < 0.05),升高IL-6、ROS表达(P < 0.05)。结论Linc00638在RA患者中低表达,可能通过调控炎症和氧化应激参与疾病进展。  相似文献   

3.
目的检测趋化因子CXCL9和CXCL10在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 RA)患者外周血中的水平,分析其对RA发生骨侵蚀的作用,探讨CXCL9和CXCL10在RA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ELISA)检测105例RA患者、90例骨关节炎(osteoarthritis, OA)患者和25例健康对照者(healthy control, HC)血清CXCL9、CXCL10水平并比较各组间差异,分析其与RA临床特征、实验室指标、疾病活动性及骨侵蚀的相关性,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血清CXCL9和CXCL10水平与RA患者骨侵蚀的相关性。结果RA组患者血清CXCL9、CXCL10水平显著高于OA组和HC组(P < 0.01、P < 0.01),RA患者血清CXCL9水平与肿胀关节数(swollen joints, SJC)、类风湿因子(rheumatoid factor, RF)呈正相关(P < 0.05),血清CXCL10水平与压痛关节数(tender joints, TJC)、SJC、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 CRP)、免疫球蛋白(immunoglobulin, Ig)A、IgM、RF及抗环瓜氨酸多肽抗体(anti-cyclic citrullinated peptide antibody,ACPA)呈正相关(P < 0.05)。此外,血清CXCL9、CXCL10水平均与RA疾病活动度评分(disease activity score 28, DAS28)呈正相关(P=0.013、P=0.006),且高疾病活动度组(DAS28≥5.1)的血清CXCL9、CXCL10水平显著高于中低疾病活动度组(DAS28 < 5.1,P < 0.05)。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病程长、高疾病活动度及血清CXCL9水平升高与RA患者发生骨侵蚀相关(P < 0.05)。结论RA患者血清趋化因子CXCL9和CXCL10的表达水平升高,与RA疾病活动性及骨侵蚀具有相关性,可能参与了RA的发病及骨破坏过程。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合并下肢静脉血栓患者的临床特点,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选择自2013年1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期间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风湿免疫科住院的RA患者502例,回顾性分析入院诊断无下肢静脉血栓,出院诊断包含下肢静脉血栓的RA患者的临床和实验室检查指标特点,并将该组患者定义为血栓组,其他不合并下肢静脉血栓的患者作为对照组,进行两组间单因素分析,并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血栓组患者34例(6.77%),对照组468例(93.23%)。血栓组年龄34~86岁(中位年龄71岁),女性23例,男性11例;单侧下肢静脉血栓20例(58.8%),双侧下肢静脉血栓14例(41.2%),其中3例(8.8%)合并肺栓塞(低危)。血栓组中17例(50.0%)患者入院前卧床大于1周或需要借助拐杖/轮椅活动,29例(85.3%)患者存在下肢大关节受累,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以及膝、髋关节同时受累的患者分别为1、22、2和4例。血栓组28个关节疾病活动度评分(disease activity scores 28,DAS28)处于高、中、低疾病活动的患者分别为23例(67.6%)、9例(26.5%)和2例(5.9%)。有21例血栓组患者完善了易栓症相关检查,1例抗心磷脂抗体阳性,2例狼疮抗凝物阳性,1例抗β2-糖蛋白1抗体阳性,其余均为阴性。血栓组患者年龄[71(60, 77)岁vs. 60 (51, 68)岁,Z =-3.873, P<0. 01)]和血小板(platelet, PLT)水平[(328.53×109±119.06×109) /L vs.(278.68×109±104.50×109)/L, t =2.660, P<0.01] 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血栓组D-二聚体升高(94.1% vs.66.4%, χ2=11.192,P<0.01)以及类风湿因子(rheumatoid factor, RF)阳性(85.3% vs.67.1%,χ2 =4.852,P<0.05)的比例均显著高于对照组。