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鱼腥草不同部位(器官)挥发油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分别提取鱼腥草 W01—100叶、地上茎和地下茎的挥发油,并用 GC—MS 法对各化合物进行鉴定,峰面积归一法测定各成分含量。结果:从鱼腥草叶、地上茎和地下茎中共鉴定出化合物27种,其中共有化合物15种,分别占各器官挥发油总量的66.83%,94.55%,92.10%。叶中挥发油以癸醛、β-月桂烯、β-水芹烯为主;地上茎挥发油以甲基正壬酮、β-月桂烯、β-水芹烯为主;而地下茎挥发油则以甲基正壬酮、β-蒎烯、β-水芹烯为主。结论:鱼腥草不同器官挥发油化学成分组成基本一致,但各成分含量存在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2.
顶空静态进样GC-MS分析羌活挥发性成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建立顶空静态进样快速分析羌活挥发性成分的方法。方法:采用顶空静态进样技术提取羌活挥发性成分,对其进行气相色谱-质谱(GC-MS)结合保留指数双重分析。结果:通过GC-MS及保留指数双重定性,鉴定出羌活中24个挥发性化学成分,其中α-蒎烯、β-蒎烯、3-蒈烯、D-柠檬烯4种成分约占羌活挥发性化学成分的82.6%。结论:顶空静态进样技术结合GC-MS及保留指数定性,可以方便、快捷地提供羌活中挥发性成分的化学信息。  相似文献   

3.
目的建立鱼腥草挥发油的气相色谱法,并用该法对不同产地鱼腥草挥发油中α-蒎烯、β-蒎烯、乙酸龙脑酯和甲基正壬酮进行同时的含量测定,根据含量水平对鱼腥草药材进行聚类分析。方法采用挥发油提取器,利用GC测定4种化学成分的含量。采用HP-5石英毛细管色谱柱(30 m×0.25 mm,0.25μm),程序升温,流速为1 mL.min-1,分流比为10∶1,进样量为1μL,采用SPSS 16.0统计软件进行聚类分析。结果α-蒎烯、β-蒎烯、乙酸龙脑酯和甲基正壬酮的线性范围分别为0.052~0.783 g.L-1、0.097~1.464 g.L-1、0.112~1.685 g.L-1、0.377~5.663 g.L-1,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1.3%、97.3%、101.7%、96.9%,RSD分别为1.9%、1.2%、1.7%、1.6%,所分析的鱼腥草药材大致划分为两类。结论该方法准确、重复性好,可用于鱼腥草干品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4.
苏合香挥发性化学成分的GC-MS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世宇  彭颖  夏厚林  周颖  王建  曾南 《中国药房》2012,(15):1393-1394
目的:研究苏合香的挥发性化学成分。方法:通过固相微萃取技术提取苏合香的挥发性成分,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进行分析鉴定。结果:共鉴定出苏合香28种成分,占总色谱峰面积的90.72%,其中α-蒎烯(15.97%)、莰烯(13.28%)和β-蒎烯(12.82%)的含量较高。结论:本方法简便、高效,可为芳香辛味含挥发性成分药物的成分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分析药对陈皮-干姜与其单味药的挥发性成分.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分别提取陈皮,干姜药材及药对挥发性成分,应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对各样品中的挥发性成分进行比较分析,并采用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百分含量.结果:从陈皮挥发性成分中检出的4-异丙基甲苯、D-柠檬烯、壬醛、大根香叶烯等成分和干姜挥发性成分中检出的甲基庚烯酮、α-法尼烯、5-甲基-2-(1-甲基乙烯基)-4-己烯-1-醇乙醇酯、α-长叶蒎烯等成分在药对挥发油中均未检出;而药对陈皮-干姜中新增成分冰片、2-甲基丙酸-3,7-二甲基-2,6-辛二醇酯、β-桉叶醇、肉桂苯氨基甲酸酯等.