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计算弥散加权成像(computed 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cDWI)诊断胆囊良恶性病变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选取某院2018年2月至2022年2月经病理确诊的54例胆囊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胆囊恶性肿瘤患者27例(恶性组)、胆囊良性病变患者27例(良性组)。使用MR设备对2组患者进行检查并生成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图像,将生成的ADC图像传输到Ziostation,根据标准的单指数拟合生成b值分别为1 500、2 000、3 000、4 000 s/mm2的c DWI图像。对比2组患者的ADC值并采用ROC曲线分析ADC的诊断效能;对比不同高b值下cDWI及cDWI联合ADC对胆囊良恶性病变的诊断效能,以及在b=1 000 s/mm2和b=1 500 s/mm2下单独的常规弥散加权成像(common 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mDWI)、cDWI及m DWI联合ADC、cDWI联合ADC...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双b值磁共振扩散成像技术(DWI)对脑梗死的诊断价值。方法 分析比较76例脑梗死患者的b=1000s/mm2和b=2000 s/mm2DWI图像、常规T2加权像(T2WI)和T2加权压水像(T2WI-FLAIR)。结果 b=2000DWI图像对脑梗死病灶的显示明显好于b=1000DWI图像。结论 高b值DWI可以更早的发现同时更清楚的显示脑梗死病灶。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及表观弥散系数(ADC)值在诊断前列腺疾病中的应用,为前列腺疾病的针对性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思考方向,保证理论知识的规范正确性。方法:随机纳入2009年2月~2019年12月本院收治的前列腺疾病患者100例为观察对象,将其分为观察组,同期抽取100例无前列腺疾病的人员,作为对照组。对两组观察对象进行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及ADC值比较,在两组研究对象身体检查结果中分析不同前列腺疾病与ADC之间存在的相关联系,判断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及ADC值在诊断前列腺疾病中的临床价值。结果:经过对观察组100例患者疾病病情诊断分析得到,当固定弥散敏感系数(b)值为0.100s/mm2时,其经过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及ADC值诊断后得到的弥散加权成像技术结果,显示能见度评分和信号强度有着十分明显的优势,大于b值为0.600s/mm2弥散加权成像技术的能见度评分和信号强度;与此同时,观察组患者b值为0.600、0.100s/mm2时ADC值明显低于对照组人员,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磁共振弥...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估宫颈癌放化疗应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进行早期评估的作用效果。方法:选择本院经手术或宫颈病理活检诊断确诊的60例宫颈癌患者作为观察组,选择同期接受检查的非盆腔疾病患者60例作为对照组,术前开展磁共振成像(MRI)与DWI检查,比较两组检查时表现扩散系数(ADC)在不同病理与疗效时的数值差异变化。结果:对照组开展DWI检查显示,T1WI为均匀等信号,T2WI为多层样改变,宫颈管内黏液呈高信号,宫颈黏膜皱襞与子宫肌外层为中等信号,宫颈纤维基质为低信号;宫颈管内膜ADC值为(1.35±0.17)×10-3mm2/s,结合带ADC值为(1.54±0.15)×10-3mm2/s,肌层ADC值为(2.02±0.22)×10-3mm2/s。观察组宫颈癌患者的T1WI为等信号,T2WI呈均匀或混杂稍高信号影,DWI呈高信号,平均ADC值为(0.95±0.13)×10-3mm2/s,与对照组正常宫颈平均ADC相比更低,有统计差异(P<0.05)。宫颈鳞癌的ADC值(0.89±0.12)×10-3...  相似文献   

5.