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RA发生下肢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包括年龄(OR =1.063, 95%CI: 1.026 ~ 1.101, P =0.001)、D-二聚体升高(OR =4.968, 95%CI: 1.136 ~ 21.730,P =0.033)和PLT水平(OR =1.004, 95%CI: 1.001 ~ 1.007, P =0.022)。结论RA患者具有潜在下肢静脉血栓的风险,对于年龄大、D-二聚体和PLT升高,尤其是长时间卧床制动、高疾病活动度的RF阳性患者,需高度警惕下肢静脉血栓的风险。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比较甲状腺良恶性肿瘤组织样本中HYAL2基因CpG位点甲基化水平的差异,评估其作为甲状腺癌鉴别诊断分子标志物的潜在价值。方法采用飞行时间质谱检测190对甲状腺乳头状癌(PTC)病例和年龄、性别配对的甲状腺腺瘤中HYAL2基因启动子区域CpG位点的甲基化水平。采用免疫组化检测另外55对匹配的甲状腺良恶性肿瘤患者的HYAL2蛋白表达水平。Logistic回归分析用于评估甲基化水平每降低10% 与早期PTC之间的关联并计算比值比(OR)。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及曲线下面积(AUC)用于评估HYAL2基因特定CpG位点甲基化水平改变作为分子标志物的效能。结果HYAL2_CpG_3位点低甲基化与早期PTC显著相关(OR=1.51,P=0.001),且该关联在Ⅰ期PTC中依旧显著(OR=1.42,P=0.007)。年龄分层分析显示HYAL2_CpG_3甲基化水平降低与早期PTC关联在年龄小于50岁的人群中显著高于高年龄组(OR:1.89 vs 1.37;P < 0.05),且低年龄组人群中AUC最高,为0.787。免疫组化结果显示早期PTC中HYAL2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高于甲状腺良性肿瘤。结论HYAL2基因启动子区域甲基化水平改变与早期PTC的关联,并为DNA甲基化改变作为甲状腺良恶性肿瘤鉴别诊断的标志物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miR-342-3p的表达,及其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滑膜成纤维细胞细胞(RA-FLS)炎症和迁移的影响。方法收集正常人30例、RA患者50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检测PBMCs中miR-342-3p的表达,并研究其与临床指标RF、ESR、anti-CCP、hs-CRP、C3、DAS-28、SAS、SDS的相关性。建立RA-FLS细胞系,20 ng/mL TNF-α刺激细胞,构建mimics-miR-342-3p和inhibitor-miR-342-3p及空转组,转染至RA-FLS中;实验分为6组:RA-FLS组,TNF-α+RA-FLS组,mimics-NC组,mimics-miR-342-3p组,inhibitor-NC组和inhibitor-miR-342-3p组;采用定量实时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检测miR-342-3p的表达;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6(IL-6)、白介素-10(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表达。CCK8检测细胞活力。Transwell小室检测滑膜细胞的迁移。结果与正常组相比,RA患者miR-342-3p表达显著降低(P<0.05),ROC曲线结果显示AUC 97.53%。miR-342-3p与RF(r=-0.321)、ESR(r=-0.284)、anti-CCP(r=-0.355)、hs-CRP(r=-0.320)、C3(r=-0.294)、DAS-28(r=-0.395)、SAS(r=-0.366)、SDS(r=-0.397)呈显著负相关(P<0.05)。miR-342-3p与anti-CCP、DAS-28、SDS、SAS的升高有较强的关联,规则支持均大于85%、置信度均大于88%和提升均大于1;与RA-FLS组相比,TNF-α刺激后细胞活力显著升高(P<0.05),IL-1β、IL-6、TNF-α表达显著升高,IL-10的表达显著降低(P<0.05);与mimics-NC组相比,mimics-miR-342-3p组细胞活力显著降低(P<0.05);与inhibitor-NC组相比,inhibitor-miR-342-3p组细胞活力显著升高(P<0.05);与mimics-NC组相比,mimics-miR-342-3p组IL-1β、IL-6、TNF-α表达显著降低,IL-10的表达显著升高(P<0.05);与inhibitor-NC组相比,inhibitor-miR-342-3p组IL-1β、IL-6、TNF-α表达显著升高,IL-10的表达显著降低(P<0.05)。