结论:药对陈皮-干姜配伍后挥发性化学成分与单味药相比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干姜-木香药对配伍后挥发油中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干姜-木香药对挥发性成分,应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对各样品中的挥发性成分进行比较分析,并采用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百分含量。结果干姜-木香药对配伍后的挥发油中共鉴定出52种成分,其中主要成分为长叶烯、乙酸丁香酚酯、β-柏木烯、β-蒎烯、1-十五醇和β-芹子烯,分别占挥发油总量的26. 73%、25. 76%、25. 62%、7. 38%、5. 94%和5. 25%。结论分析获得了干姜-木香药对配伍后挥发油中的主要化学成分,为干姜和木香配伍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吕雪  杨敏  刘娟 《抗感染药学》2011,8(3):180-182
目的:研究干、鲜鱼腥草挥发油抑菌效果的比较。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分析挥发油中主要成分,以试管二倍稀释法与牛津杯法测定鱼腥草挥发油的抑菌活性。结果:鱼腥草挥发油分别在285,256和238nm波长处有最大吸收峰;鲜鱼腥草挥发油ρ(鲜生药)2g/mL,对沙门菌的抑制效果最强,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菌的最小抑菌浓度分别为0.062,0.062,0.031g/mL;鱼腥草挥发油中主要成分的质量由高到低依次为:鲜鱼腥草2g/mL>鲜鱼腥草1g/mL>干鱼腥草2g/mL>干鱼腥草1g/mL。结论:鱼腥草挥发油具有较明显的抗菌作用,鲜鱼腥草抗菌作用>干鱼腥草。  相似文献   

8.
目的:基于"气味"对广陈皮药材的挥发性成分整体信息进行分析研究,以期建立广陈皮药材的快速无损鉴别方法。方法:采用电子鼻对不同产地、不同来源的陈皮样品的挥发性成分整体信息进行分析测试,获得数据通过Alpha S0FTV12软件进行处理。结果:不同产地、品种来源及不同贮藏年限的陈皮样品挥发性成分存在相似性和差异性,采用DFA分析方法可以区分广陈皮样品和其他陈皮样品。结论:采用电子鼻技术基于"气味"对陈皮样品进行鉴别研究是可行的,进一步增加样品数量,有望建立陈皮快速无损识别模型。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海桐果实中挥发性化学成分的组成。方法: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技术对海桐果实进行萃取,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法进行分离分析。结果:共分离并鉴定出22种化学成分。萃取物中含量最高的成分是α-蒎烯(72.38%),其次为γ-杜松烯(5.66%)、1-异丙烯基-3-异丙酯苯(5.21%)。结论:首次采用HS-SPME-GC-MS联用技术分析海桐果实中的挥发性成分,为海桐挥发性成分的研究及开发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中药羌活的挥发性化学成分.方法 本实验通过水蒸汽蒸馏法提取中药羌活中的挥发油,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仪进行分析鉴定,峰面积归一化法表示各挥发性成分的相对含量.结果 本实验共分离鉴别出195个化学成分,其中77个化学成分匹配度都在90%以上,占挥发油总量的65.57%.其中含量高于1%成分的有15个,以(1R)-(+)-α-蒎烯含量最高(8.90%),其次是β-蒎烯(7.16%)、(+)-柠檬烯(5.27%)、4-萜烯醇(4.09%)、D,L-异龙旁酯乙酸酯(3.53%)、4-异丙基甲苯(2.65%)、桉油烯醇(2.52%)、3-蒈烯(2.30%)、β-桉叶醇(2.01%)、γ-萜品烯(1.96%)、愈创木醇(1.71%)、(+)-△-杜松烯(1.53%)、辛酸(1.24%)、γ-桉叶醇(1.09%)和环氧化蛇麻烯Ⅱ(1.05%).结论 本次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中药羌活中主要挥发性成分,该方法稳定可靠,分析数据准确,可为后续羌活中挥发性成分的药效基础研究提供一定基础.  相似文献   

11.
