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谭敦民 《气功》2010,(3):246-248
从古至今,人们普遍认为“打呼噜”是正常现象,把它视为酣睡或者体力恢复的信号。在一些文学作品中,形容某人物鞍马劳顿、疲惫不堪,往往便写道:饭后抑或酒后,“倒头便睡,不一会,鼾声大作……”“打呼噜”以前常被认为是睡得香的表现。  相似文献   

2.
赵寒 《科学养生》2009,(12):28-29
从古至今,人们普遍认为打呼噜是正常现象,把它视为酣睡或者体力恢复的信号。在一些文学作品中,形容某人物鞍马劳顿、疲惫不堪,往往便写道:饭后抑或酒后,“倒头便睡,不一会儿,鼾声大作……”打呼噜以前常被认为是睡得香的表现。  相似文献   

3.
“打呼噜”是我们的生活中司空见惯的事情,长期以来人们不认为打呼噜有什么危害,只认为与身俱来、无关紧要。睡眠对人的健康是非常重要的,人的一生大约有1/5的时间在睡眠,为了引起人们的重视,世界卫生组织把每年的3月21日定为世界睡眠日。睡眠的质量好坏直接关系到人们的身体、精神、工作和生活。如果一个人连续4天一点不睡觉,就会面临死亡。由于社会、精神、身体、自然等各方面的因素引起的睡眠性疾病很多,比如说:失眠症,夜游症、遣尿症等等,严重影响着人们的身心健康。睡眠性疾病在老年人中的发病率更高。那幺睡觉打呼噜是怎幺回事呢?[编者按]  相似文献   

4.
正常人睡眠时,因劳累或睡姿不当可能出现打呼噜现象,这不能算是一种“病”。但是,医学研究表明,长期打呼噜是一种顽固的慢性病,医学上称之为“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由于打呼噜患者睡眠呼吸反复暂停,大脑、血液严重缺氧,极易形成低氧血症。轻者头痛、头晕、咽喉干燥、疼  相似文献   

5.
有些入睡觉会打呼噜,很多人都会认为这是正常现象.可是如果是儿童打呼噜,家长可不能大意了,要注意孩子打呼噜时有没有出现呼吸暂停,憋气.专家提醒,一般来说,健康的儿童睡眠是不打呼噜的,儿童睡眠打呼噜是一种危险的信号,家长应该有所警惕. 有时候我们会听到孩子在睡觉的时候会发出打呼噜的声音,家长总以为孩子是窝着了或者是完了一天累着了,所以一般都是将孩子姿势调整一下就不再管了,但是时间长了慢慢的孩子的呼噜变得憋闷而急促,这就要求家长们给予高度的重视了.  相似文献   

6.
陈淀国 《养生月刊》2009,30(11):1040-1042
有着“千湖之国”与“森林之国”美誉的芬兰,地处欧洲北部,西南濒临波罗的海,面积近34万平方公里,而1/4的土地是在北极圈内,经济发达,生活富裕,令其他国家无法比拟的是,全国500万人口中,竞有近200万个“萨乌那”,平均每3个人便拥有一个,堪称“世界之最”。  相似文献   

7.
祖国医学对便血的认识首载于《黄帝内经》,汉·张仲景又把便血分为“近血”与“远血”。现就“近血”的论治辨析如下。1 近血和远血的辨别便血指从肛门下泄 ,包括便中带血。祖国医学将便血分为“近血”及“远血”,《金匮要略》曰 :“下血 ,先便后血此为远血也”,“下血 ,先血后便此近血也”。对便血发生的部位 ,《景岳全书》云 :“血在便后者其来远 ,或在小肠或在胃”,“血在便前者其来近 ,或在大肠或在肛门”。在现代医学中 ,远血多源于上消化道出血 ;近血大多发生于内痔 ,也常见于肛门裂、直肠息肉、直肠肛管癌肿等疾患。临症中掌握以上…  相似文献   

8.
"以灶为腧"取穴针刺治疗肩周炎40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刘辉 《中国针灸》2007,27(7):511-512
笔者在临床上按照传统“以痛为腧”取穴针刺治疗肩周炎,虽有一定效果,但痛点往往不能准确反映病灶,受中华经筋疗法中“以灶为腧”的启发,便尝试直接针对病灶“以灶为腧”取穴,发现能明显提高疗效.2000年以来,笔者“以灶为腧”取穴针刺治疗肩周炎40例,效果显著,并与“以痛为腧”取穴32例进行对比观察,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陈永前 《养生月刊》2005,26(8):709-711
自古以来,流传着很多“人参果”的故事。其中,尤以《西游记》第25回中孙悟空偷吃“人参果”最为撩人。因为,镇元大仙的道童介绍,人参果树3000年开花,3000年结果,3000年成熟。吃一个“人参果”便可长生不老。可见,此物稀贵之极,可望而不可得。使人遗憾的是:那是神话。  相似文献   

10.
人之所以会打呼噜,多与肺气不宣、痰阻气道有关。气是用来推动血行的,气一滞,血就会凝,时间一久,就会在体内产生瘀血。血不能上容于面,女人的脸色就会发黄、皮肤就会粗糙;血不能养心,就会导致心血管疾病。所以,对于打呼噜,切不可听之任之。女人一直都是以美丽、温柔、优雅的形象示人的。无论人前多么光鲜,若是晚上鼾声阵阵,你辛辛苦苦塑造起来的形象怕是也会悔于一旦了。从中医的角度来看,打呼噜还是某些疾病的征兆,所以对于打呼噜切不可听之任之。人为什么会打呼噜呢?中医认为,肺司呼吸,开窍  相似文献   

