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经皮椎间孔镜椎间盘切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护理。方法:总结分析了43例经保守治疗无效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施行经皮椎间孔镜腰椎间盘切除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lumbar discectomy,PELD)治疗的术前、术后护理。结果:术后住院时间5~8 d,平均(5.67±0.78)d。术前视觉模拟评分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为(7.91±1.23)分,术后为(2.09±1.31)分,疼痛明显减轻(P<0.01),住院期间无护理并发症发生。结论:PELD安全有效,可用于治疗经保守治疗无效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术前心理护理、细致的术后病情观察及合理的功能锻炼是手术成功和功能恢复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经皮内窥镜下椎间孔入路椎间盘切除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transforaminal discectomy,PETD)和经皮内窥镜下椎板间入路椎间盘切除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interlaminar discectomy,PEID)治疗L5/S1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的临床效果。方法:L5/S1 LDH患者8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行PETD治疗,观察组行PEID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指标、术前及术后12个月患者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腰椎功能评分(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 Scores,JOA)、功能障碍指数评分(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两组住院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透视次数分别为64.39±11.23 min、176.98±25.3...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 LDH)经皮椎间孔镜腰椎间盘切除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lumbar discectomy, PELD)后复发的发生率及其复发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01/2021-04月因LDH于作者医院就诊行PELD的69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患者的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 BMI)、吸烟史、糖尿病病史、手术时间、椎间盘突出类型、椎间盘突出位置分区、有无椎间盘高信号改变(high-intensity zones, HIZ)、有无Modic变化、椎间盘退变Pfirrmann分级、椎间盘高度指数(disc height index, DHI)、椎间活动度(sagittal range of motion, sROM)及髂嵴高度分级等指标。随访后记录患者的复发时间、术后复发率。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术后复发的影响因素。结果 690例患者术后复发46例,复发率6.67%。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复发组与未复发组在年龄≥43岁,BMI≥23...  相似文献   

4.
高谦  刘爱峰 《医学研究杂志》2023,52(10):186-190
经皮内镜腰椎间盘切除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lumbar discectomy,PELD)已成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的主要微创术式,但术后残余痛、复发率高等问题仍然存在。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倡导的多学科合作在PELD围术期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各科医师共同协作,术前对患者进行宣传教育、管理,选择合适术式,术中选择合理的麻醉方式,术后制定个体化康复方案。在整个围术期中体现ERAS理念,为提高PELD患者临床疗效,加快患者康复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5.
骨科新技术     
《安徽医学》2009,30(6):F0002-F0002
经皮椎间孔镜技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lumbar discectomy,PELD),是上世纪90年代逐步发展并完善的先进技术,主要用于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是现代微创脊柱外科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该技术在美国、德国、韩国等得到广泛应用,每年治疗上万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取得了显著的临床效果。经皮椎间孔镜技术,通常在病人清醒状态下行局部麻醉穿刺,微小皮肤切口(0.7cm),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经皮椎间孔镜下椎板间入路与椎间孔入路对单纯L5/S1脱垂型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86例单纯L5/S1脱垂型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40例行经皮内镜椎板间入路椎间盘切除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interlaminar discectomy,PEID)为PEID组,46例行经皮内镜椎间孔入路椎间盘切除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transforaminal discectomy,PETD)为PETD组。对比观察两组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次数、估计出血量和术前、术后住院时间,术前、术后1 d、3个月、6个月、12个月两组腰腿痛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并发症发生率,术后12个月根据改良MacNab疗效评定标准评价总有效率。结果:两组患者的性别构成比、年龄、体重指数、突出类型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PEID组的手术时间和术中透视次数显著少于PETD组(P<0.05)。切口长度、估计出血量、术前和术后住院时间两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术后腰腿痛JOA评分较术前均有明显改善,但是两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和总有效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于单纯L5/S1脱垂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行经皮椎间孔镜下椎板间入路治疗,与经皮椎间孔入路相比,同样创伤较小、显著缓解患者临床症状、恢复较快,但手术时间短、术中透视次数少,是一种更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7.