艾叶挥发性成分固相微萃取GC-MS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分析艾叶挥发性成分的主要化学成分。方法采用固相微萃取法提取、富集艾叶中的挥发性成分,用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对其化学成分进行鉴定,用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组分相对百分含量。结果共鉴定出57种化学成分,含量占挥发性成分的93.72%。结论艾叶挥发性成分主要为桉油精(49.09%)、松油醇(6.64%)、樟脑(4.64%)、冰片(3.38%)、α-蒎烯(2.61%)、反式石竹烯(2.46%)、八氢-7-甲基-3-亚甲基-4-(1-甲乙基)-环丙并[1,2]环戊并[1,3]苯(1.98%)、邻聚伞花素(1.47%)、对-(孟)-1-烯-4-醇(1.26%)、7(11)-桉叶烯-4-醇(1.02%)等。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薄荷油β-环糊精包合前后成分的变化对薄荷油气味、口感的影响。方法:采用饱和水溶液法制备薄荷油β-环糊精包合物;薄层色谱法和气-质联用法检测薄荷油包合前后的成分,比较其成分变化对气味、口感的影响。结果:包合可使薄荷醇、薄荷酮、异薄荷酮成分保留,有效去除α-蒎烯、β-蒎烯、β-水芹烯、D-柠檬烯成分。结论:包合能去除薄荷油中原有少量影响其气味的松油、樟油成分,使其气味清纯,口感更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丁香挥发性成分的化学组成,并比较不同产地丁香中挥发性成分组成的差异。方法: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 (HS-SPME)技术萃取丁香中挥发性成分,结合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对丁香的挥发性成分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结果:5个不同产地的丁香药材挥发性成分中含量最高的成分为丁香酚,其次为石竹烯、α-葎草烯;不同产地丁香挥发性成分中共有成分为α-蒎烯、丁香酚、石竹烯、α-葎草烯和δ-杜松烯。结论:运用HS-SPME-GC-MS能够快速获取丁香的挥发性成分的化学组成信息,不同产地丁香中挥发性成分中丁香酚和石竹烯两者的含量之和存在较大差异,研究结果可为丁香的质量评价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前期研究显示肝喜片处方中陈皮、茵陈、沉香等6种含挥发性成分中药饮片提取的芳香水中解析出8种挥发性成分,其中柠檬烯、γ-萜品烯、冰片、β-蒎烯具有抗炎、抗氧化、抗肿瘤等作用。为进一步研究肝喜片全方中挥发性成分,本研究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分析医院制剂肝喜片处方中的挥发性化学成分。方法 利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肝喜片中非全方芳香水及全方芳香水,并结合GC-MS技术对其成分进行检测及解析。结果 肝喜片全方中药饮片提取的芳香水中共检测出28种挥发性成分,含量较高的成分为右旋樟脑(48.45%)、苯甲醛(12.46%)、芳香酮(8.69%),合计69.6%,但均无明显药理作用;其他少量成分有药理作用,但含量很低。结论 肝喜片工艺优化提取挥发性成分时不宜用全方,应优选陈皮、茵陈、沉香等6种含挥发性成分中药饮片提取芳香水。  相似文献   

15.