结论miR-342-3p在RA患者中表达降低,通过促进RA-FLS炎症和迁移,参与RA的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筛选分析椎间盘退变过程中的表达变化基因寻找临床治疗间盘退变的新靶点。方法运用转录组测序技术评估了临床采集到的椎间盘退变患者(IDD,n=4)和非IDD(n=3)椎间盘样本,筛选出具有显著性的差异基因并利用基因本体论(GO)数据库和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数据库进行基因功能富集,筛选在IDD进展中可能起关键作用的基因和信号通路,最后使用qRT-PCR技术对上述识别到的部分显著差异基因进行验证。结果测序结果识别出512个显著差异基因(DEGs),GO数据库主要将这些DEGs主要富集到角化、细胞外基质(ECM)构成、生长因子结合以及炎症趋化作用,而KEGG富集分析的前10通路分别为:阿米巴病、病毒蛋白与细胞因子及其受体的相互作用、ECM受体的相互作用、IL-17信号通路、细胞因子与其受体的相互作用、TNF信号通路、糖尿病并发症中的AGE-RAGE信号通路、PI3K-Akt信号通路、趋化因子信号通路以及雌激素信号通路。选取的13个作为qRT-PCR验证目标的DEGs在两组间表达具有差异显著性(P < 0.001),且所有的DEGs的表达趋势均与RNA-seq结果一致,其中3个基因组间差异倍数不显著(Log2FoldChange≤1),其余10个基因具有差异显著性(Log2FoldChange>1)。结论ECM、生长因子、胶原纤维蛋白组分、炎症趋化因子以及TNF-α和PI3K-Akt信号通路在IDD进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这些因素可能成为椎间盘退变临床治疗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初治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 RA)患者合并颈椎失稳者占比情况以及临床特征,并与经治RA患者颈椎失稳的发生情况及临床特点进行比较。方法纳入2015年8月至2019年10月北京大学深圳医院和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风湿免疫科住院期间行颈椎X线检查且有临床用药记录的RA患者, 收集包括颈部症状等临床表现和实验室资料以及颈椎影像学资料进行分析。统计初治RA患者颈椎失稳人群的构成比,比较有无颈椎失稳两组初治RA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初治及经治RA患者的颈椎失稳情况和临床特点。结果408例RA患者中初治患者105例,女性87例,占82.9%,患者平均年龄(52±14)岁,病程中位数24个月,最短2周,最长30年。28.6%(30/105)合并颈椎失稳,其中病程≤24个月的初治RA颈椎失稳的发生率达13.6%。颈椎失稳组和无颈椎失稳组患者的颈部相关症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未合并颈椎失稳患者相比,颈椎失稳患者病程更长[60(18, 180)个月vs. 16(8, 51)个月], 更多合并外周关节畸形(63.3%vs. 21.3%), 血红蛋白水平较低[(106.90±21.61) g/L vs. (115.77±14.69) g/L],经治及初治RA患者颈椎失稳构成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合并颈椎失稳RA患者中,初治RA患者除病程更短[120.0 (72.0, 240.0)个月vs. 60.0 (27.0, 167.5)个月]外,各类型构成情况与经治RA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初治RA患者颈椎失稳发生率较高,与经治RA患者颈椎失稳发生率相似,病程小于24个月的早期初治RA患者中已有相当比例合并颈椎失稳;颈部相关症状在初治RA患者合并颈椎失稳人群中并无明显特异性;对具有病程长、外周关节畸形比例高及血红蛋白水平低临床特点的初治RA患者应注意排查颈椎失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索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 RA)临床分层及其特征,为RA的发病机制、临床诊治和转归评估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18—2021年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就诊的RA患者,收集患者一般情况、关节受累部位及数量、关节外表现、合并症及实验室检查结果等信息,采用统计及生物信息分析的方法,以受累关节部位、有无系统受累或合并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等进行临床分层,并对各亚型患者的特征进行分析。