11.
蒲昭和 《养生月刊》2009,30(10):895-897
“宅男”、“宅女”是近年流行于网络、报刊上的时髦词。“宅男”一词最早源于日本,是专指那些“整天足不出户,热衷于动画、漫画、电子游戏”的男子。由于“宅男”过于沉迷动漫、电玩而不做“正事”,“宅男”一词最初含有贬义,但这个词引入中国后,意思被引申,词性也渐趋于中性,现在人们习惯把那些整日不愿外出、不爱与人交往、沉迷上网、玩游戏、网上聊天的人,通称之为“宅男宅女”。  相似文献   

12.
一、男性打呼噜是正常的生理现象吗? 打鼾,即我们平时所说的打呼噜,是许多成年男性常出现的现象,尤其是肥胖者和习惯仰卧睡姿的男性居多。一般来说,男性打呼噜不是正常的生理现象,而是咽喉部或支气管有某些病变所致。男性入睡后,口咽部位的软组织松弛,使气道部分受阻,呼吸的气流振动咽腔的软  相似文献   

13.
内生“五邪”到底是病因还是病机,各家有不同的看法。《中医基础理论》将它专列一个章节,作为“病机”来论述:内生“五邪”,是指在疾病的发展过程中,由于气血津液和脏腑等生理功能失常,而产生的类似风、寒、湿、燥、火六淫外邪致病后出现的临床表现。由于病起于内,故称为“内风”“内寒”“内湿”“内燥”“内火”,统称为内生“五邪”。因此,所谓内生“五邪”不是致病因素,而是脏腑功能失调,气、血、津液失常所产生的综合性病机变化。  相似文献   

14.
"久病入络"理论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久病入络”是前代医家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总结出来的一种医学理论 ,它揭示了多种病证发展的总趋势 ,对于临床实践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1 “久病入络”理论的提出早在春秋战国时期 ,我国最早的一部医学典籍———《内经》便已经萌芽出“久病入络”的思想。《灵枢·终始》说 :“久病者 ,邪气入深 ,刺此者 ,深内而久留之 ,间月而复刺之 ,必先调其左右 ,去其血脉 ,针道毕矣。”指出久病邪气入深有在经和入络之别 ,其入络者 ,邪气阻滞络道 ,便可出现络中血气阻滞等病理变化 ,因此治必先缪刺左右之络 ,去其血脉 ,以涤除邪瘀 ,疏通络道。《…  相似文献   

15.
人们颇为耳熟的成语“洗耳恭听”,现今往往被用于表示恭敬地倾听讲话者的言谈或意见。然而,古代文献记述的“洗耳”,最初的用意不仅是不恭听,反而是拒听,甚至还要“洗去”耳朵里不愿听闻、不屑听到的话语或意见。  相似文献   

16.
张东宝 《养生月刊》2006,27(12):1090-1092
中国有句谚语,道是“笑一笑,十年少;愁一愁,白了头”。这说明“笑口常开”则有益于健康和养生之道。据去过印度的人介绍,在印度首都新德里的一个公园内,听见一阵朗朗笑声,只见十几个身穿白衬衣的中年男子,在草坪上围坐一圈而仰天大笑。原来,这些人是“笑一笑俱乐部”的成员,他们每天清晨5时半到这里聚会,用笑声开始新的一天。每当东方破晓之时,他们便在老师的带领下,伸展双臂,把手高高举过头顶,然后开始微笑;稍后,则从微笑转为“咯咯”的笑;5分钟之后,双手放下,自然垂立身体两侧,手指微曲,开始低声暗笑;几分钟过后,便仰天放声大笑。整个过程…  相似文献   

17.
四、加速人类死亡的原因是“有过之火”——增熵之祸患 人类是恒温动物,赖以维持生命的阳气,同时起“温煦作用”,即表现出正常生理作用的“少火”,如“心火(君火)”、“相火”、“命门之火”等。如果人体的各种活动过度,所谓“气有余便是火”,便会产生病理之“有过之火”。这种火会促使增熵的,不利于健康。有过之火还常见为欲火、郁火、怒火、妒火、邪火等。  相似文献   

18.
易瑶玲 《江西中医药》2005,36(10):61-61
中医的“便、廉、验”指中医治病的方法简便、药价低廉、治疗灵验.早在20世纪60年代初江西省中医药研究所杨志一主任就提出了中医治病一定要做到“便、廉、验”。  相似文献   

19.
我国幅员辽阔 ,地跨寒、温、热三带 ,气候多样 ,物种丰富。在植物自然分布区域中 ,秦岭是我国南北地理和暖温带与亚热带气候的分界线 ,是长江、黄河两大水系的分水岭。导致了植物的自然分布出现差异甚大的“南”“北”植物 ,这一特征反映到中药材上 ,便出现许多“南”“北”药材。这些“南”“北”药材 ,有的来源于同科不同种植物 ,有的来源于不同科属种的植物。其中具有相同功效的 ,在《中国药典》中作同一药材收载 ,如“南”“北”大黄、“南”“北”柴胡、“南”“北”苍术、“南”“北”五味子、“南”“北”山楂、“南”“北”葶苈子等…  相似文献   

20.
《气功》2010,(10):898-899
打鼾(打呼噜)是在睡眠时咽部放松,舌根部后坠,致气道变窄,气流通过时引起颤动而产生的声音。据统计,成年人中有40%的人会打鼾。打鼾既影响睡眠,也与高血压等疾病密切相关,甚至在睡眠中出现呼吸暂停,医学上称为“睡眠窒息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