摘要:目的:基于广泛靶标代谢组学技术分析,分析乌药醋制前后化学成分的差异。方法:运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复合线性离子阱质谱(UPLC-Q-Trap/MS)技术对乌药醋制前后的化学成分信息进行采集,结合主成分分析(PCA)和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PLS-DA)等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对所采集到的相关信息进行处理分析,发现并鉴定乌药与醋乌药的差异代谢物。结果:运用多元变量统计分析和单变量统计分析,筛选出了156个具有显著性的差异代谢物,并找到了与差异代谢物相关性最高的通路——黄酮和黄酮醇生物合成途径。结论:本文从化学成分以及代谢物合成通路的角度,揭示了乌药醋制前后化学成分的差异,可为醋乌药的质量控制和药效研究奠定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白苏子中挥发性成分的组成,为其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固相微萃取(SPME)法萃取白苏子中的挥发性物质,并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法对其挥发性化学成分进行分析。结果共分离出60个色谱峰,并且确定了其中47个成分,占挥发性成分总量的89.73%。其中主要化学成分是羊脂酸(8.94%),正己醛(8.31%),天竺葵醛(6.27%),(E,E)-3,5-辛二烯-2-酮(5.19%)。结论白苏子中含有丰富的挥发性成分,SPME-GC-MS联用能全面快速获得其组成信息,可应用于白苏子挥发性成分的分析。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植物毛喉鞘蕊花的挥发性成分。方法 用乙醚对药材粗粉进行索氏提取,浓缩得浸膏后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对其成分进行分析。结果和结论 共分离出34个峰,鉴定出23种化合物。主成分为单萜和倍半萜,包括a-蒎烯、石竹烯等。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进行鱼腥草注射液与新鱼腥草素钠注射液体外人肝微粒体代谢研究,为进一步阐明中药多成分体系体内代谢规律奠定基础。方法 制备人肝微粒体,用Brad ford法测定酶活性,配制肝微粒体体外温孵体系,加入鱼腥草注射液与新鱼腥草素钠注射液温孵,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法测定并比较鱼腥草注射液及新鱼腥草素钠注射液代谢样品图谱。结果 检测到鱼腥草注射液的人肝微粒代谢产物20个,新鱼腥草素钠注射液肝微粒代谢产物24个,鱼腥草注射液多成分体系与新鱼腥草素钠注射液单成分经肝微粒体代谢其产物的数目不完全相同,但产物结构类型一致,均为脂肪族、芳香族、萜类挥发性成分,其中两者的代谢产物中均有己醛、α-哌烯、桉树脑、癸酸、庚醇、2-异丙基-5-甲基-1-庚烷6种成分,分别占代谢产物总量的15.40%和49.14%。结论 多成分代谢与单成分代谢规律有所不同,但均呈多成分群聚集的特点,成分之间存在与原植物相似的代谢途径,符合中药各成分在同一网络体系相互连通、交流、传递的“网通性”规律。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建立同时测定蒺藜中槲皮素、山柰酚、异鼠李素、白杨素、蒺藜皂苷、蒺藜皂苷K、蒺藜皂苷D、蒺藜呋甾皂苷B、蒺藜苷元、海柯皂苷元、薯蓣皂苷元和替告皂苷元含量的方法,探索主成分分析(PCA)、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PLS-DA)及灰色关联度分析(GRA)模型在蒺藜质量差异评价中的应用。方法 采用HPLC法,以乙腈-0.05%磷酸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检测波长为360、203 nm;通过对多指标成分含量结果进行PCA、OPLS-DA分析,同时建立GRA模型,综合分析不同产地蒺藜质量差异。结果 方法学验证结果均符合《中国药典》要求;12种成分在各自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平均加样回收率(n=9)在96.92%~100.18%(RSD<2.0%)。PCA、OPLS-DA分析显示蒺藜苷元、异鼠李素、山柰酚和槲皮素是影响蒺藜产品质量的主要潜在标志物。GRA相对关联度0.339 7~0.597 1,蒺藜质量存在一定产地差异。结论 HPLC同时测定蒺藜中12个成分,简便可靠,PCA、OPLS-DA和GRA可用于不同产地蒺藜质量差异分析。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连翘饮片及其标准汤剂、挥发油包合物中挥发性成分的差异。方法 采用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法测定连翘饮片及其标准汤剂、挥发油包合物中挥发性成分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共检测出14种挥发性成分,并定性了3种成分,分别为α-蒎烯、柠檬烯、芳樟醇。连翘饮片与连翘挥发油中挥发性成分基本一致,与连翘提取液有差异。连翘标准汤剂与连翘挥发油包合物中挥发性成分保持一致。结论 连翘挥发油包合物与连翘挥发油成分存在差异,但与连翘标准汤剂基本一致,可为连翘配方颗粒生产、质量控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