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陈博  伍晓汀 《华西医学》2011,(2):305-308
营养风险特指营养因素导致患者的临床结局受到影响的风险,营养风险筛查是判断患者是否需要营养干预的一种系要工具,现就住院患者营养风险筛查方法 及其临床应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营养不良通用筛查工具(malnutrition universal screening tools,MUST)和营养风险筛查2002(nutritional risk screening 2002,NRS2002)在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住院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1-7月常州市3所三级甲等医院收治的IBD患者93例,分别应用MUST和NRS2002对其进行营养风险筛查并比较。结果MUST和NRS2002对IBD患者的筛查结果显示,两种方法的营养筛查结果一致性较好(Kappa=0.876,P0.001),IBD患者的疾病严重程度与营养风险发生率呈正相关;除TLC外,无或低危营养风险组的身体质量指数、上臂肌围、腹围、肱三头肌皮褶厚度、红蛋白、白蛋白和前白蛋白均高于有或中高危营养风险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 MUST和NRS2002对IBD住院患者的营养风险筛查结果有良好的一致性,疾病严重程度与营养风险发生率存在相关性;传统营养指标是筛查IBD住院患者有无营养风险的比较灵敏的指标。  相似文献   

3.
《护理学报》2021,28(9)
目的比较握力与营养风险筛查2002(nutritional risk screening 2002, NRS2002)在恶性肿瘤患者营养风险筛查中的效果。方法选取广西某三级甲等医院肿瘤内科恶性肿瘤住院患者339例,测量其握力水平、人体测量学指标及实验室指标,采用NRS 2002进行营养风险筛查,比较握力与NRS 2002的筛查结果,并对握力及NRS 2002的筛查结果进行一致性检验。结果握力、NRS 2002的营养风险检出率分别为44.2%、38.9%;以握力作为筛查指标时,不同营养状况组间年龄、身高、体质量、BMI、臂围、小腿围、血红蛋白、前白蛋白、白蛋白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NRS 2002进行评估时,不同营养状况组间的年龄、体质量、BMI、臂围、小腿围、血红蛋白、前白蛋白、白蛋白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握力与NRS 2002筛查结果的一致性检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Kappa值为0.576。结论握力与NRS2002的营养筛查结果具有中等一致性,但握力测量简单、方便、快捷,可考虑将握力与NRS 2002一起作为恶性肿瘤患者营养风险筛查的工具,提高营养筛查的广泛性及准确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调查广州市某三级甲等医院外科住院病人的营养风险状况。[方法]以2015年7月外科住院病人为研究对象,应用营养风险筛查2002(NRS-2002)进行筛查,NRS-2002≥3分为有营养风险,体重指数(BMI)18.5kg/m2(或白蛋白30g/L)为营养不足。[结果]共有1 256例住院病人入选并完成筛查,总的营养风险和营养不足的发生率分别为15.13%和11.78%;老年病人(≥60岁者)与非老年病人(60岁者)营养风险和营养不足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营养风险发生率较高科室为肝胆外科、神经外科、胃肠外科、胸外科;营养不足发生率最高的科室为肝胆外科和胃肠外科。[结论]外科住院病人营养风险或营养不足发生率较高,尤其要关注老年人和高危科室病人的营养状况并及时给予营养支持。  相似文献   

5.
王艳  郑宁  袁芳  陈慧敏 《护理管理杂志》2011,11(10):685-687
目的 探讨营养风险筛查2002和营养不良通用筛查工具对高龄压疮高危患者进行营养风险评估的临床价值.方法 应用营养风险筛查2002及营养不良通用筛查工具对292例消化科高龄老年住院患者进行营养风险筛查,观察并记录压疮发生情况.结果 292例高龄老年患者压疮发生率为29.45%,采用营养风险筛查2002和营养不良通用筛查...  相似文献   

6.
[目的]应用营养风险筛查表2002(NRS-2002)调查消化内科住院病人入院时营养不良及营养风险的发生比例及住院1周期间的营养支持情况。[方法]选择天津2所三级甲等医院消化内科住院病人175例,采用人体测量、实验室检查和NRS-2002进行营养评估,并调查病人住院1周期间的营养支持情况。[结果]消化内科住院病人营养不良发生率为13.7%,营养风险发生率为33.1%;老年组(≥60岁)病人发生营养风险率明显高于60岁以下组病人;病人住院1周期间,存在营养风险的58例病人中有49例(84.5%)给予了营养支持,在无营养风险的117例病人中有56例(47.9%)给予了营养支持;在49例有营养风险且给予了营养支持的病人中,仍有19例(38.8%)病人体重有所下降;NRS-2002与常见客观营养指标BMI和ALB呈中度负相关。[结论]NRS-2002用于消化内科住院病人的营养筛查是可行的,消化内科住院病人营养不良与营养风险的发生率较高,营养支持的应用存在一定的不合理性。  相似文献   