目的1.5T多b值弥散加权成像(DWI)在肺结节及肿块样病变良恶性鉴别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5月至2019年5月在医院行1.5T MR常规序列及多b值DWI检查且完成后期病理学检查的60例肺结节及肿块样病变患者的病例资料,将其中的38例恶性病变患者纳入试验组,另22例良性病变患者纳入对照组,对比两组不同b值下的表观弥散系数(ACD)值及DWI信号强度(SI)值的差异,采用不同b值的ROC曲线确定ACD值及SI值在肺结节及肿块样病变良恶性鉴别中的诊断效能及最优b值。结果b值为0、50、100、150、200、400、600、800、1000、1500 s/mm2时,两组SI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ADC值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绘制ROC曲线得到结果,b值取800 s/mm2时,经弥散加权成像得到的ADC值、SI值,用于鉴别诊断肺结节及肿块样病变的曲线下面积最大,且灵敏度最高。结论1.5T多b值DWI在肺结节及肿块样病变良恶性鉴别中的诊断价值较高,可为肺结节及肿块样病变的影像学早期鉴别诊断提供经验与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弥散加权成像(DWI)在鉴别乳腺良、恶性病变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例正常乳腺、22例乳腺良性病变和32例乳腺恶性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1.5TMRI扫描仪,行常规TIWI、T2WI及脂肪抑制、DWI、动态增强成像及延迟增强扫描。DWI中的b值分别取200、500、800、1000、1200、1500、2000。比较正常乳腺、良性和恶性病变组的的ADC值,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乳腺恶性病变在DWI上表现为高信号,良性病变表现为稍高信号;(2)各组所取得的ADC值因b值不同而不同,同一b值,恶性组与良性组、恶性组与正常组的ADC值有统计学差异,但良性与正常组无差异;(3)随着b值从200升到2000,鉴别良、恶性病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经历了一个从低到高,再从高到低的过程,在1000时最高,分别为91.2%、89.3%,此时的ADC阈值为1.22。结论:DWI结合ADC值测量,对鉴别乳腺良恶性病变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良恶性前列腺结节鉴别诊断中MRI多b值扩散加权成像联合多期增强扫描的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2020年2月~2022年2月本院前列腺结节患者100例作为病例组、健康体检人员100例作为健康组。结果:多b值DWI联合多期增强扫描的灵敏性、准确性、阴性预测值均高于单独检查。恶性患者的0、300s/mm2 MR unit均低于良性患者,600、900、1200、1500、1800、2100s/mm2 MR unit均高于良性患者。恶性患者的Sde、Slope b-signal、ADC standard均低于良性患者。病例组中恶性和良性患者的R、SImax%均高于健康组,Tmax均低于健康组,恶性患者的R高于良性患者,Tmax低于良性患者(P<0.05)。结论:良恶性前列腺结节鉴别诊断中MRI多b值扩散加权成像联合多期增强扫描的价值较单独检查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在儿童腹部良恶性肿瘤及恶性肿瘤化疗前后比较的应用价值。方法对50例儿童腹部肿瘤及肿瘤样病变进行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DWI)扫描,选择病变组织实质性成分较多的区域(region of interest,ROI)进行表观弥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测定。对20例腹部恶性肿瘤中于化疗后2~3个疗程或手术化疗后2~3个疗程进行DWI复查。结果①恶性肿瘤36例,平均ADC值为0.000778mm/s2。良性腹部肿瘤14例,平均ADC值为0.00199mm/s2。②20例腹部恶性肿瘤于化疗后随访,体积均明显缩小;DWI结果显示ADC值明显升高。③对两组ADC值进行统计学分析,恶性组与良性组之间有统计学意义。④20例恶性肿瘤化疗前后的ADC值变化进行分析,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弥散加权成像技术可以作为肿瘤性质判断以及肿瘤对于化疗药物反应的监测工具。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MR弥散加权成像在肝细胞癌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前后检测肿瘤变化的价值。方法 应用1.5T PHILIPS INTERA ACHIEVA MR机,在屏气状态下取多个弥散敏感梯度因子(b值为0、200、400、600、800、1 000s/mm2),对30例肝细胞癌患者行弥散加权成像检查,利用固定参数组合的自旋回波-平面回波(SE-EPI)序列观察肝细胞癌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前后肿瘤表观弥散系数(ADC)值的变化趋势,并与DSA造影结果、碘油沉积情况相对照,判断肿瘤的残存及复发情况。结果 ①随着b值增加,肝脏DWI质量逐渐下降,当b值取600s/mm2时,肝细胞癌与肝实质之间存在最佳对比度,图象质量较好。介入治疗后,肿瘤的ADC值普遍有所增大,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②术后ADC值增加的病例在第二次TACE前DSA造影显示碘油沉积良好,而ADC值降低的病例在第二次TACE前的DSA造影片及碘油沉积片均显示有不同程度的复发,ADC值下降明显的其复发也最为明显。