目的 比较单侧双通道内镜技术(unilateral biportal endoscopy, UBE)与经皮椎间孔脊柱内镜技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lumbar discectomy, PEL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3月至2022年3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脊柱内镜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87例,UBE组39例,PELD组48例。分别记录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 BMI)、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次数、出血量、手术前后血红蛋白的减少值、随访时间、术后并发症。术前、术后1个月、3个月及12个月随访时进行腰腿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估。术后12个月应用改良MacNab标准评价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12个月硬膜囊面积变化。结果 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BMI、住院时间、手术时间、随访时间、术后并发症差异无统计...  相似文献   

8.
罗旺  王兵  陈凌强  龚志强  杨晋  李修恩 《西部医学》2018,30(3):400-404+408
目的 探讨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4年7月~ 2015年7月应用局麻下经皮椎间孔椎间盘摘除术(PELD)治疗64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为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者,平均病程19.6个月。采用腰腿痛视觉模拟评分(VAS)、JOA评分、ODI功能障碍指数评分评价患者疼痛及腰椎功能改善情况,改良MacNab标准评定疗效。结果 术后VAS、ODI评分较术前明显降低(P<0.01), 术后JOA评分较术前明显增高(P<0.01)。术后12个月时用改良MacNab标准评定疗效,优44例,良16例,可4例,优良率93.8%。结论 应用PEL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近中期疗效肯定,随着恢复时间延长,腰椎功能逐渐改善。  相似文献   

9.
目的:回顾性分析经皮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lumbar discectomy,PEL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的可行性及有效性。方法:2012年7月~2013年3月术前确诊为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36例,实施侧后路经皮椎间孔镜下椎间盘髓核摘除手术,于术前、术后及末次随访时采用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末次随访时参照改良Macnab标准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手术时间88±45分钟,出血量9±4ml,术后卧床时间2±0.5天,住院天数7±2天。术前、术后3天及末次随访残余疼痛评分(VAS)分别是6.8±1.6分,2.7±1.5分,1.5±1.1分;按照改良的Macnab分级标准评定,优21例,良12例,优良率91.7%。结论:经皮椎间孔镜(PELD)具有创伤小、出血少、风险较低和术后康复快等微创优势,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0.
金钟  雷光虎  梁冰  阿孜古丽  苏鹤  李燕 《实用疼痛学杂志》2013,(3):167-169,I0001,I0002
目的探讨经皮脊柱内窥镜下腰椎间盘切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460例,在C型臂X线引导下实施侧后路经皮脊柱内窥镜下椎间盘髓核摘除、射频热凝纤维环成形术。于术前、术后各时点记录VAS评分,并于术后6个月时进行MacNab疗效评定。结果优效率为57.8%(266/460例),良效率为39.4%(181/460例),无效率为2.8%(13/460例),总有效率为97.2%(447/460例)。术后各时点VAS评分较术前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经皮脊柱内窥镜下椎间盘切除术可有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经皮对侧椎间孔入路全脊柱内镜椎间盘切除术(PELD)治疗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5月-2014年5月入该院治疗的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63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对侧椎间孔入路PELD手术治疗,术前,术后1 d及术后3个月分别行腰痛、腿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和改良Macnab疗效评分,观察术后患者的恢复情况。结果该组63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临床疗效,42例优,15例良,6例可,0例差,优良率为90.48%。术后3个月腰痛VAS评分、腿痛VAS评分分别为(1.98±1.82)分、(2.03±1.20)分,显著低于术前和术后1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对侧椎间孔入路PELD治疗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安全可行、疗效显著的特点,是脱出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有效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经皮椎间孔内窥镜下腰椎间盘切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初期疗效。方法2013年12月至2014年5月采用 TESSYS 技术行经皮椎间孔内窥镜下腰椎间盘切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17例。记录患者术前、术后不同时间点的腰腿痛 VAS 评分;记录术前、术后患者的 Oswestry 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价腰椎功能情况;根据 MacNab 疗效评价标准,记录术后3月疗效结果。结果117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术后当日即可佩戴腰围下床活动。患者腰痛、下肢痛 VAS评分由术前的6.98、8.19分下降至术后1 d 3.21、2.83分,术后1月2.06、2.45分,术后3月1.64、1.92分,术后各时间点VAS 评分与术前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 <0.01)。 ODI 由术前的75.93%降至术后3月时21.46%。术后3月随访,按照MacNab 评价标准,优者51例(43.59%),良者59例(50.43%),可者7例(5.98%),差者0例,有效率100%,优良率94.02%。结论采用 TESSYS 技术行经皮椎间孔内窥镜下腰椎间盘切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效果显著,具有创伤小、卧床时间短、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等优点。