7.
黄迎春  王琦  许扬扬  彭南海 《现代护理》2013,(23):2809-2811
目的应用营养风险筛查表2002(NRS 2002)评定强直性脊柱炎(AS)住院患者营养状况及营养风险发生率,分析评价营养支持应用率。方法对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中西医结合科AS患者进行营养风险筛查,对营养不良的发生率及营养支持情况进行调查。结果 NRS2002适用率为87.5%,营养不良发生率为23.8%,营养风险发生率为9.5%。结论 AS患者营养不良发生率高,营养风险发生率较低,患者的营养状况有待改善。  相似文献   

8.
目的调查脑卒中并发糖尿病患者营养风险的发生情况。方法对神经内科住院的脑卒中并发糖尿病患者采用营养风险筛查量表(NRS2002)进行营养风险评价。结果营养不足和营养风险发生率分别为11.3%(42/372)和35.8%(133/372)。60岁以上患者较60岁以下者营养风险发生率显著增高(P=0.001);非首发脑卒中患者较首发者营养不足及营养风险发生率显著增高(P<0.001)。结论60岁以上、非首发的脑卒中并发糖尿病患者营养不足和营养风险发生率较高,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患有消化系统疾病的儿童营养风险情况,明确临床营养支持方向。[方法]应用营养不良评估筛查工具(STAMP)对2018年7月—2018年12月在消化科住院接受治疗的583例患儿进行营养风险筛查。[结果]本组患儿发生营养不良风险的可能性为10.12%,发生营养高风险的可能性为21.27%;不同性别患儿的营养高风险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患儿营养高风险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营养高风险患儿的每项分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生营养高风险的可能性从低到高的疾病为腹泻、肝胆疾病、胃十二指肠疾病、胃肠功能性疾病、口腔疾病,发生率分别为8.68%、23.89%、32.38%、60.87%、93.75%。[结论]所有消化系统疾病中营养支持侧重点为3岁以上的消化性溃疡、1岁以内的胆汁淤积性肝病、胃肠功能性疾病、慢性和迁延性腹泻。  相似文献   

10.
目的:用营养风险筛查2002(NRS 2002)对住院呼吸系统疾病患者进行营养风险筛查,了解住院患者营养风险发生率和营养支持状况,探讨有营养风险对临床结局的影响及NRS 2002结果与营养不良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5年7月至2016年12月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呼吸与危重症科住院的患者2 067例,采用NRS 2002在其入院24 h内进行营养风险筛查,按照是否存在营养风险分为营养风险组和无营养风险组。比较两组患者年龄、性别、体质量、实验室检查结果、营养治疗情况、住院天数、住院总费用、临床结局的差异,进一步分析NRS 2002营养风险筛查结果与营养不良的一致性。结果:入院时呼吸与危重症病房患者总体营养风险发生率为36.91%(男性36.44%、女性37.47%),总体营养不良发生率为65.56%(1 355/2 067)。营养风险组支持干预率8.12%,无营养风险组支持干预率1.22%。有营养风险患者年龄、身高、体质量、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与无营养风险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营养风险组患者入院时的白蛋白、第7天总蛋白、第14天白蛋白,住院期间血红蛋白、第1天肌酐水平低于无营养风险组(P<0.01)。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营养风险组患者住院总费用高于无营养风险组患者(P<0.05)。白蛋白与NRS 2002评分一致性较差,BMI与NRS 2002评分一致性一般,一致性系数Kappa值分别为0.207、0.468,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营养风险组患者的临床结局较无营养风险组患者更差(P<0.05)。结论:住院的呼吸系统疾病患者营养风险发生率较高,但营养支持干预率低,营养风险大小和营养不良严重程度影响患者临床结局。  相似文献   