结论 ADC值在评价肝细胞癌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后疗效方面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MR-DWI)及表观弥散系数(ADC)值在卵巢肿瘤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5月至2019年4月就诊于本院经手术病理诊断确诊的70例卵巢肿瘤患者临床资料,均行MRI检查,对比不同类型、不同性质卵巢肿瘤ADC值和不同类型卵巢肿瘤DWI信号。结果 70例患者中恶性卵巢肿瘤26例(37.14%),良性卵巢肿瘤44例(62.86%);恶性卵巢肿瘤ADC值为(1.52±0.30)×10~(-3) mm~2/s,高于良性卵巢肿瘤的(0.94±0.26)×10~(-3) mm~2/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卵巢肿瘤分级增加,ADC值逐渐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恶性卵巢肿瘤DWI信号强度高于良性卵巢肿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R-DWI及ADC值均可有效鉴别区分卵巢肿瘤良恶性,便于指导临床早期准确治疗,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正常前列腺3.0T磁共振扩散加成像(DWI)的影像表现,为合理选择扩散敏感系数(b值)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名健康志愿者,每名志愿者行3次前列腺DWI扫描,b值分别取600、800、1000 s/mm2,其他参数均一样。测量3种b值DWI图像中前列腺中央带和外周带的信号强度、背景信号强度标准差、表观扩散系数(ADC),计算图像信噪比(SNR)和对比噪声比(CNR),并对图像质量进行主观评分。结果b值为600、800、1000 s/mm2时,SNR分别为(18.36±1.75)、(14.63±2.32)、(11.83±1.65),CNR分别为(0.55±0.14)、(0.47±0.11)、(0.39±0.90),3组间比较SNR和CNR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值为600 s/mm2时,前列腺外周带和中央带的ADC值分别为(2.07±0.26)×10-3mm2/s和(2.01±0.15)×10-3mm2/s,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值为800 s/mm2时,外周带和中央带的ADC值分别为(1.80±0.22)×10-3mm2/s和(1.65±0.24)×10-3mm2/s,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值为1000 s/mm2时,外周带和中央带的ADC值分别(1.54±0.14)×10-3mm2/s和(1.31±0.19)×10-3 mm2/s,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种b值的图像质量评分分别为(3.4±0.68)、(3.05±0.69)和(2.75±0.91),3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用3.0T磁共振对前列腺进行DWI扫描时,选择b值为800 s/mm2较为适当,可在保证图像质量的前提下更好地反映水分子的扩散特征。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DWI在99Tcm-MDP骨显像中不能明确良恶性的脊柱病灶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2016年1月-2017年6月之间常规行99Tcm-MDP全身骨显像发现脊柱病灶(≤ 2),但性质不能明确的30例肿瘤患者(男12例,女18例,中位年龄57岁),1周内再行常规MRI及DWI检查。以2种以上影像检查(CT或MRI)和/或随访(≥ 6个月)明确脊柱病灶的良恶性诊断,分析DWI对脊柱病灶的诊断效能。测量、分析良恶性组病灶间ADC值差异,采用接受者操作特征曲线判定良恶性病变鉴别诊断阈值,并计算ADC值对病变潜在恶性评估的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度。数据分析均使用SPSS22.0统计软件完成,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 共39个骨病灶,其中恶性27个,均为骨转移灶;良性12个:终板炎6个、感染性4个、退变2个;39个病灶中:良性病变组病灶平均ADC值为(1.402±0.441)×10-3mm2/s,恶性病变组病灶平均ADC值为(0.929±0.221)×10-3mm2/s,两组间有统计学差异(t=4.494,P<0.05)。以1.163×10-3mm2/s为阈值,曲线下面积为0.843,ADC值评估骨疾病变潜在恶性的敏感度92.6%,特异度75.0%,准确度94.9%,阳性预测值100.0%,阴性预测值85.7%。