结果共纳入411例RA患者,平均年龄(48.84±15.17)岁,其中女性346例(84.2%)。患者被分为小关节型(74,18.0%)、全关节型(154, 37.5%)、系统型(100, 24.3%)、重叠型(83,20.2%)4个亚型。小关节型者无中大关节受累,其中35.1%有系统表现,红细胞沉降率(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 ESR)及C反应蛋白(C-reaction protein, CRP)水平和血小板计数较其他亚型低,而IgA及IgG类风湿因子阳性率较高;全关节型者中大关节和小关节均可受累,关节外表现少见,晨僵发生率和抗核抗体(antinuclear antibodies, ANA)阳性率显著低于其他亚型,而ESR及CRP水平相对较高;系统型者以合并肺间质纤维化和口、眼干燥症状常见, 病情活动指数高;重叠型至少合并另一种风湿病或自身免疫性疾病,以桥本甲状腺炎和原发性干燥综合征最为常见,与其他亚型相比,女性多见,高免疫球蛋白血症、低补体血症和斑点型ANA为其特征。结论根据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特征,可初步将其分为小关节型、全关节型、系统型、重叠型4个亚型,各有其临床和实验室特征,有助于进一步认识RA和为患者进行个体化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中国人群外周血中C19orf57MAP9EMR3NEK6PCOLCE2基因的甲基化水平与乳腺癌的相关性。方法通过病例对照研究收集了258例早期乳腺癌患者和272名健康女性的外周血,并采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技术(MALDI-TOF-MS)定量检测基因上CpG位点的甲基化水平。使用logistics回归模型校正协变量分析DNA甲基化水平与乳腺癌的相关性。Spearman秩相关用于分析基因甲基化水平与年龄的关系。使用非参数检验分析不同临床特征组别的甲基化水平差异。结果与欧美人群的乳腺癌EMR3高甲基化相反,EMR3基因的低甲基化与中国女性的乳腺癌相关,但该相关性仅存在于≥ 50岁的女性中(每减少10%的甲基化,EMR3_CpG_1:OR=1.40;EMR3_CpG_2:OR=2.31;EMR3_CpG_3:OR=2.76,P<0.05)。EMR3的甲基化水平与肿瘤分期、大小、淋巴转移、ER、PR、HER2、Ki67等没有或仅有弱相关。C19orf57甲基化与乳腺癌无相关性。结论外周血EMR3基因的低甲基化与中国女性乳腺癌之间存在相关性,尤其是年龄较大或绝经后女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血管活性肠肽受体1(VIPR1)在肝细胞癌(HCC)组织中低表达的转录调控机制和生物学功能。方法肝癌细胞系Hep3B和Huh7常规培养,实验分为VIPR1启动子野生型组、启动子突变载体1组、启动子突变载体2组和启动子突变载体1+ 2组。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检测AP-2α表达对VIPR1启动子活性的影响;DNA甲基化转移酶抑制剂(DAC)处理肝癌细胞,焦磷酸测序法检测VIPR1启动子甲基化水平的变化;染色质免疫共沉淀检测AP-2α与VIPR1启动子的结合能力;Western blot检测AP-2α的敲减作用以及VIPR1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两种细胞株中VIPR1的差异表达;qPCR和Western blot检测VIPR1过表达和敲减效果;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和细胞凋亡;CCK8实验检测细胞增殖。建立裸鼠移植瘤模型,检测LV-NC组和LV-VIPR1组中肿瘤的体积和质量。结果与VIPR1启动子野生型组相比,启动子突变载体1+2与AP-2α表达质粒共转染后,荧光素酶活性明显恢复(P < 0.05);DAC处理后,VIPR1启动子甲基化水平降低,并且随着甲基化程度减弱,与VIPR1启动子结合的AP-2α显著减少(P < 0.01);敲减AP-2α后,VIPR1表达上升;Huh7细胞株中VIPR1表达低于Hep3B细胞株,在两种细胞株中成功构建了VIPR1过表达和敲减模型,VIPR1过表达增加了G2/M期的细胞数量(P < 0.01),凋亡细胞显著增加(P < 0.001),细胞增殖受到抑制(P < 0.001),而VIPR1敲低则相反。体内实验表明VIPR1过表达组的肿瘤体积减小(P < 0.001),肿瘤量降低(P < 0.05)。结论HCC中VIPR1的启动子甲基化促进了转录因子AP-2α的结合,并且抑制了VIPR1表达,而VIPR1过表达可使细胞周期阻滞在G2/M期,促进细胞凋亡,抑制细胞增殖和肿瘤生长。  相似文献   

12.