11.
目的:调查骨折患者术前营养风险及其相关因素。方法采用定点连续抽样,选择4650例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入院48 h内分别进行NRS2002营养风险筛查;其中不能获得BMI的患者,根据血清白蛋白含量进行评定。结果营养风险平均发生率为21.98%,其中男性为24.52%,女性为18.17%,男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1);老年患者营养风险的发生率高于中青年患者,且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1);除上肢骨折与下肢骨折、颈椎骨折与胸腰椎骨折、胸腰椎骨折与骨盆骨折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余骨折部位之间的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3);是否伴有其他慢性病史的患者营养风险的发生率分别为40.70%和16.67%,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1)。自变量(年龄、骨折部位和慢性病史)与营养风险的多元相关系数(R)为0.847,决定系数(R2)为0.717,P<0.0001,回归模型整体解释变异量达到显著水平。其中年龄和慢性病史分别与营养风险的 OR 值分别是10.662和3.431。结论颈椎骨折、胸腰椎骨折、骨盆骨折和两处以上骨折患者存在较高的营养风险,并且“60岁以上”和“伴有慢性病史”都是营养风险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与口腔鳞状细胞癌相关的临床病理指标,从中筛选出与颈淋巴结转移相关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38例口腔鳞癌患者,对年龄、性别、发病部位、T分期、微血管密度等因素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有无淋巴结转移患者两组之间年龄、性别、病程、发病部位、病理分级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年龄(t=4.28)、性别(x^2=2.53)、病程(t=6.83)、发病部位(x^2=1.51)、病理分级(x^2=1.74),P均〉0.05];有淋巴结转移组中T2期以上的例数及COX一2阳性表达率明显多于无淋巴结转移组(x^2分别=7.79、6.45,P均〈0.05);有淋巴结转移组中的肿瘤浸润深度和微血管密度明显大于无淋巴结转移组(t分别=3.52、2-35,P均〈0.05)。结论临床T分期、肿瘤浸润深度、微血管密度和COX-2表达的增加,是口腔鳞状细胞癌淋巴结转移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13.
食管癌病人术前营养状况的初步测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食管癌病人术前营养状况,分析相关因素,为改善病人术前营养状况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人体测量、生化检查、微型营养评定(mini-nutritional assessment,MNA)以及主观全面评定法(subjective global as-sessment,SGA)对65例食管癌病人进行测评。结果本组病人的营养不良检出率为4.6%~61.5%。部分病人存在营养过剩。营养不良程度与进食状况、梗阻程度有关。结论应当采用综合性营养评价指标测评病人的营养状况,并结合进食状况、梗阻程度采取相应措施,改善病人的术前营养状况。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探讨营养风险筛查(NRS2002)在胰腺癌患者术前营养风险筛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应用NRS2002对74例胰腺癌手术患者进行营养风险筛查,并以血清白蛋白和前白蛋白作为标准,评价其敏感性和特异性。观察NRS2002筛查出营养不良患者的手术并发症发生率及平均住院天数,与无营养不良风险的患者进行比较。结果:以前白蛋白为标准,NRS2002的敏感性为58.3%,特异性为86.0%;以白蛋白为标准,NRS2002的敏感性为66.7%,特异性为93.6%;NRS评分≥3分术后并发症的总发生率高于NRS评分<3分者,其中腹腔感染并发症发生率显著增高,并且平均住院时间较NRS评分<3分者长(P<0.05)。结论:应用NRS2002对胰腺癌患者营养风险筛查简便易行,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和准确性以及敏感性,能够作为胰腺癌营养不良的筛查工具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胃肠肿瘤化疗患者营养风险发生率和营养支持状况,为合理使用营养支持提供参考。方法采用营养风险筛查2002(NRS2002)对136例胃肠肿瘤患者化疗前营养风险进行评估,其中NRS3分64例(NRS阴性组),NRS≥3分72例(NRS阳性组)。根据是否进行肠外营养支持,将NRS阳性组中的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6例。比较患者化疗前后营养指标及不良反应。结果 136例患者中,营养风险的发生率为52.9%。≥50岁组患者NRS≥3分的比率为62.0%,显著高于50岁组的43.1%(P0.05);化疗4周期后,各组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血红蛋白(HB)水平较化疗前有所下降,NRS阳性对照组ALB、PA及HB水平均显著低于观察组(P0.05);观察组肝脏损伤的程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胃肠肿瘤化疗患者营养风险发生率高,化疗期间给予营养支持能改善其营养状态,提高其对化疗的耐受性,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营养风险筛查联合个性化营养方案对失代偿乙肝肝硬化(DHBLC)患者营养状况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本院收治的DHBLC患者80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营养组和常规组,每组40例,常规组给予常规治疗,营养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营养风险筛查联合个性化营养方案治疗,随访3个月后,比较两组人体营养参数[体质量指数(BMI)、三角肌皱襞厚度(TSF)、上臂肌围(MAMC)]、机体营养参数[血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LB)、球蛋白前体(Pre ALB)、氮平衡]、肝功能[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改良主管全面评价法(SGA)分级。结果:营养组和常规组治疗3个月后BMI、TSF、MAMC、ALB、PALB、Pre ALB、氮平衡明显高于治疗前,营养组治疗3个月后BMI、TSF、MAMC、ALB、PALB、Pre ALB、氮平衡明显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营养组和常规组治疗3个月后ALT、AST、TBIL、SGA分级明显低于治疗前,营养组治疗后ALT、AST、TBIL、SGA分级明显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营养风险筛查联合个性化营养方案可有效改善DHBLC患者营养不良状态,有利于改善患者的肝功能,值得临床作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