结论 DWI对99Tcm-MDP骨显像不能定性的骨病灶具有较高的良恶性诊断效能;ADC值作为量化指标对脊柱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高b值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及表观弥散系数(ADC)值在缺血性中风(AIS)超急性期(发病时间<6 h)诊断中的应用价值,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20年6月—2023年2月在重庆市北碚区中医院经临床确诊和治疗痊愈或好转的AIS超急性期患者34例为研究对象。34例患者均完成高b值(b值=2 000 s/mm2)、常规b值(b值=1 000 s/mm2)DWI扫描,将2组DWI图像分为高b值组和常规b值组,分析2组图像的DWI影像特点,并对ADC图进行定量分析。结果 高、常规b值组显示病灶分别为98、74个。所研究病例T1WI均呈等或稍低信号、T2WI和T2-Flair呈等或稍高信号,无特异性;高b值组病灶DWI呈中等、明显高信号,常规b值组病灶DWI呈轻度、中等高信号,且高b值组病灶边界显示更清楚。高、常规b值组图像的ADC值比较,病变区ADC值在高b值组更低,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健侧对称区ADC值也在高b值组更低,2组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一b值下的ADC值比较,病变区与健侧对称区ADC值差异均具有统计...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探究磁共振体素内不相干运动扩散加权成像(MRI IVIM-DWI)结合T2加权成像(T2WI)纹理分析诊断宫颈癌组织分型和宫旁浸润的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5月—2022年5月湖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经术后病理确诊的宫颈癌患者84例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分为宫颈鳞癌66例和腺癌18例,宫旁浸润37例和宫旁未浸润47例,均接受常规MRI和IVIM-DWI扫描,并测量IVIM-DWI参数[标准表观扩散系数(ADC)、快速扩散系数(D*)、慢速扩散系数(D)及灌注分数(f)]和T2WI纹理特征参数(平均值、峰度、偏度及熵)。比较各组MRI IVIM-DWI和T2WI纹理分析参数的差异,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和曲线下面积(AUC)评估MRI IVIM-DWI结合T2WI纹理分析对宫颈癌组织分型和宫旁浸润的诊断效能。结果 鳞癌和腺癌组间D、D*、f、峰度及熵[鳞癌(0.49±0.08)×10-3...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不同b值扩散加权成像对肝脏良恶性占位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0月~2019年2月在本院治疗的50例肝脏恶性占位患者(A组)和52例肝脏良性占位患者(B组)。对其均行MRI平扫及b值DWI检查,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DWI信号特征以及不同b值下ADC值。结果:一般情况下,肝脏良恶性占位患者DWI信号特征以高信号为主;当b值取2000s/mm^2时,A、B两组患者的DWI信号特征存在着明显差异(P<0.05);当b值分别取1000、2000s/mm^2时,A组患者的ADC值均低于B组,差异明显(P<0.05);随着b值的升高,ADC值对肝脏恶性占位诊断的ROC曲线的曲线下面积逐渐扩大,诊断价值越高。结论:DWI检查对肝脏良恶性占位的鉴别诊断价值较高,当b=2000s/mm^2时,DWI检查对肝脏良恶性占位的鉴别诊断价值优于b=600、1000s/mm^2时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核辐射损伤犬脑镜下病理改变及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定量分析的价值。方法 选取健康杂种犬25条,使用60Coγ射线一次性照射犬脑右颞部70Gy制作动物模型。分别对照射前和照射后第2、4、8、10、12周犬脑进行MRI T1WI、T2WI和DWI检查,分别测量犬脑脑白质、脑灰质ADC值,并通过光镜和电镜观察其组织学改变。结果 犬脑正常白质的ADC值是(71.89±4.97)×10-5 mm2/s,灰质是(69.77±4.33)×10-5 mm2/s,全脑组织是(70.83±4.74)×10-5 mm2/s。核辐射损伤后各测量时间点犬脑组织的ADC值明显下降,与对照组比较P均<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核辐射损伤犬脑在解剖影像学尚未出现异常改变之前已存在微观的病理变化;DWI是一种极其敏感的探测水分子弥散能力变化的功能性成像技术,能够先于解剖影像学发现核辐射损伤犬脑的微观病理改变并通过测量辐射损伤组织的ADC值加以定量分析,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联合头颈部三维时间飞跃法磁共振血管成像(3D-TOF-MRA)在急性脑卒中患者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医院放射科接诊的92例疑似急诊脑卒中患者,将采用快速自旋回波T1加权成像(FSE-T1WI)、快速自旋回波-流动衰减反转恢复(FSE-T2flair)序列扫描的患者纳入常规扫描组(46例),采用fMRI的弥散加权成像(DWI)、灌注加权成像(PWI)和3D-TOF-MRA序列扫描的患者纳入联合扫描组(46例)。