目的调查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患者健康相关生活质量(health related quality of life,HR-QoL)以及身体机能情况,分析疾病活动度对于HR-QoL以及各个维度身体机能的影响,并比较不同疾病活动判断标准下患者生活质量的差异。方法选择2021年1—7月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风湿免疫科门诊规律随诊的RA患者进行横断面调查,收集患者人口学资料、类风湿关节炎特异性生活质量(RA-specific quality of life,RA-QoL)评分以及36项简明健康调查问卷(the medical outcome 36-item short form health survey,SF-36)评分。符合正态分布的定量资料以x±s表示,两组间差异的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共纳入RA患者207例,RA-QoL评分7.8±7.1,躯体功能汇总(physical component summary,PCS)评分63.8±23.8,心理功能汇总(mental component summary,MCS)评分71.7±21.0。以基于红细胞沉降率(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 ESR)的28个关节疾病活动度(disease activity score 28,DAS28)评分(DAS28-ESR)为标准,病情缓解、低疾病活动度的患者共119例(59.5%),以简明类风湿关节炎疾病活动指数(simplified disease activity index, SDAI)为标准,上述患者共125例(62.5%)。病情缓解或低疾病活动度的患者各个维度HR-QoL均显著优于治疗未达标的患者。以DAS28-ESR为评估标准,低疾病活动度组的生理功能评分(76.7±17.2 vs. 86.4±15.0, t=2.855, P < 0.01)、身体疼痛评分(67.8±8.5 vs. 77.7±15.6, t=4.277, P < 0.01)均低于完全缓解组,健康变化得分低于缓解组(52.8±22.3 vs. 63.9±24.1, t=2.134, P < 0.05),其他各个维度生活质量评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低疾病活动组PCS评分低于缓解组(68.3±15.2 vs. 77.3±15.2, t=2.716, P < 0.01),两组间MCS评分、RA-QoL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以SDAI为评估标准,低疾病活动度组RA-QoL评分显著高于缓解组(9.4±7.1 vs. 6.0±4.8, t=-2.260, P < 0.05),SF-36评分中躯体功能的各个维度以及PCS评分(69.9±16.4 vs. 81.4±15.1, t=3.879, P < 0.05)均低于缓解组,MCS评分低于缓解组(67.9±19.3 vs. 74.5±18.8, t=2.721, P < 0.01)。结论门诊就诊RA患者的RA-QoL以及SF-36评分情况较好,心理健康汇总评分高于躯体健康汇总评分,达标治疗对于提高HR-QoL至关重要。SDAI标准在缓解及低疾病活动度的RA患者中可以更好提示各个维度HR-QoL情况。