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经皮椎间孔镜不同微创术式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行经皮椎间孔镜微创手术(PELD)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患者108例,根据不同术式分为TESSYS组(n=48)、BEIS组(n=32)、Isee组(n=28),TESSYS组患者行经皮椎间孔镜TESSYS技术治疗,BEIS组患者行BEI...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 Percutaneous transforaminai endoscopic discectomy , PTE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效果。方法:对21例确诊为单间隙、特殊类型(突出物巨大、脱垂、部分钙化、极外侧型)的腰椎间盘突出症行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所有患者采用数字评分法( numerical rating scale, NRS)和MacNab标准评估疗效,并分别在术后2个月、术后4个月进行电话随访。结果:NRS由术前8.05±1.01降至术后2个月2.01±0.50(P=0.01)术后4个月的1.80±0.20(P=0.00).术后2个月与4个月的优良率分别达到82.0%和85.0%,术后发生渗血1例足下垂1例,经积极治疗均获得满意恢复。结论: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是治疗某些常用微创技术难以奏效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有效方法,但应严格掌握手术适应症,详细的准备,精准手术通道,精细手术操作,术后正规康复训练是提高疗效关键。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采用经皮椎间孔镜下椎间盘髓核摘除术(PTED)与显微内窥镜下行椎间盘髓核摘除术(MED)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临床效果进行Meta分析.方法: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Web of Sience、Embase、Clinicaltrials.gov、CBM、CNKI、VIP...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经皮椎间孔镜经椎板间入路髓核摘除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interlaminar discectomy,PEI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er disc herniation,LDH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采取经皮椎板间隙入路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的7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疼痛视觉类比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论治疗效果.其中男48例,女24例;L4/5节段23例,L5/S1节段39例;平均年龄(43.2±5.9)岁.结果 所有病例均顺利完成手术,平均手术时间(68.7±8.9)min;平均出血量(16.8±5.4)mL;平均术后住院时间(6.5±4.2)d;所有患者术后进行随访记录,平均随访7.3±1.6个月.在出院时的VAS评分(2.6±1.2)分明显小于手术前的VAS评分(8.0±1.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末次随访时ODI评分为(17.6±4.4)分,较术前(61.8±5.2)分有明显改善(P<0.001).结论 经皮椎间孔镜下椎板间入路髓核摘除术创伤小,操作安全、术后恢复快,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7.
目的:回顾与总结经皮椎间孔镜下腰椎间盘摘除术(Percutaneous transforaminal endoscopic lumbar discectomy PTELD)危急并发症——类脊髓高压综合征(Myeloid hypertension-like syndrome,MHL)的原因与处置措施.方法:通过病例总结与...  相似文献   

18.
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是临床常见病,其症状、体征表现形式和程度差异大,治疗方法繁多.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微创治疗是微创脊柱外科开展最为活跃的领域.其中经皮激光椎间盘减压术(Percutaneous Laser Disc Decompression,PLD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是继化学溶核术、经皮椎间盘切除术和内窥镜下显微椎间盘切除术之后椎间盘症微创治疗领域的又一项进展,随着微创外科理念的建立,应用PLDD治疗LDH,倍受关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经皮椎间孔镜椎间盘切除术与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合并椎管狭窄症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9年4月至2021年4月本院收治的64例确腰椎间盘突出合并椎管狭窄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和B组,每组32例。A组采用经皮椎间孔镜椎间盘切除术,B组采用颈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比较两组手术指标、腰椎功能、手术疗效。结果 A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日常生活恢复时间均短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A组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低于B组,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A组优良率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皮椎间孔镜椎间盘切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椎管狭窄症效果显著,能降低患者机体创伤程度,可明显缩短住院时间,经济适用,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0.
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由于腰部椎体进行性病变造成纤维盘破裂髓核组织突出,压迫神经根,导致患侧下肢放射性疼痛和神经功能障碍症状[1]。随着内窥镜技术的不断发展,经皮椎间孔镜技术(PTED)作为脊柱外科的一种新的微创技术,在严格选择手术适应证的前提下,具有创伤小、手术时间短、出血少、不干扰正常脊柱结构、术后不留疤痕、手术后恢复快、疗效显著等优点[2],目前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我院自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对45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侧卧位Tessys镜技术行C型臂引导下经椎间孔镜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效果满意,现将护理配合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