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对比两组影像诊断的准确性。结果:联合扫描组影像诊断的真阳性率、真阴性率、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准确率好于常规扫描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5.482,x2=7.985,x2=4.522,x2=13.179,x2=16.209;P<0.05);联合扫描组对血管狭窄诊断准确率高于常规扫描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磁共振成像(MRI)及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对肌骨肿瘤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43例肌骨肿瘤患者,均行MRI与DTI扫描,观察两种检测方法的影像结果,以病理组织学结果为“金标准”,比较两种检测方法对肌骨肿瘤良恶性检出率、诊断准确率、漏诊率、误诊率、灵敏度以及特异度。结果:43例肌骨肿瘤患者中19例良性肌骨瘤,24例恶性肌骨瘤。良性肿瘤实质区表观弥散系数(ADC)值大于恶性肿瘤实质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40,P<0.05),良性肿瘤实质区各项异性分数(FA)值、相对各向异性(RA)值显著小于恶性肿瘤实质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776,t=5.049;P<0.05);良性肿瘤边缘区ADC值、FA及RA值显著小于恶性肿瘤边缘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39,t=3.307,t=4.327;P<0.05);DTI恶性检出率、诊断灵敏度和特异度,以及良恶性诊断准确率高于MRI检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414,x2=6.454,x2=4.892,x2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弥散加权成像(DWI)及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对鉴别眼眶良恶性肿瘤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3.0T磁共振扫描仪,对46例眼眶肿瘤的患者(病理证实:28例良性肿瘤,18例恶性肿瘤)行常规MRI扫描和DWI序列扫描。观察DWI图像特征,并测量ADC值。对良性、恶性肿瘤的ADC值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DWI图像显示与大部分良性肿瘤相比,大多数恶性肿瘤呈高信号。良性肿瘤的ADC值为(1.34±0.25)×10-3mm2/s;恶性肿瘤的ADC值为(0.76±0.14)×10-3mm2/s,良恶性肿瘤的ADC值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6.335,P=0.000<0.01)。结论:DWI为眼眶良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提供了有效的影像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研究超声实时组织弹性成像(RTE)技术与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MRDWI)表观弥散系数(ADC)值对良恶性甲状腺结节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医院就诊的67例(95个结节)甲状腺结节患者临床及影像学资料,所有患者术前均进行RTE技术及MRDWI检查,以术后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对比分析两种检查方法对良恶性甲状腺结节诊断的准确率、灵敏度和特异度。结果:在95个甲状腺结节中,术后病理诊断良性甲状腺结节61个(占64.21%),其中结节性甲状腺肿47个(占77.05%);恶性甲状腺结节34个(占35.79%),其中乳头状癌最多(占88.24%)。RTE技术的诊断准确率为91.57%(87/95),与MRDWI的ADC值定量检查的90.53%(86/9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65,P>0.05);RTE技术的诊断灵敏度为96.61%,与MRDWI的ADC值定量检查的93.44%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634,P>0.05);RTE技术的诊断特异度为83.33%,与MRDWI的ADC值定量检查的85.29%比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