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观察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患者关节中单核/巨噬细胞趋化因子受体CCR10的表达,探讨趋化因子CCL28与其受体CCR10在RA单核细胞迁移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分析8例RA患者、4例骨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患者和4例正常对照者滑膜组织中CCR10的表达并进行细胞染色评分(0~5分),流式细胞术检测26例RA患者和20例健康对照者外周血、15例RA患者滑液CD14+单核细胞中CCR10阳性细胞比例,Transwell迁移实验检测CCL28对RA和健康对照单核细胞的趋化性,Western blotting检测CCL28干预RA单核细胞的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xtracellular signal-regulated kinase,ERK)、蛋白激酶B(protein kinase B,Akt)通路磷酸化。结果CCR10表达在RA滑膜衬里层细胞及衬里下层的巨噬细胞、血管内皮细胞、淋巴细胞;RA滑膜衬里层细胞和衬里下层巨噬细胞的CCR10表达明显高于OA和正常对照的滑膜(P均 < 0.01)。RA患者外周血CD14+单核细胞表达CCR10明显高于健康对照者[(15.6±3.0)% vs. (7.7±3.8)%, P < 0.01];RA患者滑液单核细胞CCR10的表达为(32.0±15.0)%,明显高于RA外周血(P < 0.01)。体外实验中,10~100 μg/L的CCL28能有效诱导RA和健康对照外周血CD14+单核细胞迁移(P均 < 0.01);抗CCR10单抗能明显抑制CCL28对RA单核细胞的趋化(P < 0.01)。CCL28干预RA单核细胞明显增加ERK和Akt的磷酸化(P均 < 0.05);ERK抑制剂(U0126)、磷脂酰肌醇3-激酶(phosphatidylinositol 3-kinase,PI3K)抑制剂(LY294002)可明显降低CCL28诱导的RA单核细胞迁移(P均 < 0.01)。结论RA患者外周血、滑液及滑膜单核/巨噬细胞CCR10表达增高,CCL28与CCR10结合并通过激活ERK、PI3K/Akt信号通路促使RA单核细胞迁移;CCL28-CCR10通路可能参与招募单核细胞进入RA关节,从而促进滑膜炎症和骨破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新型萘烯丙基三氟甲基苯并环戊酮(XX0335)抑制肺癌细胞系A549增殖并诱导凋亡的分子机制。方法实验分为4组:对照组(含0.1% DMSO的培养液)、另外3组为不同浓度(6.25、12.5、25 μg/mL)的XX0335(该化合物需DMSO溶解,但工作浓度中DMSO的终浓度均低于0.1%)。通过CCK-8和EdU实验分别测定各组对A549细胞活力及增殖的影响,通过流式细胞术测定上述浓度的XX0335对A549细胞凋亡及周期的影响;通过免疫印迹实验测定不同浓度的XX0335对增殖相关蛋白Akt、mTOR、Akt/mTOR磷酸化水平、凋亡相关蛋白cleaved PARP及细胞周期相关蛋白CyclinD1表达水平的影响;通过裸鼠荷瘤实验探究XX0335对A549增殖的影响,动物实验使用4周龄小鼠共10只,随机均分为2组。将2×106A549细胞植入小鼠左侧腋下,待26 d后瘤体长径长至1 cm时,对照组小鼠注射无菌生理盐水(200 μL),对实验组注射化合物XX0335(12.5 μg/mL,200 μL),隔天注射1次,共5次之后取肿瘤观察每组瘤体大小。结果CCK-8实验表明,A549细胞活力在XX0335的作用下比对照组呈剂量依赖性下降(P < 0.01)。EdU实验发现XX0335能显著抑制A549细胞增殖(P < 0.001)。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表明,细胞凋亡较对照组呈剂量依赖性上升(P < 0.01),且细胞停滞于G1期。与对照组相比,AKT、mTOR的磷酸化受到了明显抑制,cleaved PARP表达量升高,且CyclinD1的蛋白表达量下降。裸鼠荷瘤实验结果显示注射XX0335后肿瘤体积明显减小(P < 0.01)。结论XX0335抑制了肺癌A549细胞增殖并诱导细胞发生了凋亡,且细胞周期阻滞于G1期,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Akt/mTOR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多项血清中细胞因子及可溶性细胞因子受体蛋白在类风湿关节炎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 2019年在本院确诊为类风湿关节炎(RA)的患者59例作为RA组,并以在我院接受定期体检的年龄和性别匹配的健康受试者46例作为健康对照组。通过人细胞因子蛋白芯片检测其中5例RA组及5例健康对照组血清样本,选取4种差异表达细胞因子LIMPII、ROBO3、Periostin、IGFBP-4及可溶性受体蛋白2B4、Tie-2,于另外54例RA组及41例健康对照组血清样本中,对其六者血清水平进行ELISA验证。Spearman相关分析检测细胞因子及可溶性细胞因子受体蛋白与临床指标(包括:类风湿因子(RF)、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疾病活动评分(DAS28)及健康评估问卷(HAQ))的关系;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评估其诊断价值。结果与健康对照相比,2B4、LIMPII、Tie-2、ROBO3、Periostin和IGFBP-4在RA血清中的表达显著升高(P < 0.01)。同时,RA血清中LIMPII、ROBO3和Periostin血清水平与类风湿因子、C反应蛋白、疾病活动评分及健康评估 问卷等反映疾病活动程度评价指标正相关(P < 0.01)。血清2B4、LIMPⅡ、Periostin、ROBO3、IGFBP-4和Tie-2表达水平均对RA的诊断有显著意义(P < 0.05),其中2B4曲线下面积为最大(AUC:0.861,P < 0.001),其次依顺序LIMPII、ROBO3、Periostin、Tie-2、和IGFBP-4。结论血清LIMPII、ROBO3和Periostin的表达水平可反映RA的疾病活动度,此外血清2B4、LIMPⅡ、Periostin、ROBO3、IGFBP-4和Tie-2可能作为RA的诊断的生物标记物。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烟酰胺-N-甲基转移酶(NNMT)在胃癌中的表达、生物学功能和临床病理学意义。方法运用公共数据库GEO、Oncomine及TCGA分析筛选与胃癌分型和临床预后相关的基因;利用STRING、GSEA、DAVID、Cytoscape等软件分析预测与候选基因相关的分子通路,构建蛋白质相互作用关系网络;通过qRT-PCR分析候选基因在28例胃癌和配对癌旁组织中mRNA的差异表达;CCK8增殖实验、平板克隆形成实验、划痕愈合实验、Transwell小室细胞运动实验等分析NNMT表达对胃癌细胞增殖、侵袭和迁移能力的影响。结果NNMT在多个数据库分析中呈高表达且与胃癌预后负相关;通路分析显示,NNMT高表达与细胞外基质受体和细胞黏附分子等细胞粘附相关通路以及细胞因子受体等分子通路相关;而NNMT低表达可能与碱基错配修复和核黄素代谢等生物过程相关。蛋白相互作用分析显示,NNMT可能与AURKA等16个差异表达的蛋白存在相互作用关系,且与TAGLN、PTRF、AKAP12、IGF2BP2蛋白存在较高的共表达趋势。在临床组织标本中,qRT-PCR结果显示,胃癌组织中NNMTmRNA的表达明显高于癌旁组织(P < 0.05)。在胃癌细胞系中,NNMT的过表达可显著促进细胞增殖、侵袭和迁移,而NNMT敲除可对细胞增殖、侵袭和迁移产生明显的抑制作用。结论NNMT在胃癌中异常高表达并促进胃癌细胞的增殖、侵袭和转移;NNMT高水平表达与胃癌患者预后呈负相关,提示NNMT可能为胃癌预后相关分子。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 RA)患者踝部和跖趾(metatarsophalangeal, MTP)关节的体征与超声下炎性病变的一致性。方法纳入查体发现双踝和跖趾关节中至少1个部位有压痛和/或肿胀、且接受双足踝关节灰阶(greyscale, GS)和能量多普勒(power Doppler, PD)超声检查的RA患者,分析各关节部位压痛、肿胀的体征和超声病变的发生率,研究体征和超声下关节腔积液、滑膜炎或腱鞘炎三种炎性病变的一致性。结果纳入113例RA患者,平均年龄(52.5±12.6)岁,中位病程60(13,129)个月,基于红细胞沉降率的28个关节计数的疾病活动度评分[disease activity score in 28 joints based on 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 DAS28(ESR)]为5.1±1.7,基于C反应蛋白的28个关节计数的疾病活动度评分[disease activity score in 28 joints based on C reactive protein, DAS28(CRP)]为4.6±1.5。查体发现在双踝和MTP 1~5关节中,踝关节压痛和肿胀最常见,分别为52.7%和31.9%;而超声发现GS阳性滑膜炎最多见于MTP2关节(34.1%),其次为踝关节(32.7%)和MTP1关节(27.9%);PD阳性滑膜炎最易出现在MTP1关节(14.2%),其次为踝关节(12.4%)和MTP2关节(10.6%)。腱鞘炎的总体发生率为41.1%,其中超过半数为胫骨后肌腱鞘炎,GS和PD的阳性率分别为22.1%和17.6%。关节腔积液最多见于踝关节(9.7%),骨侵蚀最多见于MTP5关节(19%)。踝和MTP关节的临床体征与超声下三种炎性病变的总体一致性均较差(κ<0.2,P<0.05)。一致性相对最好的是踝关节肿胀与超声下炎性病变(κ=0.225,P<0.05),其中与滑膜炎的一致性一般(κ=0.231,P<0.05),与腱鞘炎的一致性较差(κ<0.20,P<0.05)。关节腔积液与各关节的压痛或肿胀无一致性(P>0.05)。结论RA患者中足踝部体征与超声下所见炎性病变的总体一致性较差,体格检查发现踝关节压痛/肿胀最多见,然而超声下所见病变更多见于MTP关节;超声可以额外发现足踝部关节的异常病变,有助于临床更准确地判断病变类型和程度。  相似文献   

19.
» ໍ           &#x;   &#x;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21,41(11):1649
目的旨在获得GH/tPA双转基因小鼠,并比较分析小鼠乳腺中人组织纤溶酶原激活剂(tPA)的表达水平和个体生长发育状况。方法利用2只tPA单转基因雄性小鼠(P03、P05)与经超数排卵处理的正常非转基因雌性小鼠交配,受精卵显微注射线性化的GH质粒、胚胎移植而获得后代小鼠,PCR检测基因整合情况,ELISA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比较单、双基因表达tPA水平,监测转基因小鼠不同生长阶段的体质量来分析GH基因对小鼠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P03系小鼠共获得286枚受精卵,移植受体母鼠后,顺利产仔77只,经PCR检测获得16只tPA单转基因小鼠(7♂,9♀),13只GH/tPA双转基因小鼠(8♂,5♀),双基因整合率为16.9%;P05系小鼠共获得175枚受精卵,移植受体母鼠后,顺利产仔34只,经PCR检测获得12只tPA单转基因小鼠(5♂,7♀),7只GH/tPA双转基因小鼠(3♂,4♀),双基因整合率为20.6%。单、双转基因小鼠乳腺中表达tPA的最高量分别为82.5 μg/mL、674 μg/mL,GH/tPA双转基因小鼠乳腺中表达tPA的量明显高于tPA单转基因(P < 0.05)。在小鼠的整个生长周期内,单、双转基因与正常非转基因小鼠的体质量增长均没有显著的差异(P>0.05)。结论本实验成功地制备了GH/tPA双转基因小鼠,结果表明GH基因导入小鼠体内能够显著地提高目的基因tPA的表达水平,且不会对转基因小鼠的生长发育造成任何明显的影响,这为将来制备高表达转基因动物生产医药蛋白及其育种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